第26章 衙门暗藏的危机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重生民国之盐商千金逆袭记》最新章节!
赵国祯在回府的马车上翻着袖中那张写着“江南船号:047”的纸条,指腹摩挲着边缘,像在掂量一枚棋子的分量。她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而对方,显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翌日清晨,她换上一身素净衣裳,带着两个亲信,径直前往盐税司衙门。此行的目的,是为“祯记盐行”争取一张保护承诺书——说白了,就是买个护身符,好让那些暗地里想动手的人多些顾忌。
衙门门口,两名衙役懒洋洋地靠着墙根打盹,见有人来,也只是抬眼扫了一眼,没多问话。赵国祯轻车熟路地递上名帖,不多时便被引入偏厅。
**衙门偏厅里,寂静无声,偶尔能听见房梁上老鼠跑动的窸窣声。赵国祯走进来,一股陈旧的木头气味扑面而来,脚下的青砖地面有些冰凉,触感坚硬。**墙上挂着一幅《盐务图》,墨迹斑驳,像是多年未曾更换。赵国祯一眼就看出,图中标注的一个港口位置,与前几日江南巨贾提过的“秘密码头”完全重合。她心中暗惊,但神色依旧镇定。
不一会儿,一名身穿青衫、眉目疏淡的官员走了进来。他年纪不大,三十出头的模样,神情却极沉稳,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他在主位坐下,连看都没看赵国祯一眼,只淡淡道:“赵老板今日所求何事?”
赵国祯微微一笑,也不着急坐,反而缓步走到桌边,将早已准备好的礼单轻轻推了过去。
赵国祯深知这个官员不好对付,表面冷淡实则戒心重重,她想着只有先送上礼单,拉近些关系,后面询问“江南船号:047”才可能有进展,于是她面带微笑,将礼单轻轻推了过去。“不过是些薄礼,不成敬意。”她语气温和,“听闻大人掌管盐务多年,经验丰富,晚辈初入行当,还望大人指点一二。”
那官员这才抬眼看了她一眼,目光如水,没有波澜。
“赵老板客气了。”他语气依旧平淡,“我不过是个小吏,能帮的也有限。”
赵国祯心中已有数,这人表面冷淡,实则戒备森严。她索性不再绕弯子,直接开口:“大人可曾听过‘江南船号:047’?”
这话一出,官员神色未变,右手却无意识地摩挲起袖口来。
赵国祯不动声色地继续道:“听说这艘船最近常在胶东一带活动,不知大人是否有所耳闻?”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赵国祯紧紧盯着官员,而官员的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气氛愈发压抑。
官员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赵老板消息倒是灵通。”
赵国祯笑了笑:“生意人嘛,总得多留心点。”
她一边说着,一边借起身整理袖口的机会,悄悄瞥向对方衣袖里。果然,一抹温润的玉色从袖中露出一角,雕工精致,隐约可见是一枚龙纹玉佩——与她在江南巨贾身上见过的一模一样。
她心头一紧,面上却更加从容。
“若大人不愿合作,那我只能另寻他人。”她微笑着放下茶盏,声音轻快,“毕竟,生意场上,谁也不是非谁不可。”
官员终于正视她一眼,眼神深不见底。
“赵老板言重了。”他顿了顿,语气稍缓,“我这边可以帮你写一份文书,但……你得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靠一张纸就能摆平的。”
赵国祯点头:“自然明白。”
她心中已有了答案——这名官员,恐怕与江南巨贾并非偶然相识,而是背后有更深的牵扯。她装作若无其事地接过文书,快速看了一眼就放进怀里,又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
走出衙门时,天色阴沉,乌云压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咸味。
赵国祯登上马车,示意启程。待车子缓缓驶离,她才从袖中摸出一张纸片,正是父亲生意经中夹带的玉佩拓片。**赵国祯将拓片轻轻摊在桌上,借着微弱的烛光,眼神专注地将拓片与记忆中的图案一一对比,她的呼吸都不自觉地放缓,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差异。**果然,完全吻合。
她闭上眼,轻轻吐了口气。
“看来,这场局,比我想象的还要大。”
回到府中,她并未急着召集亲信商议对策,而是独自进了书房,取出一封旧信,细细翻阅起来。这是多年前父亲写给一位老友的信,提及当年盐务官场的一些隐秘交易。她原本以为只是陈年往事,如今看来,或许还能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夜色渐浓,窗外风声呼啸,吹得窗纸簌簌作响。她点燃烛火,将信摊开,指尖划过一行字迹:“……沈家旧船编号,皆以‘S’开头,编号末尾为奇数者,皆属私船……”
她忽然停住手,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江南船号047……047……”她喃喃自语,随即猛地站起身,抓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若我没猜错,这艘船,极有可能就是当年沈家的私船之一。”
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原来如此……他们是在用旧船,走新路。”
她立刻命人去查当年沈家船只的登记记录,同时派人盯紧那位盐税司官员的动向。
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赵国祯亲自来到码头,站在高处俯瞰整片港区。海风拂面,带来一阵咸腥之气。她眯起眼睛,望着远处一艘正在卸货的船只,船身漆黑,船首刻着一个模糊的“S”字。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来吧,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就在这时,一名亲信匆匆赶来,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赵国祯神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码头。
她的步伐稳健,背影挺拔,仿佛昨日在盐税司偏厅看到的那一角玉佩,不过是风中一片落叶,轻轻掠过水面,不留痕迹。
然而,她握紧手中那张玉佩拓片,指节微微发白。
这一局,才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赵国祯在回府的马车上翻着袖中那张写着“江南船号:047”的纸条,指腹摩挲着边缘,像在掂量一枚棋子的分量。她知道,自己已经被人盯上了,而对方,显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翌日清晨,她换上一身素净衣裳,带着两个亲信,径直前往盐税司衙门。此行的目的,是为“祯记盐行”争取一张保护承诺书——说白了,就是买个护身符,好让那些暗地里想动手的人多些顾忌。
衙门门口,两名衙役懒洋洋地靠着墙根打盹,见有人来,也只是抬眼扫了一眼,没多问话。赵国祯轻车熟路地递上名帖,不多时便被引入偏厅。
**衙门偏厅里,寂静无声,偶尔能听见房梁上老鼠跑动的窸窣声。赵国祯走进来,一股陈旧的木头气味扑面而来,脚下的青砖地面有些冰凉,触感坚硬。**墙上挂着一幅《盐务图》,墨迹斑驳,像是多年未曾更换。赵国祯一眼就看出,图中标注的一个港口位置,与前几日江南巨贾提过的“秘密码头”完全重合。她心中暗惊,但神色依旧镇定。
不一会儿,一名身穿青衫、眉目疏淡的官员走了进来。他年纪不大,三十出头的模样,神情却极沉稳,甚至可以说是冷漠。他在主位坐下,连看都没看赵国祯一眼,只淡淡道:“赵老板今日所求何事?”
赵国祯微微一笑,也不着急坐,反而缓步走到桌边,将早已准备好的礼单轻轻推了过去。
赵国祯深知这个官员不好对付,表面冷淡实则戒心重重,她想着只有先送上礼单,拉近些关系,后面询问“江南船号:047”才可能有进展,于是她面带微笑,将礼单轻轻推了过去。“不过是些薄礼,不成敬意。”她语气温和,“听闻大人掌管盐务多年,经验丰富,晚辈初入行当,还望大人指点一二。”
那官员这才抬眼看了她一眼,目光如水,没有波澜。
“赵老板客气了。”他语气依旧平淡,“我不过是个小吏,能帮的也有限。”
赵国祯心中已有数,这人表面冷淡,实则戒备森严。她索性不再绕弯子,直接开口:“大人可曾听过‘江南船号:047’?”
这话一出,官员神色未变,右手却无意识地摩挲起袖口来。
赵国祯不动声色地继续道:“听说这艘船最近常在胶东一带活动,不知大人是否有所耳闻?”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赵国祯紧紧盯着官员,而官员的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气氛愈发压抑。
官员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赵老板消息倒是灵通。”
赵国祯笑了笑:“生意人嘛,总得多留心点。”
她一边说着,一边借起身整理袖口的机会,悄悄瞥向对方衣袖里。果然,一抹温润的玉色从袖中露出一角,雕工精致,隐约可见是一枚龙纹玉佩——与她在江南巨贾身上见过的一模一样。
她心头一紧,面上却更加从容。
“若大人不愿合作,那我只能另寻他人。”她微笑着放下茶盏,声音轻快,“毕竟,生意场上,谁也不是非谁不可。”
官员终于正视她一眼,眼神深不见底。
“赵老板言重了。”他顿了顿,语气稍缓,“我这边可以帮你写一份文书,但……你得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靠一张纸就能摆平的。”
赵国祯点头:“自然明白。”
她心中已有了答案——这名官员,恐怕与江南巨贾并非偶然相识,而是背后有更深的牵扯。她装作若无其事地接过文书,快速看了一眼就放进怀里,又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
走出衙门时,天色阴沉,乌云压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咸味。
赵国祯登上马车,示意启程。待车子缓缓驶离,她才从袖中摸出一张纸片,正是父亲生意经中夹带的玉佩拓片。**赵国祯将拓片轻轻摊在桌上,借着微弱的烛光,眼神专注地将拓片与记忆中的图案一一对比,她的呼吸都不自觉地放缓,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差异。**果然,完全吻合。
她闭上眼,轻轻吐了口气。
“看来,这场局,比我想象的还要大。”
回到府中,她并未急着召集亲信商议对策,而是独自进了书房,取出一封旧信,细细翻阅起来。这是多年前父亲写给一位老友的信,提及当年盐务官场的一些隐秘交易。她原本以为只是陈年往事,如今看来,或许还能从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夜色渐浓,窗外风声呼啸,吹得窗纸簌簌作响。她点燃烛火,将信摊开,指尖划过一行字迹:“……沈家旧船编号,皆以‘S’开头,编号末尾为奇数者,皆属私船……”
她忽然停住手,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江南船号047……047……”她喃喃自语,随即猛地站起身,抓起笔在纸上快速写下几个数字,“若我没猜错,这艘船,极有可能就是当年沈家的私船之一。”
她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原来如此……他们是在用旧船,走新路。”
她立刻命人去查当年沈家船只的登记记录,同时派人盯紧那位盐税司官员的动向。
一夜无眠。
次日清晨,赵国祯亲自来到码头,站在高处俯瞰整片港区。海风拂面,带来一阵咸腥之气。她眯起眼睛,望着远处一艘正在卸货的船只,船身漆黑,船首刻着一个模糊的“S”字。
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来吧,让我看看你们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就在这时,一名亲信匆匆赶来,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赵国祯神色不变,只是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码头。
她的步伐稳健,背影挺拔,仿佛昨日在盐税司偏厅看到的那一角玉佩,不过是风中一片落叶,轻轻掠过水面,不留痕迹。
然而,她握紧手中那张玉佩拓片,指节微微发白。
这一局,才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