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带着任务去三国

第11章 东方乐队

带着任务去三国 想当猫的牛 10.6万 2025-07-13 09:51:2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带着任务去三国》最新章节!
  午后,梁家的后花园里,一身蓝衣蓝裤的黄旭正在认真地抚着琴。

他奏的是新曲,叫《水墨兰亭》。

蔡邕、蔡琰还有梁二小姐都坐在他边上,传神地聆听着乐曲里的每一个音符。

乐停,

曲终。

良久,

众人才从乐曲中醒了过来,但都继续保持着安静,没人愿意打破自己心灵中的那份宁静。



黄旭暗自叹了口气。

他知道,蔡邕已向梁家提出要向北而去,具体行程只在早晚之间。

他想留住这位文学巨匠,一个还算正直的名士。

风林农场那边还差一位给孩子们讲学的大儒呢。

有他在,就有了一面大汉的旗帜。

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胡闹。

于是,他试着以曲留人。



“文姬,你会吹笛吗?”黄旭问道。

听到黄旭叫她闺名,蔡琰脸一红,道:“我只会吹箫。阿翁做的柯亭笛我还没学会呢。咦,你怎么知道的啊?”

“呵呵,其实,我刚才奏的《水墨兰亭》,如果与横笛合奏,再配上击鼓鸣金,那就会真成了人间仙乐。”

柯亭笛的事,他前世当然知道,不过现在,就不能越描越黑。

“厚德,你会吹横笛?”蔡邕问道。

这横笛可是他一时灵感所创,可不怎么相信有人在他前面就会了。

黄旭点了点头。

只见蔡邕将身边的包袱打开,取出一支色彩斑斓,纹理细密与质地优异的横笛。

黄旭一看这结构,与前世所用的梆笛倒没多大区别。

“其实,我现在也没完全掌握这柯亭笛的吹法,只是觉得这柯亭竹做出来的笛子在大小、颜色、形状与音色上很完美。”

蔡邕说完,将手里的柯亭笛递给了梁二小姐。

梁二小姐会意,忙用榻上的清水冲洗了一下,再交给黄旭。

黄旭接过横笛,粘上蔡邕递上来的笛膜,试着吹了一下。

发现笛声清脆宏亮,音律韵味悠长,音域也广,与梆笛没太大区别。

于是,他便用笛子吹奏《水墨兰亭》。

等他吹完后,蔡邕只是觉得他吹得好听,倒没什么特别的。

没想到黄旭又道:“有没有二胡?”

他想,没小提琴,那就用二胡吧。

梁二小姐一听,便赶紧跑去她的闺房,取了把上了年纪的二胡来。

在连道这地方,会拉二胡的人很多,原因是这里的人过逝,总得坐夜,而坐夜时演奏的伤感节目就是二胡。

黄旭接过后,调整了一下音色,便又用二胡拉了一段,说道:

“你们试着想像,如果把这几种声音合到一起,主次分明,配以鼓点节奏,是不是很好听?”

于是,三人都闭上眼睛,陷入了冥想之中。

良久,蔡邕脸上最先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他已将所有音曲融合后的变化体悟出来。

“厚德,你是见过这种演奏,还是自己亲自演奏过?”

“听过,但没亲自演奏过。”黄旭谦逊道。

其实,这曲子,他在魔都兰亭音乐会所演奏过无数遍了。

“那你指挥我们一起合奏,试一下看。琰儿负责拉二胡,她拉得还行的。”蔡邕笑道。

黄旭也不客气,于是将琴交给了蔡邕,自己拿着横笛,蔡琰拉二胡,而梁二小姐负责用小鼓拍打节奏。

梁二小姐起初还不高兴,她觉得自己被轻视了。

可她一听黄旭讲,这个打节拍的才是整个曲子的指挥者,并教了她怎么用不同手势打出不同的韵律,怎样把握曲子的情调,这时,她就真觉得很重要了。

于是,四人便一起行动起来。

首先,黄旭不停转化角色,教他们怎么变化,哪些需要演奏,哪时应停下来。

再后来,他没吹笛时就负责指挥。

如此反复。

等太阳要落山时,终于有些像模像样了。

而这时,整个梁家人都被如仙乐般声音吸引过来了。

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在谭叔的安排下,风林农场也早已开工了。

烈日炎炎,热火朝天。

各种材料摆满了整个工地,两百多名工匠在一起忙碌着。

为了赶时间,围墙,主屋、偏房,员工住宿楼,食堂,厕所,屋前大坪,几乎同时动工。

黄旭对谭叔道,最好能赶上秋季播种,这样能满足年后的粮食供给。

这时在南方,有些作物是可以种两季的。

为了保证质量,不要出错,黄旭每天上午都要去一趟现场,以他的两世人的眼光,还是能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

为了让谭叔上心,黄旭告诉他,向智已回向家,争取让向家人都过来,这样,他爷爷向英的七十大寿就可以安排在风林农场。

梁家的豆腐生意也已做得风生水起。

在梁雄辉的经营下,采用了代理方式,梁业的十几个兄弟家各自负责几个郡,经营与销售网络很快就铺满了整个江南。



这日,正当黄旭指挥着大家练曲时,只见梁雄辉带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进了后院。

“先生,师妹,好久不见啊。”

那青年见到蔡邕与蔡琰后很是激动,老远就开始呼叫了。

蔡邕也站了起来,问道:“元叹,你怎么来了?怎么知道我等在这里?”

“先生,是梁兄告诉我的,他的生意做到了吴郡,见到我后便同意我与他一起过来见先生。”

“如此就麻烦雄辉了。元叹,快过来,这位是连道的黄旭,黄厚德,小小年纪已是音律大家啊,为师都受教了。我等正在排练新曲,你也到边上学学。”

“厚德,这是我弟子顾雍,顾元叹。”

黄旭眼前一亮,这顾雍可是东吴将来的元老级人物啊,忙道:

“厚德见过顾兄,顾兄远来辛苦了。”

顾雍不敢轻视,笑道:“我先生都这样称赞的人,必是惊世之才,人中龙凤啊。厚德,元叹还望多多指教。”

蔡琰忙走了上来,道:“顾师兄一路风尘,辛苦了。文姬见过师兄。”

梁二小姐也不肯示弱,走上来道:“文秀见过师兄。”

蔡邕介绍道:“元叹,这是雄辉的二妹,梁文秀,现在也跟着我学些琴艺。”

梁雄辉眼看引见的任务完成,与众人打了声招呼,便独自忙自己的去了。

这些天,光是进源材料和物流这块,就累得他够呛的。



顾元叹一看这里的阵势,觉得很不对。

“先生,怎么将琴,二胡,横笛,还连鼓都摆上了。”

蔡邕笑道:

“这便是厚德教我们的新奏法,叫什么去了?”

“东方乐队。”

黄旭,梁二小姐,蔡琰三个笑着齐声道。

之所以取名东方乐队,是黄旭想到原主叫东方旭,万一碰到故人,也就有个说法。

再说,“东方乐队”这名字,黄旭觉得也蛮好听的。



“师兄,你是不是也来试试?”

蔡琰站起来,欲将二胡让给顾雍。

顾雍一听,谨慎道:“师妹,二胡我拉不好。我先看看,你们继续,看能不能学点啥的。”

可这一看,

不得了。

顾雍发现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

先生那琴的双手弹奏法,自己没学过啊。

而各人要将不同乐器这么完美配合起来,有条不紊地形成合奏乐曲,还如此美妙动听,在他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原来自己苦练了这久的琴,只是个寂寞啊。

..

顾雍那失落的神态,自然被黄旭看在眼里。

一曲《水墨兰亭》演奏完后,他便笑着道:

“元叹,你会什么乐器?”

顾雍摇了摇头,道:“我原来以为会弹琴,可如今发现什么也不会了。”

蔡邕解释道:“元叹,这琴的和弦弹法也是厚德教我们的。”

黄旭问道:

“我听你声音宏亮,音色不错,那你吟唱还是可以的吧?”

顾雍脸一红,不好意思道:

“这个只是酒后浪荡时,才会放声吟唱,平日是不会随便失态的。”

在他的眼里,成熟的男人是不会随便唱的,只有那些歌妓才会。

这回黄旭不解了。

曹操不是经常歌以咏志嘛?

难道大汉的爷们大部分都是闷坛子?

如真的这样,就难怪梁二小姐觉得自己与向智在路边放声唱歌不妥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