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带着任务去三国

第12章 提出简学

带着任务去三国 想当猫的牛 10.6万 2025-07-13 09:51:28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带着任务去三国》最新章节!
  “元叹,这样,我先教大家唱歌。等你学会后,你来主唱,我们四人则为你伴奏,这样,我们五个人的演奏就融为一体了。”

既然是乐队,哪能没有主唱呢?

抓个东吴丞相来当主唱也很不错啊。

顾雍一听,既然是大家都要学会,一起唱,那就没什么羞不羞,浪不浪的问题了。

至于什么是歌,等他教了就知道。

于是他大胆地点头答应了。



黄旭看其他人没什么意见,便想:

教什么歌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妥,上次讲蔡邕没帮百姓办事,是蛀虫,他虽没有当面呵斥,恼羞成怒,但很可能是到了他宽容的底线。

如果自己再挑战皇权,说不定他就忍无可忍了。

唉,还是低调点,先来个《百善孝为先》吧。

不过歌词中要将老爸改成阿翁,将老妈改成阿母才行。



说教就教。

于是,黄旭先向梁二小姐讨纸,想将歌词写下来,让他们先背。

梁二小姐一听他要写字,这下高兴了。

这可是墨宝啊,以后可以卖钱的。

很快,几张蔡伦大纸便取来了。

这次,黄旭没敢再次放肆,用行楷工整地一行行写下来。

可就算这样,也是给了在场人一个惊喜。

首先是改竖为横的写法,还有那加的标点,这都让人稀奇。

其次是那飘逸的新字体也让人耳目一新,越看越耐看。

再次是那清新脱俗的歌词,也让人看上去是如此亲切。



顾雍终于见识了黄旭的惊世才华。

他想,这人年纪比自己还小,却连先生都不忍挡其锋芒,这天下真是人才辈出啊。

此人天纵其才,一定要好好结交才是。

当黄旭放下笔时,众人自是赞叹不已。

蔡琰与梁二小姐眼里更是冒着星星。

如果不是黄旭个子太小,看上去离“男人”两字还很远,她们很容易就能生出爱慕之心。



然而,当黄旭将“人活天地间百善孝为先”唱完时,连蔡邕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黄旭,你阿翁和阿母呢?”梁二小姐突然来了句。

这话确实将黄旭给问倒了。

他是两世人,却都没见到自己的父母啊。

前世从小四肢不全,被父母遗弃,这世也是对父亲记忆没有,母亲早逝,留下原主被活活饿死。

连兄弟姐妹都没一个。

难道自己是孤煞星转世,注定孤苦伶仃?

想到这里,黄旭顿时双泪直流。

他摇了摇头,哭丧着脸道:“我没有。”

如果不是有颗成熟的心,他已是放声大哭。

“这歌是你自己创的?”顾雍问道。

黄旭摇头道:“不是,这是我师父教的。哦,师父就是指自己的先生。”

“那你师父呢?”

“走了,不知去哪里了。”

梁二小姐突然道:“哦,我听向智说,他师父是位老神仙。”

“老神仙?!”

顾雍与蔡琰这两个小的顿时惊叫出声。

这来头可是大了啊。

难道是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大家眼看问不出什么了,也不愿再勾起黄旭的伤心往事,便开始酝酿感情,各自静静地感悟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花了三个下午时间,经过反反复复练习,黄旭终于将《百善孝为先》这首歌教会了所有人,包括梁家那些隐身的旁听者。

在黄旭的指导下,顾雍的演唱更是到了声情并茂,感天动地。



“先生,我想请你和文姬留下来,不要去北方。”

这天,黄旭终于来到蔡邕房中,当着俩人的面,开门见山留人了。

“厚德,你知道我为何这么久都没离开梁家?为何愿陪着你们这些后辈纵情声乐?”蔡邕问道。

黄旭摇了摇头。

他确实不知蔡家父女为何能在梁家呆这么久。

好在梁家也没催客赶人,连自己这个外人在此逗留这么久而没不好脸色。

在他原有的意识里,当地主的,没什么好人啊。



“厚德,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蔡邕笑道。

“为了我?”

黄旭有些不懂了。

“你先告诉我你的真实年龄吧,这些天,我观察你的身体越来越健壮,个儿也长高些了,按道理,你应没到十六岁年纪。”

“人老成精啊。”黄旭心里感叹道。

“先生,我已满十二,如今十三了。为了不受人欺负,我只能虚报大点。”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蔡琰的反弹,她急道:

“那你应叫我姐啊,你还文姬,文姬的叫我,太气人了。装腔作势,人小鬼大。”



蔡邕点了点头,笑道:

“我之所以停留在这里,是因为你除了满身才华外,还具有翻云覆雨,改天换地之能。”

“你之所以无私教大家唱白话歌,而不是唱曲,更不是作词作赋,我明白,你这是想教天下百姓唱歌,为百姓发言啊。”

“当今天下,学问确实被士族把控,纸张书籍也把控在士族手里,普通百姓连写书信的能力都没有。如今,你却是堂而皇之将白话变成了学问。”

“可就算这样,还是差些,你知道是什么吗?”蔡邕问道。

“廉价的纸、笔,书和先生。”黄旭应声而答。

“我就是你要找的廉价先生?”

蔡邕笑道。



“先生,你先看看这个,这是我师父发明的。”

黄旭递给蔡邕一张大纸。上面写满了很小的字。

蔡邕一看,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写了两种字,数量足有几千。

一种是大汉的字,另一种是未知的,但他看得出来,这两种字是一一对照的,一繁一简,而这字这么小,也不像是毛笔写的。

正在他疑惑时,只听黄旭道:

“先生,这是我师父推崇的‘简学’,他先将文字简化,便于百姓学习,也便于制造书籍。哦,这写小字的笔是我发明的。”

只见黄旭从裤子口袋中掏出一根鹅毛,递给蔡邕,道:

“这是鹅毛笔,很适合写小字,写得又快又好。”

这时,蔡琰惊道:

“啊,难怪前几天我发现后院里养的鹅在叫,鹅毛少了许多。”

黄旭哭笑不得,只好将她忽略,继续道:

“这笔制作简单,只需在墨汁中浸沾一下,就可以直接书写。”



“‘简学’?你师父提的‘简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光是将字简化,还不能叫‘简学’。”蔡邕问道。

他关心的角度则不同了。

黄旭解释道:“我师父提出的‘简学’,是一种给百姓提高效率,重在实用的做事风格。简化学习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简化礼节,简化生活和简化生产过程。”

看蔡邕父女还没太懂,便举例道:

“比如我身上的衣服和我的头发。我将头发剪短,就不需天天洗头,头发也不会发臭。当然,剪个光头也是可以的,这样,生虫生病的可能会少很多,这样可以为百姓节省时间,减少病痛。而我身上的衣服整理起来也快多了,只需往身上一套,就穿上了。不像大汉的袍子与裤裙,要整理很久才能出门。”

“所谓简化生产过程,就是我讲的提高生产效率,就是利用自然之力与科技之力,通过发明创造,花最少的人力成本,生产更多的粮食和百姓所需物品,这样可以减轻百姓很多负担。”

“你会制造便宜又好的纸张?比蔡候纸还要好?”蔡邕问道。

黄旭点了点头,道:

“比蔡伦纸要便宜许多,且要好很多。”

他接着道:

“先生,我并不认为先生是廉价的,但可以减少教学的成本,让学习变得廉价。比如,平时先生一次只教几人,我便想办法让先生一次能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这样一来,能学习的百姓是不是变多了?”

“书籍呢?你也有简化的办法?”蔡邕问道。

“是的,我师父发明了印刷术,一天可以生产几百上千本书,可以做到让百姓人人有书。先生,如果你能留下来帮我,我可以让你写的书遍及天下,福泽万代。”



黄旭最后一句话终于打动了蔡邕。

他去北方当官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搞个史书编撰之类的,为士族发言?

但写的那些书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看得到啊。

哪能遍及天下,福泽万代?

蔡邕顿时下定了决心,对蔡琰道:

“琰儿,看来我们要留在南方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