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碎莲残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最新章节!
庆寿寺的火光燃了半宿,直到天快亮时才被晨雾压下去。林羽站在京营校场的高台上,望着陆续归营的禁军,掌心还残留着徐妙锦那枚丹书铁券的冰凉触感。朱高炽正与几位将领核对名册,案上的虎符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那枚被调换的假符边缘,刻着极小的“宁”字,与账簿上的朱砂印记如出一辙。
“林大人,”朱高炽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太子特有的温润,“父皇已下令封锁京城九门,所有出入文书须经三法司联审。只是那本账簿……”他指尖点过“兵部尚书”四字,“张尚书昨夜在府中‘自缢’,案发现场的白绫上,缠着半朵干枯的并蒂莲。”
林羽心头一沉。并蒂莲是徐妙锦锦帕上的纹样,张尚书此举,分明是在临死前将线索指向徐家。他正欲开口,却见姚广孝缓步走进帐中,拂尘上还沾着未干的露水。“殿下,林大人,”老和尚目光扫过帐内,“庆寿寺废墟里,找到了这个。”
他摊开手掌,一枚断裂的玉珏静静躺着,正是林羽曾见过的“羽”字玉珏,只是此刻裂纹贯穿,暗纹尽毁。“是从徐姑娘的家丁尸身上找到的。”姚广孝声音平淡,“昨夜护林大人突围的家丁,无一生还。”
林羽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他想起徐妙锦被番子逼至断墙的模样,发簪掉落的瞬间,她眼中分明没有惧色,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平静。
“徐府如何了?”他哑声问。
“东厂已撤兵,”朱高炽叹了口气,“但徐妙锦姑娘……不见了。”
三日后,京城暗流涌动。张尚书的葬礼办得仓促,朝堂上却无人敢提追查死因。林羽借巡查京营之便,再次潜入徐府,回廊里的花已无人浇灌,花瓣蔫垂,正如那日徐妙锦指尖滴落的水珠,只剩残痕。书房里的书卷依旧按《永乐大典》排列,只是最底层那册《周易》的封皮内侧,多了一行用胭脂写的小字:“西华门密道,三更见。”
字迹娟秀,却带着颤抖的笔锋,显然写得匆忙。林羽心中一动,想起徐妙锦塞给他玉珏时的眼神,那分明是托孤般的郑重。
三更时分,西华门的角楼隐在月色里。林羽按约定摸到城墙根,果然见一道暗门虚掩着。密道内潮湿阴冷,尽头的石室里点着一盏孤灯,灯下坐着的却不是徐妙锦,而是一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子——正是当今皇帝朱棣的第三子,赵王朱高燧。
“林大人别来无恙。”朱高燧把玩着一枚玉佩,那玉佩的样式,竟与徐妙锦的“羽”字玉珏如出一辙,只是上面刻的是“燧”字,“本王等你很久了。”
林羽拔剑出鞘,剑尖直指对方:“徐妙锦在哪?”
“徐姑娘?”朱高燧轻笑,将玉佩抛向林羽,“她倒是聪明,知道用并蒂莲引你上钩。可惜啊,她以为握着张尚书通敌的证据,就能扳倒本王,却不知……”他突然提高声音,“那账簿上的名字,本就是父皇默许本王安插的棋子!”
玉佩落在林羽脚边,摔成两半。他这才看清,玉佩内侧刻着的不是暗纹,而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最顶端赫然是“朱高燧”三个字。
“宁王不过是幌子,”朱高燧站起身,烛光在他脸上投下阴鸷的阴影,“父皇偏爱太子,本王若不借宁王的手扫清障碍,怎能……”
话音未落,石室突然震动起来。头顶的石块簌簌掉落,林羽趁机翻身躲过朱高燧掷来的匕首,却见暗门被猛地撞开,徐妙锦提着长剑冲了进来,身上的男装已被血染红:“林大人快走!他设了埋伏,外面都是东厂的人!”
朱高燧冷笑一声,拍了拍手。石室两侧的暗格打开,数十名弓箭手瞄准了两人。“徐姑娘,你以为救得了他?”他指了指徐妙锦,“你大哥徐辉祖手握兵权,却迟迟不肯站队,本王正好用你的命,逼他表态!”
徐妙锦剑尖一抖,护住林羽:“我大哥忠君爱国,岂会受你胁迫!”她突然转身,将一枚印章塞进林羽怀中,“这是我爹留下的兵符拓印,能调动京郊卫所!你带着它去找太子殿下,揭穿他的阴谋!”
“想走?”朱高燧眼中杀意毕露,“放箭!”
箭矢如雨般射来,徐妙锦猛地将林羽推向另一侧的密道出口,自己却转身用身体挡住箭雨。林羽在坠入暗道的最后一刻,看见她胸前插着三支箭羽,如同一朵被折损的白莲,缓缓倒在血泊里。
暗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朱高燧的狂笑与箭矢的呼啸。林羽在黑暗中狂奔,怀中的印章硌得肋骨生疼,那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徐妙锦的体温,与庆寿寺的火光一样,灼得他心口发痛。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冲出密道,出口竟在应天府衙的后墙。朱高炽正站在院中等待,见他浑身是血地冲出,忙迎上来:“林大人,出事了?”
林羽掏出那枚染血的印章,声音嘶哑:“赵王谋逆,徐姑娘她……”
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钟鸣——那是皇宫的景阳钟,只有皇帝遇刺或国丧时才会敲响。朱高炽脸色骤变:“不好,父皇那边……”
两人赶到皇宫时,乾清宫已被禁军围住。朱棣端坐于龙椅上,面色如常,只是案上的龙涎香燃得极快,烟气缭绕中,他指尖捏着半块碎裂的并蒂莲锦帕,正是徐妙锦那方。
“你们来了。”皇帝抬眼,目光扫过林羽怀中的印章,“朱高燧已被拿下,他供出了所有同党。”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包括……徐辉祖。”
林羽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徐辉祖是徐达长子,开国功臣之后,怎会参与谋逆?
“徐妙锦为救你而死,”朱棣将锦帕扔在地上,“她用自己的命,换了徐氏一族的平安。这账,你记下了。”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那枚兵符拓印上,映出徐妙锦最后的字迹——印章背面,用指甲刻着极小的“安”字。
林羽望着那字,突然明白。从锦帕到玉珏,从账簿到密道,徐妙锦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宁王或赵王,而是为了护他周全,护徐家平安。
正如那朵在血火中绽放的白莲花,纵然凋零,也要留下最后的清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庆寿寺的火光燃了半宿,直到天快亮时才被晨雾压下去。林羽站在京营校场的高台上,望着陆续归营的禁军,掌心还残留着徐妙锦那枚丹书铁券的冰凉触感。朱高炽正与几位将领核对名册,案上的虎符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那枚被调换的假符边缘,刻着极小的“宁”字,与账簿上的朱砂印记如出一辙。
“林大人,”朱高炽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太子特有的温润,“父皇已下令封锁京城九门,所有出入文书须经三法司联审。只是那本账簿……”他指尖点过“兵部尚书”四字,“张尚书昨夜在府中‘自缢’,案发现场的白绫上,缠着半朵干枯的并蒂莲。”
林羽心头一沉。并蒂莲是徐妙锦锦帕上的纹样,张尚书此举,分明是在临死前将线索指向徐家。他正欲开口,却见姚广孝缓步走进帐中,拂尘上还沾着未干的露水。“殿下,林大人,”老和尚目光扫过帐内,“庆寿寺废墟里,找到了这个。”
他摊开手掌,一枚断裂的玉珏静静躺着,正是林羽曾见过的“羽”字玉珏,只是此刻裂纹贯穿,暗纹尽毁。“是从徐姑娘的家丁尸身上找到的。”姚广孝声音平淡,“昨夜护林大人突围的家丁,无一生还。”
林羽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他想起徐妙锦被番子逼至断墙的模样,发簪掉落的瞬间,她眼中分明没有惧色,只有一种近乎决绝的平静。
“徐府如何了?”他哑声问。
“东厂已撤兵,”朱高炽叹了口气,“但徐妙锦姑娘……不见了。”
三日后,京城暗流涌动。张尚书的葬礼办得仓促,朝堂上却无人敢提追查死因。林羽借巡查京营之便,再次潜入徐府,回廊里的花已无人浇灌,花瓣蔫垂,正如那日徐妙锦指尖滴落的水珠,只剩残痕。书房里的书卷依旧按《永乐大典》排列,只是最底层那册《周易》的封皮内侧,多了一行用胭脂写的小字:“西华门密道,三更见。”
字迹娟秀,却带着颤抖的笔锋,显然写得匆忙。林羽心中一动,想起徐妙锦塞给他玉珏时的眼神,那分明是托孤般的郑重。
三更时分,西华门的角楼隐在月色里。林羽按约定摸到城墙根,果然见一道暗门虚掩着。密道内潮湿阴冷,尽头的石室里点着一盏孤灯,灯下坐着的却不是徐妙锦,而是一名身着蟒袍的中年男子——正是当今皇帝朱棣的第三子,赵王朱高燧。
“林大人别来无恙。”朱高燧把玩着一枚玉佩,那玉佩的样式,竟与徐妙锦的“羽”字玉珏如出一辙,只是上面刻的是“燧”字,“本王等你很久了。”
林羽拔剑出鞘,剑尖直指对方:“徐妙锦在哪?”
“徐姑娘?”朱高燧轻笑,将玉佩抛向林羽,“她倒是聪明,知道用并蒂莲引你上钩。可惜啊,她以为握着张尚书通敌的证据,就能扳倒本王,却不知……”他突然提高声音,“那账簿上的名字,本就是父皇默许本王安插的棋子!”
玉佩落在林羽脚边,摔成两半。他这才看清,玉佩内侧刻着的不是暗纹,而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最顶端赫然是“朱高燧”三个字。
“宁王不过是幌子,”朱高燧站起身,烛光在他脸上投下阴鸷的阴影,“父皇偏爱太子,本王若不借宁王的手扫清障碍,怎能……”
话音未落,石室突然震动起来。头顶的石块簌簌掉落,林羽趁机翻身躲过朱高燧掷来的匕首,却见暗门被猛地撞开,徐妙锦提着长剑冲了进来,身上的男装已被血染红:“林大人快走!他设了埋伏,外面都是东厂的人!”
朱高燧冷笑一声,拍了拍手。石室两侧的暗格打开,数十名弓箭手瞄准了两人。“徐姑娘,你以为救得了他?”他指了指徐妙锦,“你大哥徐辉祖手握兵权,却迟迟不肯站队,本王正好用你的命,逼他表态!”
徐妙锦剑尖一抖,护住林羽:“我大哥忠君爱国,岂会受你胁迫!”她突然转身,将一枚印章塞进林羽怀中,“这是我爹留下的兵符拓印,能调动京郊卫所!你带着它去找太子殿下,揭穿他的阴谋!”
“想走?”朱高燧眼中杀意毕露,“放箭!”
箭矢如雨般射来,徐妙锦猛地将林羽推向另一侧的密道出口,自己却转身用身体挡住箭雨。林羽在坠入暗道的最后一刻,看见她胸前插着三支箭羽,如同一朵被折损的白莲,缓缓倒在血泊里。
暗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朱高燧的狂笑与箭矢的呼啸。林羽在黑暗中狂奔,怀中的印章硌得肋骨生疼,那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徐妙锦的体温,与庆寿寺的火光一样,灼得他心口发痛。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冲出密道,出口竟在应天府衙的后墙。朱高炽正站在院中等待,见他浑身是血地冲出,忙迎上来:“林大人,出事了?”
林羽掏出那枚染血的印章,声音嘶哑:“赵王谋逆,徐姑娘她……”
话未说完,远处突然传来钟鸣——那是皇宫的景阳钟,只有皇帝遇刺或国丧时才会敲响。朱高炽脸色骤变:“不好,父皇那边……”
两人赶到皇宫时,乾清宫已被禁军围住。朱棣端坐于龙椅上,面色如常,只是案上的龙涎香燃得极快,烟气缭绕中,他指尖捏着半块碎裂的并蒂莲锦帕,正是徐妙锦那方。
“你们来了。”皇帝抬眼,目光扫过林羽怀中的印章,“朱高燧已被拿下,他供出了所有同党。”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包括……徐辉祖。”
林羽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徐辉祖是徐达长子,开国功臣之后,怎会参与谋逆?
“徐妙锦为救你而死,”朱棣将锦帕扔在地上,“她用自己的命,换了徐氏一族的平安。这账,你记下了。”
殿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那枚兵符拓印上,映出徐妙锦最后的字迹——印章背面,用指甲刻着极小的“安”字。
林羽望着那字,突然明白。从锦帕到玉珏,从账簿到密道,徐妙锦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不是为了宁王或赵王,而是为了护他周全,护徐家平安。
正如那朵在血火中绽放的白莲花,纵然凋零,也要留下最后的清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