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风云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最新章节!
永乐三年,江南梅雨季。
青石板路蒸腾着细密的水雾,林羽抱着一摞书卷疾步穿过巷口,粗布长衫早被雨水浸得透湿。忽听得街角传来重物坠地闷响,抬眼望去,一名灰衣汉子捂着染血的腰腹栽倒在泥水里,身后追兵的马蹄声裹挟着破空箭镞呼啸而至“公子救命!”汉子抓住他的裤脚,掌心血渍在青布上洇开狰狞的花。林羽瞥见对方腰间暗绣的飞鱼纹,这是锦衣卫百户的制式佩饰。追兵已近在咫尺,他心一横,将人拽进巷尾破旧的柴房,用腐木抵住门板。
“得罪了!”汉子突然抽出匕首,寒光一闪,林羽后颈一痛便没了知觉。待他醒来时,四周已被烛火映得通明,檀木屏风后转出个玄衣男子,腰间羊脂玉佩随步伐轻晃——正是当今圣上最宠信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
“小友可知救了何人?”姚广孝抚着雪白长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林羽苍白的脸,“方才那支弩箭,箭头淬的是西域见血封喉之毒,却独独避开了你的要害。”他抬手示意,昏迷的锦衣卫百户被人架出房门,衣袍下露出半截染血的密信,隐约可见“宁王谋逆”四字。
窗外惊雷炸响,林羽后背渗出冷汗。他终于明白,这场暴雨中的偶然相遇,将他卷入的不仅是生死危机,更是一场足以撼动大明江山的惊涛骇浪。
林羽喉结滚动,强压下心中惊涛,颤声道:“大师之意,是有人故意借我之手救下这位百户?”
姚广孝不答,枯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节奏与窗外骤雨相合:“永乐年间,看似河清海晏,实则暗流涌动。”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侍卫疾步入内,在姚广孝耳边低语数句。
黑衣僧人神色微变,旋即恢复如常,对林羽道:“随我入宫。圣上听闻此事,宣你觐见。”
马车碾过积水,林羽透过车帘缝隙,望着巍峨的宫墙。踏入奉天殿,金銮宝座上,朱棣身披明黄龙袍,不怒自威。阶下跪着那名受伤的锦衣卫,此刻已醒转,正将密信高举过头顶:“启禀陛下,此信乃宁王勾结鞑靼的铁证!”
朱棣目光如炬,突然看向阶下的林羽:“你一介书生,为何敢救他?”
“草民...草民只是不忍见人命消逝于眼前。”林羽伏在地上,额头几乎贴住冰凉的地砖,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他隐隐察觉到,这看似偶然的营救,背后定是有人精心布局,而自己,已然成为这场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就在此时,一名宦官匆匆而入,手中捧着加急军报:“陛下!宁王已在南昌起兵,声称...声称陛下得位不正!”
奉天殿内顿时陷入死寂。朱棣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果然谋反!”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羽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审视与算计:“林羽,朕赐你七品文林郎,即刻随姚卿家彻查此事。若办得好,重重有赏;若办不好...”话语戛然而止,却比任何威胁都令人心惊。
出宫时,夜幕已深。姚广孝立于宫门前,望着漫天雨幕,缓缓道:“你可知为何选你?因为在这满朝文武中,唯有你这张白纸,能写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记住,墨一旦落下,再难更改。”
林羽望着雨中摇曳的宫灯,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刻起,与大明王朝的兴衰紧紧系在了一起。而前方等待他的,是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是血雨腥风的权力漩涡,更是一场关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生死博弈。林羽随姚广孝踏入锦衣卫诏狱时,腐臭血腥味扑面而来。滴水刑具下,受刑者的额头已被凿出碗口大的凹陷,见到姚广孝,竟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大人...还有内奸...”话音未落便气绝身亡。
“宁王势力渗透之深超乎想象。”姚广孝用拂尘挑起地上带血的供状,纸张边缘赫然有半枚残缺的云纹印记,与林羽此前在追杀现场捡到的断箭尾部纹路如出一辙。就在这时,狱卒匆匆来报,那名被救的百户在回府途中遭人灭口,现场只留下半块绣着“徐”字的锦帕。林羽望着绣着“徐”字的锦帕若有所思,徐家……
次日,林羽以查案为由登门徐府,却在回廊转角撞见正在浇花的徐妙锦。她手持银壶的手微微一颤,花瓣上的水珠滚落,在林羽靴面晕开深色痕迹。“林大人是为这锦帕而来?”她从袖中取出完整的锦帕,边缘绣着的并蒂莲栩栩如生,“昨夜有黑衣人翻墙而入,我夺下这半块帕子,他却喊着‘宁王饶命’。”徐羽目光不善的盯着徐妙锦。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十余名东厂番子破门而入,领头的千户冷笑:“有人举报徐府私通宁王,奉旨搜查!”徐妙锦面色不变,却在转身时将一枚刻着“羽”字的玉珏塞进林羽掌心。林羽心领神会,趁着混乱将玉珏藏进怀中,目光扫过番子们刻意翻乱的书房——那些看似杂乱的书卷,实则按照《永乐大典》的编排顺序摆放。
深夜,林羽在油灯下反复琢磨玉珏暗纹,竟发现能与密信上的“宁王谋逆”四字重叠成新的卦象。卦辞所指之处,正是京郊的庆寿寺。他孤身潜入寺院,在坍塌的药师殿地砖下,翻出半卷写满人名的账簿,赫然有当朝三位尚书的名字。
“好胆量。”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姚广孝手持灯笼从阴影中走出,照亮账簿上的朱红印泥,“但你可知,这账簿上的人,半数都是陛下的眼线?”话音未落,寺外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姚广孝将灯笼塞给林羽:“去应天府找朱高炽殿下,告诉他‘莲花现,风云变’。”
林羽冲出寺院,却见徐妙锦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她将披风抛给浑身是血的林羽,长剑出鞘:“我领家丁拖住追兵,你带着证据快走!”刀光剑影中,林羽最后一眼看见她被番子逼至断墙,发簪掉落,如墨青丝在夜风中狂舞,宛如一朵在血火中绽放的白莲花林羽攥紧怀中账簿,翻身上马时回头望了一眼庆寿寺方向。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徐妙锦的身影已被乱军吞没,唯有那柄银壶浇过的花瓣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他咬紧牙关策马狂奔,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那是徐妙锦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
快到应天府衙时,林羽突然勒住缰绳。街角阴影里转出两名黑衣卫,腰间令牌闪着寒光——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暗记。为首者掀开兜帽,露出一张布满刀疤的脸:“林大人,陛下在玄武湖画舫等您。”
画舫内烛火通明,朱棣身着常服临窗而坐,指尖叩着案上的半块锦帕。“徐妙锦的账,朕替你记着。”他将锦帕推到林羽面前,帕子上的“徐”字旁,竟有一行极小的朱砂字:“妙锦叩请陛下护林郎周全”。林羽心头一震,抬头望见皇帝眼中的深意,“你找到的账簿,本就是朕给宁王设的饵。只是没想到,他连徐达的女儿都敢动。”
正说着,朱高炽带着姚广孝匆匆登船。“父皇,庆寿寺那边已按计划收网,三位尚书当众反水,擒获宁王亲信十二人。”太子喘着气递上密报,“只是徐府……徐姑娘她……”
林羽猛地站起,却被朱棣按住肩膀。“徐妙锦没出事。”皇帝指了指窗外,月光下,一艘小船正悄然靠近,船头立着的女子虽换了男装,发间那支素银簪却依稀可见。徐妙锦跃上船,将一枚虎符掷在案上:“这是从追杀者身上搜出的,属京营兵权信物。”
姚广孝拂尘一扫,账簿上的人名突然浮现出细密的针孔。“宁王真正的底牌,是京营里的三千死士。”他指着虎符上的裂痕,“这信物已被调换,现在握着真符的,恐怕是……”
话音未落,画舫突然剧烈摇晃。岸边火光四起,无数箭矢穿透窗纸,钉在梁柱上。朱棣推开林羽,拔出腰间宝剑:“看来有人等不及要坐实谋逆罪名了。”他望向林羽与徐妙锦,“你们带着虎符去京营,用‘莲花’为号,见符如见朕。”
林羽与徐妙锦共乘一马,穿行在火光交织的街巷。徐妙锦忽然勒住马:“那账簿上的名字,有我大哥徐辉祖。”她声音发颤,却握紧了林羽的手,“但我信他忠君爱国,定是被人陷害。”林羽想起书房里按《永乐大典》排列的书卷,突然明白——那些书里夹着的,或许正是徐辉祖与宁王周旋的证据。
两人赶到京营时,守军已剑拔弩张。林羽亮出虎符,却见守将冷笑:“伪造兵符者,格杀勿论!”千钧一发之际,徐妙锦扯开衣襟,露出贴身藏着的丹书铁券,那是太祖皇帝赐给徐达的免死金牌。“徐氏一族世代忠良,今日以铁券为证,谁敢阻拦?”
守军哗然之际,林羽突然想起姚广孝的话,扬声道:“莲花现,风云变!陛下有旨,着京营即刻包围庆寿寺,擒拿假传圣旨者!”他话音刚落,营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朱高炽带着禁军赶到,身后跟着被解救的徐妙锦家丁。
混乱中,林羽瞥见徐妙锦鬓边别着的新簪子,样式竟与那枚刻着“羽”字的玉珏一般无二。她迎上他的目光,忽然笑了,如暗夜中悄然绽放的并蒂莲。远处,朱棣的画舫在月光下缓缓驶离,姚广孝立于船头,望着京城方向,拂尘轻挥,仿佛拂去了一场即将掀起的滔天巨浪。
而那本藏着半个朝堂秘密的账簿,此刻正静静躺在朱高炽的案头,朱红印泥未干,预示着这场权谋棋局,才刚刚落下那关键一子。
永乐三年,江南梅雨季。
青石板路蒸腾着细密的水雾,林羽抱着一摞书卷疾步穿过巷口,粗布长衫早被雨水浸得透湿。忽听得街角传来重物坠地闷响,抬眼望去,一名灰衣汉子捂着染血的腰腹栽倒在泥水里,身后追兵的马蹄声裹挟着破空箭镞呼啸而至“公子救命!”汉子抓住他的裤脚,掌心血渍在青布上洇开狰狞的花。林羽瞥见对方腰间暗绣的飞鱼纹,这是锦衣卫百户的制式佩饰。追兵已近在咫尺,他心一横,将人拽进巷尾破旧的柴房,用腐木抵住门板。
“得罪了!”汉子突然抽出匕首,寒光一闪,林羽后颈一痛便没了知觉。待他醒来时,四周已被烛火映得通明,檀木屏风后转出个玄衣男子,腰间羊脂玉佩随步伐轻晃——正是当今圣上最宠信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
“小友可知救了何人?”姚广孝抚着雪白长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林羽苍白的脸,“方才那支弩箭,箭头淬的是西域见血封喉之毒,却独独避开了你的要害。”他抬手示意,昏迷的锦衣卫百户被人架出房门,衣袍下露出半截染血的密信,隐约可见“宁王谋逆”四字。
窗外惊雷炸响,林羽后背渗出冷汗。他终于明白,这场暴雨中的偶然相遇,将他卷入的不仅是生死危机,更是一场足以撼动大明江山的惊涛骇浪。
林羽喉结滚动,强压下心中惊涛,颤声道:“大师之意,是有人故意借我之手救下这位百户?”
姚广孝不答,枯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节奏与窗外骤雨相合:“永乐年间,看似河清海晏,实则暗流涌动。”话音未落,门外突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侍卫疾步入内,在姚广孝耳边低语数句。
黑衣僧人神色微变,旋即恢复如常,对林羽道:“随我入宫。圣上听闻此事,宣你觐见。”
马车碾过积水,林羽透过车帘缝隙,望着巍峨的宫墙。踏入奉天殿,金銮宝座上,朱棣身披明黄龙袍,不怒自威。阶下跪着那名受伤的锦衣卫,此刻已醒转,正将密信高举过头顶:“启禀陛下,此信乃宁王勾结鞑靼的铁证!”
朱棣目光如炬,突然看向阶下的林羽:“你一介书生,为何敢救他?”
“草民...草民只是不忍见人命消逝于眼前。”林羽伏在地上,额头几乎贴住冰凉的地砖,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他隐隐察觉到,这看似偶然的营救,背后定是有人精心布局,而自己,已然成为这场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就在此时,一名宦官匆匆而入,手中捧着加急军报:“陛下!宁王已在南昌起兵,声称...声称陛下得位不正!”
奉天殿内顿时陷入死寂。朱棣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果然谋反!”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羽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审视与算计:“林羽,朕赐你七品文林郎,即刻随姚卿家彻查此事。若办得好,重重有赏;若办不好...”话语戛然而止,却比任何威胁都令人心惊。
出宫时,夜幕已深。姚广孝立于宫门前,望着漫天雨幕,缓缓道:“你可知为何选你?因为在这满朝文武中,唯有你这张白纸,能写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记住,墨一旦落下,再难更改。”
林羽望着雨中摇曳的宫灯,握紧了拳头。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刻起,与大明王朝的兴衰紧紧系在了一起。而前方等待他的,是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是血雨腥风的权力漩涡,更是一场关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生死博弈。林羽随姚广孝踏入锦衣卫诏狱时,腐臭血腥味扑面而来。滴水刑具下,受刑者的额头已被凿出碗口大的凹陷,见到姚广孝,竟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喊出:“大人...还有内奸...”话音未落便气绝身亡。
“宁王势力渗透之深超乎想象。”姚广孝用拂尘挑起地上带血的供状,纸张边缘赫然有半枚残缺的云纹印记,与林羽此前在追杀现场捡到的断箭尾部纹路如出一辙。就在这时,狱卒匆匆来报,那名被救的百户在回府途中遭人灭口,现场只留下半块绣着“徐”字的锦帕。林羽望着绣着“徐”字的锦帕若有所思,徐家……
次日,林羽以查案为由登门徐府,却在回廊转角撞见正在浇花的徐妙锦。她手持银壶的手微微一颤,花瓣上的水珠滚落,在林羽靴面晕开深色痕迹。“林大人是为这锦帕而来?”她从袖中取出完整的锦帕,边缘绣着的并蒂莲栩栩如生,“昨夜有黑衣人翻墙而入,我夺下这半块帕子,他却喊着‘宁王饶命’。”徐羽目光不善的盯着徐妙锦。
就在这时,院外突然传来马蹄声。十余名东厂番子破门而入,领头的千户冷笑:“有人举报徐府私通宁王,奉旨搜查!”徐妙锦面色不变,却在转身时将一枚刻着“羽”字的玉珏塞进林羽掌心。林羽心领神会,趁着混乱将玉珏藏进怀中,目光扫过番子们刻意翻乱的书房——那些看似杂乱的书卷,实则按照《永乐大典》的编排顺序摆放。
深夜,林羽在油灯下反复琢磨玉珏暗纹,竟发现能与密信上的“宁王谋逆”四字重叠成新的卦象。卦辞所指之处,正是京郊的庆寿寺。他孤身潜入寺院,在坍塌的药师殿地砖下,翻出半卷写满人名的账簿,赫然有当朝三位尚书的名字。
“好胆量。”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姚广孝手持灯笼从阴影中走出,照亮账簿上的朱红印泥,“但你可知,这账簿上的人,半数都是陛下的眼线?”话音未落,寺外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姚广孝将灯笼塞给林羽:“去应天府找朱高炽殿下,告诉他‘莲花现,风云变’。”
林羽冲出寺院,却见徐妙锦骑着快马疾驰而来。她将披风抛给浑身是血的林羽,长剑出鞘:“我领家丁拖住追兵,你带着证据快走!”刀光剑影中,林羽最后一眼看见她被番子逼至断墙,发簪掉落,如墨青丝在夜风中狂舞,宛如一朵在血火中绽放的白莲花林羽攥紧怀中账簿,翻身上马时回头望了一眼庆寿寺方向。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徐妙锦的身影已被乱军吞没,唯有那柄银壶浇过的花瓣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他咬紧牙关策马狂奔,披风在身后猎猎作响,那是徐妙锦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
快到应天府衙时,林羽突然勒住缰绳。街角阴影里转出两名黑衣卫,腰间令牌闪着寒光——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暗记。为首者掀开兜帽,露出一张布满刀疤的脸:“林大人,陛下在玄武湖画舫等您。”
画舫内烛火通明,朱棣身着常服临窗而坐,指尖叩着案上的半块锦帕。“徐妙锦的账,朕替你记着。”他将锦帕推到林羽面前,帕子上的“徐”字旁,竟有一行极小的朱砂字:“妙锦叩请陛下护林郎周全”。林羽心头一震,抬头望见皇帝眼中的深意,“你找到的账簿,本就是朕给宁王设的饵。只是没想到,他连徐达的女儿都敢动。”
正说着,朱高炽带着姚广孝匆匆登船。“父皇,庆寿寺那边已按计划收网,三位尚书当众反水,擒获宁王亲信十二人。”太子喘着气递上密报,“只是徐府……徐姑娘她……”
林羽猛地站起,却被朱棣按住肩膀。“徐妙锦没出事。”皇帝指了指窗外,月光下,一艘小船正悄然靠近,船头立着的女子虽换了男装,发间那支素银簪却依稀可见。徐妙锦跃上船,将一枚虎符掷在案上:“这是从追杀者身上搜出的,属京营兵权信物。”
姚广孝拂尘一扫,账簿上的人名突然浮现出细密的针孔。“宁王真正的底牌,是京营里的三千死士。”他指着虎符上的裂痕,“这信物已被调换,现在握着真符的,恐怕是……”
话音未落,画舫突然剧烈摇晃。岸边火光四起,无数箭矢穿透窗纸,钉在梁柱上。朱棣推开林羽,拔出腰间宝剑:“看来有人等不及要坐实谋逆罪名了。”他望向林羽与徐妙锦,“你们带着虎符去京营,用‘莲花’为号,见符如见朕。”
林羽与徐妙锦共乘一马,穿行在火光交织的街巷。徐妙锦忽然勒住马:“那账簿上的名字,有我大哥徐辉祖。”她声音发颤,却握紧了林羽的手,“但我信他忠君爱国,定是被人陷害。”林羽想起书房里按《永乐大典》排列的书卷,突然明白——那些书里夹着的,或许正是徐辉祖与宁王周旋的证据。
两人赶到京营时,守军已剑拔弩张。林羽亮出虎符,却见守将冷笑:“伪造兵符者,格杀勿论!”千钧一发之际,徐妙锦扯开衣襟,露出贴身藏着的丹书铁券,那是太祖皇帝赐给徐达的免死金牌。“徐氏一族世代忠良,今日以铁券为证,谁敢阻拦?”
守军哗然之际,林羽突然想起姚广孝的话,扬声道:“莲花现,风云变!陛下有旨,着京营即刻包围庆寿寺,擒拿假传圣旨者!”他话音刚落,营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朱高炽带着禁军赶到,身后跟着被解救的徐妙锦家丁。
混乱中,林羽瞥见徐妙锦鬓边别着的新簪子,样式竟与那枚刻着“羽”字的玉珏一般无二。她迎上他的目光,忽然笑了,如暗夜中悄然绽放的并蒂莲。远处,朱棣的画舫在月光下缓缓驶离,姚广孝立于船头,望着京城方向,拂尘轻挥,仿佛拂去了一场即将掀起的滔天巨浪。
而那本藏着半个朝堂秘密的账簿,此刻正静静躺在朱高炽的案头,朱红印泥未干,预示着这场权谋棋局,才刚刚落下那关键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