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录

第二十九章:风雪一顾庐

寒门录 君子啊君子 21.04万 2025-07-09 14:02:3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新野的冬日,寒气侵骨。刘备府邸内,却弥漫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肃穆。刘备已斋戒三日,不沾荤腥,不饮酒,每日焚香静坐,诵读古籍。他沐浴更衣,换上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布袍,褪去所有彰显身份的佩饰,只留腰间一枚温润的玉佩(家传或象征之物)。他对着铜镜,仔细梳理鬓发,眼神中交织着前所未有的期待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主公,今日丙寅,宜访友、求贤,乃上吉之日。”孙乾捧着历书,恭敬禀报。

刘备颔首:“甚好。”他亲自检视礼物:两袋新野上好的精米,一篓山中采得的干菌、笋干,几卷用锦缎包裹的珍稀竹简(《太公兵法》残卷、《管子》等),一方上品松烟墨,一块纹理细腻的端砚。非金非玉,却尽显用心。

“大哥!”张飞大步闯入,看着刘备郑重其事的样子,环眼圆瞪,虬髯戟张,“俺老张实在憋不住了!不就是个山野村夫么?值得你这般折腾?俺带几个兄弟,快马加鞭,半日便到隆中!他要识相便罢,不识相,俺老张把他捆了来见你!省得大哥顶风冒雪,受这份罪!”

刘备面色一沉,目光如电:“翼德!住口!昔日周文王为请姜尚,亲至渭水,执辔拉车;齐桓公为用管仲,解缚拜相,言听计从!此皆千古明主求贤之典范!孔明先生乃当世大贤,岂是寻常村夫?备若效汝之言,与强梁何异?焉能得贤士归心?再敢胡言,军法从事!”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张飞被训得缩了缩脖子,嘟囔道:“俺…俺这不是心疼大哥嘛…”

一旁,赵云一身素白劲装,外罩半旧皮氅,按剑侍立,沉声道:“三将军,主公求贤之心,天地可鉴。云当护主公周全,亦当谨守礼数,不辱主公清名。”他目光坚定,如同磐石。

清晨,彤云密布,细雪纷飞。刘备仅带赵云及四名精干亲随(皆着布衣),乘一辆简朴马车(或骑马),载着礼物,悄然离开新野,碾过薄雪覆盖的官道,向襄阳城西的隆中行去。

车马辚辚,碾碎一地琼瑶。刘备无心欣赏窗外萧疏的冬景,心中反复咀嚼着“诸葛孔明”四字,想象着这位被水镜先生誉为“卧龙”的奇才,该是何等风姿?是仙风道骨?还是英气逼人?他抚摸着怀中那卷《太公兵法》残卷,仿佛能从中触摸到一丝未来的希望。

行至隆山地界,山势渐起。雪落无声,群山披素,松柏凝翠,溪流冰封,天地间一片空灵寂静。偶有寒鸦掠过,更添几分幽深。刘备不禁赞叹:“群山环抱,清溪潺潺,远离尘嚣,真乃隐逸圣地!”

“主公,前路需下车马步行了。”亲随禀报。前方小径蜿蜒入山,积雪更深。

“好!”刘备毫不犹豫,下车步行。赵云紧随左右,警惕地扫视四周。行至一岔路口,遇一樵夫,背负柴薪,踏雪而归。

刘备上前,拱手为礼,态度谦和:“老丈请了。敢问诸葛孔明先生庄院,由此路去否?”

樵夫打量刘备,见其气度不凡,身后随从亦非寻常,忙放下柴担还礼:“先生庄院?过了前面石桥,沿溪水上行约二里,见一片苍松林,林深处几间茅屋便是。不过…”樵夫顿了顿,“先生性好游历,常不在家,贵客此去,恐难相见。”

刘备心中一紧,面上仍带微笑:“多谢老丈指点。”谢过樵夫,依言前行。溪水冰封如镜,倒映着雪松云天。越往里走,山色愈幽,松风阵阵,梅香暗浮。

行约二里,果见一片茂密松林。林深处,几间茅屋依山而建,竹篱环绕,柴扉半掩。院中积雪未扫,几株老梅虬枝盘曲,红白相间的花朵傲雪绽放,幽香袭人。屋后隐约可见菜畦轮廓,覆盖着厚厚的雪被。整个环境清幽简朴,不染尘埃,仿佛与世隔绝。

刘备驻足篱外,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示意赵云等人远处等候。他独自上前,步履轻缓,生怕惊扰了此间主人。行至柴扉前,他抬手,轻轻叩响门环。

“吱呀”一声,柴扉开启一条缝隙,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青衣小童探出头来,眉清目秀,眼神清澈:“贵客何人?寻我家先生何事?”

刘备躬身施礼,姿态恭敬:“涿郡刘备,久仰孔明先生大名,心怀仰慕,特冒雪前来拜谒。敢问先生可在庄上?”

小童眨了眨眼,脆生生答道:“先生?先生今早出门访友去了。”

如同冰水浇头!刘备脸上的期待瞬间凝固,心猛地一沉,强自镇定:“哦?不知先生何时归来?”

小童摇摇头:“先生行踪不定,有时三五日,有时十天半月才回,说不准的。”言语天真,不似作伪。

“贵客远来,未能得见家兄,实在失礼。”一个清朗的声音从屋内传来。一位青年缓步走出,约二十岁上下,布衣纶巾,面容清癯,眉宇间与小童有几分相似,气质儒雅沉静,带着浓浓的书卷气。他拱手道:“在下诸葛均,乃孔明之弟。贵客若不嫌弃,请入内奉茶驱寒。”

刘备虽失望至极,但见诸葛均气度不凡,知是贤者之弟,忙还礼道:“原来是均先生!备冒昧来访,叨扰清静。既蒙相邀,敢不从命?”心中暗忖:有其弟如此,其兄必非等闲!

草堂内,陈设极简。一榻、一几、一琴,四壁书架堆满竹简帛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松木气息。诸葛均奉上清茶,茶汤碧绿,香气清雅。

刘备无心品茗,恳切问道:“均先生,备久闻令兄孔明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心怀天下。不知先生平日…如何修习?志趣何在?”

诸葛均淡然一笑,从容应答:“家兄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平日或躬耕于陇亩,体察稼穑之艰;或抚琴于溪畔,寄情山水之乐;或与三五好友(如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煮酒论道,纵谈古今兴废。至于所学,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兵法韬略,医卜星相…皆有所涉猎,不拘一格,融会贯通。”

刘备眼中异彩连连:“真乃高士也!不知先生…对当今天下纷争,群雄并起,可有卓见?”

诸葛均微微摇头,言辞谨慎:“家兄常言,天下大势,分合有数,非人力可强求。然其深意,非均所能尽述。且家兄素来不喜妄议朝政,恐惹是非。贵客若欲知家兄胸中丘壑,不妨待其归来,当面请教。”他应对得体,既显家学渊源,又滴水不漏。

刘备无奈,只得奉上礼物:“些许薄礼,不成敬意。一为新野水土所产,二为几卷古籍、松墨端砚,聊供先生清玩。备…改日再来拜访。”

诸葛均推辞:“山野陋居,安敢受使君厚礼?”刘备再三恳请,言明仅为仰慕之意,非为贿赂。诸葛均方道:“如此…均代家兄谢过使君。然古籍墨宝,乃读书人性命,均不敢擅专,待家兄归来,定当转交。”

辞别诸葛均,走出茅庐。风雪似乎更大了些,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刘备回望那几间在风雪中静默的茅屋,心中空落落的,充满难以言喻的失落与怅惘。

“天意弄人…跋涉而来,竟不得一见…”刘备长叹一声,声音在风雪中显得格外萧索,“莫非…备福薄,无缘得见大贤?”

赵云牵马过来,劝慰道:“主公勿忧。孔明先生乃世外高人,行踪飘忽,亦是常理。主公今日诚意,先生之弟已代为转达。待先生归来,必知主公心意。他日再来,定能相见。”

一行人踏雪归程,气氛沉闷。行至一处山坳,风雪迷眼。忽闻一人踏歌而行,声音清越,穿透风雪: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四海有贤兮,迷途未远;明主难逢兮,空谷足音…”

歌声苍凉旷达,意境深远。刘备勒马停驻,循声望去。只见一人,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腰系宽绦,拄一青竹杖,踏雪而来。形容清古,气度不凡。

刘备心中一动,下马拱手:“先生所歌,意境高远,非比寻常。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那人停步,打量刘备,目光深邃,微微一笑:“在下博陵崔州平。”

刘备惊喜:“原来是崔先生!备久闻先生与孔明、广元、公威并称‘诸葛四友’,皆当世高士!今日风雪途中得遇,幸何如之!”(此前诸葛均提及)

崔州平还礼:“使君过誉。州平山野闲人,不足挂齿。使君此来…可是访孔明未遇?”

刘备叹道:“正是。先生神算。备…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崔州平抚须,目光悠远:“使君求贤之心,州平感佩。然…州平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生请讲!备洗耳恭听!”

“州平观天下大势,自桓灵失德,气数已衰。黄巾蜂起,董卓乱政,诸侯割据,民不聊生。此非一人一力可挽,乃天命使然。公虽怀伊尹、吕尚之志,有子牙、子房之才,然欲逆天改命,恐徒劳心力,终成画饼。不若顺天应人,归隐林泉,观云卷云舒,听松涛竹韵,颐养天年,岂不快哉?”他言辞洒脱,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与疏离。

刘备闻言,神色一肃,朗声道:“先生之言,备不敢苟同!备乃汉室宗亲,世受国恩。眼见奸雄窃命,神器蒙尘,百姓流离,肝肠寸断!备虽不才,愿竭股肱之力,伸大义于天下!纵使粉身碎骨,九死一生,亦在所不惜!岂能效隐者独善其身,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声音铿锵,带着悲壮的决绝。

崔州平看着刘备眼中那团不屈的火焰,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叹道:“使君志存高远,州平佩服。然…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孔明虽才,然其志或在林泉,或在明主,亦未可知。使君…好自为之。”说罢,拱手作别,拄杖踏歌而去,身影渐隐于风雪之中,歌声断续传来:“…空谷足音…明主难逢…”

刘备伫立风雪中,咀嚼着“明主难逢兮,空谷足音”之句,心中百感交集。崔州平之言,如冷水浇头,道尽世事艰难,却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孔明择主,必是慎之又慎。这“空谷足音”,是感慨,是提醒,亦或是…一种考验?

暮色四合,风雪愈狂。刘备一行人回到新野府邸。张飞、孙乾早已焦急等候。

“大哥!如何?那诸葛亮可曾见到?”张飞急吼吼问道。

刘备摇头,神色疲惫却无颓唐:“孔明先生外出访友,未曾得见。”

张飞顿时炸毛:“什么?!架子忒大!让大哥白跑一趟!俺老张…”

“翼德!”刘备沉声打断,眼中失落褪去,燃起更炽热的火焰,“此行虽未得见孔明先生,然见其弟诸葛均,温润如玉,谈吐不凡;归途遇崔州平先生,见识高远,洞悉世事。此皆贤者也!有其弟其友如此,孔明先生之才,必如皓月当空,不虚水镜先生之言!备…心意更坚!”

孙乾道:“主公,探子回报,孔明先生此次是应石广元、孟公威之邀,往南阳一带游学访友,归期确未定。”

“无妨!”刘备斩钉截铁,目光如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次不见,便去二次!二次不见,便去三次!纵使十次百次,风雪阻路,刀剑加身,备…亦当亲至隆中,以赤诚之心,恭请孔明先生出山,共扶汉室!”

他转向孙乾,语气不容置疑:“公祐!加派人手,密切留意隆中消息,探听孔明先生归期!备…当斋戒如初,静心以待!待风雪稍霁,时机一至,备…再赴隆中!”

夜深。风雪叩打着窗棂。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

刘备独立窗前,望着窗外混沌的天地。手中,是诸葛均代收的那方松烟墨,触手温润,仿佛还带着隆中山野的清寒与墨香。

“孔明先生…”他低声自语,目光穿透风雪,投向隆中的方向,“你自比管乐,胸怀韬略,却隐于林泉。是待天时?是择明主?还是…观这天下,谁人值得你鞠躬尽瘁?”

崔州平的歌声仿佛又在耳边回响:“明主难逢兮,空谷足音…”

刘备握紧了墨锭,眼中闪烁着不屈与执着的光芒:“备…或许非天命所归,亦非雄才大略。然此心此志,天地可鉴!为天下苍生,为汉室江山,备…愿做那空谷足音!一次叩门,你不在;二次、三次…备…定要让你听到这风雪中的脚步声!看到这乱世里…一点不灭的星火!”

烛火将他的身影拉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孤独,却无比坚定。

门外,赵云按剑而立,如同沉默的山岳,守护着这份在风雪中愈发炽热的信念。堂下,张飞抱着酒坛,望着书房透出的灯光,最终只是低低地哼了一声,将酒坛重重顿在案上。

风雪呼啸,新野小城在严寒中沉睡。然而,一颗名为“卧龙”的种子,已在刘备心中深深埋下,于风雪中悄然萌发。下一次的拜访,已在凛冽的寒风中,酝酿着更为炽热的期待。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