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水镜照前路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新野城,如同被遗忘在荆襄北隅的一枚枯叶。城墙低矮,砖石斑驳,护城河几近干涸,漂浮着枯枝败叶。城内街巷狭窄,行人稀疏,商铺门可罗雀,偶有叫卖声也显得有气无力。冬末的寒风卷起尘土,更添几分萧瑟。
刘备的“州府”,不过是一处稍显宽敞的旧宅院,门楣上“刘”字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院中,刘备正与几名亲兵一同翻整一小片菜畦。他挽着袖管,裤脚沾满泥点,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这便是他全部的心事。
“主公,”孙乾匆匆走来,低声禀报,“蔡瑁将军遣人送来粮秣五十石,布帛二十匹。言…‘聊表心意,望使君安守新野,勿生事端’。”他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懑。
刘备直起身,抹去额角细汗,脸上无喜无悲:“代备谢过蔡将军。新野地瘠民贫,得此接济,军民感念。”他接过礼单,看也未看,递给孙乾,“入库登记,按需分发。”
“诺。”孙乾应道,犹豫片刻,“主公…襄阳那边…蔡瑁、蒯越等人,近日在州牧(刘表)面前,多有诋毁…”
刘备摆摆手,打断他:“意料之中。我等寄人篱下,自当谨言慎行。约束部众,不得扰民。翼德那边…”他望向西厢房,那里隐隐传来张飞压抑的咆哮和酒坛碰撞声,“多看着他些,莫要生事。”
“是。”孙乾叹息。他明白刘备的隐忍,更明白这隐忍下的巨大压力。曹操的阴影在北,荆州的猜忌在内,新野弹丸之地,兵不过数百,将唯关张(若在),谋士仅他一人,前途…一片晦暗。
新野城门旁,新贴出一张告示,墨迹未干: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谨告四方贤达:备虽不才,然志在匡扶汉室,解民倒悬。今驻新野,虚席以待天下英才。无论出身寒微,但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者,备必倒履相迎,委以重任!共图大业!切切此布!”
榜文前,三三两两的行人驻足。一老儒摇头晃脑:“刘豫州?可是那织席贩履的刘玄德?败军之将,安敢言大业?”一商贾嗤笑:“新野小城,自身难保,招什么贤?笑话!”几个游侠儿指指点点:“听说他手下关张倒是万人敌,可惜…没地盘没粮饷,跟着他喝西北风么?”
一连数日,应者寥寥。偶有几人登门,或为求一官半职的庸才,或为夸夸其谈的狂生。刘备皆以礼相待,亲自接见,耐心询问。然一番交谈下来,或见识浅薄,或志大才疏,无一人能解其心中块垒。
“主公,”孙乾看着刘备疲惫而失望的脸,低声道,“新野非藏龙之所。荆襄才俊,多聚于襄阳、江陵。且…蔡、蒯把持州政,贤才恐畏其势,不敢来投。”
刘备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长叹一声:“备非不知。然…求贤若渴,如大旱之望云霓。纵是星火微光,备亦不愿错过。”
“主公!”孙乾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前番提及的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襄阳城外水镜庄。其人学究天人,识人善断,门生故旧遍及荆襄。若能得见,或可指点迷津!”
刘备黯淡的眼神骤然亮起:“水镜先生!备久闻其名!公祐,速备薄礼!不拘金银,但求雅致!你我明日便去拜访!”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刘备仅带孙乾及数名亲随,轻车简从,离了新野,直奔襄阳城外。
水镜庄隐于一片竹林深处,依山傍水。竹篱柴扉,小桥流水,几树寒梅凌霜绽放,幽香浮动。与襄阳城的繁华喧嚣判若两个世界。庄前溪水澄澈,映照天光云影,故名“水镜”。
一青衣童子早已候在门前,见刘备一行,躬身行礼:“先生已知贵客将至,命我在此迎候。使君请随我来。”
穿过幽静竹径,步入一处简朴草堂。堂内陈设清雅,唯有书卷、茶具、一炉檀香。一位清癯老者,布衣葛巾,须发皆白,面容慈和,眼神却深邃如古井寒潭,正悠然煮茶。茶香氤氲,沁人心脾。正是司马徽,水镜先生。
“涿郡刘备,拜见水镜先生!”刘备深施一礼,姿态恭谨至极。
司马徽微笑还礼,声音平和:“使君仁义著于四海,老朽山野闲人,何劳使君亲临?风雪初霁,新茶方沸,使君请坐,饮一杯粗茶驱寒。”
刘备依言坐下,双手捧起粗陶茶盏。茶汤清亮,入口微苦,回味甘醇。他无心品茗,放下茶盏,开门见山:“先生,备飘零半生,屡遭挫败。自黄巾起事,辗转幽、冀、徐、豫,至今日寄身新野,如浮萍无根。备自问,志在匡扶汉室,解民倒悬,亦有关张熊虎之将,愿效死力!然…为何屡战屡败,至今无尺寸之地?望先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言辞恳切,带着深深的困惑与不甘。
司马徽轻啜一口茶,目光如电,仿佛穿透刘备的灵魂:“使君之志,可昭日月;使君之仁,可感天地;使君之勇(指关张),世所罕见。此三者,明主之基也。”
刘备眼中燃起希望:“先生过誉!然备…”
“然,”司马徽话锋一转,声音低沉而有力,“使君可知,欲成高祖、光武之业,仅此三者,犹有未足?”
刘备心头一紧:“请先生明示!”
“昔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事,有萧何镇抚关中,转输粮秣,不绝于道;有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陈平奇计迭出,离间霸王。光武中兴,有邓禹荐贤于前,有寇恂安民于后,有冯异、耿弇征战四方,更有…‘云台二十八将’拱卫中枢。”司马徽娓娓道来,目光灼灼,“使君有关张,可比樊哙、英布之勇;有孙乾,可理钱粮庶务。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洞悉天下大势,明察敌我强弱,治国安邦,经天纬地之…王佐之才!使君…帐下可有此人?”
如同九天惊雷,在刘备脑海中炸响!
他浑身剧震!手中茶盏“当啷”一声落地!碎片四溅!
半生颠沛,百战艰辛,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所有的困惑、不甘、迷茫,在这一刻,被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彻底点破!剥开血与火的迷雾,直指最核心的缺失!
“王佐之才…王佐之才…”刘备喃喃自语,脸色苍白,随即涌上一股病态的潮红。他猛地站起,对着司马徽深深一揖,长揖及地,声音颤抖而激动:“先生…先生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备…如梦初醒!半生蹉跎,皆因…帐下无此擎天之柱!然…此等大才,何处可寻?备…愿倾其所有,三顾茅庐,九叩柴扉,但求一见!万望先生…指点迷津!”他眼中含泪,是醒悟的痛楚,更是绝处逢生的渴望!
司马徽看着刘备激动而诚恳的姿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缓缓放下茶盏,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使君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真明主之相也。此等大才,非池中之物,岂是轻易可得?然…天不绝炎汉,地灵毓人杰。荆襄之地,卧虎藏龙。”
刘备屏住呼吸,心脏狂跳:“卧虎藏龙?先生…所指何人?”
“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山中,有一奇才。”司马徽目光悠远,仿佛穿透时空,“其人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才高八斗,胸藏百万甲兵。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兵书战策,治国安民,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世人皆不知其能,唯以‘卧龙’称之。”
“卧龙?!”刘备声音发颤,“敢问先生,此高士名讳?”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司马徽一字一顿,眼中充满激赏,“孔明之才,经天纬地,鬼神莫测!其智近妖,其谋如海!得其相助,如周文王得太公,汉高祖得子房!天下…可定!”
“诸葛…孔明…”刘备喃喃重复,仿佛要将这名字刻入骨髓。
“另有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司马徽补充道,“其才不在孔明之下,腹有良谋万斛,然性情疏狂,不修边幅,世人多不识。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反复咀嚼着这石破天惊的话语,浑身血液如同沸腾!他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道撕裂苍穹的曙光!那光芒如此耀眼,如此灼热,点燃了他心中几乎熄灭的火焰!
他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偏执的炽热光芒:“先生!隆中何在?备…当亲往拜谒!纵使千山万水,刀山火海,备…亦在所不辞!”
辞别水镜先生,刘备与孙乾策马回返新野。心中激荡,如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卧龙”之名,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心头。
行至新野城北,风雪又起。天地苍茫,一片混沌。
忽见城门前一片喧哗。一队荆州兵(蔡瑁部属)正刁难一群欲入城的流民,为首军官趾高气扬,推搡着一位白发老妪:“老东西!路引呢?没有路引就是奸细!滚开!”
流民中,一人越众而出!此人身材挺拔,白袍虽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外罩一件半旧皮甲,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眉宇间英气逼人,手中一杆亮银枪,在风雪中闪烁着寒光!
“住手!”他声音清朗,不怒自威,“欺凌老弱,岂是王师所为?!”
军官斜眼打量:“哪来的小白脸?敢管军爷的事?活腻了?”拔刀便砍!
白袍青年剑眉一挑,亮银枪如毒龙出洞!后发先至!叮当几声脆响!军官手中刀被震飞!枪杆顺势横扫,数名士兵惨叫着跌倒在地!动作干净利落,举重若轻!
“好枪法!”远处马上的刘备看得真切,忍不住喝彩!随即,他浑身剧震!那身影…那枪法…如此熟悉!
“子龙?!是子龙!”刘备失声惊呼!狂喜瞬间淹没了他!他猛地一夹马腹,不顾风雪,如离弦之箭冲向城门!
“主公?!”白袍青年闻声回头,看到风雪中疾驰而来的刘备,浑身剧震!手中亮银枪“当啷”落地!他推开人群,几步抢到刘备马前,单膝跪倒,声音哽咽,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与风尘仆仆的沧桑:
“主公!赵云…来迟了!”
“子龙!子龙!真的是你!”刘备滚鞍下马,因激动而踉跄一步,双手死死抓住赵云的双臂,热泪夺眶而出!“想煞备也!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赵云抬起头,星目含泪:“公孙瓒将军败亡后,云辗转流离,闻听主公在河北,千里寻访,至邺城时,主公已南下…后又闻主公在汝南…云一路追寻,餐风露宿,今日…终得见主公!”他风尘仆仆,面有倦色,却难掩那份历经磨难而不改的英挺与忠诚。
“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刘备紧紧握着赵云的手,仿佛找回了失落的珍宝。风雪中,君臣重逢,恍如隔世。
新野府邸(夜)。烛火摇曳,驱散了些许寒意。刘备居中而坐,左侧是闻讯赶来的张飞(酒意全无),右侧是赵云、孙乾。虽居陋室,却因赵云归来与水镜之言,充满了久违的生气。
“子龙归来,如虎添翼!天不负我!”刘备执赵云之手,感慨万千,“自今日起,子龙便为备之翊军将军,统领亲卫,宿卫中军!”
赵云单膝跪地,声音铿锵:“云漂泊半生,唯愿追随明主,匡扶汉室!今得遇主公,虽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此枪此命,尽付主公!”亮银枪顿地,金石之音。
“好兄弟!”张飞拍着赵云肩膀,环眼含泪,“回来就好!以后打架,俺老张又有帮手了!”
刘备环视众人,目光灼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今日,天赐双喜!子龙归来,忠义无双!水镜先生指点迷津,更如拨云见日!先生言,荆襄之地,有经天纬地之才!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张飞挠头,“啥玩意儿?比俺老张还能打?”
刘备正色道:“非是匹夫之勇!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治国安邦的王佐之才!水镜先生言,隆中诸葛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能!此…乃我刘备,乃汉室,唯一的希望!”
张飞似懂非懂,但见大哥如此郑重,也收起玩笑:“大哥说重要,那定是顶顶重要!俺老张这就去隆中,把那…卧龙先生请来!”
“不可鲁莽!”刘备斥道,“大贤之才,岂可轻慢?水镜先生有言,需以至诚之心,三顾其庐!方能显我诚意!备…当亲往隆中,恭请大贤出山!”
他转向孙乾:“公祐!速遣精细心腹之人,星夜前往隆中,探明诸葛孔明先生居所详情!备…当斋戒沐浴,择吉日良辰,亲往拜谒!”
“诺!”孙乾肃然领命。
烛火跳跃,映照着刘备坚毅而充满希冀的脸庞。窗外,风雪渐息。赵云侍立一旁,银枪雪亮,英姿勃发。东方天际,一抹微光悄然刺破厚重的云层。
新野,这座籍籍无名的小城,仿佛在这一刻,被注入了吞吐天下的气魄。而隆中,那片静谧的山野,将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起点。刘备的目光,穿透夜色,坚定地投向西方——隆中的方向。
新野城,如同被遗忘在荆襄北隅的一枚枯叶。城墙低矮,砖石斑驳,护城河几近干涸,漂浮着枯枝败叶。城内街巷狭窄,行人稀疏,商铺门可罗雀,偶有叫卖声也显得有气无力。冬末的寒风卷起尘土,更添几分萧瑟。
刘备的“州府”,不过是一处稍显宽敞的旧宅院,门楣上“刘”字旗在风中无力地飘动。院中,刘备正与几名亲兵一同翻整一小片菜畦。他挽着袖管,裤脚沾满泥点,动作熟练而专注,仿佛这便是他全部的心事。
“主公,”孙乾匆匆走来,低声禀报,“蔡瑁将军遣人送来粮秣五十石,布帛二十匹。言…‘聊表心意,望使君安守新野,勿生事端’。”他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懑。
刘备直起身,抹去额角细汗,脸上无喜无悲:“代备谢过蔡将军。新野地瘠民贫,得此接济,军民感念。”他接过礼单,看也未看,递给孙乾,“入库登记,按需分发。”
“诺。”孙乾应道,犹豫片刻,“主公…襄阳那边…蔡瑁、蒯越等人,近日在州牧(刘表)面前,多有诋毁…”
刘备摆摆手,打断他:“意料之中。我等寄人篱下,自当谨言慎行。约束部众,不得扰民。翼德那边…”他望向西厢房,那里隐隐传来张飞压抑的咆哮和酒坛碰撞声,“多看着他些,莫要生事。”
“是。”孙乾叹息。他明白刘备的隐忍,更明白这隐忍下的巨大压力。曹操的阴影在北,荆州的猜忌在内,新野弹丸之地,兵不过数百,将唯关张(若在),谋士仅他一人,前途…一片晦暗。
新野城门旁,新贴出一张告示,墨迹未干:
“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谨告四方贤达:备虽不才,然志在匡扶汉室,解民倒悬。今驻新野,虚席以待天下英才。无论出身寒微,但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策者,备必倒履相迎,委以重任!共图大业!切切此布!”
榜文前,三三两两的行人驻足。一老儒摇头晃脑:“刘豫州?可是那织席贩履的刘玄德?败军之将,安敢言大业?”一商贾嗤笑:“新野小城,自身难保,招什么贤?笑话!”几个游侠儿指指点点:“听说他手下关张倒是万人敌,可惜…没地盘没粮饷,跟着他喝西北风么?”
一连数日,应者寥寥。偶有几人登门,或为求一官半职的庸才,或为夸夸其谈的狂生。刘备皆以礼相待,亲自接见,耐心询问。然一番交谈下来,或见识浅薄,或志大才疏,无一人能解其心中块垒。
“主公,”孙乾看着刘备疲惫而失望的脸,低声道,“新野非藏龙之所。荆襄才俊,多聚于襄阳、江陵。且…蔡、蒯把持州政,贤才恐畏其势,不敢来投。”
刘备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长叹一声:“备非不知。然…求贤若渴,如大旱之望云霓。纵是星火微光,备亦不愿错过。”
“主公!”孙乾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前番提及的水镜先生司马徽,隐居襄阳城外水镜庄。其人学究天人,识人善断,门生故旧遍及荆襄。若能得见,或可指点迷津!”
刘备黯淡的眼神骤然亮起:“水镜先生!备久闻其名!公祐,速备薄礼!不拘金银,但求雅致!你我明日便去拜访!”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刘备仅带孙乾及数名亲随,轻车简从,离了新野,直奔襄阳城外。
水镜庄隐于一片竹林深处,依山傍水。竹篱柴扉,小桥流水,几树寒梅凌霜绽放,幽香浮动。与襄阳城的繁华喧嚣判若两个世界。庄前溪水澄澈,映照天光云影,故名“水镜”。
一青衣童子早已候在门前,见刘备一行,躬身行礼:“先生已知贵客将至,命我在此迎候。使君请随我来。”
穿过幽静竹径,步入一处简朴草堂。堂内陈设清雅,唯有书卷、茶具、一炉檀香。一位清癯老者,布衣葛巾,须发皆白,面容慈和,眼神却深邃如古井寒潭,正悠然煮茶。茶香氤氲,沁人心脾。正是司马徽,水镜先生。
“涿郡刘备,拜见水镜先生!”刘备深施一礼,姿态恭谨至极。
司马徽微笑还礼,声音平和:“使君仁义著于四海,老朽山野闲人,何劳使君亲临?风雪初霁,新茶方沸,使君请坐,饮一杯粗茶驱寒。”
刘备依言坐下,双手捧起粗陶茶盏。茶汤清亮,入口微苦,回味甘醇。他无心品茗,放下茶盏,开门见山:“先生,备飘零半生,屡遭挫败。自黄巾起事,辗转幽、冀、徐、豫,至今日寄身新野,如浮萍无根。备自问,志在匡扶汉室,解民倒悬,亦有关张熊虎之将,愿效死力!然…为何屡战屡败,至今无尺寸之地?望先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言辞恳切,带着深深的困惑与不甘。
司马徽轻啜一口茶,目光如电,仿佛穿透刘备的灵魂:“使君之志,可昭日月;使君之仁,可感天地;使君之勇(指关张),世所罕见。此三者,明主之基也。”
刘备眼中燃起希望:“先生过誉!然备…”
“然,”司马徽话锋一转,声音低沉而有力,“使君可知,欲成高祖、光武之业,仅此三者,犹有未足?”
刘备心头一紧:“请先生明示!”
“昔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事,有萧何镇抚关中,转输粮秣,不绝于道;有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陈平奇计迭出,离间霸王。光武中兴,有邓禹荐贤于前,有寇恂安民于后,有冯异、耿弇征战四方,更有…‘云台二十八将’拱卫中枢。”司马徽娓娓道来,目光灼灼,“使君有关张,可比樊哙、英布之勇;有孙乾,可理钱粮庶务。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洞悉天下大势,明察敌我强弱,治国安邦,经天纬地之…王佐之才!使君…帐下可有此人?”
如同九天惊雷,在刘备脑海中炸响!
他浑身剧震!手中茶盏“当啷”一声落地!碎片四溅!
半生颠沛,百战艰辛,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所有的困惑、不甘、迷茫,在这一刻,被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彻底点破!剥开血与火的迷雾,直指最核心的缺失!
“王佐之才…王佐之才…”刘备喃喃自语,脸色苍白,随即涌上一股病态的潮红。他猛地站起,对着司马徽深深一揖,长揖及地,声音颤抖而激动:“先生…先生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备…如梦初醒!半生蹉跎,皆因…帐下无此擎天之柱!然…此等大才,何处可寻?备…愿倾其所有,三顾茅庐,九叩柴扉,但求一见!万望先生…指点迷津!”他眼中含泪,是醒悟的痛楚,更是绝处逢生的渴望!
司马徽看着刘备激动而诚恳的姿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缓缓放下茶盏,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
“使君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真明主之相也。此等大才,非池中之物,岂是轻易可得?然…天不绝炎汉,地灵毓人杰。荆襄之地,卧虎藏龙。”
刘备屏住呼吸,心脏狂跳:“卧虎藏龙?先生…所指何人?”
“襄阳城西二十里,隆中山中,有一奇才。”司马徽目光悠远,仿佛穿透时空,“其人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才高八斗,胸藏百万甲兵。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兵书战策,治国安民,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姿…世人皆不知其能,唯以‘卧龙’称之。”
“卧龙?!”刘备声音发颤,“敢问先生,此高士名讳?”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司马徽一字一顿,眼中充满激赏,“孔明之才,经天纬地,鬼神莫测!其智近妖,其谋如海!得其相助,如周文王得太公,汉高祖得子房!天下…可定!”
“诸葛…孔明…”刘备喃喃重复,仿佛要将这名字刻入骨髓。
“另有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号‘凤雏’。”司马徽补充道,“其才不在孔明之下,腹有良谋万斛,然性情疏狂,不修边幅,世人多不识。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反复咀嚼着这石破天惊的话语,浑身血液如同沸腾!他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道撕裂苍穹的曙光!那光芒如此耀眼,如此灼热,点燃了他心中几乎熄灭的火焰!
他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近乎偏执的炽热光芒:“先生!隆中何在?备…当亲往拜谒!纵使千山万水,刀山火海,备…亦在所不辞!”
辞别水镜先生,刘备与孙乾策马回返新野。心中激荡,如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卧龙”之名,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心头。
行至新野城北,风雪又起。天地苍茫,一片混沌。
忽见城门前一片喧哗。一队荆州兵(蔡瑁部属)正刁难一群欲入城的流民,为首军官趾高气扬,推搡着一位白发老妪:“老东西!路引呢?没有路引就是奸细!滚开!”
流民中,一人越众而出!此人身材挺拔,白袍虽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外罩一件半旧皮甲,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眉宇间英气逼人,手中一杆亮银枪,在风雪中闪烁着寒光!
“住手!”他声音清朗,不怒自威,“欺凌老弱,岂是王师所为?!”
军官斜眼打量:“哪来的小白脸?敢管军爷的事?活腻了?”拔刀便砍!
白袍青年剑眉一挑,亮银枪如毒龙出洞!后发先至!叮当几声脆响!军官手中刀被震飞!枪杆顺势横扫,数名士兵惨叫着跌倒在地!动作干净利落,举重若轻!
“好枪法!”远处马上的刘备看得真切,忍不住喝彩!随即,他浑身剧震!那身影…那枪法…如此熟悉!
“子龙?!是子龙!”刘备失声惊呼!狂喜瞬间淹没了他!他猛地一夹马腹,不顾风雪,如离弦之箭冲向城门!
“主公?!”白袍青年闻声回头,看到风雪中疾驰而来的刘备,浑身剧震!手中亮银枪“当啷”落地!他推开人群,几步抢到刘备马前,单膝跪倒,声音哽咽,带着难以置信的狂喜与风尘仆仆的沧桑:
“主公!赵云…来迟了!”
“子龙!子龙!真的是你!”刘备滚鞍下马,因激动而踉跄一步,双手死死抓住赵云的双臂,热泪夺眶而出!“想煞备也!这些年…你去了哪里?!”
赵云抬起头,星目含泪:“公孙瓒将军败亡后,云辗转流离,闻听主公在河北,千里寻访,至邺城时,主公已南下…后又闻主公在汝南…云一路追寻,餐风露宿,今日…终得见主公!”他风尘仆仆,面有倦色,却难掩那份历经磨难而不改的英挺与忠诚。
“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刘备紧紧握着赵云的手,仿佛找回了失落的珍宝。风雪中,君臣重逢,恍如隔世。
新野府邸(夜)。烛火摇曳,驱散了些许寒意。刘备居中而坐,左侧是闻讯赶来的张飞(酒意全无),右侧是赵云、孙乾。虽居陋室,却因赵云归来与水镜之言,充满了久违的生气。
“子龙归来,如虎添翼!天不负我!”刘备执赵云之手,感慨万千,“自今日起,子龙便为备之翊军将军,统领亲卫,宿卫中军!”
赵云单膝跪地,声音铿锵:“云漂泊半生,唯愿追随明主,匡扶汉室!今得遇主公,虽肝脑涂地,万死不辞!此枪此命,尽付主公!”亮银枪顿地,金石之音。
“好兄弟!”张飞拍着赵云肩膀,环眼含泪,“回来就好!以后打架,俺老张又有帮手了!”
刘备环视众人,目光灼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今日,天赐双喜!子龙归来,忠义无双!水镜先生指点迷津,更如拨云见日!先生言,荆襄之地,有经天纬地之才!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凤雏?”张飞挠头,“啥玩意儿?比俺老张还能打?”
刘备正色道:“非是匹夫之勇!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治国安邦的王佐之才!水镜先生言,隆中诸葛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能!此…乃我刘备,乃汉室,唯一的希望!”
张飞似懂非懂,但见大哥如此郑重,也收起玩笑:“大哥说重要,那定是顶顶重要!俺老张这就去隆中,把那…卧龙先生请来!”
“不可鲁莽!”刘备斥道,“大贤之才,岂可轻慢?水镜先生有言,需以至诚之心,三顾其庐!方能显我诚意!备…当亲往隆中,恭请大贤出山!”
他转向孙乾:“公祐!速遣精细心腹之人,星夜前往隆中,探明诸葛孔明先生居所详情!备…当斋戒沐浴,择吉日良辰,亲往拜谒!”
“诺!”孙乾肃然领命。
烛火跳跃,映照着刘备坚毅而充满希冀的脸庞。窗外,风雪渐息。赵云侍立一旁,银枪雪亮,英姿勃发。东方天际,一抹微光悄然刺破厚重的云层。
新野,这座籍籍无名的小城,仿佛在这一刻,被注入了吞吐天下的气魄。而隆中,那片静谧的山野,将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起点。刘备的目光,穿透夜色,坚定地投向西方——隆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