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怒火燎原,厨神觉醒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清晨的雾气裹着胡同里的煤炉味往领口钻,陆言捏着牛皮纸档案袋的手有点发僵。
老陈头刚才塞东西时那股子冰凉还残留在指尖,像块化不开的冰碴子硌着掌纹。
他望着老头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青石板转角,喉结动了动,到底没喊住人——直觉告诉他,这档案里的东西,老陈头自己也未必敢多嘴。
“哗啦”一声,档案袋在柜台上摊开。
陆言凑近时,鼻尖先撞上股子旧纸的霉味,混着点淡淡的樟脑香,像极了爷爷生前常翻的那本《随园食单》。
最上面一页的红章还清晰着,“1965年国宴后厨档案”几个字被油墨浸得发深,底下一行钢笔字让他呼吸一滞:“陆守正,御厨备选名单第三十七位”。
“爷爷他......”陆言喉结滚动,指尖抚过“陆守正”三个字,墨迹在指腹上蹭出浅灰的痕。
往下翻,纸页窸窣响得人心慌,直到“与神秘人X的交易记录”几个字刺进眼里。
他猛地顿住,后槽牙咬得生疼——爷爷总说当年退隐是因为“想守着小面馆给街坊暖胃”,可这纸上的“交易”二字,像根细针戳破了所有温柔的谎言。
“吱呀——”
门轴转动声惊得陆言差点碰倒桌上的陈皮茶。
他迅速合上档案,抬头就见阿兰缩着脖子挤进来,蓝布衫袖口沾着星点油渍,显然是刚从刘天雄的酒楼溜出来。
“哥,”阿兰压低声音,眼睛左右一扫,快步绕过柜台,“刘天雄那孙子又作妖了。”她从裤兜摸出张皱巴巴的传单拍在桌上,“美食节当天要搞‘盲测擂台’,说让食客尝完咱们和他的菜,当场投票。还放话......”阿兰咬了咬嘴唇,“说要让福来居的招牌,臭在全城人面前。”
陆言盯着传单上“天楚楼”三个烫金大字,太阳穴突突直跳。
上回刘天雄找人往他面汤里撒花椒粉,再上回买通地痞堵门,他都当是小孩儿耍泼没搭理,可这回踩在“招牌”二字上——
“当老子的面汤是软柿子呢?”他捏着传单的指节发白,突然想起方才档案里“御膳火候术”几个字,喉咙里腾起股子热辣辣的火,“阿兰,去把后灶的蜂窝煤全换新的,再让清欢帮着备两味药膳引子。”他抬头时眼睛亮得吓人,“这回,得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老陆家用了三代的灶火。”
阿兰应了声,刚转身要走,陆言的手腕突然一烫。
“叮——”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响时,他正盯着柜台玻璃上那半页“孔雀开屏”残页。
淡金色的光雾从残页里漫出来,裹着爷爷的声音:“小言啊,灶火烫手时,别躲。”
“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值突破临界线,是否激活【秘技·厨神共鸣】?”
陆言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影子——眼尾泛红,嘴角绷成直线,活像小时候被抢了糖葫芦的愣头青。
他忽然笑了,手指重重按在“确认”上:“等这天,可等太久了。”
刹那间,后灶的油星子在空气里炸开。
陆言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每一声都震得耳膜发颤;鼻尖掠过的不只是煤炉的焦香,还有案板上刚切的姜蒜辛辣,墙角泡菜坛里冒泡的酸脆;最奇的是看东西——那把挂在墙钩上的柳叶刀,刀面上每道磨痕都清晰得能数,连刀背沾着的半粒面粉,都能看见上面沾着的芝麻香。
“这就是......厨神的眼睛?”他伸手碰了碰案上的黄鱼,鱼皮的滑腻裹着海水的咸腥直往毛孔里钻,连鱼鳃里没清干净的细沙硌手的触感都分明。
后灶的风箱“呼嗒”响了一声,他突然想起爷爷说过:“好厨子的手,得替舌头先尝过味儿。”
日头爬到屋檐角时,陆言系上爷爷留下的蓝布围裙。
围裙口袋里还装着那半页残页,摸上去温温的,像有人在里面揣了把火。
他望着灶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黄鱼,油锅里的菜籽油正“滋滋”响着冒青烟,突然弯腰从灶膛里抽出根烧得通红的火钳。
“今儿这道菜,”他对着跳动的火苗笑了,声音轻得像说给某个故人听,“就叫‘火焰黄鱼’。”
火苗“轰”地蹿高半尺,在锅底舔出金红色的舌。
下午的日头把青石板晒得发烫,福来居后灶的门帘却被掀得哗啦响——不是风,是那锅烧得滚沸的菜籽油在闹。
陆言的蓝布围裙沾着几点油星,额角的汗顺着鬓角滴进衣领,他却像没知觉似的。
左手提着烧红的火钳,右手的黄鱼刚刮完鳞,鱼身还带着案板上的木香。
厨神共鸣后的感官像被磨利的刀刃,鱼腹里最后一丝黑膜的位置、鱼脊骨间半粒没挑净的刺,都在他眼底纤毫毕现。
“滋——”
火钳重重压在锅底,原本冒青烟的油突然腾起半尺高的火苗。
陆言手腕一抖,黄鱼贴着火舌滑进油锅,“轰”的一声,金红的火焰裹着鱼身窜到梁上,惊得蹲在窗台上的胖橘猫“喵”地炸毛窜走。
香气就是这时候漫开的。
先是焦香里裹着姜葱的鲜,接着是黄鱼皮被火烤出的脂香,最后混着他早上让苏清欢备的药膳引子——几丝陈皮的甘、两缕枸杞的甜,像条无形的线,顺着胡同往两头钻。
“哎呦喂!”隔壁王奶奶端着煤炉出来热馒头,被这香风撞得直咂嘴,“老陆家这是炖什么宝贝呢?比我当年在国宾馆当帮厨时,那道火焰鱼翅的味儿还冲!”
“可不是?”修自行车的李师傅抹了把汗,车胎补丁都忘了粘,“我刚在胡同口就闻着了,还以为是哪家娶媳妇摆流水席!”
陆言听着外头的议论,耳尖发烫。
他盯着油锅里的鱼,鱼皮已经鼓起金黄的泡,鱼肉在火舌里收缩,每一丝纤维都在他“火候眼”下清晰可见。
爷爷的声音又在耳边响:“灶火是厨子的底气,你要让它替你说话。”
他突然弯腰从灶膛里抽出第二根火钳,左右手各执一根,同时压向油锅两侧。
火苗“噌”地分成两簇,像两只火手托着鱼身。
鱼腹里预先塞的葱段被烤得滋滋冒油,混合着黄酒的醇香,在空气里炸开个香雾团。
“哥!”阿兰扒着门框直喘气,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糖饼,“刘天雄派来的人在门口探头探脑呢,说要记咱们的菜色——哎呦我的妈!这鱼怎么还带火苗的?”
陆言没回头,拇指轻轻一挑火钳角度,右侧的火苗矮了三寸,左侧的却窜得更高。
“记吧,”他笑出白牙,“让他们记清楚,福来居的菜,不是谁都能学去的。”
日头西斜时,火苗终于渐渐收进锅里。
陆言用漏勺捞出黄鱼,鱼身裹着层透亮的琉璃芡,鱼鳍根根竖立如孔雀开屏,鱼眼却还保持着鲜活的清亮——这是火候到了极处的标志,外焦里嫩的鱼肉刚一夹开,鲜甜的汁水就“呲”地溅在瓷盘上。
“啪嗒。”
后灶的门被推开条缝,苏清欢的蓝布旗袍角先探进来。
她手里提着个竹编药篮,发梢沾着点晒干的陈皮屑,眼尾却凝着抹担忧:“陆言。”
陆言正用干净的白毛巾擦手,听见声音抬头,就见她盯着自己的手腕——刚才控火时,被火舌燎到的地方起了串小水泡,红得刺眼。
“你用了太猛的力。”苏清欢走近,药篮里飘出艾草的苦香,“厨神共鸣虽能激发潜能,可你现在的身子骨......”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手腕,触到一片灼烫,眉头皱得更紧,“像这样强行催动火候,明天准得发烧。”
陆言望着她垂下来的眼睫,忽然笑了。
他抽了张纸巾,轻轻擦掉她发间的陈皮屑:“清欢,你知道刘天雄为什么选美食节当天打擂台么?”他指节叩了叩案上的火焰黄鱼,鱼香裹着他的声音散在空气里,“因为他怕了。怕福来居的灶火,怕老陆家的手艺,更怕——”他凑近她耳畔,声音轻得像胡同里的晚风,“怕我爷爷当年没做完的事,我替他做完。”
苏清欢的耳尖慢慢红了。
她从药篮里取出个青瓷瓶,倒出点薄荷膏抹在他烫伤处,凉丝丝的:“那也得先把自己顾好。”
夜凉时,陆言坐在柜台前翻系统界面。
淡金色的光雾里,“恭喜解锁【国宴秘典】抽奖池”几个字亮得晃眼,当前食运值890,比昨天翻了三倍——都是下午街坊们闻香而来,尝过火焰黄雨后给的好评。
他摸着围裙口袋里那半页《随园食单》残页,残页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像在敲他的心跳。
“这才刚开始呢。”他对着系统界面轻声说,指尖悬在抽奖按钮上,又收了回来——得留着食运值,等美食节那天,给刘天雄个更大的惊喜。
后半夜起了点薄雾。
陆言躺在里屋的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闭着眼,眼前全是下午那锅火焰黄鱼的影子:火苗窜起的高度,鱼身翻转的角度,甚至油锅里每颗气泡破裂的声响。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突然掀开被子坐起来,赤着脚就往后灶跑。
清晨的风裹着煤炉味钻进领口,陆言站在灶台前,手里握着那把柳叶刀。
他对着空锅比划,像在重演昨夜的火候节奏——刀背敲了敲锅沿,想象着菜籽油开始冒烟;手腕抖了抖,仿佛黄鱼正贴着火舌滑进油锅。
“小言啊,灶火烫手时,别躲。”
爷爷的声音混着晨雾飘过来。
陆言望着锅里未燃的蜂窝煤,眼底的光比火苗还亮。
他知道,等天黑透,等美食节的擂台搭起来,这把压了三十年的灶火,该彻底烧起来了。
清晨的雾气裹着胡同里的煤炉味往领口钻,陆言捏着牛皮纸档案袋的手有点发僵。
老陈头刚才塞东西时那股子冰凉还残留在指尖,像块化不开的冰碴子硌着掌纹。
他望着老头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青石板转角,喉结动了动,到底没喊住人——直觉告诉他,这档案里的东西,老陈头自己也未必敢多嘴。
“哗啦”一声,档案袋在柜台上摊开。
陆言凑近时,鼻尖先撞上股子旧纸的霉味,混着点淡淡的樟脑香,像极了爷爷生前常翻的那本《随园食单》。
最上面一页的红章还清晰着,“1965年国宴后厨档案”几个字被油墨浸得发深,底下一行钢笔字让他呼吸一滞:“陆守正,御厨备选名单第三十七位”。
“爷爷他......”陆言喉结滚动,指尖抚过“陆守正”三个字,墨迹在指腹上蹭出浅灰的痕。
往下翻,纸页窸窣响得人心慌,直到“与神秘人X的交易记录”几个字刺进眼里。
他猛地顿住,后槽牙咬得生疼——爷爷总说当年退隐是因为“想守着小面馆给街坊暖胃”,可这纸上的“交易”二字,像根细针戳破了所有温柔的谎言。
“吱呀——”
门轴转动声惊得陆言差点碰倒桌上的陈皮茶。
他迅速合上档案,抬头就见阿兰缩着脖子挤进来,蓝布衫袖口沾着星点油渍,显然是刚从刘天雄的酒楼溜出来。
“哥,”阿兰压低声音,眼睛左右一扫,快步绕过柜台,“刘天雄那孙子又作妖了。”她从裤兜摸出张皱巴巴的传单拍在桌上,“美食节当天要搞‘盲测擂台’,说让食客尝完咱们和他的菜,当场投票。还放话......”阿兰咬了咬嘴唇,“说要让福来居的招牌,臭在全城人面前。”
陆言盯着传单上“天楚楼”三个烫金大字,太阳穴突突直跳。
上回刘天雄找人往他面汤里撒花椒粉,再上回买通地痞堵门,他都当是小孩儿耍泼没搭理,可这回踩在“招牌”二字上——
“当老子的面汤是软柿子呢?”他捏着传单的指节发白,突然想起方才档案里“御膳火候术”几个字,喉咙里腾起股子热辣辣的火,“阿兰,去把后灶的蜂窝煤全换新的,再让清欢帮着备两味药膳引子。”他抬头时眼睛亮得吓人,“这回,得让他们知道,什么叫老陆家用了三代的灶火。”
阿兰应了声,刚转身要走,陆言的手腕突然一烫。
“叮——”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响时,他正盯着柜台玻璃上那半页“孔雀开屏”残页。
淡金色的光雾从残页里漫出来,裹着爷爷的声音:“小言啊,灶火烫手时,别躲。”
“检测到宿主情绪波动值突破临界线,是否激活【秘技·厨神共鸣】?”
陆言望着玻璃上自己的影子——眼尾泛红,嘴角绷成直线,活像小时候被抢了糖葫芦的愣头青。
他忽然笑了,手指重重按在“确认”上:“等这天,可等太久了。”
刹那间,后灶的油星子在空气里炸开。
陆言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每一声都震得耳膜发颤;鼻尖掠过的不只是煤炉的焦香,还有案板上刚切的姜蒜辛辣,墙角泡菜坛里冒泡的酸脆;最奇的是看东西——那把挂在墙钩上的柳叶刀,刀面上每道磨痕都清晰得能数,连刀背沾着的半粒面粉,都能看见上面沾着的芝麻香。
“这就是......厨神的眼睛?”他伸手碰了碰案上的黄鱼,鱼皮的滑腻裹着海水的咸腥直往毛孔里钻,连鱼鳃里没清干净的细沙硌手的触感都分明。
后灶的风箱“呼嗒”响了一声,他突然想起爷爷说过:“好厨子的手,得替舌头先尝过味儿。”
日头爬到屋檐角时,陆言系上爷爷留下的蓝布围裙。
围裙口袋里还装着那半页残页,摸上去温温的,像有人在里面揣了把火。
他望着灶台上码得整整齐齐的黄鱼,油锅里的菜籽油正“滋滋”响着冒青烟,突然弯腰从灶膛里抽出根烧得通红的火钳。
“今儿这道菜,”他对着跳动的火苗笑了,声音轻得像说给某个故人听,“就叫‘火焰黄鱼’。”
火苗“轰”地蹿高半尺,在锅底舔出金红色的舌。
下午的日头把青石板晒得发烫,福来居后灶的门帘却被掀得哗啦响——不是风,是那锅烧得滚沸的菜籽油在闹。
陆言的蓝布围裙沾着几点油星,额角的汗顺着鬓角滴进衣领,他却像没知觉似的。
左手提着烧红的火钳,右手的黄鱼刚刮完鳞,鱼身还带着案板上的木香。
厨神共鸣后的感官像被磨利的刀刃,鱼腹里最后一丝黑膜的位置、鱼脊骨间半粒没挑净的刺,都在他眼底纤毫毕现。
“滋——”
火钳重重压在锅底,原本冒青烟的油突然腾起半尺高的火苗。
陆言手腕一抖,黄鱼贴着火舌滑进油锅,“轰”的一声,金红的火焰裹着鱼身窜到梁上,惊得蹲在窗台上的胖橘猫“喵”地炸毛窜走。
香气就是这时候漫开的。
先是焦香里裹着姜葱的鲜,接着是黄鱼皮被火烤出的脂香,最后混着他早上让苏清欢备的药膳引子——几丝陈皮的甘、两缕枸杞的甜,像条无形的线,顺着胡同往两头钻。
“哎呦喂!”隔壁王奶奶端着煤炉出来热馒头,被这香风撞得直咂嘴,“老陆家这是炖什么宝贝呢?比我当年在国宾馆当帮厨时,那道火焰鱼翅的味儿还冲!”
“可不是?”修自行车的李师傅抹了把汗,车胎补丁都忘了粘,“我刚在胡同口就闻着了,还以为是哪家娶媳妇摆流水席!”
陆言听着外头的议论,耳尖发烫。
他盯着油锅里的鱼,鱼皮已经鼓起金黄的泡,鱼肉在火舌里收缩,每一丝纤维都在他“火候眼”下清晰可见。
爷爷的声音又在耳边响:“灶火是厨子的底气,你要让它替你说话。”
他突然弯腰从灶膛里抽出第二根火钳,左右手各执一根,同时压向油锅两侧。
火苗“噌”地分成两簇,像两只火手托着鱼身。
鱼腹里预先塞的葱段被烤得滋滋冒油,混合着黄酒的醇香,在空气里炸开个香雾团。
“哥!”阿兰扒着门框直喘气,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糖饼,“刘天雄派来的人在门口探头探脑呢,说要记咱们的菜色——哎呦我的妈!这鱼怎么还带火苗的?”
陆言没回头,拇指轻轻一挑火钳角度,右侧的火苗矮了三寸,左侧的却窜得更高。
“记吧,”他笑出白牙,“让他们记清楚,福来居的菜,不是谁都能学去的。”
日头西斜时,火苗终于渐渐收进锅里。
陆言用漏勺捞出黄鱼,鱼身裹着层透亮的琉璃芡,鱼鳍根根竖立如孔雀开屏,鱼眼却还保持着鲜活的清亮——这是火候到了极处的标志,外焦里嫩的鱼肉刚一夹开,鲜甜的汁水就“呲”地溅在瓷盘上。
“啪嗒。”
后灶的门被推开条缝,苏清欢的蓝布旗袍角先探进来。
她手里提着个竹编药篮,发梢沾着点晒干的陈皮屑,眼尾却凝着抹担忧:“陆言。”
陆言正用干净的白毛巾擦手,听见声音抬头,就见她盯着自己的手腕——刚才控火时,被火舌燎到的地方起了串小水泡,红得刺眼。
“你用了太猛的力。”苏清欢走近,药篮里飘出艾草的苦香,“厨神共鸣虽能激发潜能,可你现在的身子骨......”她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手腕,触到一片灼烫,眉头皱得更紧,“像这样强行催动火候,明天准得发烧。”
陆言望着她垂下来的眼睫,忽然笑了。
他抽了张纸巾,轻轻擦掉她发间的陈皮屑:“清欢,你知道刘天雄为什么选美食节当天打擂台么?”他指节叩了叩案上的火焰黄鱼,鱼香裹着他的声音散在空气里,“因为他怕了。怕福来居的灶火,怕老陆家的手艺,更怕——”他凑近她耳畔,声音轻得像胡同里的晚风,“怕我爷爷当年没做完的事,我替他做完。”
苏清欢的耳尖慢慢红了。
她从药篮里取出个青瓷瓶,倒出点薄荷膏抹在他烫伤处,凉丝丝的:“那也得先把自己顾好。”
夜凉时,陆言坐在柜台前翻系统界面。
淡金色的光雾里,“恭喜解锁【国宴秘典】抽奖池”几个字亮得晃眼,当前食运值890,比昨天翻了三倍——都是下午街坊们闻香而来,尝过火焰黄雨后给的好评。
他摸着围裙口袋里那半页《随园食单》残页,残页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暖光。
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咚——”“咚——”,像在敲他的心跳。
“这才刚开始呢。”他对着系统界面轻声说,指尖悬在抽奖按钮上,又收了回来——得留着食运值,等美食节那天,给刘天雄个更大的惊喜。
后半夜起了点薄雾。
陆言躺在里屋的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闭着眼,眼前全是下午那锅火焰黄鱼的影子:火苗窜起的高度,鱼身翻转的角度,甚至油锅里每颗气泡破裂的声响。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突然掀开被子坐起来,赤着脚就往后灶跑。
清晨的风裹着煤炉味钻进领口,陆言站在灶台前,手里握着那把柳叶刀。
他对着空锅比划,像在重演昨夜的火候节奏——刀背敲了敲锅沿,想象着菜籽油开始冒烟;手腕抖了抖,仿佛黄鱼正贴着火舌滑进油锅。
“小言啊,灶火烫手时,别躲。”
爷爷的声音混着晨雾飘过来。
陆言望着锅里未燃的蜂窝煤,眼底的光比火苗还亮。
他知道,等天黑透,等美食节的擂台搭起来,这把压了三十年的灶火,该彻底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