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宫保鸡丁炸全场,反派间谍当场叛变!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全民领主:华夏合成系统横扫诸天》最新章节!
灶房的炊烟连着飘了七日。
头天是红烧肉,瓦罐里咕嘟着琥珀色的汤汁,士兵们蹲在演武场边扒饭,连菜汤都要泡着吃净;次日是韭菜盒子,油星子在铁板上跳,香味勾得巡逻的兵绕着灶房打转;到第三日,苏慕雪支起石磨磨豆浆,乳白的浆水淌进陶瓮,连村头最蔫的老黄狗都支棱起耳朵——我站在城墙上往下看,那些从前总耷拉着肩的新兵,如今扎马步时腰板能挺成标枪,额角汗珠子砸在地上,嘴里还哼着《茉莉花》的调子。
大人,村东头王婶家的小子来问,小林子跑上城墙,额头沾着草屑,说他堂哥在西边李家庄讨生活,听说咱们这儿顿顿能见荤腥,想带着一家五口来投奔。
我捏着木剑剑柄,指腹蹭过刻着的华夏二字。
三天前领地人口不过百,今儿个晨时登记册上已经添了二十三户——都是邻近村子被灾年逼得揭不开锅的百姓,听说楚家领地能吃饱饭,背着破包袱就来了。
让老周头登记时多问两句,我把木剑往腰间一插,要是家里有会打铁的、编筐的,单独记个册子。
小林子应了声,刚要跑,又被我叫住:再派两个兵去西路口守着,别让李文浩的人混进来。
他脚步顿了顿,压低声音:您是说...那姓刘的?
不是刘大麻子,是李文浩。我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金红的山林,这七日咱们这儿的肉香飘出十里地,他这种盯着新手村当肥肉的,能闻不到?
李文浩是隔壁青岩领的领主,上个月刚升初级。
我刚穿越那会儿,他派手下拎着半袋发霉的麦种来结盟,话里话外要我把铁矿脉分他三成——被我用半块烤红薯打发走了。
果不其然,第七日晌午,阿六就来了。
他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挑着两筐山货站在寨门前,说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愿用十把铁犁换我百斤粮食。
我站在门楼下看他:眉尾有道细疤,左手小拇指少了半截,说话时总爱往右后方瞟——那是寨墙拐角堆柴草的地儿,藏个人绰绰有余。
林队长,我背着手往演武场走,让他在偏房歇着,晚饭时带他去灶房搭伙。
大人?小林子攥着佩刀,这老小子
我知道他是来探底的。我摸了摸下巴上刚冒的胡茬,李文浩想知道咱们有多少存粮,有多少兵,有没有能打的将。
那咱们...
给他看。我回头冲他笑,让他看兵丁们练刀时的虎劲儿,看百姓领粮时的笑脸,再让他尝尝慕雪的手艺——
我指了指飘着甜香的灶房,有些东西,比刀枪更扎眼。
阿六在领地待了三天。
头天跟挑水的老张头唠嗑,问你们大人给发多少盐;次日蹲在铁匠铺门口,数学徒打了几把锄头;第三日傍晚,小林子黑着脸来报:那孙子跟着送菜的阿福去了后山,在咱们的药田边转悠了小半个时辰。
别急。我把最后一叠军报塞进木匣,今晚让慕雪做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小林子挠头,那不是要...?
八角、干辣椒、花生米。我想起前几日他翻秃山找回来的香料,都备齐了。
傍晚的灶房像团烧红的炭。
苏慕雪系着靛蓝围裙,在灶台前颠锅,油星子噼里啪啦溅在青石板上,辣味混着甜香撞进鼻腔,我站在门口都被呛得直揉眼睛。
她回头时,额角沾着粒花椒,笑得像只偷到鱼的猫:楚昭你闻闻,这味儿是不是比上回的红烧肉还冲?
能冲去青岩领。我靠在门框上,看她把炸得金黄的鸡丁和花生米翻匀,李文浩的鼻子该痒了。
开饭时,阿六被安排在兵丁堆里。
我搬了条长凳坐在院角,假装翻账本,余光却盯着他——粗陶碗里堆着橙红的鸡丁,他夹起一颗吹了吹,放进嘴里的动作慢得像在尝毒药。
第一口下去,他的眉毛先抖了抖;第二口,喉结滚动着咽下,筷子尖开始发颤;第三口时,他突然放下碗,手指用力抠着木桌沿,指节泛白。
咋了?旁边啃鸡腿的新兵小柱子凑过去,不合胃口?
没...阿六声音发哑,抬手抹了把脸。
我这才看清他眼眶红得厉害,像浸了水的红果,就是...想起我娘了。
小柱子挠头:你娘也会做这个?
我娘是苏州绣娘,阿六盯着碗里的鸡丁,声音轻得像叹息,那年兵荒马乱,我们逃到汉口,在码头帮工。
有回我偷了船家半块鸡胸肉,她怕我被打,连夜用红曲米染了,又翻出压箱底的八角...她说阿六,咱穷,但日子得甜着过。
他抓起筷子又夹了一颗,嚼得很慢,像是要把每粒辣椒籽都尝出滋味:后来我娘没了,我跟着商队跑南北,吃过扬州的狮子头,粤地的白切鸡,可再没吃到过...这样的甜辣。
院角的风突然转了方向,卷着鸡丁的香气扑过来。
我望着阿六颤抖的肩膀,突然想起系统面板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华夏文化凝聚力:42%→45%→48%】。
夜渐深时,阿六被安排去柴房歇脚。
我蹲在灶房外的台阶上,看苏慕雪刷锅,铜刷蹭着陶瓮发出沙沙声。
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吗?她突然问。
半真半假。我摸出怀里的木剑,剑鞘上的华夏二字被体温焐得温热,但他的眼泪是真的。
她擦手的动作顿了顿:那...他会?
不知道。我望着柴房方向的一点火光,但有些味道,能烫穿人心的壳。
后半夜起了雾,柴房的灯一直亮着。
我裹着披风在城墙上转了两圈,听见阿六的声音从雾里飘上来,哼着走调的苏州评弹——是《声声慢》的调子,带着浓重的乡音。
大人,小林子抱着长矛走过来,要换班了。
我摇头,盯着柴房的方向。雾里的灯影晃了晃,像颗快熄灭的星。
明天...该亮了。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透,我正蹲在门槛上啃冷掉的炊饼,就见阿六顶着一头露水过来了。
他青布衫的前襟湿了一片,像是在雾里站了半宿,手指绞着衣角,指节发白。
大人。他声音发颤,喉咙里像塞了团湿棉花,我...我是青岩领李文浩派来的。
炊饼屑簌簌落进衣襟。我没抬头,慢悠悠擦了擦嘴角:知道。
他猛地抬头,眼里血丝像蛛网:您、您早知道?
你第一天盯着盐罐数粒数,第二天在铁匠铺数锄头,第三天蹲药田边掐了片紫苏叶——我把最后半块炊饼塞进嘴里,李文浩要是派个不会数数的蠢货来,我倒要觉得他瞧不上我了。
阿六踉跄两步,扶着门框才站稳。
他喉结动了动,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摊开是半块染了红曲米的鸡胸肉干,边缘已经发黑:这是我娘最后给我做的。
昨儿吃宫保鸡丁时,我闻见红曲米的甜香,突然就想起她临终前说...说阿六,要是哪天遇见肯把日子过甜的人,就跟着吧。
他把肉干推到我面前,指甲盖儿都在抖:我求您,让我留下。
我会劈柴、会记账,药田的草我能除得比兔子啃的还干净——
你会说谎吗?我突然问。
他愣住。
李文浩问起时,你得能圆谎。我摸出块火漆印的木牌,是领地的居民凭证,明儿起,你去老周头那儿管户籍。
记着,咱们这儿的存粮够吃三年,兵丁有一百单八,药田种的是能治外伤的紫苏——
可、可这些都是假的。他瞪圆了眼。
假的才真。我把木牌拍在他掌心,李文浩要是知道咱们连盐都得省着用,早带着人来拆墙了。
阿六捏着木牌,眼泪吧嗒吧嗒砸在红漆上。
我望着他后背佝偻的模样,突然想起系统面板上昨晚飙升的【华夏文化凝聚力:59%】——比七日里涨的总和还多。
日头爬到旗杆顶时,我站在演武场的石台上。
台下挤了百来号人:新兵们腰板挺得比标枪还直,怀里的刀擦得锃亮;妇人们抱着刚领的米袋,怀里的娃娃啃着苏慕雪给的糖霜山楂;连最开始蹲墙根儿的老瘸子,都柱着拐杖挤到了第一排。
从前咱们想的是活着。我扯着嗓子喊,风卷着话往山坳里钻,可昨儿个有个兄弟跟我说,他尝着宫保鸡丁的甜辣味儿,突然就不想只活着了——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应和。小柱子举着刀吼:大人说咋办!
咱们要活成个样儿!我踢开脚边的碎石,让隔壁庄子的人闻见肉香就挪不动腿,让李文浩的探子来了就不想走,让全天下受穷的、遭难的,都知道楚家领地的饭香里,藏着不饿肚子的盼头!
演武场炸了。
老瘸子的拐杖敲得青石板咚咚响,妇人们抹着眼泪笑,新兵们把刀举得老高,刀光晃得我睁不开眼。
小林子挤到台边,脸上红得像刚出炉的火烧:大人,我这就去把寨门加宽三尺!
省得以后来投奔的人挤着!
我冲他笑,余光瞥见苏慕雪躲在灶房门口。
她围裙上沾着面粉,手里还攥着半块烤红薯,见我看过去,慌忙把红薯往身后藏——可嘴角的糖霜没擦干净,在太阳底下闪着光。
夜凉了,篝火噼啪炸着火星子。
苏慕雪蜷在草垛上,烤红薯的焦香混着她身上的灶火味儿,直往我鼻子里钻。
她啃得太急,被薯皮呛得直咳嗽:我、我就说嘛,昨儿那宫保鸡丁的辣度该再减半——
不是辣度的事儿。我拨了拨篝火,火星子蹿起来,映得她眼睛发亮,是味儿里带着家。
她突然不说话了。
红薯在她手里转啊转,投在地上的影子像朵歪歪扭扭的花:我爷爷教我颠锅时说,好厨子得把心熬进锅里。
原来...原来真能熬到人心里去。
我望着跳动的火苗,想起阿六哭红的眼,想起演武场炸天的欢呼。
从前总觉得要练兵、要铸剑,可现在才明白——
有些东西比刀枪硬。
比如灶房飘出的炊烟,比如糖霜山楂的甜,比如宫保鸡丁里那股子辣得人掉泪的盼头。
慕雪。我捡起块烧红的炭,在地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明儿起,你带着几个婶子,去邻村支个粥棚吧。
她猛地抬头,红薯啪嗒掉在草堆里:支粥棚?
可咱们的米...
米能再收,人心收不回。我用脚尖抹掉炭痕,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影,李文浩有刀,咱们有锅。
她盯着我,突然笑了。
火光里她的虎牙闪了下,像块没打磨的玉:行啊。
我明儿就熬南瓜粥,再往里头撒把桂花——甜得他们舌头都打卷。
我望着她鼻尖沾的炭灰,突然觉得这姑娘的手,比我握的木剑沉得多。
风卷着炊烟往山外飘去。
我摸着腰间的木剑,剑鞘上华夏二字被体温焐得发烫。
或许...
要让这股饭香,飘得再远些。
灶房的炊烟连着飘了七日。
头天是红烧肉,瓦罐里咕嘟着琥珀色的汤汁,士兵们蹲在演武场边扒饭,连菜汤都要泡着吃净;次日是韭菜盒子,油星子在铁板上跳,香味勾得巡逻的兵绕着灶房打转;到第三日,苏慕雪支起石磨磨豆浆,乳白的浆水淌进陶瓮,连村头最蔫的老黄狗都支棱起耳朵——我站在城墙上往下看,那些从前总耷拉着肩的新兵,如今扎马步时腰板能挺成标枪,额角汗珠子砸在地上,嘴里还哼着《茉莉花》的调子。
大人,村东头王婶家的小子来问,小林子跑上城墙,额头沾着草屑,说他堂哥在西边李家庄讨生活,听说咱们这儿顿顿能见荤腥,想带着一家五口来投奔。
我捏着木剑剑柄,指腹蹭过刻着的华夏二字。
三天前领地人口不过百,今儿个晨时登记册上已经添了二十三户——都是邻近村子被灾年逼得揭不开锅的百姓,听说楚家领地能吃饱饭,背着破包袱就来了。
让老周头登记时多问两句,我把木剑往腰间一插,要是家里有会打铁的、编筐的,单独记个册子。
小林子应了声,刚要跑,又被我叫住:再派两个兵去西路口守着,别让李文浩的人混进来。
他脚步顿了顿,压低声音:您是说...那姓刘的?
不是刘大麻子,是李文浩。我望着远处被夕阳染成金红的山林,这七日咱们这儿的肉香飘出十里地,他这种盯着新手村当肥肉的,能闻不到?
李文浩是隔壁青岩领的领主,上个月刚升初级。
我刚穿越那会儿,他派手下拎着半袋发霉的麦种来结盟,话里话外要我把铁矿脉分他三成——被我用半块烤红薯打发走了。
果不其然,第七日晌午,阿六就来了。
他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挑着两筐山货站在寨门前,说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愿用十把铁犁换我百斤粮食。
我站在门楼下看他:眉尾有道细疤,左手小拇指少了半截,说话时总爱往右后方瞟——那是寨墙拐角堆柴草的地儿,藏个人绰绰有余。
林队长,我背着手往演武场走,让他在偏房歇着,晚饭时带他去灶房搭伙。
大人?小林子攥着佩刀,这老小子
我知道他是来探底的。我摸了摸下巴上刚冒的胡茬,李文浩想知道咱们有多少存粮,有多少兵,有没有能打的将。
那咱们...
给他看。我回头冲他笑,让他看兵丁们练刀时的虎劲儿,看百姓领粮时的笑脸,再让他尝尝慕雪的手艺——
我指了指飘着甜香的灶房,有些东西,比刀枪更扎眼。
阿六在领地待了三天。
头天跟挑水的老张头唠嗑,问你们大人给发多少盐;次日蹲在铁匠铺门口,数学徒打了几把锄头;第三日傍晚,小林子黑着脸来报:那孙子跟着送菜的阿福去了后山,在咱们的药田边转悠了小半个时辰。
别急。我把最后一叠军报塞进木匣,今晚让慕雪做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小林子挠头,那不是要...?
八角、干辣椒、花生米。我想起前几日他翻秃山找回来的香料,都备齐了。
傍晚的灶房像团烧红的炭。
苏慕雪系着靛蓝围裙,在灶台前颠锅,油星子噼里啪啦溅在青石板上,辣味混着甜香撞进鼻腔,我站在门口都被呛得直揉眼睛。
她回头时,额角沾着粒花椒,笑得像只偷到鱼的猫:楚昭你闻闻,这味儿是不是比上回的红烧肉还冲?
能冲去青岩领。我靠在门框上,看她把炸得金黄的鸡丁和花生米翻匀,李文浩的鼻子该痒了。
开饭时,阿六被安排在兵丁堆里。
我搬了条长凳坐在院角,假装翻账本,余光却盯着他——粗陶碗里堆着橙红的鸡丁,他夹起一颗吹了吹,放进嘴里的动作慢得像在尝毒药。
第一口下去,他的眉毛先抖了抖;第二口,喉结滚动着咽下,筷子尖开始发颤;第三口时,他突然放下碗,手指用力抠着木桌沿,指节泛白。
咋了?旁边啃鸡腿的新兵小柱子凑过去,不合胃口?
没...阿六声音发哑,抬手抹了把脸。
我这才看清他眼眶红得厉害,像浸了水的红果,就是...想起我娘了。
小柱子挠头:你娘也会做这个?
我娘是苏州绣娘,阿六盯着碗里的鸡丁,声音轻得像叹息,那年兵荒马乱,我们逃到汉口,在码头帮工。
有回我偷了船家半块鸡胸肉,她怕我被打,连夜用红曲米染了,又翻出压箱底的八角...她说阿六,咱穷,但日子得甜着过。
他抓起筷子又夹了一颗,嚼得很慢,像是要把每粒辣椒籽都尝出滋味:后来我娘没了,我跟着商队跑南北,吃过扬州的狮子头,粤地的白切鸡,可再没吃到过...这样的甜辣。
院角的风突然转了方向,卷着鸡丁的香气扑过来。
我望着阿六颤抖的肩膀,突然想起系统面板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华夏文化凝聚力:42%→45%→48%】。
夜渐深时,阿六被安排去柴房歇脚。
我蹲在灶房外的台阶上,看苏慕雪刷锅,铜刷蹭着陶瓮发出沙沙声。
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吗?她突然问。
半真半假。我摸出怀里的木剑,剑鞘上的华夏二字被体温焐得温热,但他的眼泪是真的。
她擦手的动作顿了顿:那...他会?
不知道。我望着柴房方向的一点火光,但有些味道,能烫穿人心的壳。
后半夜起了雾,柴房的灯一直亮着。
我裹着披风在城墙上转了两圈,听见阿六的声音从雾里飘上来,哼着走调的苏州评弹——是《声声慢》的调子,带着浓重的乡音。
大人,小林子抱着长矛走过来,要换班了。
我摇头,盯着柴房的方向。雾里的灯影晃了晃,像颗快熄灭的星。
明天...该亮了。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透,我正蹲在门槛上啃冷掉的炊饼,就见阿六顶着一头露水过来了。
他青布衫的前襟湿了一片,像是在雾里站了半宿,手指绞着衣角,指节发白。
大人。他声音发颤,喉咙里像塞了团湿棉花,我...我是青岩领李文浩派来的。
炊饼屑簌簌落进衣襟。我没抬头,慢悠悠擦了擦嘴角:知道。
他猛地抬头,眼里血丝像蛛网:您、您早知道?
你第一天盯着盐罐数粒数,第二天在铁匠铺数锄头,第三天蹲药田边掐了片紫苏叶——我把最后半块炊饼塞进嘴里,李文浩要是派个不会数数的蠢货来,我倒要觉得他瞧不上我了。
阿六踉跄两步,扶着门框才站稳。
他喉结动了动,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摊开是半块染了红曲米的鸡胸肉干,边缘已经发黑:这是我娘最后给我做的。
昨儿吃宫保鸡丁时,我闻见红曲米的甜香,突然就想起她临终前说...说阿六,要是哪天遇见肯把日子过甜的人,就跟着吧。
他把肉干推到我面前,指甲盖儿都在抖:我求您,让我留下。
我会劈柴、会记账,药田的草我能除得比兔子啃的还干净——
你会说谎吗?我突然问。
他愣住。
李文浩问起时,你得能圆谎。我摸出块火漆印的木牌,是领地的居民凭证,明儿起,你去老周头那儿管户籍。
记着,咱们这儿的存粮够吃三年,兵丁有一百单八,药田种的是能治外伤的紫苏——
可、可这些都是假的。他瞪圆了眼。
假的才真。我把木牌拍在他掌心,李文浩要是知道咱们连盐都得省着用,早带着人来拆墙了。
阿六捏着木牌,眼泪吧嗒吧嗒砸在红漆上。
我望着他后背佝偻的模样,突然想起系统面板上昨晚飙升的【华夏文化凝聚力:59%】——比七日里涨的总和还多。
日头爬到旗杆顶时,我站在演武场的石台上。
台下挤了百来号人:新兵们腰板挺得比标枪还直,怀里的刀擦得锃亮;妇人们抱着刚领的米袋,怀里的娃娃啃着苏慕雪给的糖霜山楂;连最开始蹲墙根儿的老瘸子,都柱着拐杖挤到了第一排。
从前咱们想的是活着。我扯着嗓子喊,风卷着话往山坳里钻,可昨儿个有个兄弟跟我说,他尝着宫保鸡丁的甜辣味儿,突然就不想只活着了——
台下响起稀稀拉拉的应和。小柱子举着刀吼:大人说咋办!
咱们要活成个样儿!我踢开脚边的碎石,让隔壁庄子的人闻见肉香就挪不动腿,让李文浩的探子来了就不想走,让全天下受穷的、遭难的,都知道楚家领地的饭香里,藏着不饿肚子的盼头!
演武场炸了。
老瘸子的拐杖敲得青石板咚咚响,妇人们抹着眼泪笑,新兵们把刀举得老高,刀光晃得我睁不开眼。
小林子挤到台边,脸上红得像刚出炉的火烧:大人,我这就去把寨门加宽三尺!
省得以后来投奔的人挤着!
我冲他笑,余光瞥见苏慕雪躲在灶房门口。
她围裙上沾着面粉,手里还攥着半块烤红薯,见我看过去,慌忙把红薯往身后藏——可嘴角的糖霜没擦干净,在太阳底下闪着光。
夜凉了,篝火噼啪炸着火星子。
苏慕雪蜷在草垛上,烤红薯的焦香混着她身上的灶火味儿,直往我鼻子里钻。
她啃得太急,被薯皮呛得直咳嗽:我、我就说嘛,昨儿那宫保鸡丁的辣度该再减半——
不是辣度的事儿。我拨了拨篝火,火星子蹿起来,映得她眼睛发亮,是味儿里带着家。
她突然不说话了。
红薯在她手里转啊转,投在地上的影子像朵歪歪扭扭的花:我爷爷教我颠锅时说,好厨子得把心熬进锅里。
原来...原来真能熬到人心里去。
我望着跳动的火苗,想起阿六哭红的眼,想起演武场炸天的欢呼。
从前总觉得要练兵、要铸剑,可现在才明白——
有些东西比刀枪硬。
比如灶房飘出的炊烟,比如糖霜山楂的甜,比如宫保鸡丁里那股子辣得人掉泪的盼头。
慕雪。我捡起块烧红的炭,在地上画了道歪歪扭扭的线,明儿起,你带着几个婶子,去邻村支个粥棚吧。
她猛地抬头,红薯啪嗒掉在草堆里:支粥棚?
可咱们的米...
米能再收,人心收不回。我用脚尖抹掉炭痕,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影,李文浩有刀,咱们有锅。
她盯着我,突然笑了。
火光里她的虎牙闪了下,像块没打磨的玉:行啊。
我明儿就熬南瓜粥,再往里头撒把桂花——甜得他们舌头都打卷。
我望着她鼻尖沾的炭灰,突然觉得这姑娘的手,比我握的木剑沉得多。
风卷着炊烟往山外飘去。
我摸着腰间的木剑,剑鞘上华夏二字被体温焐得发烫。
或许...
要让这股饭香,飘得再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