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小兵传奇

第68章队长回

抗日烽火之小兵传奇 哥依旧潇洒 17.79万 2025-06-27 15:28:41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抗日烽火之小兵传奇》最新章节!
  老孟双臂死死箍住张大年的腰,后背抵着洞壁才勉强将人拽住。张大年手里的大刀擦着他耳际劈进岩石,溅起的火星烫得他后颈一缩。这已经是照明弹升起后第三次争执,张大年脖颈青筋暴起,额角的血痕是方才挣扎时撞到石头留下的。

放开!再拦老子连你一起砍!张大年的咆哮在山洞里嗡嗡作响,刀锋挑起老孟胸前的衣料。

老孟额头抵着洞壁,指甲几乎掐进对方的皮肉:张大年!你看看山下那片火把!少说聚集了三百鬼子!咱们就这点人...

放屁!怕死别拦着我!张大年猛地转身,刀背重重磕在老孟肩头,十二点前不见人,老子带一中队杀到小黑山!谁再挡道,别怪我刀下不认人!

老孟踉跄着扶住岩壁,后腰传来阵阵钝痛。他望着对方通红的眼睛,突然想起三天前刘东临走时的嘱托:守好玉皇峰,别让兄弟们白白送命。喉结滚动两下,他沉下声音:大队长临走明确交代,由我指挥全队。你现在擅自行动,就是抗命!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火药桶。张大年的大刀哐当砍进洞壁,震落的碎石砸在老孟脚边:好啊老孟!怕刘东回来抢你功劳,现在连救命都不肯了?你就是惦记着大队长的位子!

我老孟要是存这心思,天打五雷轰!老孟扯着领口嘶吼,露出胸口狰狞的旧伤疤,那是去年突围时被刺刀豁开的伤口,就算刘东真回不来,我也绝不当这个大队长!

山洞陷入死寂。张大年的胸膛剧烈起伏,指节捏得发白,刀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老孟倚着洞壁缓缓滑坐下去,后腰的疼痛混着心口的酸胀。他知道张大年和刘东是过命的交情,两人曾在伪军据点里歃血为盟,此刻对方眼里的恨意,比刀子更扎心。

咱们都是指挥员......老孟沙哑着开口,却被张大年一脚踢飞的石块打断。

少拿官话压我!张大年背对他蹲下,刀柄在掌心转得飞快,平日里看着老实巴交,关键时刻就会拿命令压人。你这心肠,比赵疤瘌还黑!

夜风卷着远处隐约的枪声灌进山洞,老孟望着洞外忽明忽暗的火光,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忽然想起刘东常说的话:带队伍最难的不是打鬼子,是把兄弟的命都护住。

时间在忐忑中缓缓流逝,远处的光亮早已消失不见,不知是战斗已然结束,还是被山间浓雾悄然遮蔽。老孟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他心底坚信刘东的能力,相信这位老搭档定能带领兄弟们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可战场瞬息万变,子弹不长眼睛,残酷的现实总让人不敢有丝毫侥幸……倘若刘东真的不幸牺牲,老孟早已打定主意,即刻委托县委向军分区报告,请求再派一位经验丰富的大队长来领导夫子山游击大队。

他深知自己难以扛起这副重担,单是一个张大年,就如同难以驯服的蛮牛,让人头疼不已。张大年天生神力,每逢冲锋陷阵、与敌人近身拼刺刀时,那勇猛劲头无人能及,三五个鬼子在他面前都讨不到便宜。可这人偏偏脑筋不转弯,做事一根筋,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午夜时分悄然来临,老孟掏出怀表,指针已指向十一点五十分。若再拖延,按计划转移到刘家山庄的时间就彻底来不及了。不能再等下去了,老孟强压下满心焦虑,对张大年说道:“别忘了,大队长临走交代得清楚,咱们得尽快转移到刘家山庄,在那儿找机会偷袭鬼子指挥部。”此刻,他也只能用这个办法暂且稳住张大年。

“咱自己的主心骨都没了,还去打人家的指挥部?”张大年冷哼一声,猛地站起身,扯着嗓子喊道,“一中队,全体集合!跟我去小黑山!”喊话间,他还故意晃了晃手中寒光闪闪的大刀。一中队的猛子等人跟着起哄,仿佛不去小黑山就是丢了脸面,成了让人瞧不起的狗熊怂包蛋。这一闹,二中队的队员们顿时吹胡子瞪眼,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拉开架势打起来。

老孟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无奈地闭上双眼。罢了罢了,正所谓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队伍本就没多少人,实在不能再闹内讧。他长叹一声,说道:“你们一中队去小黑山,我们二中队按计划去刘家山庄。”

“好!”张大年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声,开始整队准备出发。

就在这时,山下的暗哨气喘吁吁地跑上来,满脸兴奋地报告:“大队长回来了!就在山下,让你俩赶紧下去!”

张大年一听,脖子伸得老长,活像一只警惕的公鸡。老孟见状,气得牙根直痒痒,恨不得当场给他两耳光解气,但最终只是狠狠推了他一把:“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带队下去!”话音未落,老孟已转身朝着山下跑去。张大年刚要扭头跟上,脚下突然一滑,摔了个四仰八叉,叽里咕噜地滚了几下。

他狼狈地爬起来,确认手枪和大刀都还在,这才慌忙跟上老孟的脚步。两人小心翼翼地来到山下,看到正坐在树下的刘东,张大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原处,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你再不来,我们可就真走了。”

刘东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好半天才挤出句话:“马上就走...容我喘口气...”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滴落,浸透的军装紧贴在后背,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

见大队长平安归来,众人悬着的心总算落地。老孟顾不上解释先前的争执,急忙招呼队员递水。张大年杵在一旁,手里攥着大刀的指节发白,吭哧半天才憋出一句:“你们怎么才回来?”

这话让刘东直起腰,抹了把脸上的汗,狠狠剜了他一眼。返程的艰辛岂是一句质问能概括的?来时故意暴露行踪引开敌人,回去却要像穿针引线般避开鬼子斥候,专挑悬崖峭壁、荆棘丛生的险路走。他摸了摸怀表,指针即将指向十二点——为防张大年再闹幺蛾子,队伍一路狂奔,两万五千里长征练出的铁脚板,此刻也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不少队员最后两里路几乎是互相搀扶着,脚步踉跄得随时会栽倒。

接过水壶猛灌两口,刘东靠在树干上缓了缓气:“队里都没事吧?”

张大年把头低得快贴到胸口,老孟爽朗地应道:“一个不少!不过这位...”他斜睨了张大年一眼,“刚才非要带人去小黑山救你。”

“倔驴!”刘东没好气地骂了句,目光扫过张大年泛红的耳根,心里已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战局紧迫,眼下不是算账的时候。他撑着树干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五班留下接应,其他人跟我去刘家山庄!”

“铁蛋他们呢?”老孟四下张望,队伍里唯独不见十六班的身影。

“往西引鬼子去了。”刘东的语气平静,可攥着水壶的手青筋暴起,“他怕鬼子搜到粮食,想把那帮狗东西彻底拖垮。”

老孟望向西北方向,眉头紧锁:“还要接着引?太冒险了...”

“这小子鬼机灵,肯定有法子。”刘东既是安慰老孟,也是在给自己打气。他迅速布置任务:五班体力透支严重,正好留守接应十六班;其余队员沿着南面山谷向东迂回。

队伍启程时,众人刻意放慢脚步。七十多里的辗转奔袭,就是铁人也得散架。这缓慢的行军节奏,反倒成了刘东难得的喘息之机。

行进间,老孟说起下午的惊险遭遇。赵疤瘌带着一个班摸到山洞前,对着空洞口拜山神,还念叨着“井水不犯河水”“改日痛饮”之类的怪话。刘东听着听着,忽然笑出声:“这疤瘌眼怕是不想跟咱们死磕了。”

“他难道早就知道咱们藏在山上?”老孟后背发凉。

“八成是猜到了。”刘东摩挲着下巴,眼神愈发深邃,“要是能争取过来...至少以后能少个难缠的对手。”

“行啊,老孟,智勇双全,我看你能接我这担子了!”刘东半开玩笑地拍着老孟肩膀。

“可快别寒碜我了!”老孟连连摆手,“这大队长的差事,操心费力不说,还得时刻提着脑袋,我可干不来。”

话音刚落,后方传来脚步声。张大年原本加快的脚步又慢了下来,磨磨蹭蹭地落在队伍末尾。刘东这话本是有感而发,倒没特意说给谁听。但望着张大年低头耷脑的背影,他心里愈发笃定——老孟就像游击队的定海神针,遇事沉稳、经验老到,难怪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再看张大年,虽有一身蛮力,却总爱冲动行事,真要让他掌兵,就算队伍扩充到三百人,也架不住这般折腾。

走出三里地,刘东突然抬手示意。“全体静默!”他压低声音,目光扫过每个队员,“水壶用衣襟裹严实,摔倒了也别出声。”此刻队伍正逆向穿插,专挑敌人防守薄弱处迂回,一旦被山坡上的鬼子斥候察觉,后续突袭指挥部的计划就全泡汤了。

浓稠的夜色裹着薄雾,反倒成了天然的掩护。刘东不时抬头辨认北斗七星的方位,脚下的步子越迈越大。随着行军节奏加快,他因长途奔袭透支的体力也在慢慢恢复。当启明星刺破夜幕时,队伍终于登上燕子山——这座位于刘家山庄西侧的险峰,因形似展翅的燕群得名。

三位来自刘家山庄的队员熟门熟路,领着众人穿过嶙峋怪石,来到一处极为隐蔽的山洞。洞口被藤蔓与乱岩遮掩,若非当地人指引,根本无从发现。洞内泉水叮咚作响,洞中有洞、曲径通幽,容纳两千人都绰绰有余。

安排好岗哨,刘东倚着冰凉的石壁坐下。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开始盘算下一步行动。井口那老鬼子急于剿灭游击队,想必今日还会大肆搜山。那就趁着敌军疲惫,打他个措手不及!

“白天养精蓄锐,入夜伺机而动。”打定主意后,刘东闭上双眼。可困意刚涌上来,他又猛地睁眼——铁蛋和十六班的安危,像根刺扎在心头。那孩子机灵胆大,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但愿此番诱敌能平安归来...

他强迫自己摒除杂念,深吸一口气。出发前早已在各处山头布下十名侦察兵,这些胆大心细的队员就像游击队的眼睛,时刻监视着敌军动向。只要寻到战机,定要直捣鬼子指挥部,把这帮侵略者赶出山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