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五 承诺
陵墓,一直以来都是皇权的象征,更是皇帝最为重要,尤其是在晚年最为重要的工程。而大唐自隋朝开元盛世之后,又先后的迎来了贞观盛世,永徽盛世,当然,这永徽朝是否盛世,还需要后世来评说,但实际上,百姓心中,却早已经认定了,而经过了这么多最鼎盛的朝代,这陵墓的工程也就越发的宏大。
实际上,昭陵并非早就修好的,即便是在唐太宗下葬以后,李治也一直在完善昭陵。
在李治看来,昭陵一直伴随着神秘莫测的身影,但因为没有了武媚娘这位重要的女性角色,昭陵就失去了本身固有的往日的风采。而李治对于自己以后的归宿,也没有考虑过,但他依旧履行着自己应该尽的职责,对自己的归宿也许没有想过,但李世民,李治还是尊重的。
虽然是寒冬腊月,但昭陵的天气依旧温暖,这座陵墓,分为地面与地下建筑两部分。而昭陵地面上的建筑,对天下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了。
两旁的长青松,为这个寒冬带来了分外的绿意,李治走在青砖铺成的路面上,看着两旁威风凛凛的石兽,心中不禁感叹,自古皇权多神化,这四周凤凰麒麟数之不尽,若非李治对李世民还算了解,也几乎相信他是上天下凡的圣命君主了。
而如今的李治,却早已经过了这种崇拜的年龄,实际上,他也做着让别人崇拜自己的梦。而且还将他付诸了行动。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欲,很多时候,李治明白,这也是因为精神上,大唐需要一种统治。
在这个时代,物质文明缺乏,而相应的精神文明,就更加匮乏。对于这世界的两大发展形态,李治曾经细心的研究了好久,但最终,他也没有想明白,物质文明缺乏的向心力,如何用精神文明来控制。一个民族,必定有其独特的精神所在,虽然李治不明白自己到底有着什么内在的精神,但李治明白,自己身上所附有的民族的品质,确实有其共性。
但暂时,李治还仅仅能够用这种信仰来束缚百姓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唐的改革顺利的进行下去,如今不是思想开放的时候,因为李治明白,思想也需要一个发展进化过程,东瀛明显就是思想不健全的代表,这种不健全的思想所带来的危害,可以严重到毁灭一个种族。
“想不到这里如此之高,竟然这样温暖。”
杨雁伸了伸胳膊,感觉了下周围的空气,欣然道:“感觉到了吗,这里的风,没有一丝的凉意。”
李治点点头说:“那是自己,这儿原本就是大唐气候最好的地方,加上这里的地势关系,影响了风势,所以更是温暖如春,而且是阳光充足。陵墓一直以来都是阴暗的地方,昭陵建的如此正大光明,也是在昭示世人,先皇做事,光明磊落,没有什么不能放在阳光下的。”
李治的话语之后,有着唐人固有大家骄傲。杨雁轻笑道:“看你骄傲的样子,别人看见,还以为你在自吹自擂呢,不过你确实也是啊。”
李治呵呵笑了两声,手指抚摸着一尊麒麟兽的须发,那怒目圆睁的威猛模样,着实让他喜欢不已。
“皇上很喜欢这里吗?”
李治蓦然将手抽出,看着不远处走过来的人,冷冷的说:“喜欢这里的,又何止朕一个人呢。”
杨雁有些惊讶,回头却看见远处长孙无忌渐渐接近,毕竟年岁大了,虽然这里的山势不算陡峭,但仍旧让他气喘吁吁。
“我先离开吧。”
杨雁转身要走,却被李治拦住,他面无表情的摇摇头,说:“这次你什么都不用回避的,我没有什么可以在蛮你的了。”
杨雁的眼神一亮,李治的话,让她分外的高兴,因为她知道,这意味着,李治将要完全敞开胸怀了。
这,也是杨雁所一直期待的,她一直想看懂自己的男人呢,可是总是不能得偿所愿,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会。
“皇上。”
长孙无忌丝毫不为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解释,不过礼数上,依旧做的齐全。
李治点点头,并没有如往常一样阻止长孙无忌三跪九叩,他知道就算他阻止,长孙无忌也不敢在李世民的眼皮底下废了礼数。
“舅父刚好陪朕走走。”
李治微笑着,看不出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长孙无忌似乎也没有在意,一直都没有直视李治,反而将视线放在了昭陵上。
李治何尝不明白长孙无忌到底在想些什么,就凭这点李治就绝对相信,长孙无忌决不可能在他的手心里翻出跟头来,从前不能,如今也不能。
其实何止是长孙无忌呢,一直跟随李世民的老臣,诸如李世绩,契苾何力,张行成等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够陪葬昭陵,这也许是为了曾经的君臣之情,也许是为了历史上的虚名,但不管目的如何,但至少都希望如此。
但这并非是他们个人说了算了,这完全取决于李治的一句话,若是李治同意了,自然好说,但实际上呢,从永徽朝开始,李治仅仅向契苾何力一人承诺此事,其他众人,包括张行成高季辅,李治都没有答应。
而对此事最为期盼的,无疑与已经半入黄土的长孙无忌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死的担忧,长孙无忌这种执念,更加的严重。这次入京的主要目的,可以说就是希望李治能够给他这个承诺,以前的长孙无忌,也许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声望,李治绝对不会为难自己,但事实证明,李治从来都没有将他这个舅父放在眼中,以前长孙无忌挡在他的路上,李治毫不犹豫的就将他踢开,可以说,长孙无忌看不透李治。
“这已经不是朕第一次来了。”
李治有意无意的说着,长孙无忌沉默了片刻,说:“这已经是臣第四次来昭陵了。”
李治哦了一声,看似无意,但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变的更加微妙了,一旁的杨雁看在眼中,不禁感到一阵疲惫,这人与人啊,总是明争暗斗。李治这么说,明显是在讽刺长孙无忌,或者说是在提醒他,而长孙无忌肯定也知道,自己的行踪怎么可能离开李治的视线呢,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也只有两个可能,一个就是李治已经下台了,二就是他长孙无忌作古,而李治没有探查死人的能力。
“朕知道舅父当年也参与了昭陵的设计,而且来的次数也多,舅父说说,这昭陵,朕到底应该如何维护才好呢。”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看着四周的景色,陷入了沉思,而李治也不打扰,只是在一旁与杨雁说着些悄悄话,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将长孙无忌放在心上。
“皇上也许应该问问契苾何力吧,毕竟他应该非常关心才是。”
长孙无忌一句话,说的颇有些心酸,李治暗笑,从长孙无忌的话中,他听出了明显的嫉妒,但又如何呢。
不要说李治残忍,有些时候,只能怪长孙无忌,怪他为什么会这么有声望,怪他为什么还有野心,而偏偏还如此聪明,这些天长孙无忌对于李恪的算计,李治都放在眼中,心中更是不悦,虽然他与李恪之间,并非真的存在什么手足之情,但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相互欣赏,还是有的。
而在李治看来,这长孙无忌,忒不识抬举。
两个人都各怀心思,无论是对于长孙无忌,还是对于李治来说,都不是很轻松,当然,两个人考虑的事情,肯定是不一样的。
长孙无忌其实很明白,这答应与否,仅仅是李治一句话的事儿,而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李治答应了,那其后对于长孙一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只要在昭陵中有了自己的影子,那长孙一族,就完全稳固下来。
实际上,长孙无忌更加无奈,因为按照常理,有着长孙皇后的余荫,李治应该不会对长孙一族如何,可实际上李治确实是六亲不认,做的有些决绝,但长孙无忌相信,如果在加上自己,长孙一族就绝对不会如曾经一样衰落了。
但如今的关键就是,皇上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长孙无忌是下了决心的,他已经决定了,此次前来昭陵,无论如何,都要得到这个承诺,为此,他甚至不惜奔波千里,只为了李治的一句话。
说一句话,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让李治说,却是万分的困难,至少在如今,长孙无忌忽然感觉,也许自己来昭陵,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李治自然也明白,长孙无忌是羡慕契苾何力的,但他却不明白,李治能给契苾何力这个承诺,正是因为他在朝廷内部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班底,而且在高句丽最后一战中,甚至不惜自削声望,这样李治才能放心,而长孙无忌,也许即便这样做了,李治也不会放心。
这是宿命,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