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心得
临溪城!
夜色暗了下来,小雨也停了下来。
萧译再一次站在这座城前,思绪满腹。
这座城不小,但也不大,只是没想到竟然成了他生命的转折。
“河内双凶”让他得到了“松风剑法”,得以真正立足,认识了祁国安,更是让他在武学之路上,少走不少弯路。
最重要的就是,让萧译知道了:人生波折,永远不知道明天等待你的是什么。
所以他虽已武功大进,还是决定先在临溪城呆上三个月,等领取了大成的《神照经》,再前赴京城。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与愿违,渴望什么却偏偏不来,而有意躲避的,却怎么也避不了。
京城,在任何朝代,也是藏龙卧虎之地。那么完成托付重要,自身安全也重要!
稳一手,终归没错!
反正他也问了祁国安,三个月后启程怎样,没反驳,就说明可以!
萧译大步迈开,来到城下,此时天色已晚,城门关闭。
但他早知这城墙也就三丈来高,难不住自己,走到门旁僻静之处,待城头巡视的守兵走过。
双足一撑地,施展“倒踩七叠云”中的“青云直上”,就跃起三丈来高,伸手再往城墙上轻轻一搭,已然借力翻上了城头。
城墙内侧有石级可下,可他却不走,直接飞身而下,仿佛一头黑鹰扑地,待一落地,一溜烟的径往城中奔去。
而这一切,城头上的巡逻兵士,一无所知。
萧译进城后先去店铺买了个斗笠,一瓶胶水,又特意找了家不是隆福会产业的客栈,选了一处上等房间住了下来。
很是宽敞、安静。
洗漱过后,剪了几缕头发,对着镜子胶在颌下,黏完后对镜一照,老了一二十岁。
隆福会的很多人见过自己,而他内心是不希望再在临溪城与人发生冲突了。
所以简单易个容,能少些麻烦!
他将祁国安的书册打开,取出他的手扎,开始研读起来。
这一读就是几个时辰。
其中详细阐述了所谓的武道境界划分。
武道境界分为九品。
有内家与外家两道。也就是入手时由内而外,及由外而内的区别。
九品为武道初始,自是打磨根基。
内家以各种内功心法,笼统就是阴阳两种,也就是先走阴经脉窍穴,还是阳经脉窍穴的区别。
有条件的再以食补之物吸收其精华,好让气海生出内息,称为生息境。
可有的人天生好动,亦或头脑简单,根本不适合修习以静为主旨的内功,难以入门,只能以外功入手。
则以各种外功法门,再辅以各种食补之物,淬炼筋骨肉身,排除体内杂质,俗称淬体境。
八品内家是依法改变内息路线,运气调息,冲破窍穴来积蓄内力,再按步骤易筋开脉,增强经脉柔韧度,以后好能够运转积蓄更多的内力,俗称开脉境。
萧译这才明白,自己得到“全真大道歌”的二十年功力,那一次疼的死去活来,原来让自己直接就越过了九品与八品。
看来那番罪也没白遭!
外门功夫则是修炼者经过淬体排出体内杂质,体魄之健壮、经脉之坚韧自是异于常人,再习以外门功夫的套路,让体内初步产生内力,再慢慢积蓄内力,俗称气动境。
九品、八品实际无二,只是顺序先后不同。
到了七品凝气境,这时无论修炼的是由内而外的静功,还是由外而内的动功。
内力都颇有根底,就是凝聚内力,冲破经脉窍穴的过程。全身阴阳经脉逐步而走,先练十二正经,而后再练奇经六脉,以冲脉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为序,武林中九成武学之士,基本都在这个层次。
因为这些人限于资质、机缘,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脉,一辈子也难有突破。
武道之路断绝,在武林中就属于底层人物。
故而九、八、七品也就称为下三品。
这类武人之间的实力高低,不能以修为境界论,他们也几乎不提境界。
只这一个“下”字,非但内涵了九、八、七品不入流。也说明七品凝气境与六品炼气境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
看似只一阶之差,却有着本质区别。
盖因任督二脉中的任脉,乃是阴脉之海;督脉,则是阳脉之海。
故此任督二脉主阴阳二气,二脉一通,则百脉俱通、贯通阴阳,内息无所阻碍运行起来,具有阴阳兼具之妙用。
届时精气神三者聚合,从而反哺自身,无论是身体内外,经脉筋骨皆是受益无穷。
这一口内息才算真正配的上一个“炼”字,所以六品又称炼气境。
臻至此境的高手,可以将周身内息、肌肉控制自如,使内息可以在各处关脉穴道,绵绵流转,全无阻滞,时刻都能在体内运行。
也不会因为睡觉,而使自己内息停止运行。亦或因心绪变差,从而使内力减弱,武功暴跌。
非但学习武学技法,事半功倍,真气运行速度,也会远超下三品武人,拳脚、兵刃、轻功各种功夫,都能大幅度提升。
对于武学之人来说,这是真正质的飞跃,也是武道登堂入室的门槛。
更是武者寿命的保证,若不受伤损,寿至一百五十岁也是轻轻松松。
可此境太过艰难,非天资、机缘过人者,万难成功,若是强求,就是经脉崩溃,内息乱窜,身死道消!
而能臻至六品境的人物,一般的武学技法与招式几乎都已大成,彼此之间想要划分高下,就是提纯凝练这口真气,纯度到了极点,真气就能化为罡气。
对敌时刚来声势浩荡,石破天惊,柔来可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
单枪匹马也能在千军万马之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这就是五品,化罡境!
不过此境对于六品炼气境的人来说,只要不死,随着修为增长,都可以轻松达到此境,寿命可达二百岁乃至三百岁。
四品境称为元丹境,真气虽能抟炼成罡,但也属液态,下一步就要将其凝成金丹,届时内力可称真元,举手抬足崩山裂云,神威难测!
寿元可享三百到五百。
这等高手,非特殊情况,以一己之力灭杀千军,绝非难事!
放在各大王朝、各大顶级宗派之中,都是中流砥柱,顶级存在,声威赫赫!
所谓傲王侯,轻世间,说的就是这类人!
而在四品之上的上三品,便是无数武人为之神往、为之疯狂的境界。
这种人物,既是各个国家与宗派的定海神针,也是朝堂、江湖泾渭分明,又保持底线的根本之所在。
说双方不敢越雷池一步,亦可以说是都不愿越那雷池。
纵然,常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
萧译看了这份手札,也明白了为何如此,因为这些人太过神通广大。
说是人,可都好似不是人!
三品境界,明悟自我,泥丸宫中修炼出神识,称为元神境。
中三品武者内力再是深厚,也要依靠耳鼻眼等器官的感知,来查探周边动静。
可他们只需心念一动,神识能扩散出数百丈,周边情况一目了然,如亲眼查探。
谈笑间就可以只用神识,在数十丈之外,杀人于无形,寿元可享五至八百!
二品境界万法归真,抵达这个境界,便已经摆脱了凡人的困扰和束缚。拥有无瑕无垢无漏之体,修成金刚不坏之真身。
所谓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
他们已不是凡人,单只肉身力量就可横扫万敌,甚至水火难侵。
这类人若不想死,可以说,世上没有可以杀死他的人或者手段。
祁国安猜测,或许有四五个同级高手围攻,让他无法逃命,才能杀之!
只是这种层次的人物,自有一股凌云傲气,否则也不会修至此境,根本不屑行围攻之举,恐难成行!
看到这里,萧译不禁一笑:“好家伙,连怎么杀二品人物,你都想过,心也真是够大!”
他再接着往下看去。
故称“真人”,何谓真?
借假修真,求得真我,去伪存真!
真乃真人之业位,寿命能达到上千年之久。
至于一品境,没有名号,因为就四字。
武神无上!
据祁国安所知,千年来,都没有这等人物的事迹流传,究竟是否还有存世之人,不清楚!
萧译看到这里,眼神中精光一闪,喃喃道:“武神,无上!
千年没有,那就由我再起!”
这并非萧译看不起别人,而是他相信系统,这玩意儿的来历,他都不敢深思!
有它相助,只要不主动作死,成就武神,岂不顺理成章?
不过萧译知道了这些信息,心中多少生出了点紧张。
因为他怕自己还没发育起来,遇上什么二三品的高人,送给他一个眼神,然后他就没了。
直到看到后面,才算放心了。
因为天下间的活动的主流人物,几乎都是中三品以下的人物,就连四品高手都很少出来。
上三品的人物更是几乎不显于世,无论是江湖争霸,还是天下倾覆,这类人都未参与过。
除了三百年前,前朝“大梁”王朝的末帝发动了一场针对江湖不法人物的清剿!
结果演变成了一场大战。
大辰太祖本是大梁王朝的异姓王,借机起事,开始争夺天下!
别说普通百姓,就是七八九品的武人也是死的无法记数,六、五、四品更是死了上百人,最后直到四位二品真人下场,三位三品元神境高手的陨落,以及大梁王朝的轰塌,才为这场持续十年的浩劫划上了句号。
经过此一劫,如今的上三品高人应该都是在体悟天心,好让自己在武道上能更进一步。
萧译直到这时才明白,上三品这类人现在之所以,仿佛前世五常的核武器一样,既是就震慑,也是摆设!
就是因为这种人都他妈能灭世,不光是灭国了!
因为梁朝灭亡时,就有三品元神境高手为了报复大梁朝,一夜之间悄无声息的,几乎弄死了一城人!
而且他不是屠了一城,而是好几城!
可见其之可怕?
萧译看的心头发凉,这谁能防得住,哪个国家承受的起?
不过他也明白了,正因为这些人如此强大,什么江湖争雄,皇家姓谁,哪能引起他们那颗波澜不惊的心?
这就仿佛人见到小猫小狗打架,有兴趣了,看一看,谁输输赢就图个乐子,
没兴趣的,连看都懒的看,就各忙各的了。又怎愿意理会这些闲事!
也不知道大梁皇帝做了什么,能惹的三品人物出手,二品下场,但是祁国安也没写。
好在萧译明白了,目前的天下态势就是,五六品是主流高手,四品就已经是神秘高人了。
对此,他很是满意,如此对他行事才更有利,也更有底气。
萧译根据自己实力,就将自己代入到了自己很熟悉的,射雕世界“王府f4”“全真七子”这种人物中了。
五绝不出时,全真七子可以分处各地,各自发展教派,“长春子”丘处机更是从北打到南,未尝一败,名满天下!
“玉阳子”王处一单足凭立万丈深谷,随风摇摆,慑服一省豪杰!
“鬼门龙王”可以独霸黄河,“千手人屠”可以威震中原,灵智上人可以名驰西南,梁子翁能在关外称尊做祖。几人一各个气派大的可以和完颜洪烈一国亲王分庭抗礼。
结果“五绝”周伯通这些人一踏足江湖,这些人就成了随手把玩的物件,逼格一落千丈,竟然成了搞笑担当!
萧译自然也不想,他走到哪里,也都能遇到“五绝”这类武力值天花板!
现在,他对以后的日子是更有信心了。
而祁国安的手札内容不止于此,不但阐述了各种修行境界,与他对天下形势的看法。
那份武学心得更是一本百科全书。
包含了一门名叫“归元一气功”的内功心法、一套七十二路擒拿手、一门“冲霄掌”,一门“无痕指”,一套“流星刀法”,还有一门“飞燕步”的轻功,还有一手“漫天花雨”的暗器手法。
最重要的就是有门秘法名日“天视地听大法”,乃绣衣卫不传之秘,此功法讲究神与气合,若在对周围环境了解入微。
纵然有高手刻意收敛气息,只要他不能臻至气随心动的高妙境界,所在之地十丈之内,有任何动静,都瞒不过感知。
萧译对此很是诧异,既然如此,祁国安怎么敢泄漏?
直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份手札为何如此详尽。
因为这是祁国安准备留给女儿的。
如此详尽,说明了他对女儿的关心。
结尾一句“慕澄,爹对不起你与你娘,下辈子……!”
更是寄托了祁国安的心酸,可见他对自己的结局,实则已经有了猜测!
所以为了女儿自私一把,又如何?
况且这门武功,也只是搞探查用的,是否外传,也不一定会被人感觉到。
可惜是祁国安最后也没来得及说,他女儿究竟在哪。
也只能等以后,自己再想办法打听了。
萧译正自思忖,突觉阳光耀眼,原来天光大亮,太阳照进房里来了。
他虽一夜未睡,但运气走了一个周天,便觉得精神百倍。
起身从窗户举目眺望,就见远野山青,淡云舒卷,如美人雪白娇靥上一抹笼烟黛眉,让人胸襟大爽。
用过了早饭,萧译就打算出去找寻一处栖身之所。
他知道,绣衣卫的尸体一旦被发现,这又涉及到了谋反之事,很快会有官府搜查,住在客栈多有不便。
萧译出了客栈,就见城内溪水纵横,明秀多石,难怪城名为“临溪”。
下方河水盈盈流过,水面迎来送去各式画舫。水上横跨着若干弯曲无栏的拱桥。
美丽!惬意!
但也有各色行人的匆匆碌碌,有些格格不入。
这让萧译不由想起了前世高楼,鳞次栉比,可人人都是为了生活奔波,无人欣赏。
而今也是车水马龙,所不同者,就是这里更加的残酷!
萧译走到北城,见这里相对僻凉,便到了一处牙行,想租一处小院。这事也不难,通过介绍,萧译很快便选中了一处。
小院虽然不大,只有几间房,但白墙青瓦,看起来干净整洁,院中还有株大木笔花树,枝叶茂盛,如今时正七月,天气炎热,还能乘凉。
房东家负责接待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夫家姓张,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名叫小芳!
萧译也没多问她的家庭情况,在价钱上非但没有讨价还价,还多给了些银钱,让她将房屋打扫干净,并买一些新被褥。
只要有钱,房东大姐很是开心。
许久之后,房东大姐已经将房间打扫干净。女儿小芳拿了床新被子,给萧译铺好了炕。
当天,萧译便住了进去。
萧译对祁国安的内功没有兴趣,盖因内功修习非一时一日之功,再加上祁国安的下场,让他对这门内功不是多么看重,哪怕它的威力胜过“全真大道歌”。
他想要习练的就是拳脚、暗器功夫。
他可不想与令狐冲一样,手里有把剑,天下无敌。
没了剑,立马抓瞎。
连江湖上的二三流角色都抵挡不住!
当然,那门“天视地听”的功夫,他也不会放过。
到了中午时分,萧译觉得肚子饿了,准备去买菜做饭。
一出去,就见街道上多了许多兵丁,道旁商贩无不避让,便是行人也闻声躲的远远的,生怕得罪了这帮瘟神。
萧译听百姓窃窃私语说,不但衙门里的兵丁全部出动了,也有从临近府衙紧急调来的兵马。还有绣衣卫的人也到了。
萧译一寻思,肯定是绣衣卫的尸体被发现了,亦或是绣衣卫本就追踪祁国安,到了临溪城。
只不过来的人越多,若没一个能够统一指挥的人,想要查出什么,也不容易。
但萧译见了这种形式,去集市买了条小狗,就回了小院。
他养狗不是爱好!
只是好让房东大姐做饭时,为他带上一份。
从这天起,萧译就开始不出门,白天研究武功,夜晚在小院试练拳脚与暗器功夫。
每次房东大姐的女儿小芳送来饭菜,他都会让小狗先吃,而后自己再吃。
这不是怕大姐与小芳害他,而是怕想害他的人借她们的手!
多少武林高手,栽的弄名其妙!
乔峰、丁典、金蛇郎君几乎都是当世无敌,结果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不都是饮食上被人动了手脚,中了毒。
萧译现在知晓了天下高手形式,不怕明的,就怕这些肮脏龌龊的手段了。
只半月时间,萧译就将这七十二路擒拿手,“冲霄掌”,“无痕指”,“漫天花雨”。
这些功夫练的有模有样了。
不但让他的短板,再少了一些,那种练功的快感也是日深,一日不练,他就觉得空拉拉的。不由心想:“也难怪武林高人,常年累月的闭关修行,实在是这份快感让人无法割舍!”
这日,萧译正在屋中打坐炼气。
就听狗吠不绝,将内息收归丹田,运功再一细听,就听得房东院里人声吵杂,不时传来小芳“叫娘”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