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坐吃山空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带着任务去三国》最新章节!
黄忠既决心加入风林农场,为避免走漏风声,当天晚上就与二虎几个回了湘乡。
为了全身而退,他必须筹划一个周密的方案,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以黄忠的武艺,在边军中有很大威望。
但是,黄忠与湘乡边军校尉的关系并不好。
校尉张怽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暗中打压黄忠是必须的。
这些年来,他除了压制黄忠的功劳外,还想尽一切办法消耗黄忠的财富。
这样,哪怕他功劳到了,也无法获得赀选。
二虎等人早已愤愤不平。
向诚也没闲着,向家还得通知一些该邀请的人,购买一些寿诞需用的礼品。
因此,除了正常的农场工作外,整个向家都为此忙了起来。
…
这天,黄旭、顾雍、谭建和蔡邕等人召开了个小会。
本来要叫梁二小姐这个妇女主任,要她将女子们的热情调动起来,却发现她这些天不见人影了。
顾雍毕竟才满二十,也还没得到大家认可,不能把控全局,因此,黄旭只有亲自主持会议。
黄旭看向蔡邕道:
“蔡伯,你德高望重,这寿诞的司仪就要交给你了。”
蔡邕没拒绝,只是道:
“那你得将节目流程给我写好,到时我按部就班成了。”
黄旭表示没问题,转向谭建道:
“谭叔,你的事情就很多了,也很麻烦。一是要准备购买物资,准备吃食。二是要搭建场地,负责接待。三是要加强防备,保障安全。”
谭建点了点头,道:
“庆祝场地可以在运动场,也可以在农场外的大坪。大师兄不久会到,安全问题可以交给他负责。而最难解决的反倒是食材了。由于人数太多,难以估算,且钱粮所剩不多,实在难以决断。”
黄旭想了想,问道:
“谭叔,现在整个寿诞要花多少钱粮?”
“来者是客,如果全部用宴席,估计要花二千两银钱,还不能用贵重食材。而如果将宴席分成一二三等,也要一千两。”
…
黄旭没想到这东汉人会这么热情。
一千两白银,那得来多少人啦。
又想到那个分餐制,流水席?
这是要从早吃到晚啊。
说不定人家吃了后,名都不留就走了。
花这大钱值吗?
这些天来,风林农场每天都有人来投,再加上黄忠带来的人,光是自身就有上千人了。
现在农场都没任何产出,连酒都没卖出去,坐吃山空啊。
能省就省吧。
黄旭想了想,道:
“谭叔,我们既然讲人人平等,那还是不要分一二三等了,全部都一样吧。如今既要省钱,又要吃食足够,味道还不能太差,那只有搞点特色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怀疑地看向黄旭。
谭建捧哏式问道:“什么特色?”
“这样吧,这几天我来做点寿桃包子和寿桃馒头,大家试一下味道。如果行,到时就全部吃这两样了。晏席不用摆了,全部用手抓吃。食材也好弄,只需肉沫与韭葱两样就行。”
…
黄旭此言一出,全场目瞪口呆。
这家主办事够奸,够吝惜啊。
不过,这样真的好嘛?
农场与向家不会被人耻笑吧?
顾雍忍不住道:
“家主,钱粮不够,要不就卖掉一些东方玉液吧?再说,既然是办寿诞,普通酒是要准备足够的吧?”
黄旭摇了摇头,道:
“现在东方玉液还不能卖。一是要存储一段时间,去除酒中的辛辣和杂质。二是物以稀为贵,没找到好的买家之前,不能败坏酒的名声啊。”
“至于寿诞用酒嘛,就用东方玉液成了。不过,每人最多只能尝个味道,一人一钱酒行了。如果有人想多喝,就需自己买,一两银子一两酒吧。”
这种推销手段,作为后世人,黄旭还是知道的。
他想,有钱人不会怕花钱,临时花几两银子就可畅饮一场的。
没钱人呢,也尝到了美酒的滋味,会以参加寿诞而引以为傲。
…
家主既然定了,大家也不好当面反驳。
大家想:这包子和馒头,还是尝了味道后再说吧。
这时,蔡邕看了看黄旭与顾雍,问道:
“那你和元叹呢?你们两个做什么?”
“蔡伯,我与元叹的任务重啊。节目的排练与演出,我们就是主力。你都老胳膊老腿了,也不能让你上去献歌啊。”
“哈哈,我到时抚琴一曲还是可以的,就当凑个热闹。”
对于黄旭的无礼,蔡邕不以为意,笑道。
黄旭答道:“没问题,还有我们东方乐队练过的《水墨兰亭》与《百善孝为先》也肯定得上。”
…
这时,顾雍叹道:
“可惜,这种热闹场面,上台抚琴或唱歌,声音都太小了。下面的人太多,还是五花八门的,很难保持安静。如果再有人捣乱,大家都甚至完全听不清楚了。”
黄旭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有过考虑。
不过,他没太多办法。
电池,二极管、三极管与电阻,电容,电感之类的,他都一个没烧制出来。
哪怕一个简单的功放都弄不出来啊。
想到这些事,黄旭就有些头晕。
要将整个世界推向前世那个科技水平,以后许许多多的事都要靠自己去推动,要坚持下来,是何其艰难啊。
…
黄旭决定还是现实点,从最简单的来。
声音不是小了嘛?
那就先做几个机械式扩音器,声音功率能大几倍也好啊。
还有,可以把乐器之王—唢呐弄出来。
这东西只要一吹,十里之内都会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他决定再去铁器坊找石光棍。
…
黄旭一到铁器坊,只见正在躺尸的石光棍立即弹了起来。
迎着黄旭,他有些惶恐,舔着脸道:
“家主,原来你是家主啊。上次说了不收钱,可你还是叫谭部长送了一贯钱过来,这叫我怎么办啊?”
黄旭笑道:
“你帮了我大忙,炒出了好钢,那是奖励你的。”
“可铁器坊除了包吃包住,每月还发了工资的,帮家主做事是理所应当的。”
黄旭好奇问道:“农场给你发了多少工资啊。”
“大工发60文,小工发30文。”
黄旭对顾雍的工作一直没怎么理会,没想到他还做到了位,这规矩还算合理吧。
这也就是改革开放前的工人待遇啊。
…
“家主,这回你想做点什么?”
黄旭取出一张图纸,递给他,指着那喇叭型的部件道:
“用铜制,按尺寸来。还有,要打几个小铜箍,用来固定竹管的。竹管我会去找木工做出来。”
“这是做什么用的?”
“老规矩,不要问别的,有大用。以后我在这里做的东西,你都得替我保密。”
“没问题。”
石光棍连连答应着,眼里闪着一丝不安。
…
石光棍现在还心有余悸,因为他在运动场看到了那个他打造的方型铁壳体。
那天,他听到轰地一声响,便立即跑去看是怎么回事,结果看到这家主正在扔那他打造的铁壳,还带了个木柄。
结果又听到了更大的响声,还“轰”地一声炸开了。
他没什么见识,但也知道,那真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啊。
一个如此,如果十个、百个加一起呢?
更可怕的是,后来,有人来问过他啊。
…
接着,黄旭就开始寻找合适大小的苦竹,还有芦苇杆。
他要做唢呐杆子和哨子。
本来,用红木或檀木做杆子更好,但凭现在的工艺,做不出中空的木杆。
而竹杆上打孔也麻烦,只能先用火钻,再靠手工去磨。
这个不比上次做的手榴弹手柄,只需向木匠说一声就行了。
这回,他得手把手教木工师傅怎么去做才行。
还有那包子和馒头,味道肯定没问题,
可也得手把手去教田贵。
唉,有做不完的事情啊。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八月了。
这时,农场已启动的项目都已做得差不多了。
包括香菇棚子里的菌丝都开始发芽,密密麻麻的,如同发霉的白色绒毛。
只需再过一二个月,就会产出第一批香菇。
而用来进行葛根种植的荒地也完成了深耕与积肥过程,只等来年剪苗扦插。
东方玉液的酿造也没停,不过只是小批量生产,几十个大酒缸装满了白酒,密封着呢。
农场仍然没有卖酒。
卖酒得有个好时机。
让酒更加柔和与醇香点,更能卖出好价钱。
冒然卖出去,只会引起别人的窥觑与小看。
养殖的草鱼和鲤鱼,还就是个苗子,离长大后卖出去还得大半年。
仓库里的钱粮越来越少,谭建已对他发出多次警告了。
…
黄旭决定再生产些白纸出来,做出样品就好。
转眼黄忠的人就要来农场,到时人更多,粮食消耗也更快。
怎么办?
黄旭决定走出去碰碰运气。
用白纸加白酒换个十万石粮食才能解决问题。
荆州谁的粮食最多?
袁术?
何家?
蔡帽?
蒯家?
袁术刚到南阳的鲁阳城,但他袁家在汝南根基深,搞点粮食容易。
何大将军刚死,何家的家底厚,粮食应不少。
刘表要到次年才上任,蔡家与蒯家还没投靠刘表,要去换粮食得趁早。
黄忠既决心加入风林农场,为避免走漏风声,当天晚上就与二虎几个回了湘乡。
为了全身而退,他必须筹划一个周密的方案,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以黄忠的武艺,在边军中有很大威望。
但是,黄忠与湘乡边军校尉的关系并不好。
校尉张怽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暗中打压黄忠是必须的。
这些年来,他除了压制黄忠的功劳外,还想尽一切办法消耗黄忠的财富。
这样,哪怕他功劳到了,也无法获得赀选。
二虎等人早已愤愤不平。
向诚也没闲着,向家还得通知一些该邀请的人,购买一些寿诞需用的礼品。
因此,除了正常的农场工作外,整个向家都为此忙了起来。
…
这天,黄旭、顾雍、谭建和蔡邕等人召开了个小会。
本来要叫梁二小姐这个妇女主任,要她将女子们的热情调动起来,却发现她这些天不见人影了。
顾雍毕竟才满二十,也还没得到大家认可,不能把控全局,因此,黄旭只有亲自主持会议。
黄旭看向蔡邕道:
“蔡伯,你德高望重,这寿诞的司仪就要交给你了。”
蔡邕没拒绝,只是道:
“那你得将节目流程给我写好,到时我按部就班成了。”
黄旭表示没问题,转向谭建道:
“谭叔,你的事情就很多了,也很麻烦。一是要准备购买物资,准备吃食。二是要搭建场地,负责接待。三是要加强防备,保障安全。”
谭建点了点头,道:
“庆祝场地可以在运动场,也可以在农场外的大坪。大师兄不久会到,安全问题可以交给他负责。而最难解决的反倒是食材了。由于人数太多,难以估算,且钱粮所剩不多,实在难以决断。”
黄旭想了想,问道:
“谭叔,现在整个寿诞要花多少钱粮?”
“来者是客,如果全部用宴席,估计要花二千两银钱,还不能用贵重食材。而如果将宴席分成一二三等,也要一千两。”
…
黄旭没想到这东汉人会这么热情。
一千两白银,那得来多少人啦。
又想到那个分餐制,流水席?
这是要从早吃到晚啊。
说不定人家吃了后,名都不留就走了。
花这大钱值吗?
这些天来,风林农场每天都有人来投,再加上黄忠带来的人,光是自身就有上千人了。
现在农场都没任何产出,连酒都没卖出去,坐吃山空啊。
能省就省吧。
黄旭想了想,道:
“谭叔,我们既然讲人人平等,那还是不要分一二三等了,全部都一样吧。如今既要省钱,又要吃食足够,味道还不能太差,那只有搞点特色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怀疑地看向黄旭。
谭建捧哏式问道:“什么特色?”
“这样吧,这几天我来做点寿桃包子和寿桃馒头,大家试一下味道。如果行,到时就全部吃这两样了。晏席不用摆了,全部用手抓吃。食材也好弄,只需肉沫与韭葱两样就行。”
…
黄旭此言一出,全场目瞪口呆。
这家主办事够奸,够吝惜啊。
不过,这样真的好嘛?
农场与向家不会被人耻笑吧?
顾雍忍不住道:
“家主,钱粮不够,要不就卖掉一些东方玉液吧?再说,既然是办寿诞,普通酒是要准备足够的吧?”
黄旭摇了摇头,道:
“现在东方玉液还不能卖。一是要存储一段时间,去除酒中的辛辣和杂质。二是物以稀为贵,没找到好的买家之前,不能败坏酒的名声啊。”
“至于寿诞用酒嘛,就用东方玉液成了。不过,每人最多只能尝个味道,一人一钱酒行了。如果有人想多喝,就需自己买,一两银子一两酒吧。”
这种推销手段,作为后世人,黄旭还是知道的。
他想,有钱人不会怕花钱,临时花几两银子就可畅饮一场的。
没钱人呢,也尝到了美酒的滋味,会以参加寿诞而引以为傲。
…
家主既然定了,大家也不好当面反驳。
大家想:这包子和馒头,还是尝了味道后再说吧。
这时,蔡邕看了看黄旭与顾雍,问道:
“那你和元叹呢?你们两个做什么?”
“蔡伯,我与元叹的任务重啊。节目的排练与演出,我们就是主力。你都老胳膊老腿了,也不能让你上去献歌啊。”
“哈哈,我到时抚琴一曲还是可以的,就当凑个热闹。”
对于黄旭的无礼,蔡邕不以为意,笑道。
黄旭答道:“没问题,还有我们东方乐队练过的《水墨兰亭》与《百善孝为先》也肯定得上。”
…
这时,顾雍叹道:
“可惜,这种热闹场面,上台抚琴或唱歌,声音都太小了。下面的人太多,还是五花八门的,很难保持安静。如果再有人捣乱,大家都甚至完全听不清楚了。”
黄旭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有过考虑。
不过,他没太多办法。
电池,二极管、三极管与电阻,电容,电感之类的,他都一个没烧制出来。
哪怕一个简单的功放都弄不出来啊。
想到这些事,黄旭就有些头晕。
要将整个世界推向前世那个科技水平,以后许许多多的事都要靠自己去推动,要坚持下来,是何其艰难啊。
…
黄旭决定还是现实点,从最简单的来。
声音不是小了嘛?
那就先做几个机械式扩音器,声音功率能大几倍也好啊。
还有,可以把乐器之王—唢呐弄出来。
这东西只要一吹,十里之内都会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他决定再去铁器坊找石光棍。
…
黄旭一到铁器坊,只见正在躺尸的石光棍立即弹了起来。
迎着黄旭,他有些惶恐,舔着脸道:
“家主,原来你是家主啊。上次说了不收钱,可你还是叫谭部长送了一贯钱过来,这叫我怎么办啊?”
黄旭笑道:
“你帮了我大忙,炒出了好钢,那是奖励你的。”
“可铁器坊除了包吃包住,每月还发了工资的,帮家主做事是理所应当的。”
黄旭好奇问道:“农场给你发了多少工资啊。”
“大工发60文,小工发30文。”
黄旭对顾雍的工作一直没怎么理会,没想到他还做到了位,这规矩还算合理吧。
这也就是改革开放前的工人待遇啊。
…
“家主,这回你想做点什么?”
黄旭取出一张图纸,递给他,指着那喇叭型的部件道:
“用铜制,按尺寸来。还有,要打几个小铜箍,用来固定竹管的。竹管我会去找木工做出来。”
“这是做什么用的?”
“老规矩,不要问别的,有大用。以后我在这里做的东西,你都得替我保密。”
“没问题。”
石光棍连连答应着,眼里闪着一丝不安。
…
石光棍现在还心有余悸,因为他在运动场看到了那个他打造的方型铁壳体。
那天,他听到轰地一声响,便立即跑去看是怎么回事,结果看到这家主正在扔那他打造的铁壳,还带了个木柄。
结果又听到了更大的响声,还“轰”地一声炸开了。
他没什么见识,但也知道,那真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啊。
一个如此,如果十个、百个加一起呢?
更可怕的是,后来,有人来问过他啊。
…
接着,黄旭就开始寻找合适大小的苦竹,还有芦苇杆。
他要做唢呐杆子和哨子。
本来,用红木或檀木做杆子更好,但凭现在的工艺,做不出中空的木杆。
而竹杆上打孔也麻烦,只能先用火钻,再靠手工去磨。
这个不比上次做的手榴弹手柄,只需向木匠说一声就行了。
这回,他得手把手教木工师傅怎么去做才行。
还有那包子和馒头,味道肯定没问题,
可也得手把手去教田贵。
唉,有做不完的事情啊。
….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八月了。
这时,农场已启动的项目都已做得差不多了。
包括香菇棚子里的菌丝都开始发芽,密密麻麻的,如同发霉的白色绒毛。
只需再过一二个月,就会产出第一批香菇。
而用来进行葛根种植的荒地也完成了深耕与积肥过程,只等来年剪苗扦插。
东方玉液的酿造也没停,不过只是小批量生产,几十个大酒缸装满了白酒,密封着呢。
农场仍然没有卖酒。
卖酒得有个好时机。
让酒更加柔和与醇香点,更能卖出好价钱。
冒然卖出去,只会引起别人的窥觑与小看。
养殖的草鱼和鲤鱼,还就是个苗子,离长大后卖出去还得大半年。
仓库里的钱粮越来越少,谭建已对他发出多次警告了。
…
黄旭决定再生产些白纸出来,做出样品就好。
转眼黄忠的人就要来农场,到时人更多,粮食消耗也更快。
怎么办?
黄旭决定走出去碰碰运气。
用白纸加白酒换个十万石粮食才能解决问题。
荆州谁的粮食最多?
袁术?
何家?
蔡帽?
蒯家?
袁术刚到南阳的鲁阳城,但他袁家在汝南根基深,搞点粮食容易。
何大将军刚死,何家的家底厚,粮食应不少。
刘表要到次年才上任,蔡家与蒯家还没投靠刘表,要去换粮食得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