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

檐外风动,案上茶香

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 唯i爱u 11.39万 2025-07-09 20:23:55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最新章节!
  开春后的第三个集日,天刚蒙蒙亮,义庄的鸡刚叫过第二遍,孩子们就挎着沉甸甸的竹篮往镇上赶。竹篮里码着徐妙锦前几日蒸的莲蓉青团,裹着油纸,还带着竹篾的清香;另有半筐晒干的莲子,是去年秋收时挑拣出的最饱满的一批,颗颗圆实,透着淡淡的米黄。梳羊角辫的小姑娘叫阿圆,是去年冬天被遗弃在义庄门口的那个,此刻正踮着脚把竹篮往肩上提,辫梢的红绳随着动作晃悠,像极了檐下悬着的红穗子。

“路上当心些,换东西时别被人糊弄了去。”徐妙锦追出院门,往阿圆兜里塞了块麦芽糖,“若是遇见卖花线的摊子,记得挑些靛蓝色的,要最鲜亮的那种。”

阿圆用力点头,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笑:“知道啦徐姐姐!回来给你带糖画!”话音未落,已被其他孩子簇拥着跑远,竹篮碰撞的脆响混着笑声,在晨雾里荡出老远。

林羽这时正蹲在西屋窗下修窗棂。去年冬天下了场罕见的大雪,积雪压塌了半角屋檐,西屋的窗棂也被冻裂了缝,夜里风灌进来,总带着哨子似的响。他手里的刨子推得平稳,木花卷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铺出薄薄一层,被晨露打湿,散出清润的木香。听见院门口的动静,他抬头望了一眼,恰好看见徐妙锦转身时被风掀起的衣角,素色的布面上,绣着朵半开的莲,针脚细密得像春蚕食桑。

“孩子们脚程快,晌午前准能回来。”他放下刨子,拿起帕子擦了擦手上的木屑,“张老爹说镇上的铁匠铺新打了铜炉,今日顺道去瞧瞧,若是合用,就换回来。”

徐妙锦愣了愣,才想起去年冬天守着熬药时,自己随口说过一句“这旧铜炉总不聚火”。原是这般,他竟记在了心上。她走到廊下,看他重新拿起刻刀在木头上比划,晨光斜斜地落在他侧脸,把眼角的纹路染得格外柔和,哪里还有半分当年锦衣卫缇骑的凌厉?

“我让阿圆留意花线了,”她轻声道,“等窗棂修好了,我描些莲纹上去,再让你刻几朵花苞,配着去年你雕的荷叶,该是好看的。”

林羽手里的刻刀顿了顿,抬头时眼里漾着笑:“再加只蜻蜓如何?昨日见院角的篱笆上落了只蓝蜻蜓,停在新抽的竹枝上,活灵活现的,配着莲正好。”

徐妙锦忍不住也笑了。她想起去年夏天,也是这样一只蓝蜻蜓,停在林羽编的竹筐沿上,当时他正蹲在晒谷场装莲子,竹筐里的莲香漫出来,竟让那蜻蜓迟迟不肯走。那时她便觉得,这义庄的日子,连虫鸟都带着几分恋恋不舍的温软。

日头升到竹梢时,张老爹挑着空担回来了。竹筐里果然放着只新打的铜炉,黄铜的表面擦得锃亮,炉口的花纹是简单的莲瓣,倒合了义庄的景致。他刚把铜炉搁在灶房门口,就被孩子们的喧闹声引了出去——阿圆他们已经回来了,竹篮里装着花花绿绿的物件:靛蓝的花线缠在纸筒上,闪着温润的光;两盒胭脂是浅粉的,据说是镇上最好的铺子买的;还有一串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衣,在日头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引得最小的孩子直咽口水。

“镇上的说书先生又讲起您啦!”阿圆举着糖葫芦跑到林羽跟前,糖汁顺着木签滴在衣襟上,她却只顾着眉飞色舞,“说您当年在潼关单枪匹马闯敌营,一刀挑了敌将的盔缨,比话本里的英雄还厉害!听得满茶馆的人都拍桌子!”

林羽正用砂纸打磨窗棂的边角,闻言只是笑了笑,放下砂纸拿手帕给她擦嘴角:“那是先生编的故事,当不得真。”指尖触到阿圆发烫的脸颊,才发觉这孩子开春后竟蹿了半头,去年做的夹袄袖口已经短了寸许,露出细瘦的手腕,骨节分明的,像刚抽条的莲茎。

“怎么当不得真?”张老爹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灭,“当年您在潼关救我的时候,那身手可不是编的!敌兵的箭擦着我耳朵过去,我以为这下完了,您拽着我后领就往壕沟里跳,那力道,把我勒得半天喘不过气,可睁眼一看,您手里的刀已经劈倒了两个追兵!”他磕了磕烟袋锅,眼里的光比烟火星子还亮,“说书先生讲的,还没当时的十分之一精彩呢!”

徐妙锦端着刚沏好的碧螺春出来时,正听见这话。她把茶碗轻轻放在廊下的石桌上,青瓷碗里的茶叶缓缓舒展,热气在晨光里缠成细雾,带着清冽的香。去年冬天那只旧铜炉总爱熄火,夜里守着给咳嗽的孩子熬药,往往要起身添三四次炭,林羽定是记着这事,才托张老爹在镇上寻新的,只是从头到尾没提过一句。

“孩子们换了些花线,”她拿起竹篮里的靛蓝丝线,对着光看了看,线色鲜亮得像雨后的天空,“我想着给窗棂描些花样,方才琢磨着莲纹不错,配着林大哥刻的蜻蜓,该是活泛得很。”

林羽抬头时,正看见阳光落在她发间,几缕碎发被风拂到脸颊旁,衬得她眉眼格外柔和。他忽然想起去年她绣的那方并蒂莲帕子,被他贴身带了大半年,边角都磨得发毛,却依旧留着淡淡的皂角香,那香气里藏着的温柔,原是比任何刀剑都能安人心的东西。

“好,”他拿起刻刀在木头上轻轻划了道痕,“就依你说的,莲纹配蜻蜓。等刻好了,再刷层清漆,保准经得住十年的风雨。”

午后起了风,吹得院角的竹帘哗哗作响,像谁在耳边絮絮低语。徐妙锦坐在窗边的绣绷前,手里捏着针,正给帕子绣莲心。帕子是浅碧色的软绸,上面已经绣好了半朵盛开的“醉杨妃”,粉白的花瓣层层叠叠,针脚密得几乎看不见线痕。她抬眼时,正望见林羽在廊下教孩子们扎风筝。

竹骨是他用修窗棂剩下的木料削的,细得像麦秸秆,却透着韧劲;糊风筝的绵纸,是孩子们用青团从镇上纸铺换来的,原是雪白的,被徐妙锦用莲汁染成了淡青色,透着朦胧的绿,上面还未干的水渍,像极了清晨莲叶上的露珠。此刻林羽正拿着浆糊,小心翼翼地把纸粘在竹骨上,孩子们围在他身边,伸着脖子看,连最调皮的那个男孩,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吹跑了没粘牢的纸角。

“要画眼睛吗?”站在最前面的男孩问。他叫小石头,是去年从灾区送来的,来时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颧骨高高凸起,如今却养得面色红润,嗓门亮得像檐下挂着的铜铃。

林羽放下浆糊,从灶房摸了截炭笔,在风筝的莲心上轻轻点了点:“这不是眼睛,是莲子。等风筝飞起来,在天上飘着,就像把咱们的莲池搬到云里头了。”

徐妙锦放下绣绷,走到廊下看他们忙活。阿圆正拿着她绣了一半的帕子,往风筝上比量,想照着帕子上的“醉杨妃”画花瓣,却总也画不像,急得鼻尖都冒了汗。林羽接过帕子,仔细看了看,然后捡起根细树枝,在纸上慢慢描:“你看,花瓣要这样弯,像小姑娘害羞时抿着的嘴角……”

风渐渐大了,吹得竹骨轻轻摇晃,淡青色的绵纸被鼓得老高,像朵即将绽开的莲。徐妙锦望着林羽低头描花的模样,他袖口沾着浆糊,指尖蹭了炭灰,却依旧画得专注,侧脸的轮廓在天光里格外清晰。她忽然想起初见他时,他穿着玄色的飞鱼服,腰间佩着绣春刀,站在公堂的阴影里,眼神冷得像腊月的冰,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如今会蹲在义庄的廊下,陪着孩子们扎风筝,还会把花瓣比作“小姑娘害羞的嘴角”。

“好了!”林羽举起风筝,淡青色的莲影在风里轻轻颤动,真有了几分欲开未开的模样。孩子们欢呼着涌上前,拉着风筝线就往院外跑,林羽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那截炭笔,笑着叮嘱:“慢些跑,线要捏稳了!”

徐妙锦站在廊下,看他们跑过田埂,跑向远处的空地。风把风筝托得越来越高,淡青色的莲影在蓝天上飘,像一片被风吹走的云。孩子们追着风筝跑,笑声惊飞了檐下筑巢的燕子,那燕子扑棱着翅膀,绕着风筝飞了两圈,竟像是在与莲影嬉戏。

日头偏西时,意外还是来了——风筝线突然断了。淡青色的莲影晃了晃,乘着风往远处的山林飘去,孩子们追了几步便停住,仰着头望着它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模糊的绿点,眼里满是惋惜。

“别难过,”林羽揉了揉小石头的头,他的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像蓬草,“明年开春,咱们做个更大的风筝,比这只大两倍,竹骨用最粗的楠木,纸用三层厚的绵纸,再在上面画满池的莲,连莲蓬带藕节都画上。到时候咱们去山顶放,让它飞得比云彩还高,就算线断了,也能飘到十里外的镇子上,让那里的人都知道,咱们义庄的莲,开到天上去了。”

阿圆吸了吸鼻子,突然指着远处的山林笑起来:“说不定那风筝会落在哪家院子里,被人捡去,明年春天,他家院子里就长出新的莲呢!”

这话引得孩子们都笑了,方才的惋惜散了大半。林羽也跟着笑,眼角的纹路在夕阳里格外柔和:“说得好,咱们的莲,本就该往远处去。”

徐妙锦这时端来刚煮好的莲子羹,用的是去年晒干的莲子,加了冰糖和银耳,熬得稠稠的,甜香漫了满院。她把青瓷碗一个个分到孩子们手里,看林羽站在一旁,等孩子们都拿到了,才拿起最后一碗。他总是这样,把最好的先让给别人,就像当年在军中,干粮分给弟兄,伤药让给伤员,自己啃着硬饼子喝冷水,也甘之如饴。

“在想什么?”林羽坐到她身边,拿起她没动过的那碗莲子羹尝了口,眉眼弯起来,“甜度正好,比上次多放的那半勺冰糖,果然是对的。”

“在想那只飞走的风筝,”徐妙锦望着远处的山林,暮色正一点点漫上来,“阿圆说得对,说不定它落在哪家院子里,明年真能长出新的莲。就像当年张老爹带着莲种来这里,如今才有了满田的莲。”

林羽放下碗,伸手替她拂去落在肩头的柳絮:“总会这样的。莲子落到哪里,哪里就会发芽。就像这义庄的日子,咱们守着这片莲田,守着这些孩子,日子久了,总会有新的故事,顺着风,往更远的地方去。”

暮色漫进院子时,张老爹已经在灶房炖好了莲子银耳汤。新打的铜炉放在灶边,炭火正旺,映得满屋子暖融融的。孩子们挤在桌边写仿,林羽坐在他们中间,手里拿着红笔,在每个写得好的“莲”字上画圈,阿圆的仿纸上已经圈了三个红圈,她正得意地把纸往小石头眼前晃。徐妙锦则坐在灯下缝补衣裳,手里拿着的正是阿圆那件短了袖口的夹袄,她打算接段靛蓝色的布,配着辫梢的红绳,倒也好看。

窗外的风还在吹,檐角的铜铃偶尔响一声,叮咚清脆,像在应和灶上汤沸的轻响。徐妙锦抬头时,看见林羽正望着她笑,眼里的光映着油灯的火苗,比铜炉里的炭火还亮。她忽然明白,有些安稳从不用刻意去寻,就像这檐下的茶香,案上的暖汤,竹筐里的莲子,和身边人眼里的笑意,早已把日子酿成了最醇厚的滋味,浓得化不开,却又清润得暖心。

就像那只飞远的风筝,带着莲的影子,去往不知名的远方。而这里的莲田,还会在每一个春天醒来,抽芽,开花,结出满池的圆满,等着风把新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