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

莲月同辉,余音未绝

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 唯i爱u 11.39万 2025-07-09 20:23:51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大明风云之权谋与江山》最新章节!
  北境的捷报传到应天时,已是深秋。林羽站在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衙里,望着案上那封来自边关的信——是江南旧部的老兵们联名写的,字里行间满是对徐妙锦的感念,说她留下的新甲胄挡了三冬的寒风,护着他们在雁门关杀退了来犯的鞑靼。

“徐小姐若能看到这封信,定会很高兴。”姚广孝不知何时推门而入,老和尚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是那枚“护民”铜印,“陛下让老衲把这个还给你,说该物归原主了。”

林羽接过铜印,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突然想起徐妙锦在莫愁湖递给他莲子时的模样。那时她的指尖沾着塘泥,笑起来眼角有细碎的纹路,像极了此刻窗外飘落的银杏叶。

“江南的莲安堂又收留了百余名伤残老兵。”姚广孝坐下,给自己斟了杯热茶,“朱高炽殿下让人在堂后修了座莲池,说等到来年夏天,就让老兵们在池边种莲,也算有个念想。”

林羽望着窗外的天色,云层渐散,露出一轮满月。他突然想去莫愁湖看看,看看听涛榭的莲花开得如何了。

快马加鞭赶到莫愁湖时,已是三更。湖水在月色里泛着银辉,听涛榭的檐角挂着盏新的灯笼,隐约能看见里面坐着个身影,正对着莲丛吹奏玉笛。

笛声清越,正是徐妙锦曾在徐府回廊下哼过的调子。

林羽翻身下马,一步步走近水榭。那身影闻声回头,青灰色的布衣在月光里泛着柔和的光,发间的并蒂莲银簪依旧莹白——正是“消失”数月的徐妙锦。

她显然没料到他会来,握着玉笛的手微微一颤:“林大人……”

“老兵们在雁门关打了胜仗。”林羽站在水榭外,望着她眼底的惊讶,“他们说,欠你的恩情,这辈子怕是还不清了。”

徐妙锦低下头,指尖划过笛身的纹路:“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倒是林大人,顶着‘私藏玉牌’的嫌疑,还肯护着那些老兵,才真是难得。”

“是你教我的。”林羽想起青禾临死前的眼神,“护民,便是护你想护的江山。”

两人一时无言,只有笛声余韵在莲丛中回荡。过了许久,徐妙锦才抬起头,将玉笛递给他:“这是我父亲留下的,笛身里藏着最后一片莲瓣玉牌,上面刻着江南所有义庄的位置。林大人若不嫌弃,便请收下吧。”

林羽接过玉笛,果然在笛尾摸到机关,拆开一看,里面的莲瓣玉牌刻着密密麻麻的地名,从苏州到杭州,从应天到扬州,每处都标着“可容百人”“备冬衣”等字样——原来这才是徐妙锦真正的“宝藏”,是她为天下流离之人铺就的生路。

“陛下其实早就知道你没死。”林羽突然说,“他让我把铜印还给你时,特意说了句‘莲月同辉,方是圆满’。”

徐妙锦一怔,随即笑了,眼尾的纹路在月光里格外柔和:“他终究是懂我父亲的。当年徐达公说,江山是铁打的营盘,百姓才是流水的兵,守不住百姓,再坚固的营盘也会塌。”

她转身望向湖心的莲丛,残荷在夜色里勾勒出疏朗的轮廓:“等到来年开春,我就去江南的义庄,教老兵们的子女读书识字。莲花开了又谢,可日子总要往下过,不是吗?”

林羽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明白这场权谋纷争的最终结局——不是谁赢了谁,而是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朱棣守住了江山,朱高炽赢得了民心,老兵们重返战场,而徐妙锦,她回到了最朴素的生活里,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会派人护你周全。”林羽将玉笛揣进怀中,“若有难处,随时传信给我。”

徐妙锦回头,银簪在月光里闪了闪:“林大人也要保重。北境苦寒,记得多添件衣裳。”

林羽翻身上马时,身后的笛声再次响起。他回头望了一眼,听涛榭的灯笼在莲丛中明明灭灭,像一颗温暖的星子,照亮了前路。

快马奔出很远,他仿佛还能听见那笛声,混着莫愁湖的莲香,在风里久久不散。

来年夏天,江南的莲池开得格外盛。有人说在苏州的莲安堂见过一位青衫女子,带着孩子们在池边种莲,发间的银簪映着日光,像一朵永不凋零的并蒂莲。

而锦衣卫指挥使林羽的案头,总摆着一支玉笛和一枚铜印。偶尔有下属问起,他只会笑着说:“这是一位故人所赠,提醒我别忘了为何而战。”

风从官衙的窗棂吹过,带着远处莲池的清香,像极了很多年前,徐妙锦在徐府回廊下浇花时,袖间掠过的那缕芬芳。

江山万里,莲月同辉。这场关于权谋与守护的故事,终究在寻常日子的烟火里,落下了最温柔的帷幕。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