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录

第39章 星陨巴丘恨

寒门录 君子啊君子 21.04万 2025-07-09 14:02:53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江东,建业。周瑜自南徐呕血昏厥,被紧急送回府邸。名医诊治,言其“急怒攻心,引动旧日箭疮(赤壁之战前或南郡之战所中),毒气入腑,病势凶险”。孙权亲临探视,见周瑜面如金纸,气息奄奄,昔日英姿勃发的江东美周郎,如今形销骨立,不禁悲从中来。

“公瑾!公瑾!”孙权握住周瑜枯瘦的手,声音哽咽,“江东…不能没有你啊!”

周瑜勉强睁开眼,眼神黯淡,却仍带着不甘的火焰:“主公…瑜…无能…未能…为江东…夺回荆州…反…折辱至此…愧对…主公…”他喘息着,胸中郁结难平,“刘备…枭雄…诸葛亮…妖孽…此二人…乃江东…心腹大患…不除…江东…永无宁日…”

他挣扎着,眼中迸发出最后的光芒:“瑜…有一计…名为‘假途灭虢’…主公…可…可遣使…至荆州…言…言欲助刘备…取西川…请其…让出…荆州通道…待其…应允…大军…过境荆州时…突然…发难…袭取…荆州…此…此乃…唯一…良机…”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咳嗽,鲜血染红锦被。

孙权含泪点头:“公瑾之计…孤…记下了!公瑾…安心养病!孤…定为你报仇雪恨!”

周瑜缓缓摇头,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遥远的荆州,看到了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看到了意气风发的刘备…他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恨意与遗憾,最终化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再次陷入昏迷。

荆州,刘备府邸。探马飞报:“主公!军师!江东周瑜病重!孙权遣使鲁肃前来!”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诸葛亮羽扇轻摇:“周郎病重…恐命不久矣。鲁子敬此来…必有深意。”

鲁肃入府,面带悲戚,行礼道:“皇叔,军师。肃…奉吴侯之命前来。公瑾…公瑾都督…箭疮复发,病势沉重…恐…恐难久矣!”言罢,潸然泪下。

刘备亦面露戚容:“公瑾…英年才俊,天妒英才!备…闻之心痛!”

鲁肃拭泪,话锋一转:“然…公瑾病榻之上,仍心系孙刘同盟,共抗曹操之大业!今闻皇叔欲取西川,以成鼎足之势。公瑾建言吴侯:江东愿出兵相助皇叔,共取西川!只求…皇叔念同盟之谊,暂借荆州通道,供我大军通行。待西川得手,两家平分其地!荆州…亦当归还!”

刘备闻言,心中一动,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心中冷笑:“‘假途灭虢’!周郎临死…犹施此毒计!欲借道之名,行夺地之实!”他面上不动声色,对鲁肃道:“子敬!公瑾此计…真乃高义!亮…代主公谢过吴侯与公瑾美意!然…益州刘璋,虽暗弱,然与吾主同为汉室宗亲。无故伐之,恐失大义于天下。且…益州险塞,易守难攻,急切难下。此事…容我主三思,再复吴侯。”

鲁肃见诸葛亮未直接拒绝,心中稍安,又言及周瑜病情,恳请刘备、诸葛亮念及旧谊,遣使问候。刘备应允,备下厚礼,命人随鲁肃返江东探病。

巴丘星陨:既生瑜,何生亮!

巴丘(地名,周瑜养病之所)。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周瑜病榻前,药石罔效。他时而清醒,时而昏沉。

这日,周瑜精神稍振,强撑病体,披衣坐起,命人取来地图。他枯瘦的手指划过荆州,指向西川,眼中闪烁着最后的不甘与算计。

忽闻侍从来报:“都督!荆州使者至,奉刘备、诸葛亮之命,问候都督病情,并…并送来书信一封。”

周瑜眼中厉色一闪:“书信?拿来!”

侍从呈上书信。周瑜拆开,正是诸葛亮亲笔。信中言辞恳切,问候病情,追忆赤壁并肩抗曹之情谊,赞周瑜“雄姿英发,雅量高致”,最后却笔锋一转,委婉点破“假途灭虢”之计,言“益州险远,非旦夕可图;荆州军民,枕戈待旦。望公瑾善加珍重,勿劳心力于无益之争”。

“噗——!”周瑜看完书信,气血翻涌!诸葛亮这封信,表面慰问,实则句句诛心!既揭穿他最后计谋,又以胜利者的姿态“劝慰”他!周瑜只觉一股腥甜直冲喉头,猛地喷出一大口鲜血!染红了地图,也染红了书信!

“诸葛亮!诸葛村夫!汝…汝…安敢如此辱我!”周瑜目眦欲裂,仰天悲啸!他挣扎着站起,手指颤抖地指向西方荆州方向,用尽全身力气,发出生命中最后、最不甘、最悲愤的呐喊:

“既生瑜…何生亮!既生瑜…何生亮!苍天…何薄于我周瑜——!”

声如杜鹃啼血,猿猱哀鸣!充满了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对宿敌诸葛亮的刻骨怨恨,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悲凉!

喊声未绝,周瑜身体猛地一僵,眼中光芒迅速黯淡,直挺挺地向后倒去!

“都督——!”左右侍从、医官扑上前去,哭声震天!

建安十五年冬,江东大都督、美周郎周瑜周公瑾,含恨陨落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一颗照亮江东的将星,在无尽的遗憾与怨恨中,黯然熄灭。

柴桑吊孝:孔明显情义

江东,柴桑(或周瑜灵柩暂厝之地)。白幡漫卷,哀乐低回。江东文武,尽着缟素。孙权抚棺痛哭,三军将士,无不垂泪。

忽闻门吏来报:“荆州刘皇叔…遣军师诸葛亮…前来吊唁!”

灵堂内顿时一片死寂!众人目光齐刷刷射向门口,充满了惊愕、愤怒与敌意!周瑜之死,皆因诸葛亮!他竟敢来?!

只见诸葛亮一身素服,头戴纶巾,手持祭文,面容肃穆,缓步而入。赵云按剑紧随其后,目光警惕。

诸葛亮无视周围刀锋般锐利的目光,径直走到周瑜灵柩前,深深三揖。随即展开祭文,朗声诵读: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若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孙策);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刘表)怀虑,讨逆(孙策)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曹操要求孙权送子为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致!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狂澜于既倒!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祭文情真意切,历数周瑜生平功绩,从少年结交孙策,到弱冠建功,镇守巴丘,拒曹纳质,鄱阳戏蒋干,直至赤壁火攻破曹!字字句句,饱含惋惜与敬意!尤其最后“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八字,道尽英雄相惜的孤寂!

灵堂之上,原本充满敌意的江东文武,闻此祭文,无不动容!鲁肃更是泪流满面!诸葛亮诵读完毕,俯身再拜,泪洒灵前!

“孔明先生…”鲁肃上前扶起诸葛亮,声音哽咽,“公瑾…若泉下有知…得先生此祭…当…当无憾矣!”

孙权亦神色复杂地看着诸葛亮。他深知周瑜与诸葛亮之仇,却不想诸葛亮能如此不计前嫌,以国士之礼祭奠对手!这份胸襟气度,令人心折。

周瑜既逝,江东不可无帅。孙权悲痛之余,召集群臣商议。

张昭等主和派力荐鲁肃:“子敬忠厚长者,深谙大局,力主孙刘联盟,乃都督不二人选!”

程普、黄盖等老将虽更重武略,然知鲁肃深得周瑜信任(临终前亦有托付之意),且当前局势,维持联盟抗曹乃首要,亦表赞同。

孙权遂拜鲁肃为奋武校尉,代领周瑜兵权(后正式拜都督)。鲁肃临危受命,深感责任重大。

他私下对孙权道:“主公!公瑾新丧,曹操在北,虎视眈眈。荆州刘备,羽翼渐丰,诸葛亮多谋,关张赵勇猛,急切难图。当务之急,乃承公瑾遗志,外抗曹操,内抚军民。孙刘联盟…不可轻废!肃…当竭力维持,为江东争取喘息之机!”

孙权长叹:“孤…岂不知此?然荆州…终是心腹之患!”

鲁肃道:“荆州之事,当徐图之。肃…当再赴荆州,重申盟好,共御曹操。待我江东元气恢复,再作他图。”

孙权无奈点头:“便依子敬。”

荆州,刘备、诸葛亮闻周瑜死讯及鲁肃继任。

刘备叹道:“公瑾…一代英才,竟英年早逝!惜哉!痛哉!”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周瑜既死,江东…暂无忧矣。鲁子敬继任,其人敦厚,深明大义,必竭力维持联盟。此…于我有利。”

庞统(凤雏)在侧,冷笑道:“周郎心胸狭隘,自取其祸!今鲁肃为都督,联盟可暂安。然…江东觊觎荆州之心不死,主公当早图西川,以为根本!”

诸葛亮点头:“士元所言极是。周瑜新丧,鲁肃初任,曹操亦在观望。此乃天赐良机!当速定入川之策!”

刘备精神一振:“二位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成竹在胸。一幅西取益州的宏图,在荆州府邸徐徐展开。

尾声:长江水逝英雄恨

巴丘江畔,秋风呜咽。周瑜的灵柩在江东将士的护送下,缓缓驶离。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泣诉。

诸葛亮独立江边,望着远去的船队,手中羽扇停驻。他眼中没有了祭奠时的悲戚,只剩下深邃的平静。

“公瑾…走好。”他低声自语,“亮…敬你之才,惜你之志。然…各为其主,身不由己。天下之争,非瑜亮之私怨。荆州…乃大势所趋,非亮…独力可夺。”

他转身,望向西边层峦叠嶂的群山(象征西川)。

“你的恨…亮带走了。你的江东…亮会替你看顾。至于这天下…”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亮…与主公…自会走下去!”

江风骤起,吹动他的衣袂与纶巾。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带走了英雄的遗恨,也带走了无尽的纷争与算计。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