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隆中惊雷动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新野的冬日,终于迎来久违的晴空。持续月余的风雪仿佛一夜散尽,湛蓝的天幕如同水洗,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积雪覆盖的城池映照得晶莹剔透,空气清冽得如同甘泉。刘备立于府邸庭院,深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却点燃了心中压抑已久的炽热火焰。
他身着崭新的素色布袍,发髻一丝不苟,面容虽仍有病后初愈的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寒夜中不灭的星辰。七日斋戒,沐浴焚香,苦习《梁父吟》的片段,指尖的薄茧犹在。他仿佛一位即将奔赴神圣祭坛的信徒,虔诚而庄重。
“主公,车马已备。”孙乾低声禀报,眼中亦带着难掩的激动。
“好!”刘备点头,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关羽、张飞、赵云。关羽丹凤眼微阖,面色沉静如水;赵云按剑而立,英姿勃发;唯有张飞,环眼圆睁,虬髯戟张,鼻孔里喷着粗气,一脸的不耐与愤懑。
“翼德,”刘备看向张飞,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行,关乎我等生死存亡,关乎汉室兴衰。你需谨言慎行,不得造次。若再敢胡言乱语,惊扰先生,休怪大哥军法无情!”
张飞梗着脖子,瓮声瓮气道:“大哥!俺老张知道!可…可那诸葛亮若再敢装睡不见,或又说什么踏雪寻梅的鬼话…”
“住口!”刘备厉声打断,眼中寒光一闪,“先生乃世外高人,行止自有深意!备心意已决,纵使十顾百顾,亦在所不惜!你只需记住,此行非为私怨,乃为天下苍生!收起你的性子,随我出发!”
张飞被大哥罕见的严厉震慑,又见关羽投来警告的眼神,只得重重哼了一声,将满腔怒火硬生生压下,瓮声道:“…诺!”
车马粼粼,碾过新雪初融的官道,向着襄阳城西的隆中行去。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积雪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道路两旁的枯枝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冬日的肃杀被这明媚的天光驱散,天地间一片澄澈通透。
刘备端坐车中,怀中抱着那架练习多日的古琴,指尖无意识地轻抚琴弦,心中默念着《梁父吟》的调子。他闭目凝神,试图平复那擂鼓般的心跳。七日的等待,两次的失落,所有的期盼、忐忑、焦灼,都将在今日揭晓。
“孔明先生…备…来了。”他心中默念,仿佛在向那位素未谋面的智者传递着跨越时空的讯息。
关羽策马护卫在侧,丹凤眼微眯,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沉稳如山。赵云银甲素袍,目光锐利,英气逼人。张飞则黑着脸,骑着乌骓马,落在队伍最后,时不时烦躁地甩动马鞭,抽打着空气,发出“啪啪”的脆响。
隆中,卧龙岗。雪后的山林静谧安详,松柏苍翠,积雪压枝,寒梅怒放,幽香浮动。几间茅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素雅,竹篱柴扉,纤尘不染。
刘备命车马远远停下,只带关、张、赵三人步行上前。他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步履沉稳地走到柴扉前。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虔诚而坚定的轮廓。
他抬手,轻轻叩响门环。声音清脆,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柴扉应声而开。青衣小童探出头,见到刘备,脸上绽开笑容:“刘使君!您可来了!先生今日在家,正在堂中小憩呢!”
一股巨大的喜悦瞬间攫住了刘备!他强压激动,声音微颤:“有劳小友通禀,涿郡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小童笑道:“使君稍候,我这就去禀报先生!”转身跑入屋内。
刘备垂手恭立门外,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关羽、赵云侍立两侧,神色肃穆。张飞则抱着胳膊,环眼圆瞪,死死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仿佛要用目光将它烧穿。
时间仿佛变得粘稠。片刻后,小童复出,面带歉意:“使君,先生…先生方才小憩,此刻…尚未醒转…”
“什么?!”张飞再也按捺不住,一声炸雷般的怒吼脱口而出,“好个诸葛亮!欺人太甚!俺大哥…”
“翼德!”刘备猛地回头,眼神凌厉如刀,厉声喝止!那目光中的威严与决绝,竟让张飞浑身一僵,后面的话生生卡在喉咙里!
刘备转回头,对小童温言道:“无妨!先生高卧,备…不敢惊扰。我等…在此静候先生醒来便是。”他示意众人噤声,自己则退后几步,在院中肃立,目光平静地望着那扇门,如同入定的老僧。
关羽闭目养神,气息绵长。赵云按剑侍立,纹丝不动。张飞气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却不敢再出声,只得焦躁地原地踱步,将脚下的积雪踩得咯吱作响。
阳光缓缓移动,树影婆娑。院中唯有寒梅幽香浮动,鸟雀偶尔啁啾。刘备的心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一次,他等的人,就在门后。所有的等待,所有的虔诚,都将在此刻得到回应。
卧龙惊世:草堂对乾坤
约莫半个时辰后。
“吱呀——”一声轻响,打破了院中的寂静。
草堂的门缓缓开启。
一人缓步走出。
阳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分八彩,目若朗星,清澈深邃,仿佛蕴藏宇宙星河;头戴纶巾,身披一领鹤氅,羽扇纶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气质超然脱俗,却又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睿智与沉静,仿佛山岳般巍然,又如流水般从容。正是诸葛亮,诸葛孔明!
刘备只觉呼吸一窒!眼前之人的风姿气度,远超他所有想象!水镜先生所言非虚!他慌忙上前,深深一揖,几乎及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番两次晋谒,未得仙颜;今得睹尊容,实慰备平生渴仰之思!备…惶恐之至!”
诸葛亮目光扫过院中诸人,在刘备谦卑的姿态上略作停留,随即拱手还礼,声音清朗平和,如玉石相击:“亮乃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顾,不胜愧赧。前日偶见名帖,知将军忧国忧民之心。然亮年幼才疏,恐有误下问。”言辞谦逊,却自有一股雍容气度。
刘备再拜,言辞恳切:“司马德操(水镜)先生、徐元直(庶)之言,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备虽愚鲁,愿闻先生高论!”他眼中充满热切的期盼。
诸葛亮看着刘备眼中那毫不作伪的真诚与渴望,心中微动,侧身相让:“将军请入内叙话。”
草堂内,陈设依旧简朴清雅。宾主落座(刘备主位,诸葛亮客位)。童子奉上清茶。关羽、张飞、赵云侍立刘备身后。张飞虽仍面色不虞,但被诸葛亮那超凡脱俗的气场所慑,竟也收敛了几分狂态。
刘备开门见山,将胸中积郁已久的困惑与志向倾吐而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诸葛亮羽扇轻摇(若有),目光投向虚空,仿佛穿透了草堂的屋顶,洞悉了九州风云。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惊雷,炸响在刘备心头: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他目光转向刘备,锐利如电,“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刘备心头一凛,深以为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诸葛亮羽扇指向东方,“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备凝神静听。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羽扇轻点案几,仿佛点在荆襄大地上,“而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刘备眼中精光爆射!荆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根基之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目光西移,仿佛看到了蜀道之险,天府之富,“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的心跳骤然加速!益州!高祖龙兴之地!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磅礴气势:“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他略作停顿,羽扇猛地一收,目光灼灼直视刘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跨有荆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变…两路北伐…”刘备喃喃重复,如同醍醐灌顶!困扰他半生的迷雾被这寥寥数语彻底驱散!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豁然铺开!他仿佛看到了荆州水军旌旗蔽日,益州铁骑出师秦川,中原百姓箪食壶浆…汉室旌旗,在洛阳城头高高飘扬!
诸葛亮随即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素帛,在案上徐徐展开:“此乃西川五十四州地理图本。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山川河流,关隘城池,在帛上清晰呈现。
草堂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松涛阵阵,仿佛在为这惊世之策伴奏。关羽丹凤眼中精光闪烁,赵云面露震撼,连张飞也瞪大了环眼,忘记了愤怒,被这宏大的战略构想所慑服!
刘备离席而起,避席深深下拜,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声音哽咽:“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这是他心中最后的道德枷锁。
诸葛亮扶起刘备,目光深邃如古井,语气笃定:“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荆州必有变乱;刘璋非立业之主,益州久后必属将军。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可逆。将军心存仁厚,然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不可因小义而失大节!”
刘备望着诸葛亮那洞悉一切的眼神,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烟消云散。他再次深深下拜,泪水夺眶而出,声音悲切而恳求:“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生死相随!”
诸葛亮看着刘备脸上纵横的热泪,感受着他发自肺腑的恳求与信任,想起他三顾风雪、抱病坚持、斋戒习琴的至诚之心。那层世外高人的疏离外壳终于彻底融化。他长叹一声,那叹息中带着一丝放下,更带着一种承担重任的决绝:
“亮本南阳野人,疏懒散淡,不求闻达。然将军三顾之恩,情深意重;忧国忧民之心,天日可表!亮…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助将军匡扶汉室,拯救黎民!”
“先生!”刘备狂喜过望,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仿佛抓住了整个天下的希望,热泪再次涌出,“备得先生,如鱼得水也!汉室复兴,苍生得救,皆赖先生矣!”那“如鱼得水”四字,道尽了他半生寻觅、终得知音的无限感慨与狂喜!
关羽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这位新军师的认可。赵云面露喜色。张飞看着大哥那发自内心的狂喜,又看看诸葛亮那渊渟岳峙的气度,心中那点怨气也消散了大半,挠了挠头,嘀咕道:“这书生…倒真有些门道…”
三日后,隆中茅庐前。
刘备亲率关、张、赵等,肃立等候。诸葛亮携弟诸葛均及简单行囊走出茅庐。他依旧羽扇纶巾,鹤氅飘飘,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山野隐逸的淡泊,多了几分匡扶天下的锐气。
“兄长此去,当尽心辅佐刘使君,以成大事。家中之事,弟自当料理,兄长勿忧。”诸葛均躬身道。
诸葛亮点头,目光扫过这片熟悉的山水,带着一丝眷恋,随即变得坚定。他转向刘备:“将军,新野非久居之地,蔡瑁、蒯越等辈,心怀叵测,当早图荆州。曹操在北,虎视眈眈,我等需早作绸缪。”
“先生所言极是!备…谨记!”刘备郑重应诺。
车马启动,离开卧龙岗。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刘备与诸葛亮并辔而行(或同车),指点江山,畅谈未来,意气风发。关羽、张飞、赵云护卫在后。
刘备回望那渐渐隐于山岚的茅庐,感慨万千:“先生,隆中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天下…当有变矣!”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投向北方辽阔而未知的疆域,深邃难测:“将军,前路漫漫,荆棘遍布。然既已出山,亮…愿与将军,披荆斩棘,共赴时艰!”
阳光洒在蜿蜒的山道上,将这支小小的队伍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卧龙岗的积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几间简陋的茅庐,此刻仿佛成了历史的坐标。一位躬耕陇亩的隐士,一位颠沛流离的英雄,在这片宁静的山野中相遇。一番惊世骇俗的“隆中对”,如同划破长空的惊雷,不仅照亮了刘备迷茫的前路,更在混沌的乱世中,勾勒出一幅清晰而宏大的历史蓝图。新野小城,即将迎来它短暂却辉煌的巅峰;而三国的历史车轮,也将在隆中惊雷的推动下,驶向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篇章!卧龙出山,天下…将为之震动!
新野的冬日,终于迎来久违的晴空。持续月余的风雪仿佛一夜散尽,湛蓝的天幕如同水洗,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积雪覆盖的城池映照得晶莹剔透,空气清冽得如同甘泉。刘备立于府邸庭院,深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却点燃了心中压抑已久的炽热火焰。
他身着崭新的素色布袍,发髻一丝不苟,面容虽仍有病后初愈的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寒夜中不灭的星辰。七日斋戒,沐浴焚香,苦习《梁父吟》的片段,指尖的薄茧犹在。他仿佛一位即将奔赴神圣祭坛的信徒,虔诚而庄重。
“主公,车马已备。”孙乾低声禀报,眼中亦带着难掩的激动。
“好!”刘备点头,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关羽、张飞、赵云。关羽丹凤眼微阖,面色沉静如水;赵云按剑而立,英姿勃发;唯有张飞,环眼圆睁,虬髯戟张,鼻孔里喷着粗气,一脸的不耐与愤懑。
“翼德,”刘备看向张飞,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行,关乎我等生死存亡,关乎汉室兴衰。你需谨言慎行,不得造次。若再敢胡言乱语,惊扰先生,休怪大哥军法无情!”
张飞梗着脖子,瓮声瓮气道:“大哥!俺老张知道!可…可那诸葛亮若再敢装睡不见,或又说什么踏雪寻梅的鬼话…”
“住口!”刘备厉声打断,眼中寒光一闪,“先生乃世外高人,行止自有深意!备心意已决,纵使十顾百顾,亦在所不惜!你只需记住,此行非为私怨,乃为天下苍生!收起你的性子,随我出发!”
张飞被大哥罕见的严厉震慑,又见关羽投来警告的眼神,只得重重哼了一声,将满腔怒火硬生生压下,瓮声道:“…诺!”
车马粼粼,碾过新雪初融的官道,向着襄阳城西的隆中行去。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积雪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道路两旁的枯枝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冬日的肃杀被这明媚的天光驱散,天地间一片澄澈通透。
刘备端坐车中,怀中抱着那架练习多日的古琴,指尖无意识地轻抚琴弦,心中默念着《梁父吟》的调子。他闭目凝神,试图平复那擂鼓般的心跳。七日的等待,两次的失落,所有的期盼、忐忑、焦灼,都将在今日揭晓。
“孔明先生…备…来了。”他心中默念,仿佛在向那位素未谋面的智者传递着跨越时空的讯息。
关羽策马护卫在侧,丹凤眼微眯,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沉稳如山。赵云银甲素袍,目光锐利,英气逼人。张飞则黑着脸,骑着乌骓马,落在队伍最后,时不时烦躁地甩动马鞭,抽打着空气,发出“啪啪”的脆响。
隆中,卧龙岗。雪后的山林静谧安详,松柏苍翠,积雪压枝,寒梅怒放,幽香浮动。几间茅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素雅,竹篱柴扉,纤尘不染。
刘备命车马远远停下,只带关、张、赵三人步行上前。他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步履沉稳地走到柴扉前。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虔诚而坚定的轮廓。
他抬手,轻轻叩响门环。声音清脆,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柴扉应声而开。青衣小童探出头,见到刘备,脸上绽开笑容:“刘使君!您可来了!先生今日在家,正在堂中小憩呢!”
一股巨大的喜悦瞬间攫住了刘备!他强压激动,声音微颤:“有劳小友通禀,涿郡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小童笑道:“使君稍候,我这就去禀报先生!”转身跑入屋内。
刘备垂手恭立门外,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关羽、赵云侍立两侧,神色肃穆。张飞则抱着胳膊,环眼圆瞪,死死盯着那扇紧闭的房门,仿佛要用目光将它烧穿。
时间仿佛变得粘稠。片刻后,小童复出,面带歉意:“使君,先生…先生方才小憩,此刻…尚未醒转…”
“什么?!”张飞再也按捺不住,一声炸雷般的怒吼脱口而出,“好个诸葛亮!欺人太甚!俺大哥…”
“翼德!”刘备猛地回头,眼神凌厉如刀,厉声喝止!那目光中的威严与决绝,竟让张飞浑身一僵,后面的话生生卡在喉咙里!
刘备转回头,对小童温言道:“无妨!先生高卧,备…不敢惊扰。我等…在此静候先生醒来便是。”他示意众人噤声,自己则退后几步,在院中肃立,目光平静地望着那扇门,如同入定的老僧。
关羽闭目养神,气息绵长。赵云按剑侍立,纹丝不动。张飞气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却不敢再出声,只得焦躁地原地踱步,将脚下的积雪踩得咯吱作响。
阳光缓缓移动,树影婆娑。院中唯有寒梅幽香浮动,鸟雀偶尔啁啾。刘备的心却异常平静。他知道,这一次,他等的人,就在门后。所有的等待,所有的虔诚,都将在此刻得到回应。
卧龙惊世:草堂对乾坤
约莫半个时辰后。
“吱呀——”一声轻响,打破了院中的寂静。
草堂的门缓缓开启。
一人缓步走出。
阳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只见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分八彩,目若朗星,清澈深邃,仿佛蕴藏宇宙星河;头戴纶巾,身披一领鹤氅,羽扇纶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气质超然脱俗,却又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睿智与沉静,仿佛山岳般巍然,又如流水般从容。正是诸葛亮,诸葛孔明!
刘备只觉呼吸一窒!眼前之人的风姿气度,远超他所有想象!水镜先生所言非虚!他慌忙上前,深深一揖,几乎及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前番两次晋谒,未得仙颜;今得睹尊容,实慰备平生渴仰之思!备…惶恐之至!”
诸葛亮目光扫过院中诸人,在刘备谦卑的姿态上略作停留,随即拱手还礼,声音清朗平和,如玉石相击:“亮乃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顾,不胜愧赧。前日偶见名帖,知将军忧国忧民之心。然亮年幼才疏,恐有误下问。”言辞谦逊,却自有一股雍容气度。
刘备再拜,言辞恳切:“司马德操(水镜)先生、徐元直(庶)之言,岂是虚谈?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备虽愚鲁,愿闻先生高论!”他眼中充满热切的期盼。
诸葛亮看着刘备眼中那毫不作伪的真诚与渴望,心中微动,侧身相让:“将军请入内叙话。”
草堂内,陈设依旧简朴清雅。宾主落座(刘备主位,诸葛亮客位)。童子奉上清茶。关羽、张飞、赵云侍立刘备身后。张飞虽仍面色不虞,但被诸葛亮那超凡脱俗的气场所慑,竟也收敛了几分狂态。
刘备开门见山,将胸中积郁已久的困惑与志向倾吐而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诸葛亮羽扇轻摇(若有),目光投向虚空,仿佛穿透了草堂的屋顶,洞悉了九州风云。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惊雷,炸响在刘备心头: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他目光转向刘备,锐利如电,“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刘备心头一凛,深以为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诸葛亮羽扇指向东方,“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备凝神静听。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诸葛亮羽扇轻点案几,仿佛点在荆襄大地上,“而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刘备眼中精光爆射!荆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根基之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目光西移,仿佛看到了蜀道之险,天府之富,“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的心跳骤然加速!益州!高祖龙兴之地!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磅礴气势:“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他略作停顿,羽扇猛地一收,目光灼灼直视刘备:“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跨有荆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变…两路北伐…”刘备喃喃重复,如同醍醐灌顶!困扰他半生的迷雾被这寥寥数语彻底驱散!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豁然铺开!他仿佛看到了荆州水军旌旗蔽日,益州铁骑出师秦川,中原百姓箪食壶浆…汉室旌旗,在洛阳城头高高飘扬!
诸葛亮随即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素帛,在案上徐徐展开:“此乃西川五十四州地理图本。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山川河流,关隘城池,在帛上清晰呈现。
草堂内一片死寂!唯有窗外松涛阵阵,仿佛在为这惊世之策伴奏。关羽丹凤眼中精光闪烁,赵云面露震撼,连张飞也瞪大了环眼,忘记了愤怒,被这宏大的战略构想所慑服!
刘备离席而起,避席深深下拜,身体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声音哽咽:“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这是他心中最后的道德枷锁。
诸葛亮扶起刘备,目光深邃如古井,语气笃定:“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荆州必有变乱;刘璋非立业之主,益州久后必属将军。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可逆。将军心存仁厚,然当以天下苍生为念,不可因小义而失大节!”
刘备望着诸葛亮那洞悉一切的眼神,心中最后一丝犹豫烟消云散。他再次深深下拜,泪水夺眶而出,声音悲切而恳求:“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生死相随!”
诸葛亮看着刘备脸上纵横的热泪,感受着他发自肺腑的恳求与信任,想起他三顾风雪、抱病坚持、斋戒习琴的至诚之心。那层世外高人的疏离外壳终于彻底融化。他长叹一声,那叹息中带着一丝放下,更带着一种承担重任的决绝:
“亮本南阳野人,疏懒散淡,不求闻达。然将军三顾之恩,情深意重;忧国忧民之心,天日可表!亮…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助将军匡扶汉室,拯救黎民!”
“先生!”刘备狂喜过望,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仿佛抓住了整个天下的希望,热泪再次涌出,“备得先生,如鱼得水也!汉室复兴,苍生得救,皆赖先生矣!”那“如鱼得水”四字,道尽了他半生寻觅、终得知音的无限感慨与狂喜!
关羽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对这位新军师的认可。赵云面露喜色。张飞看着大哥那发自内心的狂喜,又看看诸葛亮那渊渟岳峙的气度,心中那点怨气也消散了大半,挠了挠头,嘀咕道:“这书生…倒真有些门道…”
三日后,隆中茅庐前。
刘备亲率关、张、赵等,肃立等候。诸葛亮携弟诸葛均及简单行囊走出茅庐。他依旧羽扇纶巾,鹤氅飘飘,只是眉宇间少了几分山野隐逸的淡泊,多了几分匡扶天下的锐气。
“兄长此去,当尽心辅佐刘使君,以成大事。家中之事,弟自当料理,兄长勿忧。”诸葛均躬身道。
诸葛亮点头,目光扫过这片熟悉的山水,带着一丝眷恋,随即变得坚定。他转向刘备:“将军,新野非久居之地,蔡瑁、蒯越等辈,心怀叵测,当早图荆州。曹操在北,虎视眈眈,我等需早作绸缪。”
“先生所言极是!备…谨记!”刘备郑重应诺。
车马启动,离开卧龙岗。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刘备与诸葛亮并辔而行(或同车),指点江山,畅谈未来,意气风发。关羽、张飞、赵云护卫在后。
刘备回望那渐渐隐于山岚的茅庐,感慨万千:“先生,隆中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天下…当有变矣!”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投向北方辽阔而未知的疆域,深邃难测:“将军,前路漫漫,荆棘遍布。然既已出山,亮…愿与将军,披荆斩棘,共赴时艰!”
阳光洒在蜿蜒的山道上,将这支小小的队伍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卧龙岗的积雪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几间简陋的茅庐,此刻仿佛成了历史的坐标。一位躬耕陇亩的隐士,一位颠沛流离的英雄,在这片宁静的山野中相遇。一番惊世骇俗的“隆中对”,如同划破长空的惊雷,不仅照亮了刘备迷茫的前路,更在混沌的乱世中,勾勒出一幅清晰而宏大的历史蓝图。新野小城,即将迎来它短暂却辉煌的巅峰;而三国的历史车轮,也将在隆中惊雷的推动下,驶向一个全新的、波澜壮阔的篇章!卧龙出山,天下…将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