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草莽聚义旗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涿郡城,这座昔日还算喧闹的边郡小城,此刻已沦为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城外的天空被火光映成一片诡异的橘红,浓烟如同狰狞的巨蟒,翻滚着吞噬地平线。哭嚎声、喊杀声、房屋倒塌的巨响,混杂在风中断断续续传来,敲打着城内每一颗脆弱的心脏。
城门紧闭,铁闸落下。守城的郡兵脸色惨白,握着长矛的手不住颤抖,眼神惊恐地望向城外那片不详的红光。城墙上,几面残破的汉旗在带着焦糊味的风中无力地飘荡,如同垂死者的喘息。
城内,恐慌已化作实质的瘟疫。富户的高门大院紧闭,门后隐约传来家丁搬运重物的闷响和主家气急败坏的呵斥。街巷间,平民百姓拖家带口,背着简陋的包裹,像没头苍蝇般乱撞,寻找着并不存在的安全角落。更多的流民从被攻破的村庄逃入城中,他们衣衫褴褛,满面烟尘,眼神空洞绝望,口中喃喃着“黄巾”、“杀人”、“吃人”等破碎而恐怖的词汇,如同行走的噩梦,加剧着城内的混乱与绝望。
太守府内,更是乱作一团。郡守脸色蜡黄,瘫坐在主位上,听着属官们七嘴八舌的争吵。
“速速向幽州牧求援!迟则城破!”一个文官嘶声力竭。
“求援?援兵何时能到?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死守待援!”一个武将模样的反驳。
“守?拿什么守?城中兵卒不满千,甲胄不全,如何抵挡数万贼寇?不如…不如暂避锋芒…”一个声音怯懦地提议,引来一片怒视。
争吵声、叹息声、杯盏摔碎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失败和恐惧的气息。这腐朽的官僚体系,在真正的危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张飞那间弥漫着血腥和油腻气味的后院。
浊酒已冷,肉食无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围坐在那张破旧的榆木桌旁,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城外传来的每一声隐约的惨叫,都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们的神经上。
“他娘的!还等什么?!”张飞猛地一拳砸在桌上,震得碗碟乱跳,他环眼赤红,虬髯戟张,“黄巾贼都杀到眼皮子底下了!听见没?乡亲们在哭嚎!再等下去,涿郡就是下一个被屠的庄子!俺们有刀有枪,怕他个鸟!召集人手,杀出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保家卫国,博个封妻荫子!”他胸中的怒火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被这乱世点燃,熊熊燃烧。
关羽端坐如山,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声音沉稳如铁:“翼德,匹夫之勇,难挽狂澜。黄巾势大,如蝗如蚁,绝非我等三人可敌。需聚众,需粮秣,需韬略。无兵无粮,空谈何益?”他冷静地指出了现实的残酷。
刘备的目光扫过关羽和张飞,最后落在院外那片被火光映红的夜空。他深吸一口气,那带着烟尘和血腥的空气仿佛给了他力量。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决绝:“云长兄所言极是。聚众,谈何容易?我等无官无职,无钱无粮,拿什么招募壮士?靠什么让人卖命?”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灼热而坚定:“唯今之计,唯有以‘义’字相召!以‘生’字相许!黄巾肆虐,生灵涂炭,官府无能,坐视百姓如猪狗般被屠戮!此正是吾辈挺身而出,保境安民,为这涿郡,也为这乱世中挣扎求活的万千黎庶,求一条生路之时!愿随我者,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过往是非,皆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共死,共赴国难!”他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火把,瞬间照亮了关张心中的迷茫。
“好!大哥说得好!”张飞拍案而起,声震屋瓦,“就这么干!俺张飞第一个跟着大哥!杀贼!救人!博前程!”
关羽眼中精光一闪,抚髯颔首:“玄德公高义,关某愿效犬马之劳!以义聚众,以武安民,正当其时!”
三只手,一只布满老茧(刘备),一只骨节粗大(张飞),一只沉稳有力(关羽),重重叠在一起。三个被时代抛弃的微末灵魂,在乱世烽火中,终于找到了共同的方向——竖起一面属于寒门的战旗!
招募地点选在了城隍庙前的空地上。
这里曾是香火鼎盛之处,如今却弥漫着恐慌和绝望的气息。一面简陋的布旗被高高竖起,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巨大的“义”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显得格外刺眼又充满力量。
张飞变卖了肉铺里最后几头猪和值钱的家什,换来的钱勉强购置了十几杆劣质长枪和几副破烂的皮甲,堆在旗杆下,寒酸得可怜。刘备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母亲偷偷塞给他的几枚压箱底的铜钱,换了些粮食,熬了几大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粟米粥。
关羽怀抱他那柄用粗布包裹的长刀,如同门神般肃立在旗杆旁,丹凤眼开合,不怒自威,一股无形的煞气弥漫开来,让混乱的人群下意识地远离几分。张飞则像一头焦躁的雄狮,在人群前走来走去,不时用他那破锣嗓子大吼:“招兵买马!杀黄巾!保家乡!有胆子的,有血性的,跟俺们大哥干!”
人群围拢过来,大多是面黄肌瘦、眼神惶恐的流民和被黄巾毁了家园的农夫,夹杂着一些市井中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他们看着那寒酸的“军械”,看着那几锅稀粥,眼中充满了怀疑和麻木。
刘备深吸一口气,踏上一块半截的破石碑。他清瘦的身影在火光和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但当他开口时,那清朗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却瞬间压过了周围的嘈杂:
“乡亲们!父老兄弟们!睁开眼看看!”他手臂猛地指向城外那片燃烧的天空,“看看那是什么?是黄巾贼寇在烧我们的房子!杀我们的亲人!抢我们的活命粮!听听那是什么?是咱们的爹娘妻儿在哭嚎!在求救!”
人群一阵骚动,绝望和愤怒的情绪被点燃。
“官府呢?!”刘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悲愤的控诉,“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呢?!他们紧闭大门,只顾着自己逃命!他们的兵呢?他们的刀呢?可曾护得我们周全?可曾挡得住贼寇一步?!”他字字如刀,戳破了官府的虚伪和无能,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人群中响起一片愤怒的咒骂。
“我们是谁?”刘备环视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麻木、或悲愤、或绝望的脸,“我们是织席贩履的!是杀猪宰羊的!是地里刨食的!是走街串巷的!我们是被那些老爷们瞧不起的‘泥腿子’!是这乱世里,最先被抛弃、被屠戮的草芥!”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而充满力量:“但是!草芥也有活着的权利!泥腿子也有拿起刀枪,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血性!今日,我刘备,还有我这两位兄弟,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我们在此立下这面‘义’旗!”
他指向那面简陋的旗帜:“不为升官发财!不为封侯拜将!只为在这吃人的世道里,求一条活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父母妻儿,为这涿郡一方水土,杀出一条血路!”
“我们没有钱!”他坦然承认,指着那堆寒酸的武器和稀粥,“没有粮!没有高门大族的荫庇!我们只有一腔热血!只有手中的刀枪棍棒!只有身边的兄弟!”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真诚和炽热:“愿随我者,不论你是流落至此的异乡客,还是家破人亡的苦命人,或是这涿郡土生土长的子弟!从今日起,我们就是兄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有我刘备一口吃的,就绝不饿着兄弟!有贼寇的刀砍来,我刘备第一个挡在前面!”
“用我们的命!用我们的血!为自己,为家人,搏一个活命的机会!搏一个不再被人当猪狗的日子!你们——可敢随我?!”
“敢!!!”张飞第一个振臂怒吼,声如雷霆!
“愿随刘公!杀贼!活命!”人群中,一个被毁了家园、满脸血污的农夫嘶声喊道,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算我一个!反正也是死,不如拼了!”一个瘦高的流民青年挤出人群,眼神决绝。
“跟着刘大哥!有饭吃!有仗打!”几个市井混混也被这气氛感染,挥舞着拳头。
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燎原!绝望的人群被这朴实的“义”字和“活命”的承诺点燃了!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卖草鞋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卑微,一样在挣扎求生!他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跟着他,或许真的能杀出一条活路!
人群像潮水般涌向那面“义”字旗下。有拿着锄头的农夫,有握着菜刀的妇人(想为亲人报仇),有举着木棍的少年,有背着破包袱的流民,甚至还有几个眼神凶狠、带着亡命气息的汉子。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武器五花八门,眼神却渐渐汇聚成一股求生的火焰。
最终,在夕阳的余晖(或是火光)下,城隍庙前聚集了黑压压一片人头。
粗粗点算,竟有三百余人!这是一支真正的“泥腿子”军队!没有光鲜的铠甲,没有统一的号衣,只有褴褛的衣衫、黝黑的面孔和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锈迹斑斑的柴刀、磨尖的锄头、沉重的木棒、甚至还有擀面杖和石块。他们的眼神混杂着恐惧、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迸发出的、原始的求生欲和对未来的微弱希冀。
创业维艰,远非一腔热血可成。
张飞那小小的后院和附近的荒地,成了这支义军临时的营盘和校场。
粮草:张飞变卖家产换来的粮食和刘备那点积蓄购买的粟米,在三百张嘴面前,杯水车薪。每日只能熬煮稀粥,每人分得一碗,勉强吊命。描写众人捧着破碗,蹲在墙角,默默吞咽着几乎透明的米汤的场景。饥饿,是这支队伍面临的第一道鬼门关。
装备:那十几杆劣质长枪和几副皮甲,成了最珍贵的“重装备”,只能优先分配给少数看起来强壮些的人。大部分人依旧拿着原始的农具和棍棒。张飞看着手下这群“叫花子兵”,急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训练:在关羽的主持下,训练开始了。过程充满了混乱和艰辛。
关羽试图教他们最简单的队列:“左!右!看齐!”但许多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挤作一团。
教授格挡劈砍的基本动作时,更是笑话百出。有人用力过猛把自己带倒,有人拿着锄头当枪使,差点戳到同伴。
张飞负责操练力量和纪律,他那大嗓门成了最有效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工具。“都给俺站直了!软脚虾吗?!”“出枪!用力!没吃饭吗?!哦…你们确实没吃饭…”他急起来甚至会挥舞鞭子(但往往抽在地上吓唬人),咆哮声震得树叶簌簌落下。
刘备则穿梭在队伍中。他并非不擅长武艺,但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凝聚人心。他帮一个崴了脚的老兵揉搓伤处;把自己的半碗稀粥分给一个饿得眼冒金星的少年;深夜坐在篝火旁,倾听一个失去妻儿的汉子哭诉,拍着他的肩膀,无言地传递着力量;他一遍遍地向众人宣讲“兄弟情谊”、“同生共死”、“保家就是保自己”的道理。他的真诚、温和以及那份感同身受的悲悯,像无形的纽带,将这群乌合之众一点点地凝聚起来。他化解了一次因争抢稀粥而差点爆发的斗殴,靠的不是武力,而是那句沉痛的质问:“黄巾贼的刀还没砍来,我们自己人的血就要先流干吗?!”
几天下来,队伍虽然依旧混乱不堪,但基本的号令和阵型有了雏形,更重要的是,一种模糊的集体认同感和对刘关张三人的信任,开始在众人心中萌芽。他们开始称呼刘备为“刘公”或“大哥”,关羽为“关二哥”,张飞为“三爷”或“张将军”。
队伍初步稳定,但更大的危机如同乌云压顶。
探子回报:一支约五千人的黄巾偏师,由渠帅程远志率领,在洗劫了周边数个村庄后,其前锋一部约千人,正裹挟着掳掠的百姓和粮草,大摇大摆地向涿郡外围一处名为“青石岗”的地方进发,气焰嚣张至极。
消息传来,营地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三百对一千?装备简陋,训练不足,饥饿疲惫…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大哥!打吧!”张飞第一个跳起来,环眼瞪得溜圆,“这帮畜生离涿郡不远了!再不打,等他们主力到了,咱们连汤都喝不上!俺张飞打头阵!”
关羽抚髯,丹凤眼中寒光闪烁:“贼兵骄横,前锋轻进,辎重拖沓。青石岗地势险要,两侧有密林,利于设伏。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可一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
刘备沉默着。他走到营地边缘,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青石岗轮廓,又回头看了看营地中那一张张或恐惧、或期待、或麻木的脸。他们中有失去家园的农夫,有父母被杀的少年,有只想活命的流民…他们信任他,跟着他,把命交给了他。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关羽和张飞,扫过几个被推选出来的小头目(一个当过猎户的汉子,一个力气很大的铁匠学徒),最后落在所有乡勇身上。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避无可避!此战若退,军心必散!我等聚义于此,所为何来?不正是为了保境安民,杀贼求生?如今贼寇就在眼前,屠戮我乡亲,劫掠我土地,我等岂能坐视?!”
他猛地拔出腰间那柄简陋的铁剑,指向青石岗方向,声音陡然激昂,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黄巾贼寇,视我等如草芥!视苍生如猪狗!今日,我刘备在此立誓!愿随我者,赴青石岗!伏击贼寇!用我们的血,用我们的命,告诉这天下——”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怒吼:
“泥腿子,也有掀翻天的胆气!苍天负我,我自以血染青天!”
“杀!!!”张飞第一个响应,声震四野!
“杀!杀!杀!”三百条喉咙里迸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恐惧被愤怒和决绝取代!求生的欲望与复仇的火焰交织在一起,点燃了这支草创的寒门义军!
涿郡城,这座昔日还算喧闹的边郡小城,此刻已沦为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城外的天空被火光映成一片诡异的橘红,浓烟如同狰狞的巨蟒,翻滚着吞噬地平线。哭嚎声、喊杀声、房屋倒塌的巨响,混杂在风中断断续续传来,敲打着城内每一颗脆弱的心脏。
城门紧闭,铁闸落下。守城的郡兵脸色惨白,握着长矛的手不住颤抖,眼神惊恐地望向城外那片不详的红光。城墙上,几面残破的汉旗在带着焦糊味的风中无力地飘荡,如同垂死者的喘息。
城内,恐慌已化作实质的瘟疫。富户的高门大院紧闭,门后隐约传来家丁搬运重物的闷响和主家气急败坏的呵斥。街巷间,平民百姓拖家带口,背着简陋的包裹,像没头苍蝇般乱撞,寻找着并不存在的安全角落。更多的流民从被攻破的村庄逃入城中,他们衣衫褴褛,满面烟尘,眼神空洞绝望,口中喃喃着“黄巾”、“杀人”、“吃人”等破碎而恐怖的词汇,如同行走的噩梦,加剧着城内的混乱与绝望。
太守府内,更是乱作一团。郡守脸色蜡黄,瘫坐在主位上,听着属官们七嘴八舌的争吵。
“速速向幽州牧求援!迟则城破!”一个文官嘶声力竭。
“求援?援兵何时能到?远水救不了近火!当务之急是死守待援!”一个武将模样的反驳。
“守?拿什么守?城中兵卒不满千,甲胄不全,如何抵挡数万贼寇?不如…不如暂避锋芒…”一个声音怯懦地提议,引来一片怒视。
争吵声、叹息声、杯盏摔碎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失败和恐惧的气息。这腐朽的官僚体系,在真正的危机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张飞那间弥漫着血腥和油腻气味的后院。
浊酒已冷,肉食无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围坐在那张破旧的榆木桌旁,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城外传来的每一声隐约的惨叫,都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们的神经上。
“他娘的!还等什么?!”张飞猛地一拳砸在桌上,震得碗碟乱跳,他环眼赤红,虬髯戟张,“黄巾贼都杀到眼皮子底下了!听见没?乡亲们在哭嚎!再等下去,涿郡就是下一个被屠的庄子!俺们有刀有枪,怕他个鸟!召集人手,杀出去!杀他个片甲不留!保家卫国,博个封妻荫子!”他胸中的怒火和建功立业的渴望,被这乱世点燃,熊熊燃烧。
关羽端坐如山,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声音沉稳如铁:“翼德,匹夫之勇,难挽狂澜。黄巾势大,如蝗如蚁,绝非我等三人可敌。需聚众,需粮秣,需韬略。无兵无粮,空谈何益?”他冷静地指出了现实的残酷。
刘备的目光扫过关羽和张飞,最后落在院外那片被火光映红的夜空。他深吸一口气,那带着烟尘和血腥的空气仿佛给了他力量。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决绝:“云长兄所言极是。聚众,谈何容易?我等无官无职,无钱无粮,拿什么招募壮士?靠什么让人卖命?”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灼热而坚定:“唯今之计,唯有以‘义’字相召!以‘生’字相许!黄巾肆虐,生灵涂炭,官府无能,坐视百姓如猪狗般被屠戮!此正是吾辈挺身而出,保境安民,为这涿郡,也为这乱世中挣扎求活的万千黎庶,求一条生路之时!愿随我者,不论出身贵贱,不论过往是非,皆为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共死,共赴国难!”他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火把,瞬间照亮了关张心中的迷茫。
“好!大哥说得好!”张飞拍案而起,声震屋瓦,“就这么干!俺张飞第一个跟着大哥!杀贼!救人!博前程!”
关羽眼中精光一闪,抚髯颔首:“玄德公高义,关某愿效犬马之劳!以义聚众,以武安民,正当其时!”
三只手,一只布满老茧(刘备),一只骨节粗大(张飞),一只沉稳有力(关羽),重重叠在一起。三个被时代抛弃的微末灵魂,在乱世烽火中,终于找到了共同的方向——竖起一面属于寒门的战旗!
招募地点选在了城隍庙前的空地上。
这里曾是香火鼎盛之处,如今却弥漫着恐慌和绝望的气息。一面简陋的布旗被高高竖起,上面用木炭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巨大的“义”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显得格外刺眼又充满力量。
张飞变卖了肉铺里最后几头猪和值钱的家什,换来的钱勉强购置了十几杆劣质长枪和几副破烂的皮甲,堆在旗杆下,寒酸得可怜。刘备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加上母亲偷偷塞给他的几枚压箱底的铜钱,换了些粮食,熬了几大锅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粟米粥。
关羽怀抱他那柄用粗布包裹的长刀,如同门神般肃立在旗杆旁,丹凤眼开合,不怒自威,一股无形的煞气弥漫开来,让混乱的人群下意识地远离几分。张飞则像一头焦躁的雄狮,在人群前走来走去,不时用他那破锣嗓子大吼:“招兵买马!杀黄巾!保家乡!有胆子的,有血性的,跟俺们大哥干!”
人群围拢过来,大多是面黄肌瘦、眼神惶恐的流民和被黄巾毁了家园的农夫,夹杂着一些市井中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他们看着那寒酸的“军械”,看着那几锅稀粥,眼中充满了怀疑和麻木。
刘备深吸一口气,踏上一块半截的破石碑。他清瘦的身影在火光和暮色中显得有些单薄,但当他开口时,那清朗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却瞬间压过了周围的嘈杂:
“乡亲们!父老兄弟们!睁开眼看看!”他手臂猛地指向城外那片燃烧的天空,“看看那是什么?是黄巾贼寇在烧我们的房子!杀我们的亲人!抢我们的活命粮!听听那是什么?是咱们的爹娘妻儿在哭嚎!在求救!”
人群一阵骚动,绝望和愤怒的情绪被点燃。
“官府呢?!”刘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悲愤的控诉,“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呢?!他们紧闭大门,只顾着自己逃命!他们的兵呢?他们的刀呢?可曾护得我们周全?可曾挡得住贼寇一步?!”他字字如刀,戳破了官府的虚伪和无能,激起了强烈的共鸣。人群中响起一片愤怒的咒骂。
“我们是谁?”刘备环视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或麻木、或悲愤、或绝望的脸,“我们是织席贩履的!是杀猪宰羊的!是地里刨食的!是走街串巷的!我们是被那些老爷们瞧不起的‘泥腿子’!是这乱世里,最先被抛弃、被屠戮的草芥!”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低沉而充满力量:“但是!草芥也有活着的权利!泥腿子也有拿起刀枪,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血性!今日,我刘备,还有我这两位兄弟,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我们在此立下这面‘义’旗!”
他指向那面简陋的旗帜:“不为升官发财!不为封侯拜将!只为在这吃人的世道里,求一条活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父母妻儿,为这涿郡一方水土,杀出一条血路!”
“我们没有钱!”他坦然承认,指着那堆寒酸的武器和稀粥,“没有粮!没有高门大族的荫庇!我们只有一腔热血!只有手中的刀枪棍棒!只有身边的兄弟!”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真诚和炽热:“愿随我者,不论你是流落至此的异乡客,还是家破人亡的苦命人,或是这涿郡土生土长的子弟!从今日起,我们就是兄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有我刘备一口吃的,就绝不饿着兄弟!有贼寇的刀砍来,我刘备第一个挡在前面!”
“用我们的命!用我们的血!为自己,为家人,搏一个活命的机会!搏一个不再被人当猪狗的日子!你们——可敢随我?!”
“敢!!!”张飞第一个振臂怒吼,声如雷霆!
“愿随刘公!杀贼!活命!”人群中,一个被毁了家园、满脸血污的农夫嘶声喊道,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算我一个!反正也是死,不如拼了!”一个瘦高的流民青年挤出人群,眼神决绝。
“跟着刘大哥!有饭吃!有仗打!”几个市井混混也被这气氛感染,挥舞着拳头。
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燎原!绝望的人群被这朴实的“义”字和“活命”的承诺点燃了!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们知道,眼前这个卖草鞋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卑微,一样在挣扎求生!他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跟着他,或许真的能杀出一条活路!
人群像潮水般涌向那面“义”字旗下。有拿着锄头的农夫,有握着菜刀的妇人(想为亲人报仇),有举着木棍的少年,有背着破包袱的流民,甚至还有几个眼神凶狠、带着亡命气息的汉子。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武器五花八门,眼神却渐渐汇聚成一股求生的火焰。
最终,在夕阳的余晖(或是火光)下,城隍庙前聚集了黑压压一片人头。
粗粗点算,竟有三百余人!这是一支真正的“泥腿子”军队!没有光鲜的铠甲,没有统一的号衣,只有褴褛的衣衫、黝黑的面孔和手中五花八门的“武器”——锈迹斑斑的柴刀、磨尖的锄头、沉重的木棒、甚至还有擀面杖和石块。他们的眼神混杂着恐惧、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迸发出的、原始的求生欲和对未来的微弱希冀。
创业维艰,远非一腔热血可成。
张飞那小小的后院和附近的荒地,成了这支义军临时的营盘和校场。
粮草:张飞变卖家产换来的粮食和刘备那点积蓄购买的粟米,在三百张嘴面前,杯水车薪。每日只能熬煮稀粥,每人分得一碗,勉强吊命。描写众人捧着破碗,蹲在墙角,默默吞咽着几乎透明的米汤的场景。饥饿,是这支队伍面临的第一道鬼门关。
装备:那十几杆劣质长枪和几副皮甲,成了最珍贵的“重装备”,只能优先分配给少数看起来强壮些的人。大部分人依旧拿着原始的农具和棍棒。张飞看着手下这群“叫花子兵”,急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
训练:在关羽的主持下,训练开始了。过程充满了混乱和艰辛。
关羽试图教他们最简单的队列:“左!右!看齐!”但许多人连左右都分不清,挤作一团。
教授格挡劈砍的基本动作时,更是笑话百出。有人用力过猛把自己带倒,有人拿着锄头当枪使,差点戳到同伴。
张飞负责操练力量和纪律,他那大嗓门成了最有效的(也是最让人头疼的)工具。“都给俺站直了!软脚虾吗?!”“出枪!用力!没吃饭吗?!哦…你们确实没吃饭…”他急起来甚至会挥舞鞭子(但往往抽在地上吓唬人),咆哮声震得树叶簌簌落下。
刘备则穿梭在队伍中。他并非不擅长武艺,但他更重要的角色是凝聚人心。他帮一个崴了脚的老兵揉搓伤处;把自己的半碗稀粥分给一个饿得眼冒金星的少年;深夜坐在篝火旁,倾听一个失去妻儿的汉子哭诉,拍着他的肩膀,无言地传递着力量;他一遍遍地向众人宣讲“兄弟情谊”、“同生共死”、“保家就是保自己”的道理。他的真诚、温和以及那份感同身受的悲悯,像无形的纽带,将这群乌合之众一点点地凝聚起来。他化解了一次因争抢稀粥而差点爆发的斗殴,靠的不是武力,而是那句沉痛的质问:“黄巾贼的刀还没砍来,我们自己人的血就要先流干吗?!”
几天下来,队伍虽然依旧混乱不堪,但基本的号令和阵型有了雏形,更重要的是,一种模糊的集体认同感和对刘关张三人的信任,开始在众人心中萌芽。他们开始称呼刘备为“刘公”或“大哥”,关羽为“关二哥”,张飞为“三爷”或“张将军”。
队伍初步稳定,但更大的危机如同乌云压顶。
探子回报:一支约五千人的黄巾偏师,由渠帅程远志率领,在洗劫了周边数个村庄后,其前锋一部约千人,正裹挟着掳掠的百姓和粮草,大摇大摆地向涿郡外围一处名为“青石岗”的地方进发,气焰嚣张至极。
消息传来,营地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三百对一千?装备简陋,训练不足,饥饿疲惫…这几乎是必死之局!
“大哥!打吧!”张飞第一个跳起来,环眼瞪得溜圆,“这帮畜生离涿郡不远了!再不打,等他们主力到了,咱们连汤都喝不上!俺张飞打头阵!”
关羽抚髯,丹凤眼中寒光闪烁:“贼兵骄横,前锋轻进,辎重拖沓。青石岗地势险要,两侧有密林,利于设伏。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可一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
刘备沉默着。他走到营地边缘,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青石岗轮廓,又回头看了看营地中那一张张或恐惧、或期待、或麻木的脸。他们中有失去家园的农夫,有父母被杀的少年,有只想活命的流民…他们信任他,跟着他,把命交给了他。
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关羽和张飞,扫过几个被推选出来的小头目(一个当过猎户的汉子,一个力气很大的铁匠学徒),最后落在所有乡勇身上。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避无可避!此战若退,军心必散!我等聚义于此,所为何来?不正是为了保境安民,杀贼求生?如今贼寇就在眼前,屠戮我乡亲,劫掠我土地,我等岂能坐视?!”
他猛地拔出腰间那柄简陋的铁剑,指向青石岗方向,声音陡然激昂,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黄巾贼寇,视我等如草芥!视苍生如猪狗!今日,我刘备在此立誓!愿随我者,赴青石岗!伏击贼寇!用我们的血,用我们的命,告诉这天下——”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怒吼:
“泥腿子,也有掀翻天的胆气!苍天负我,我自以血染青天!”
“杀!!!”张飞第一个响应,声震四野!
“杀!杀!杀!”三百条喉咙里迸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恐惧被愤怒和决绝取代!求生的欲望与复仇的火焰交织在一起,点燃了这支草创的寒门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