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秘术升级,酱料保质期翻倍!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福来居的青瓦,陆言就揉着眼睛钻进后厨。
他盯着那口泛着幽光的陶坛看了三秒,突然一拍脑门——昨儿系统新解锁的“菌种培育”池还没试,坛子里的酱香味儿比往常更醇厚,指不定就是系统给的提示。
“陆大哥!”
身后传来软乎乎的唤声。
陆言转头,见苏清欢抱着个蓝布包站在门槛儿上,发梢还沾着晨露,像沾了星子的柳枝。
她今儿穿了件月白衫子,领口别着朵晒干的小蓝花,是昨儿帮街坊晒草药时落下的。
“我昨儿夜里翻《本草拾遗》,突然想起——”苏清欢指尖绞着蓝布包的系带,“酱要存得久,除了菌种,还得防着酸败。低温封存,再配点天然防腐的草药,说不定管用。”
陆言眼睛一亮,伸手把人往坛边带:“巧了!我正想调菌种比例呢。你那布包里装的该是艾草、紫苏?我闻着有股子清苦味儿。”
苏清欢低头打开布包,果然露出几小堆晒干的草药:“爷爷说艾草能抑菌,紫苏解腻,再加点陈皮——”她抬头时眼尾微挑,晨光里像只偷到腥的小猫,“你那陶坛要是能保持阴凉,再用这些煮水擦坛壁……”
“得嘞!”陆言抄起记菜单的小本子就往坛边凑,“我先把老菌种分出一半,再按系统提示的比例添新菌种。你负责熬草药水,咱双管齐下!”
两人在后厨忙活开了。
陆言蹲在坛边,用竹勺小心舀出半坛发酵的酱坯,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白背心上,汗珠子顺着脊梁沟往下淌。
苏清欢搬来蜂窝煤炉,砂锅里的草药水咕嘟咕嘟冒着泡,艾草香混着陈皮甜,把整间后厨熏得像座小药庐。
“试试这个比例。”陆言把新菌种撒进酱坯,竹铲翻搅时,深棕的酱里浮起细密的金沫子,“系统说这批菌种耐储存,就是不知道搭不搭草药——”
“搭!”苏清欢端着药汁过来,竹刷蘸着深褐的汁水往坛壁上刷,“我试了三回浓度,这是最温和的。”她指尖沾了点药汁,抹在陆言手背上,“凉丝丝的,坛里温度能降两度。”
陆言盯着她沾着药渍的指尖,喉结动了动,到底没贫嘴,低头继续搅酱。
两人配合着装坛、封盖,最后一坛封好时,日头已经爬到房梁上。
陆言直起腰捶了捶背,看着整整齐齐排开的五只密封陶罐,突然抓起苏清欢的手往坛口凑:“你闻,松针香压过了酱的腥气,还有股子草药的清苦——”
“陆老板!”
后堂门“吱呀”被推开,高姐拎着黑皮公文包跨进来,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消毒水味儿。
她盯着新添的陶罐挑眉:“今儿太阳打西边儿出了?平时酱坛都敞着,今儿倒封得严实。”
陆言搓了搓手,嘴角翘得老高:“高姐您来得巧!这是新调的酱,保质期能有三个月,不变色不酸败。”
“三个月?”高姐扶了扶眼镜,伸手敲了敲陶罐,“上回检查你家酱只能存半月,现在倒敢夸这海口?”她从公文包掏出玻璃试管,用消毒过的银勺挑了点酱装进去,“我带回去用PH试纸测,要是酸败值超标——”
“高姐您尝尝!”陆言突然把勺子塞进她手里,“刚封坛的,味儿正鲜呢。”
高姐愣了愣,低头抿了口。
原本紧绷的嘴角慢慢松了,眼睛也亮起来:“甜咸适口,后味儿还有股子药香……”她又舀了半勺,“真没酸味儿!”
“那是!”陆言胳膊肘撑在坛沿上,笑得像偷到枣儿的孩子,“苏清欢配的草药水,系统——咳,我爷爷传的菌种,双保险!”
“行啊你。”高姐把试管收进包,拍了拍陆言肩膀,“回头我把数据报给所里,要是真能稳定三个月,你这酱能当范本了。”
话音刚落,前堂传来“哐当”一声。
老赵端着海碗跨进后厨,裤腿沾着青石板的水迹:“高姐说啥范本?我刚在前头听伙计说,你们酱能存三个月?”
“赵哥您尝尝!”陆言抄起勺子要给他舀,被老赵笑着推开。
老赵扒拉完碗里的面,抹了抹嘴:“我今儿来可不是蹭饭的。”他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刚才听高姐说,突然想起局里正在评‘食品保鲜示范单位’,要是评上了,进货能走绿色通道,质检也优先——”
“能开连锁不?”陆言眼睛亮得像灯泡,手一拍桌子,碗里的面汤溅出来,“我正愁福来居就这一间小铺,街坊们大老远来吃,排大队——”
“先别想那么远。”老赵笑着摇头,“评上示范单位得有半年稳定数据,你先把这三个月的保质期守住。”他合上笔记本塞回兜里,“明儿我帮你递申请,材料我帮着整理,省得你跑断腿。”
陆言搓着围裙角直乐,余光瞥见苏清欢站在陶罐边,正用帕子擦坛口的水渍。
阳光透过她的发梢,在陶罐上投下暖融融的影。
他突然想起后堂堆着的空坛子,还有前儿李主任说的“把老手艺揉出新花样”,心里像揣了团火,烧得人坐不住。
“清欢,”他摸着下巴走向前堂,“等会儿让伙计把二柱、秀芬都叫过来——”
“晚上开员工会?”苏清欢抬头,眼里带着点促狭的笑,“我就知道你憋不住。”
陆言愣了愣,随即咧嘴笑出声。
风掀起门帘,吹得墙上的营业执照哗哗响。
他望着门外渐多的食客,又回头看了眼整整齐齐的陶罐,突然觉得这青石板胡同里的小面馆,好像要长出翅膀来了。
当晚的福来居打烊后,后厨的灯泡把油迹斑驳的木桌照得透亮。
陆言扯下围裙往椅背上一搭,清了清嗓子:“二柱、秀芬、小刀刘,都坐近些。”他扫过围坐的几个伙计——二柱搓着面案上的面粉,秀芬攥着擦碗布,小刀刘正用指甲抠桌缝里的酱渍,“今儿喊大伙儿来,是有桩大事商量。”
“陆哥又要搞新花样?”秀芬眼睛亮起来,她是胡同口卖菜阿婆的闺女,说话带股子脆生生的甜,“前儿您改良的炸酱面,我数着排号都发到三十了!”
“不止新花样。”陆言伸手敲了敲身后的酱坛,陶坛在灯光下泛着暖黄,“高姐刚测完数据,咱这酱能稳当存三个月。”他顿了顿,看小刀刘直起腰,“我琢磨着,得建个专门的酱料作坊。往后福来居不光卖面,还能往国营饭店、副食店供货——”
“资金够吗?”小刀刘挠着后脑勺插话,他是陆爷爷当年收的帮工,四十来岁,腕子上还留着切菜时烫的疤,“买坛子、租屋子、雇人,哪样不得花钱?上回修灶都跟我借了五十块……”
“钱的事儿我有谱。”陆言拍着胸脯,想起系统商城里攒了小半年的食运值——上次给赵大爷治好了胃寒的药膳粥得了二十点,李主任带外宾来吃饭又加了三十,“再说咱有手艺,回头供货赚了钱,头一个还你。”他挤挤眼睛,“再说了,清欢不是还在这儿嘛?”
苏清欢正低头翻着个蓝皮本子,听见这话抬眼笑:“我查了《齐民要术》,里面说‘作酱先治瓮’,仓储得通风避光。”她把本子推过来,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草图,“我跟济仁堂王伯商量过,他库房后头有间闲屋,月租才八块,正适合当酱窖。”
“得嘞!”陆言一把抓过本子,指节敲得桌板咚咚响,“明儿我就去看屋子。二柱负责联系陶窑,要那种上了釉的新坛;秀芬去副食店打听,看人家要啥样的包装——”他突然顿住,望着苏清欢发顶翘起的碎发,声音软了些,“清欢,辛苦你跟我跑库房?”
“该的。”苏清欢低头收拾本子,耳尖红得像蘸了蜜的山楂,“我还想试试用竹炭调湿度……”
散会时已过九点,陆言送苏清欢到胡同口。
晚风卷着槐花香扑过来,他望着她月白衫子的背影消失在济仁堂的灯笼里,这才摸着黑回面馆。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系统面板上,“菌种优化”技能在商城最顶端闪着金光——需要八百食运值,够他攒小半年的。
“拼了。”陆言咬咬牙,指尖点在“兑换”上。
面板蓝光一闪,脑海里突然涌进无数数据:乳酸菌比例5:3最宜,发酵温度需恒定25℃,还有一行小字“配合紫苏艾草水,保质期可延至百日”。
他摸着后颈直乐:“系统到底没坑我。”
第二日天刚亮,福来居的后厨就炸开了锅。
陆言系着新换的靛青围裙,手里捏着张写满数字的纸:“小刀刘,把老酱坯分出三分之一;二柱,去蜂窝煤炉烧锅温水——温度得正好,手伸进去不烫就行!”
“陆老板,这味儿——”刚掀开店门的秀芬猛地吸了吸鼻子,“比前儿还香!”
可不是。
新菌种混着苏清欢熬的草药水,在后厨漫开股子浓而不腻的酱香,像浸了蜜的炒芝麻,又带着点艾草的清苦。
李奶奶拎着菜篮路过,探头往门里瞧:“哟,今儿这味儿勾得我早饭都不想吃了!”王大爷端着搪瓷缸子凑过来:“给我来碗面,多浇酱!”
陆言舀酱的手都快了几分。
他看着瓷碗里堆得冒尖的深棕酱料,夹一筷子送进嘴里——甜咸在舌尖炸开,后味儿是陈皮的甘,比之前更醇厚三分。
“得嘞!”他冲秀芬喊,“记着跟客人说,这是咱福来居的‘秘制百香酱’!”
深夜,陆言站在新租的酱窖前。
月光从透气窗漏进来,照得整排陶坛像铺了层银霜。
他伸手摸了摸最近的坛子,温度凉丝丝的,是苏清欢在墙根埋的竹炭起了作用。
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耳边响起:“顾客好感度 5,‘秘术突破’任务完成。当前食运值:1200。”
“这才哪儿到哪儿。”陆言望着窖里整整齐齐的五十个坛子,想起白天老赵说的“示范单位”申请,又想起苏清欢本子上画的连锁面馆草图,嘴角不自觉翘起来。
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像是胡琴,又像是小提琴,在胡同里荡出细细的涟漪。
他正琢磨着这琴声从哪儿来,后堂的挂钟“当”地敲了十下。
陆言锁好酱窖门往回走,经过福来居门口时,看见墙根贴了张新告示:“京市电视台《民生百态》栏目组征集特色店铺……”
风掀起告示角,露出“联系电话:6532-XXXX”几个字。
陆言没当回事儿,刚要转身,就听胡同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响。
他眯眼望去,隐约看见两个身影抬着摄像机,其中一个举着话筒冲他喊:“同志,请问是福来居的陆老板吗?”
作者按:如果觉得故事还可以,求鲜花、打赏、收藏、月票,您的支持是作者的创作动力,谢谢!!作者会以爆更答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福来居的青瓦,陆言就揉着眼睛钻进后厨。
他盯着那口泛着幽光的陶坛看了三秒,突然一拍脑门——昨儿系统新解锁的“菌种培育”池还没试,坛子里的酱香味儿比往常更醇厚,指不定就是系统给的提示。
“陆大哥!”
身后传来软乎乎的唤声。
陆言转头,见苏清欢抱着个蓝布包站在门槛儿上,发梢还沾着晨露,像沾了星子的柳枝。
她今儿穿了件月白衫子,领口别着朵晒干的小蓝花,是昨儿帮街坊晒草药时落下的。
“我昨儿夜里翻《本草拾遗》,突然想起——”苏清欢指尖绞着蓝布包的系带,“酱要存得久,除了菌种,还得防着酸败。低温封存,再配点天然防腐的草药,说不定管用。”
陆言眼睛一亮,伸手把人往坛边带:“巧了!我正想调菌种比例呢。你那布包里装的该是艾草、紫苏?我闻着有股子清苦味儿。”
苏清欢低头打开布包,果然露出几小堆晒干的草药:“爷爷说艾草能抑菌,紫苏解腻,再加点陈皮——”她抬头时眼尾微挑,晨光里像只偷到腥的小猫,“你那陶坛要是能保持阴凉,再用这些煮水擦坛壁……”
“得嘞!”陆言抄起记菜单的小本子就往坛边凑,“我先把老菌种分出一半,再按系统提示的比例添新菌种。你负责熬草药水,咱双管齐下!”
两人在后厨忙活开了。
陆言蹲在坛边,用竹勺小心舀出半坛发酵的酱坯,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白背心上,汗珠子顺着脊梁沟往下淌。
苏清欢搬来蜂窝煤炉,砂锅里的草药水咕嘟咕嘟冒着泡,艾草香混着陈皮甜,把整间后厨熏得像座小药庐。
“试试这个比例。”陆言把新菌种撒进酱坯,竹铲翻搅时,深棕的酱里浮起细密的金沫子,“系统说这批菌种耐储存,就是不知道搭不搭草药——”
“搭!”苏清欢端着药汁过来,竹刷蘸着深褐的汁水往坛壁上刷,“我试了三回浓度,这是最温和的。”她指尖沾了点药汁,抹在陆言手背上,“凉丝丝的,坛里温度能降两度。”
陆言盯着她沾着药渍的指尖,喉结动了动,到底没贫嘴,低头继续搅酱。
两人配合着装坛、封盖,最后一坛封好时,日头已经爬到房梁上。
陆言直起腰捶了捶背,看着整整齐齐排开的五只密封陶罐,突然抓起苏清欢的手往坛口凑:“你闻,松针香压过了酱的腥气,还有股子草药的清苦——”
“陆老板!”
后堂门“吱呀”被推开,高姐拎着黑皮公文包跨进来,白大褂下摆还沾着消毒水味儿。
她盯着新添的陶罐挑眉:“今儿太阳打西边儿出了?平时酱坛都敞着,今儿倒封得严实。”
陆言搓了搓手,嘴角翘得老高:“高姐您来得巧!这是新调的酱,保质期能有三个月,不变色不酸败。”
“三个月?”高姐扶了扶眼镜,伸手敲了敲陶罐,“上回检查你家酱只能存半月,现在倒敢夸这海口?”她从公文包掏出玻璃试管,用消毒过的银勺挑了点酱装进去,“我带回去用PH试纸测,要是酸败值超标——”
“高姐您尝尝!”陆言突然把勺子塞进她手里,“刚封坛的,味儿正鲜呢。”
高姐愣了愣,低头抿了口。
原本紧绷的嘴角慢慢松了,眼睛也亮起来:“甜咸适口,后味儿还有股子药香……”她又舀了半勺,“真没酸味儿!”
“那是!”陆言胳膊肘撑在坛沿上,笑得像偷到枣儿的孩子,“苏清欢配的草药水,系统——咳,我爷爷传的菌种,双保险!”
“行啊你。”高姐把试管收进包,拍了拍陆言肩膀,“回头我把数据报给所里,要是真能稳定三个月,你这酱能当范本了。”
话音刚落,前堂传来“哐当”一声。
老赵端着海碗跨进后厨,裤腿沾着青石板的水迹:“高姐说啥范本?我刚在前头听伙计说,你们酱能存三个月?”
“赵哥您尝尝!”陆言抄起勺子要给他舀,被老赵笑着推开。
老赵扒拉完碗里的面,抹了抹嘴:“我今儿来可不是蹭饭的。”他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刚才听高姐说,突然想起局里正在评‘食品保鲜示范单位’,要是评上了,进货能走绿色通道,质检也优先——”
“能开连锁不?”陆言眼睛亮得像灯泡,手一拍桌子,碗里的面汤溅出来,“我正愁福来居就这一间小铺,街坊们大老远来吃,排大队——”
“先别想那么远。”老赵笑着摇头,“评上示范单位得有半年稳定数据,你先把这三个月的保质期守住。”他合上笔记本塞回兜里,“明儿我帮你递申请,材料我帮着整理,省得你跑断腿。”
陆言搓着围裙角直乐,余光瞥见苏清欢站在陶罐边,正用帕子擦坛口的水渍。
阳光透过她的发梢,在陶罐上投下暖融融的影。
他突然想起后堂堆着的空坛子,还有前儿李主任说的“把老手艺揉出新花样”,心里像揣了团火,烧得人坐不住。
“清欢,”他摸着下巴走向前堂,“等会儿让伙计把二柱、秀芬都叫过来——”
“晚上开员工会?”苏清欢抬头,眼里带着点促狭的笑,“我就知道你憋不住。”
陆言愣了愣,随即咧嘴笑出声。
风掀起门帘,吹得墙上的营业执照哗哗响。
他望着门外渐多的食客,又回头看了眼整整齐齐的陶罐,突然觉得这青石板胡同里的小面馆,好像要长出翅膀来了。
当晚的福来居打烊后,后厨的灯泡把油迹斑驳的木桌照得透亮。
陆言扯下围裙往椅背上一搭,清了清嗓子:“二柱、秀芬、小刀刘,都坐近些。”他扫过围坐的几个伙计——二柱搓着面案上的面粉,秀芬攥着擦碗布,小刀刘正用指甲抠桌缝里的酱渍,“今儿喊大伙儿来,是有桩大事商量。”
“陆哥又要搞新花样?”秀芬眼睛亮起来,她是胡同口卖菜阿婆的闺女,说话带股子脆生生的甜,“前儿您改良的炸酱面,我数着排号都发到三十了!”
“不止新花样。”陆言伸手敲了敲身后的酱坛,陶坛在灯光下泛着暖黄,“高姐刚测完数据,咱这酱能稳当存三个月。”他顿了顿,看小刀刘直起腰,“我琢磨着,得建个专门的酱料作坊。往后福来居不光卖面,还能往国营饭店、副食店供货——”
“资金够吗?”小刀刘挠着后脑勺插话,他是陆爷爷当年收的帮工,四十来岁,腕子上还留着切菜时烫的疤,“买坛子、租屋子、雇人,哪样不得花钱?上回修灶都跟我借了五十块……”
“钱的事儿我有谱。”陆言拍着胸脯,想起系统商城里攒了小半年的食运值——上次给赵大爷治好了胃寒的药膳粥得了二十点,李主任带外宾来吃饭又加了三十,“再说咱有手艺,回头供货赚了钱,头一个还你。”他挤挤眼睛,“再说了,清欢不是还在这儿嘛?”
苏清欢正低头翻着个蓝皮本子,听见这话抬眼笑:“我查了《齐民要术》,里面说‘作酱先治瓮’,仓储得通风避光。”她把本子推过来,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草图,“我跟济仁堂王伯商量过,他库房后头有间闲屋,月租才八块,正适合当酱窖。”
“得嘞!”陆言一把抓过本子,指节敲得桌板咚咚响,“明儿我就去看屋子。二柱负责联系陶窑,要那种上了釉的新坛;秀芬去副食店打听,看人家要啥样的包装——”他突然顿住,望着苏清欢发顶翘起的碎发,声音软了些,“清欢,辛苦你跟我跑库房?”
“该的。”苏清欢低头收拾本子,耳尖红得像蘸了蜜的山楂,“我还想试试用竹炭调湿度……”
散会时已过九点,陆言送苏清欢到胡同口。
晚风卷着槐花香扑过来,他望着她月白衫子的背影消失在济仁堂的灯笼里,这才摸着黑回面馆。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系统面板上,“菌种优化”技能在商城最顶端闪着金光——需要八百食运值,够他攒小半年的。
“拼了。”陆言咬咬牙,指尖点在“兑换”上。
面板蓝光一闪,脑海里突然涌进无数数据:乳酸菌比例5:3最宜,发酵温度需恒定25℃,还有一行小字“配合紫苏艾草水,保质期可延至百日”。
他摸着后颈直乐:“系统到底没坑我。”
第二日天刚亮,福来居的后厨就炸开了锅。
陆言系着新换的靛青围裙,手里捏着张写满数字的纸:“小刀刘,把老酱坯分出三分之一;二柱,去蜂窝煤炉烧锅温水——温度得正好,手伸进去不烫就行!”
“陆老板,这味儿——”刚掀开店门的秀芬猛地吸了吸鼻子,“比前儿还香!”
可不是。
新菌种混着苏清欢熬的草药水,在后厨漫开股子浓而不腻的酱香,像浸了蜜的炒芝麻,又带着点艾草的清苦。
李奶奶拎着菜篮路过,探头往门里瞧:“哟,今儿这味儿勾得我早饭都不想吃了!”王大爷端着搪瓷缸子凑过来:“给我来碗面,多浇酱!”
陆言舀酱的手都快了几分。
他看着瓷碗里堆得冒尖的深棕酱料,夹一筷子送进嘴里——甜咸在舌尖炸开,后味儿是陈皮的甘,比之前更醇厚三分。
“得嘞!”他冲秀芬喊,“记着跟客人说,这是咱福来居的‘秘制百香酱’!”
深夜,陆言站在新租的酱窖前。
月光从透气窗漏进来,照得整排陶坛像铺了层银霜。
他伸手摸了摸最近的坛子,温度凉丝丝的,是苏清欢在墙根埋的竹炭起了作用。
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耳边响起:“顾客好感度 5,‘秘术突破’任务完成。当前食运值:1200。”
“这才哪儿到哪儿。”陆言望着窖里整整齐齐的五十个坛子,想起白天老赵说的“示范单位”申请,又想起苏清欢本子上画的连锁面馆草图,嘴角不自觉翘起来。
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琴声,像是胡琴,又像是小提琴,在胡同里荡出细细的涟漪。
他正琢磨着这琴声从哪儿来,后堂的挂钟“当”地敲了十下。
陆言锁好酱窖门往回走,经过福来居门口时,看见墙根贴了张新告示:“京市电视台《民生百态》栏目组征集特色店铺……”
风掀起告示角,露出“联系电话:6532-XXXX”几个字。
陆言没当回事儿,刚要转身,就听胡同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响。
他眯眼望去,隐约看见两个身影抬着摄像机,其中一个举着话筒冲他喊:“同志,请问是福来居的陆老板吗?”
作者按:如果觉得故事还可以,求鲜花、打赏、收藏、月票,您的支持是作者的创作动力,谢谢!!作者会以爆更答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