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假中毒计,钓出幕后黑手!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清晨五点半,福来居的铁皮门刚拉开半扇,陆言就踮着脚往门框上贴告示。
蓝墨水写的“昨日顾客疑似食物中毒,暂停营业一天”几个字还带着潮意,被穿堂风掀得簌簌响。
“小陆啊,昨儿那桌吃卤煮的老张头真中了毒?”斜对门修自行车的王大爷拎着茶缸凑过来,茶梗子粘在嘴角,“我瞅着他昨儿还能蹲门口跟人掰扯二锅头价儿呢。”
陆言弯腰收拾门口的竹笸箩,笸箩里堆着蔫了的菠菜——这是特意摆的破绽。
他抬头时眼眶泛红,活像一宿没睡:“王大爷您说我能瞒您吗?老张头半夜上吐下泻送了医院,大夫说……说可能是食材没处理干净。”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
卖油饼的李婶攥着油乎乎的围裙挤进来:“要真这样可了不得,上回国营食堂闹肚子,关了半个月才开门!”她话音刚落,人群里突然冒出个穿的确良衬衫的瘦子,尖着嗓子喊:“我昨儿也在福来居吃的!现在胃里还烧得慌,该不会也中了毒吧?”
陆言眼皮一跳——这瘦子他没见过,胡同里的老客都是穿圆领汗衫的。
他捏着笸箩的手紧了紧,面上却露出慌神的模样:“大兄弟您别着急,我这就找大夫——”
“找大夫有什么用!”瘦子拔高了声音,“我听说陆老板他爷爷当年就是因为做菜出了事才隐退的,合着这手艺是祖传的害人?”
人群里炸开了锅。
王大爷把茶缸往地上一墩:“你放屁!老陆头当年给国宴帮厨,那是手艺人!”李婶的油饼摊都顾不上了,拽着瘦子的袖子:“你谁啊你?我在胡同口卖了十年油饼,怎么没见过你?”
瘦子被拽得踉跄,眼珠滴溜溜转着要跑。
陆言却突然笑了,弯腰从笸箩底下摸出个小本儿,“啪”地拍在桌上:“各位街坊瞧好了,这是近三个月的进货单。昨儿那桌卤煮用的猪肠,是前儿早上从二商局肉联厂进的,单据都在。”他指尖划过纸上的红章,“至于这位兄弟……”
他突然凑近瘦子,寸头下的眼睛亮得惊人:“您后脖子上这道疤,跟上个月在隆福寺偷钱包被抓的小混子,长得可真像。”
瘦子脸色一白,挤开人群跑了。
陆言望着他的背影勾了勾嘴角——鱼,上钩了。
赵大顺在“得月楼”雅间里听到消息时,正往嘴里塞松鼠桂鱼。
鱼皮炸得酥脆,他却觉得索然无味,把筷子往桌上一摔:“那小崽子总算栽了?”
手下点头哈腰:“可不嘛,现在胡同口都传福来居要关张。我还派了人过去煽风点火,说陆言家祖传的手艺有问题……”
“蠢!”赵大顺抄起茶盏砸过去,瓷片儿擦着手下的耳朵飞出去,“要让他彻底翻不了身,光靠嘴皮子够吗?”他摸着油光水滑的背头,眼里闪过阴狠,“去,找个手脚利索的,今晚混进福来居后厨,往他腌菜坛里加点料——就说是过期的亚硝酸盐,到时候就算查出来,也能坐实他卫生不合格。”
手下抹了把脸上的茶渍,点头哈腰退了出去。
赵大顺望着窗外的夕阳,忽然笑出了声。
上个月他想压价收购福来居的铺子,陆言举着擀面杖把他骂出三条胡同;上上周他找人在福来居门口泼脏水,陆言带着街坊把脏水泼回了得月楼。
现在好了,只要福来居出了食物中毒的事,就算不关门,名声也臭了,到时候他再带着现金去“帮忙”……
傍晚六点,福来居的后厨飘着股酸溜溜的味儿。
小刀刘缩在咸菜缸后头,鼻头上沾着盐粒。
他摸了摸怀里的铁扳手——这是陆言特意给他的,说“防君子不防小人,真动手别留力”。
后窗“吱呀”一声被撬开条缝。
小刀刘屏住呼吸,看见一只戴手套的手伸进来,指尖勾着个棕色玻璃瓶子。
那人刚翻进窗户,还没直起腰,就被铁扳手顶住了后颈。
“动一下试试。”小刀刘的声音哑得像砂纸——他特意压着嗓子,怕被听出是福来居的人。
那人抖得像筛糠,瓶子“当啷”掉在地上。
小刀刘弯腰捡起瓶子,借着窗外的光看了看,突然笑了:“陆哥说得没错,您这瓶‘料’,可比亚硝酸盐金贵多了。”他扯住那人后领往外拖,“走,见你们老板去。”
陆言正蹲在门口剥蒜,看见小刀刘揪着人过来,把蒜臼子往地上一放:“说吧,谁派你来的?”
“赵……赵总!”那人膝盖一软跪在地上,“他说让福来居彻底关门,给的钱够我回老家盖房……”
陆言蹲下来,捏着那人的下巴仔细看:“上个月在隆福寺偷钱包那个?”见对方猛点头,他拍了拍对方肩膀,“成,你立功了。”他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清欢,该上场了。”
苏清欢的自行车铃在胡同口响起来。
她穿着月白旗袍,车后座绑着个红布包裹,远远就能闻到草药香。
陆言迎上去接过包裹,布包里是五个蓝边瓷碗,碗里的茶汤泛着琥珀色的光。
“这是土茯苓配甘草,”苏清欢指尖点了点碗沿,“昨儿那几个‘中毒’的顾客,我都给他们喝了这个。”她抬眼望向后厨里跪着的人,“现在该去医院了。”
深夜十点,同仁医院的走廊灯火通明。
陆言陪着五个“中毒”顾客站在诊室外,赵大顺的手下缩在墙角直打哆嗦。
“张大爷,您昨儿吐了几回?”大夫翻着病历本抬头。
“三回。”老张头摸着肚子笑,“可喝了清欢姑娘的药,今早上就想吃油饼了。”
大夫又转向旁边的李婶:“您说胃里烧得慌?”
“可不嘛,”李婶挤眉弄眼,“可现在……”她突然掀开衣服拍了拍肚子,“比吃了冰镇酸梅汤还舒坦!”
大夫放下听诊器,推了推眼镜:“几位的血常规、便常规都正常,没有食物中毒的迹象。所谓‘上吐下泻’,更像是食用了刺激性食物导致的肠胃不适。”他扫了眼缩在墙角的人,“至于有人故意往食物里添加的东西——”他指了指桌上的玻璃瓶子,“这是工业用亚硝酸钠,剂量足够让半条胡同的人进急诊。”
陆言摸出兜里的告示纸,当着众人的面撕成碎片:“各位街坊,让大家担心了。福来居明天照常营业,卤煮免费请三顿——但有个条件。”他转身盯着墙角的人,“得让使坏的人,把该说的都说了。”
深夜十一点,胡警官的警车“呜哇”响着停在福来居门口。
陆言把装着玻璃瓶子的证物袋递过去,瞥见胡警官身后跟着几个扛摄像机的:“这是?”
“群众举报得月楼涉嫌倒卖粮票,”胡警官拍了拍证物袋,“刚好顺道来取点‘意外收获’。”他冲陆言挤了挤眼,“你小子,下回设局提前说一声——我这警服都快被局里的电话打爆了。”
陆言望着警车消失在胡同口,转身看见苏清欢站在老槐树下,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晃了晃手里的药碗:“明儿早上,我请你喝新熬的药膳粥?”
苏清欢接过碗,指尖碰到他掌心的温度。
远处传来得月楼方向的警笛声,她抿着嘴笑:“得加双份红枣——我可听说某人昨晚蹲在后厨剁了半宿葱,手都酸了。”
陆言摸着后颈嘿嘿笑,忽然听见兜里的BP机“滴”了一声。
他打开看,是胡警官发来的短讯:“得月楼办公室保险柜里有好东西,等你明天来认认。”
他望着夜空里的星子,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做菜如做人,火候到了,该翻勺时就得翻。”
风卷着槐花香吹过胡同,福来居的招牌在夜色里泛着暖黄的光。
胡警官的皮鞋跟敲在得月楼红木楼梯上,声音比警笛还响。
陆言跟着往上走,每一步都能闻到走廊里残留的鱼腥味——赵大顺最爱在办公室招待客人吃清蒸石斑,说“鱼肚子上的油星子能黏住人心”。
办公室门“哐当”被踹开时,赵大顺正站在落地窗前倒红酒。
水晶杯“啪”地砸在地毯上,他转身时西装下摆扫翻了茶海,普洱茶汤顺着檀木桌角往下淌。
“你们这是私闯民宅!”他扯着领带吼,目光却直往墙角的保险柜飘——那是他上个月刚换的德国货,密码连老婆都不知道。
“群众举报倒卖粮票,我们有搜查令。”胡警官晃了晃证件,冲身后的小警察抬抬下巴,“开柜。”
陆言倚着门框看。
赵大顺的喉结上下滚动,额角的汗顺着鬓角流进衬衫领,活像条被掐住鳃的鱼。
保险柜打开的瞬间,他突然扑过去,却被小警察反剪了胳膊按在墙上。
“乖乖,这得多少张?”小警察举着一摞粮票直咂舌,米票、面票、油票层层叠叠,最底下还压着个青瓷小瓶。
陆言凑过去,瓶身贴着褪色的标签,“轻粉”两个字被摩挲得发毛——这玩意儿他在爷爷的旧医书里见过,外用去腐生肌,内服能要人命。
“你们怎么……”赵大顺的脸白得像刚刷的墙,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陆言摸出兜里的怀表晃了晃——这是爷爷留下的老物件,表盖内侧刻着“厨心”二字。
“赵总不是爱说‘做生意要留后手’么?”他笑眯眯地把怀表收回去,“您派去后厨的那位兄弟,昨儿在派出所把您怎么教他‘加点料’的事儿,说得比说评书还热闹。”
赵大顺突然暴吼:“你等着!我认识局里王科长、市场部张主任,我会让你后悔——”
“铐上。”胡警官扯了扯警帽,“妨碍公务加倒卖票证,够你在号子里背半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警笛声再次划破夜空时,陆言蹲在福来居门口剥葱。
竹笸箩里的葱白堆成小山,月光落上去,像撒了层碎银。
门帘一掀,苏清欢端着青花瓷碗出来,粳米粥的甜香裹着黄芪的药气:“趁热喝,我多加了桂圆。”
“庆功粥?”陆言接碗时指尖蹭到她腕子,凉丝丝的,“今儿可多亏你配的那几碗解毒汤,老张头演吐的时候,我都怕他真把早饭吐出来。”
苏清欢在他对面坐下,旗袍下摆沾了点粥渍。
“你早就知道赵大顺会下黑手。”她舀起一勺粥,“从你故意把蔫菠菜摆门口那会儿,我就猜着了——哪有饭馆把烂菜搁明面上的?”
陆言挠了挠寸头笑:“这招叫‘引蛇出洞’,我爷爷教的。他说当年在国宴厨房,有人往鲍汁里掺生水,老厨子就故意把漏勺搁灶台上,等那人心急来搅和……”他顿了顿,粥碗在手里转了两圈,“其实我更怕的是,他真往菜里下了毒,万一伤着街坊……”
“所以你让小刀刘守着咸菜缸。”苏清欢替他说完,“你总说自己是胡同里的小油子,可我知道,你比谁都怕这老铺子塌了。”
夜风掀起门帘,吹得墙上的菜谱画页哗啦响。
那是爷爷亲手写的,“卤煮要熬三滚”“炸酱得用六必居的酱”,墨迹有些地方已经晕开,像团化不开的雾。
陆言望着那些字,忽然想起今早胡警官给他看的短讯——得月楼保险柜里还搜出个牛皮纸袋,里面是爷爷当年的“退职报告”,日期是1962年。
“你爷爷当年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苏清欢的声音轻得像片叶子。
陆言捏着碗沿的手紧了紧。
他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看爷爷对着旧报纸掉眼泪,报上写着“某国营厨房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有些账,得等你有本事了再算”。
“也许吧。”他望着碗里的粥花,“但我得替他讨回公道。”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像是胡同口老周头的手风琴。
苏清欢忽然起身,从自行车筐里摸出本泛黄的书。
封皮上“京市古玩志”几个字被磨得发毛,翻页时飘出股旧纸的霉味。
“今儿在济仁堂整理旧书,翻到这本。”她把书推过去,“里面记着80年代初,有几家老馆子的秘方被人偷卖……”
陆言翻开书,第二十三页夹着张旧照片。
照片里是个穿白大褂的老头,系着蓝布围裙,站在“福来居”的老招牌下——那是爷爷。
风又起了,吹得书页簌簌响。
苏清欢的影子和陆言的影子叠在书上,像两株交缠的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清晨五点半,福来居的铁皮门刚拉开半扇,陆言就踮着脚往门框上贴告示。
蓝墨水写的“昨日顾客疑似食物中毒,暂停营业一天”几个字还带着潮意,被穿堂风掀得簌簌响。
“小陆啊,昨儿那桌吃卤煮的老张头真中了毒?”斜对门修自行车的王大爷拎着茶缸凑过来,茶梗子粘在嘴角,“我瞅着他昨儿还能蹲门口跟人掰扯二锅头价儿呢。”
陆言弯腰收拾门口的竹笸箩,笸箩里堆着蔫了的菠菜——这是特意摆的破绽。
他抬头时眼眶泛红,活像一宿没睡:“王大爷您说我能瞒您吗?老张头半夜上吐下泻送了医院,大夫说……说可能是食材没处理干净。”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
卖油饼的李婶攥着油乎乎的围裙挤进来:“要真这样可了不得,上回国营食堂闹肚子,关了半个月才开门!”她话音刚落,人群里突然冒出个穿的确良衬衫的瘦子,尖着嗓子喊:“我昨儿也在福来居吃的!现在胃里还烧得慌,该不会也中了毒吧?”
陆言眼皮一跳——这瘦子他没见过,胡同里的老客都是穿圆领汗衫的。
他捏着笸箩的手紧了紧,面上却露出慌神的模样:“大兄弟您别着急,我这就找大夫——”
“找大夫有什么用!”瘦子拔高了声音,“我听说陆老板他爷爷当年就是因为做菜出了事才隐退的,合着这手艺是祖传的害人?”
人群里炸开了锅。
王大爷把茶缸往地上一墩:“你放屁!老陆头当年给国宴帮厨,那是手艺人!”李婶的油饼摊都顾不上了,拽着瘦子的袖子:“你谁啊你?我在胡同口卖了十年油饼,怎么没见过你?”
瘦子被拽得踉跄,眼珠滴溜溜转着要跑。
陆言却突然笑了,弯腰从笸箩底下摸出个小本儿,“啪”地拍在桌上:“各位街坊瞧好了,这是近三个月的进货单。昨儿那桌卤煮用的猪肠,是前儿早上从二商局肉联厂进的,单据都在。”他指尖划过纸上的红章,“至于这位兄弟……”
他突然凑近瘦子,寸头下的眼睛亮得惊人:“您后脖子上这道疤,跟上个月在隆福寺偷钱包被抓的小混子,长得可真像。”
瘦子脸色一白,挤开人群跑了。
陆言望着他的背影勾了勾嘴角——鱼,上钩了。
赵大顺在“得月楼”雅间里听到消息时,正往嘴里塞松鼠桂鱼。
鱼皮炸得酥脆,他却觉得索然无味,把筷子往桌上一摔:“那小崽子总算栽了?”
手下点头哈腰:“可不嘛,现在胡同口都传福来居要关张。我还派了人过去煽风点火,说陆言家祖传的手艺有问题……”
“蠢!”赵大顺抄起茶盏砸过去,瓷片儿擦着手下的耳朵飞出去,“要让他彻底翻不了身,光靠嘴皮子够吗?”他摸着油光水滑的背头,眼里闪过阴狠,“去,找个手脚利索的,今晚混进福来居后厨,往他腌菜坛里加点料——就说是过期的亚硝酸盐,到时候就算查出来,也能坐实他卫生不合格。”
手下抹了把脸上的茶渍,点头哈腰退了出去。
赵大顺望着窗外的夕阳,忽然笑出了声。
上个月他想压价收购福来居的铺子,陆言举着擀面杖把他骂出三条胡同;上上周他找人在福来居门口泼脏水,陆言带着街坊把脏水泼回了得月楼。
现在好了,只要福来居出了食物中毒的事,就算不关门,名声也臭了,到时候他再带着现金去“帮忙”……
傍晚六点,福来居的后厨飘着股酸溜溜的味儿。
小刀刘缩在咸菜缸后头,鼻头上沾着盐粒。
他摸了摸怀里的铁扳手——这是陆言特意给他的,说“防君子不防小人,真动手别留力”。
后窗“吱呀”一声被撬开条缝。
小刀刘屏住呼吸,看见一只戴手套的手伸进来,指尖勾着个棕色玻璃瓶子。
那人刚翻进窗户,还没直起腰,就被铁扳手顶住了后颈。
“动一下试试。”小刀刘的声音哑得像砂纸——他特意压着嗓子,怕被听出是福来居的人。
那人抖得像筛糠,瓶子“当啷”掉在地上。
小刀刘弯腰捡起瓶子,借着窗外的光看了看,突然笑了:“陆哥说得没错,您这瓶‘料’,可比亚硝酸盐金贵多了。”他扯住那人后领往外拖,“走,见你们老板去。”
陆言正蹲在门口剥蒜,看见小刀刘揪着人过来,把蒜臼子往地上一放:“说吧,谁派你来的?”
“赵……赵总!”那人膝盖一软跪在地上,“他说让福来居彻底关门,给的钱够我回老家盖房……”
陆言蹲下来,捏着那人的下巴仔细看:“上个月在隆福寺偷钱包那个?”见对方猛点头,他拍了拍对方肩膀,“成,你立功了。”他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清欢,该上场了。”
苏清欢的自行车铃在胡同口响起来。
她穿着月白旗袍,车后座绑着个红布包裹,远远就能闻到草药香。
陆言迎上去接过包裹,布包里是五个蓝边瓷碗,碗里的茶汤泛着琥珀色的光。
“这是土茯苓配甘草,”苏清欢指尖点了点碗沿,“昨儿那几个‘中毒’的顾客,我都给他们喝了这个。”她抬眼望向后厨里跪着的人,“现在该去医院了。”
深夜十点,同仁医院的走廊灯火通明。
陆言陪着五个“中毒”顾客站在诊室外,赵大顺的手下缩在墙角直打哆嗦。
“张大爷,您昨儿吐了几回?”大夫翻着病历本抬头。
“三回。”老张头摸着肚子笑,“可喝了清欢姑娘的药,今早上就想吃油饼了。”
大夫又转向旁边的李婶:“您说胃里烧得慌?”
“可不嘛,”李婶挤眉弄眼,“可现在……”她突然掀开衣服拍了拍肚子,“比吃了冰镇酸梅汤还舒坦!”
大夫放下听诊器,推了推眼镜:“几位的血常规、便常规都正常,没有食物中毒的迹象。所谓‘上吐下泻’,更像是食用了刺激性食物导致的肠胃不适。”他扫了眼缩在墙角的人,“至于有人故意往食物里添加的东西——”他指了指桌上的玻璃瓶子,“这是工业用亚硝酸钠,剂量足够让半条胡同的人进急诊。”
陆言摸出兜里的告示纸,当着众人的面撕成碎片:“各位街坊,让大家担心了。福来居明天照常营业,卤煮免费请三顿——但有个条件。”他转身盯着墙角的人,“得让使坏的人,把该说的都说了。”
深夜十一点,胡警官的警车“呜哇”响着停在福来居门口。
陆言把装着玻璃瓶子的证物袋递过去,瞥见胡警官身后跟着几个扛摄像机的:“这是?”
“群众举报得月楼涉嫌倒卖粮票,”胡警官拍了拍证物袋,“刚好顺道来取点‘意外收获’。”他冲陆言挤了挤眼,“你小子,下回设局提前说一声——我这警服都快被局里的电话打爆了。”
陆言望着警车消失在胡同口,转身看见苏清欢站在老槐树下,月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晃了晃手里的药碗:“明儿早上,我请你喝新熬的药膳粥?”
苏清欢接过碗,指尖碰到他掌心的温度。
远处传来得月楼方向的警笛声,她抿着嘴笑:“得加双份红枣——我可听说某人昨晚蹲在后厨剁了半宿葱,手都酸了。”
陆言摸着后颈嘿嘿笑,忽然听见兜里的BP机“滴”了一声。
他打开看,是胡警官发来的短讯:“得月楼办公室保险柜里有好东西,等你明天来认认。”
他望着夜空里的星子,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做菜如做人,火候到了,该翻勺时就得翻。”
风卷着槐花香吹过胡同,福来居的招牌在夜色里泛着暖黄的光。
胡警官的皮鞋跟敲在得月楼红木楼梯上,声音比警笛还响。
陆言跟着往上走,每一步都能闻到走廊里残留的鱼腥味——赵大顺最爱在办公室招待客人吃清蒸石斑,说“鱼肚子上的油星子能黏住人心”。
办公室门“哐当”被踹开时,赵大顺正站在落地窗前倒红酒。
水晶杯“啪”地砸在地毯上,他转身时西装下摆扫翻了茶海,普洱茶汤顺着檀木桌角往下淌。
“你们这是私闯民宅!”他扯着领带吼,目光却直往墙角的保险柜飘——那是他上个月刚换的德国货,密码连老婆都不知道。
“群众举报倒卖粮票,我们有搜查令。”胡警官晃了晃证件,冲身后的小警察抬抬下巴,“开柜。”
陆言倚着门框看。
赵大顺的喉结上下滚动,额角的汗顺着鬓角流进衬衫领,活像条被掐住鳃的鱼。
保险柜打开的瞬间,他突然扑过去,却被小警察反剪了胳膊按在墙上。
“乖乖,这得多少张?”小警察举着一摞粮票直咂舌,米票、面票、油票层层叠叠,最底下还压着个青瓷小瓶。
陆言凑过去,瓶身贴着褪色的标签,“轻粉”两个字被摩挲得发毛——这玩意儿他在爷爷的旧医书里见过,外用去腐生肌,内服能要人命。
“你们怎么……”赵大顺的脸白得像刚刷的墙,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陆言摸出兜里的怀表晃了晃——这是爷爷留下的老物件,表盖内侧刻着“厨心”二字。
“赵总不是爱说‘做生意要留后手’么?”他笑眯眯地把怀表收回去,“您派去后厨的那位兄弟,昨儿在派出所把您怎么教他‘加点料’的事儿,说得比说评书还热闹。”
赵大顺突然暴吼:“你等着!我认识局里王科长、市场部张主任,我会让你后悔——”
“铐上。”胡警官扯了扯警帽,“妨碍公务加倒卖票证,够你在号子里背半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警笛声再次划破夜空时,陆言蹲在福来居门口剥葱。
竹笸箩里的葱白堆成小山,月光落上去,像撒了层碎银。
门帘一掀,苏清欢端着青花瓷碗出来,粳米粥的甜香裹着黄芪的药气:“趁热喝,我多加了桂圆。”
“庆功粥?”陆言接碗时指尖蹭到她腕子,凉丝丝的,“今儿可多亏你配的那几碗解毒汤,老张头演吐的时候,我都怕他真把早饭吐出来。”
苏清欢在他对面坐下,旗袍下摆沾了点粥渍。
“你早就知道赵大顺会下黑手。”她舀起一勺粥,“从你故意把蔫菠菜摆门口那会儿,我就猜着了——哪有饭馆把烂菜搁明面上的?”
陆言挠了挠寸头笑:“这招叫‘引蛇出洞’,我爷爷教的。他说当年在国宴厨房,有人往鲍汁里掺生水,老厨子就故意把漏勺搁灶台上,等那人心急来搅和……”他顿了顿,粥碗在手里转了两圈,“其实我更怕的是,他真往菜里下了毒,万一伤着街坊……”
“所以你让小刀刘守着咸菜缸。”苏清欢替他说完,“你总说自己是胡同里的小油子,可我知道,你比谁都怕这老铺子塌了。”
夜风掀起门帘,吹得墙上的菜谱画页哗啦响。
那是爷爷亲手写的,“卤煮要熬三滚”“炸酱得用六必居的酱”,墨迹有些地方已经晕开,像团化不开的雾。
陆言望着那些字,忽然想起今早胡警官给他看的短讯——得月楼保险柜里还搜出个牛皮纸袋,里面是爷爷当年的“退职报告”,日期是1962年。
“你爷爷当年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事?”苏清欢的声音轻得像片叶子。
陆言捏着碗沿的手紧了紧。
他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看爷爷对着旧报纸掉眼泪,报上写着“某国营厨房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有些账,得等你有本事了再算”。
“也许吧。”他望着碗里的粥花,“但我得替他讨回公道。”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像是胡同口老周头的手风琴。
苏清欢忽然起身,从自行车筐里摸出本泛黄的书。
封皮上“京市古玩志”几个字被磨得发毛,翻页时飘出股旧纸的霉味。
“今儿在济仁堂整理旧书,翻到这本。”她把书推过去,“里面记着80年代初,有几家老馆子的秘方被人偷卖……”
陆言翻开书,第二十三页夹着张旧照片。
照片里是个穿白大褂的老头,系着蓝布围裙,站在“福来居”的老招牌下——那是爷爷。
风又起了,吹得书页簌簌响。
苏清欢的影子和陆言的影子叠在书上,像两株交缠的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