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鉴宝大会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银针惊世》最新章节!
京都国际会展中心·上午九点
旋转门吞吐着人流,媒体记者的闪光灯将大理石地面照得发白。苏昭昭踩着细高跟踏入会场,红色风衣下摆扫过立柱上的鎏金雕花,身后傅沉舟的黑色西装与她形成鲜明对比,像两柄出鞘的剑,引得周围议论纷纷。
“快看,那就是苏昭昭!”
“听说她今天要和鉴宝协会正面硬刚?”
直播间的镜头紧跟其后,弹幕以每秒上千条的速度刷新:“姐姐杀疯了!”“坐等鉴宝协会打脸现场”。
鉴宝协会会长张洪生站在台上,金丝眼镜后闪过一丝阴鸷。他抬手示意会场安静,声音里带着虚伪的热情:“欢迎各位来到‘华夏鉴宝公信力论坛’,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苏昭昭女士——”舌尖在“女士”二字上刻意打了个转,“来共同探讨鉴宝行业的规范与发展。”
苏昭昭迈上台阶,高跟鞋在台阶上敲出清脆的节奏。她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红唇微扬:“张会长太客气了。不过比起‘探讨’,我更希望今天能有个公平的验证机会——毕竟贵协会三天前发的声明,可是说我‘毫无鉴宝资质’呢。”
台下哗然。张洪生的手指在话筒架上敲了两下,皮笑肉不笑地说:“苏小姐既然这么有信心,那就请开始吧。第一件展品——”
幕布拉开,青铜鼎在聚光灯下泛着青灰色幽光。三位协会专家依次上前,有的用放大镜观察纹路,有的掏出pH试纸检测锈迹。第一位专家推了推眼镜:“从器型和铭文来看,这是西周早期的鼎,锈迹自然,应为真品。”第二位却摇头:“不对,铭文刻痕太浅,可能是清末仿品。”
轮到苏昭昭时,会场突然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她伸手触碰鼎身,指尖在蟠龙纹上轻轻划过——这是她独有的“记忆回溯”能力,真品的历史痕迹会像画面般在脑海中展开。然而此刻,她瞳孔微缩:青铜鼎表面的包浆下,竟有化学药剂腐蚀的刺鼻气息。
“这是清末仿品。”她的声音清晰有力,“仿制者用硫酸铜溶液浸泡伪造绿锈,又用砂纸打磨出‘自然磨损’痕迹。但真正的西周鼎足内侧会有范铸留下的蜂窝状气孔,而这件......”她戴上白手套,伸手探向鼎足内侧,“光滑如镜,明显是现代机械加工的痕迹。”
张洪生脸色铁青,却不得不示意工作人员搬来光谱检测仪。十分钟后,检测报告显示:铜铅比例符合清末工艺,锈层不含西周时期特有的矿物质。会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直播间弹幕被“牛逼”刷屏。
**第二件展品:明代青花梅瓶**
苏昭昭只扫了一眼便断定:“这是‘克隆瓷’。瓶身用3D扫描技术复制故宫藏品,釉料却是现代化学调配,高温烧制后会在底部形成......”她翻转瓶底,用激光笔指向某个斑点,“这种蜘蛛网状裂纹,真品绝不会有。”
协会专家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硬着头皮反驳:“仅凭肉眼就能断定?这也太武断了......”
“那就用热释光检测吧。”苏昭昭打断他,“真品的釉料经过六百年自然衰变,检测结果会在10万-12万年之间,而这件——”她勾唇一笑,“最多不超过五十年。”
检测结果再次印证她的判断。张洪生的额头沁出冷汗,悄悄给台下的副会长使眼色。后者起身走向后台,片刻后,四名保镖抬着一个红木匣走上台,匣中衬着金丝绒,一枚羊脂白玉璧静静躺着,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这是本协会的‘传世之宝’,”张洪生刻意加重语气,“战国时期的‘和氏璧’仿品,由前会长于昆仑山脉所得。苏小姐,可要看仔细了。”
苏昭昭刚触碰到玉璧,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无数碎片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实验室里戴着口罩的技术人员、浸泡在绿色溶液中的玉料、激光雕刻机在表面刻出“血沁”纹路......更可怕的是,她的鼻腔里竟泛起一丝熟悉的气味——和当年缅北矿坑中,那些造假翡翠散发的化学药剂味道一模一样!
“昭昭!”傅沉舟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猛地抬头,发现自己的手正死死攥着玉璧边缘,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直播间的镜头里,她脸色惨白如纸,鬓角的发丝被冷汗黏在皮肤上。
“这玉璧......”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是用阿富汗白玉高温炝色伪造,表面的‘血沁’其实是红色玻璃胶填充。至于所谓的‘传世痕迹’——”她突然抓起桌上的放大镜,对准玉璧边缘,“这里的包浆不均匀,分明是用电动抛光机打磨出来的!”
张洪生再也绷不住了,拍桌怒吼:“你胡说!这玉璧是......”
“是你们从地下作坊买来的假货吧?”苏昭昭打断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微型录音笔,“需要我播放一段王老板的证词吗?他说,贵协会每年都会从缅甸走私翡翠原石,再通过‘权威鉴定’包装成珍品,流入拍卖市场——”
会场瞬间炸开锅。记者们纷纷起身,话筒和摄像机怼向主席台。张洪生脸色煞白,伸手想抢夺录音笔,却被傅沉舟一把扣住手腕。后者眼神冷如刀锋:“张会长,在这么多摄像头面前,你想干什么?”
“不是这样的!”副会长突然跳出来,“这一切都是苏昭昭的阴谋!她......她有特异功能,能操纵宝物的检测结果!”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苏昭昭却笑了,她转身面对直播镜头,举起玉璧:“各位网友,我现在把这玉璧交给现场任意一位观众,麻烦大家打开手机摄像头,全程监督检测过程——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操纵真相。”
人群中走出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自称是地质大学的教授。他接过玉璧,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显微镜观察片刻,声音发颤:“这、这玉质结构松散,根本不是战国时期的......”
张洪生踉跄着后退半步,撞翻了身后的椅子。此时,会场大门突然被推开,几名警察带着搜查令走进来:“我们接到举报,有人涉嫌伪造文物、非法拍卖......”
苏昭昭看着面色如土的鉴宝协会众人,转身对傅沉舟露出一抹胜利的微笑。后者轻轻替她理了理被汗水打乱的发丝,低声道:“做得好。仓库那边已经控制住了,证据确凿。”
直播间的提示音接连响起,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苏昭昭拿起话筒,声音里带着穿透屏幕的力量:“鉴宝行业需要的不是‘权威认证’,而是良心。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她看向镜头,眼神坚定如炬,“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永远成不了真。下一场直播,我将带大家直击鉴宝协会的地下仓库,揭露更多行业黑幕。敬请期待。”
掌声如雷贯耳,夹杂着直播间里铺天盖地的“666”。张洪生被警察带走时,忽然转头怨毒地盯着她:“苏昭昭,你以为赢了?别忘了,你的‘能力’......”
“我的能力怎么了?”苏昭昭挑眉,“不过是比你们多了双看清真相的眼睛而已。”
会场外,阳光穿透云层。傅沉舟替她披上外套,指尖划过她泛红的耳尖:“累吗?”
“累,但值得。”她望着远处的天空,嘴角扬起畅快的笑,“这才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让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都见见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京都国际会展中心·上午九点
旋转门吞吐着人流,媒体记者的闪光灯将大理石地面照得发白。苏昭昭踩着细高跟踏入会场,红色风衣下摆扫过立柱上的鎏金雕花,身后傅沉舟的黑色西装与她形成鲜明对比,像两柄出鞘的剑,引得周围议论纷纷。
“快看,那就是苏昭昭!”
“听说她今天要和鉴宝协会正面硬刚?”
直播间的镜头紧跟其后,弹幕以每秒上千条的速度刷新:“姐姐杀疯了!”“坐等鉴宝协会打脸现场”。
鉴宝协会会长张洪生站在台上,金丝眼镜后闪过一丝阴鸷。他抬手示意会场安静,声音里带着虚伪的热情:“欢迎各位来到‘华夏鉴宝公信力论坛’,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苏昭昭女士——”舌尖在“女士”二字上刻意打了个转,“来共同探讨鉴宝行业的规范与发展。”
苏昭昭迈上台阶,高跟鞋在台阶上敲出清脆的节奏。她接过主持人递来的话筒,红唇微扬:“张会长太客气了。不过比起‘探讨’,我更希望今天能有个公平的验证机会——毕竟贵协会三天前发的声明,可是说我‘毫无鉴宝资质’呢。”
台下哗然。张洪生的手指在话筒架上敲了两下,皮笑肉不笑地说:“苏小姐既然这么有信心,那就请开始吧。第一件展品——”
幕布拉开,青铜鼎在聚光灯下泛着青灰色幽光。三位协会专家依次上前,有的用放大镜观察纹路,有的掏出pH试纸检测锈迹。第一位专家推了推眼镜:“从器型和铭文来看,这是西周早期的鼎,锈迹自然,应为真品。”第二位却摇头:“不对,铭文刻痕太浅,可能是清末仿品。”
轮到苏昭昭时,会场突然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她伸手触碰鼎身,指尖在蟠龙纹上轻轻划过——这是她独有的“记忆回溯”能力,真品的历史痕迹会像画面般在脑海中展开。然而此刻,她瞳孔微缩:青铜鼎表面的包浆下,竟有化学药剂腐蚀的刺鼻气息。
“这是清末仿品。”她的声音清晰有力,“仿制者用硫酸铜溶液浸泡伪造绿锈,又用砂纸打磨出‘自然磨损’痕迹。但真正的西周鼎足内侧会有范铸留下的蜂窝状气孔,而这件......”她戴上白手套,伸手探向鼎足内侧,“光滑如镜,明显是现代机械加工的痕迹。”
张洪生脸色铁青,却不得不示意工作人员搬来光谱检测仪。十分钟后,检测报告显示:铜铅比例符合清末工艺,锈层不含西周时期特有的矿物质。会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直播间弹幕被“牛逼”刷屏。
**第二件展品:明代青花梅瓶**
苏昭昭只扫了一眼便断定:“这是‘克隆瓷’。瓶身用3D扫描技术复制故宫藏品,釉料却是现代化学调配,高温烧制后会在底部形成......”她翻转瓶底,用激光笔指向某个斑点,“这种蜘蛛网状裂纹,真品绝不会有。”
协会专家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人硬着头皮反驳:“仅凭肉眼就能断定?这也太武断了......”
“那就用热释光检测吧。”苏昭昭打断他,“真品的釉料经过六百年自然衰变,检测结果会在10万-12万年之间,而这件——”她勾唇一笑,“最多不超过五十年。”
检测结果再次印证她的判断。张洪生的额头沁出冷汗,悄悄给台下的副会长使眼色。后者起身走向后台,片刻后,四名保镖抬着一个红木匣走上台,匣中衬着金丝绒,一枚羊脂白玉璧静静躺着,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这是本协会的‘传世之宝’,”张洪生刻意加重语气,“战国时期的‘和氏璧’仿品,由前会长于昆仑山脉所得。苏小姐,可要看仔细了。”
苏昭昭刚触碰到玉璧,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无数碎片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实验室里戴着口罩的技术人员、浸泡在绿色溶液中的玉料、激光雕刻机在表面刻出“血沁”纹路......更可怕的是,她的鼻腔里竟泛起一丝熟悉的气味——和当年缅北矿坑中,那些造假翡翠散发的化学药剂味道一模一样!
“昭昭!”傅沉舟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她猛地抬头,发现自己的手正死死攥着玉璧边缘,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直播间的镜头里,她脸色惨白如纸,鬓角的发丝被冷汗黏在皮肤上。
“这玉璧......”她的声音有些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是用阿富汗白玉高温炝色伪造,表面的‘血沁’其实是红色玻璃胶填充。至于所谓的‘传世痕迹’——”她突然抓起桌上的放大镜,对准玉璧边缘,“这里的包浆不均匀,分明是用电动抛光机打磨出来的!”
张洪生再也绷不住了,拍桌怒吼:“你胡说!这玉璧是......”
“是你们从地下作坊买来的假货吧?”苏昭昭打断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微型录音笔,“需要我播放一段王老板的证词吗?他说,贵协会每年都会从缅甸走私翡翠原石,再通过‘权威鉴定’包装成珍品,流入拍卖市场——”
会场瞬间炸开锅。记者们纷纷起身,话筒和摄像机怼向主席台。张洪生脸色煞白,伸手想抢夺录音笔,却被傅沉舟一把扣住手腕。后者眼神冷如刀锋:“张会长,在这么多摄像头面前,你想干什么?”
“不是这样的!”副会长突然跳出来,“这一切都是苏昭昭的阴谋!她......她有特异功能,能操纵宝物的检测结果!”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苏昭昭却笑了,她转身面对直播镜头,举起玉璧:“各位网友,我现在把这玉璧交给现场任意一位观众,麻烦大家打开手机摄像头,全程监督检测过程——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在操纵真相。”
人群中走出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自称是地质大学的教授。他接过玉璧,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显微镜观察片刻,声音发颤:“这、这玉质结构松散,根本不是战国时期的......”
张洪生踉跄着后退半步,撞翻了身后的椅子。此时,会场大门突然被推开,几名警察带着搜查令走进来:“我们接到举报,有人涉嫌伪造文物、非法拍卖......”
苏昭昭看着面色如土的鉴宝协会众人,转身对傅沉舟露出一抹胜利的微笑。后者轻轻替她理了理被汗水打乱的发丝,低声道:“做得好。仓库那边已经控制住了,证据确凿。”
直播间的提示音接连响起,在线人数突破1000万。苏昭昭拿起话筒,声音里带着穿透屏幕的力量:“鉴宝行业需要的不是‘权威认证’,而是良心。今天我站在这里,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她看向镜头,眼神坚定如炬,“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永远成不了真。下一场直播,我将带大家直击鉴宝协会的地下仓库,揭露更多行业黑幕。敬请期待。”
掌声如雷贯耳,夹杂着直播间里铺天盖地的“666”。张洪生被警察带走时,忽然转头怨毒地盯着她:“苏昭昭,你以为赢了?别忘了,你的‘能力’......”
“我的能力怎么了?”苏昭昭挑眉,“不过是比你们多了双看清真相的眼睛而已。”
会场外,阳光穿透云层。傅沉舟替她披上外套,指尖划过她泛红的耳尖:“累吗?”
“累,但值得。”她望着远处的天空,嘴角扬起畅快的笑,“这才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让整个行业的‘潜规则’,都见见光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