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灵异

旭日:科技报国路

第三十六章 千钧之焊

旭日:科技报国路 半生栖迟丹... 12.9万 2025-07-06 10:18:07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旭日:科技报国路》最新章节!
  合肥科学岛,聚变示范堆工程基地。深达三十米的反应堆基坑内,巨大的压力容器筒体如同沉睡的巨兽,在强光灯下泛着冷冽的银光。筒体环缝处,六台激光跟踪焊接机器人如同精密的外科医生,焊枪喷吐着刺目的蓝色弧光。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蒸腾的气息,每一次焊枪的轻移都牵动着数千双眼睛——这是示范堆压力容器的首道主环缝焊接,承载着未来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第一重“金钟罩”。

焊接总指挥陈旭紧盯着监控屏。屏幕上,代表焊缝熔池温度场的色谱图正从炽热的橙红向安全的靛蓝过渡,但一道细微的紫色纹路却在焊缝根部悄然蔓延——那是焊接残余应力的幽灵,是未来在极端热循环下诱发微裂纹的致命种子。

“报告!层间温度波动超阈值!B7区温升速率异常!”监控员的声音陡然拔高。红外热像图上,筒体某处突然爆出刺目的亮斑!温度曲线如同失控的野马,瞬间冲破工艺窗口上限!

“暂停焊接!启动紧急冷却!”陈旭厉声下令。氩气冷却喷嘴喷出白雾,但高温区域的应力云图已如蛛网般扩散——过快的局部温升导致材料晶粒粗化,残余应力陡增!

“工艺参数没问题!是筒体局部厚度偏差导致的散热不均!”材料工程师苏媛调出三维扫描图,“设计壁厚150mm,但B7区实测仅148.2mm!1.8毫米的差异,在常规容器可忽略,但在聚变堆的极限工况下就是阿喀琉斯之踵!”

1.8毫米的生死线!基坑内一片死寂。筒体由万吨水压机整体锻造,重铸工期至少半年!工程进度将彻底崩盘!

“不能停!”陈旭猛地抬头,“‘工基之盾’平台,请求残余应力动态调控介入!”

指令如电!平台瞬间激活:

数字孪生体同步:筒体三维模型与实时焊接参数导入“微晶”引擎,焊缝区域的温度场、应力场、微观组织演变被高速仿真!

智能调控决策:平台瞬间生成三套应急方案——A方案(局部深冷处理)被否决,降温速率超材料耐受极限;B方案(热丝TIG重熔)因筒体位置无法实施;C方案(高频微锻冲击 梯度热补偿)被标绿推荐!

执行链路贯通:指令直连现场设备——两台搭载超声冲击头的机械臂瞬间就位,高频振头如蜂鸟般啄击高温区边缘;同时,三组远红外加热器在应力集中点外围形成梯度温场!

监控屏上,代表残余应力的深紫色区域如同被无形的手揉捏、摊平!高频冲击波将粗大晶粒击碎,梯度热场引导应力有序释放!当焊接重启时,熔池温度曲线温顺地回归绿色通道。

“残余应力峰值下降37%!晶粒度恢复7级!”苏媛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千钧一发之际,“工基之盾”以数字之手抚平了钢铁的伤痕。

?

危机刚解,风暴再临。欧洲聚变安全局(EFSA)的紧急通告如冰雹砸向工程指挥部:

【基于新发现的中子辐照脆化风险模型,现强制要求所有ITER成员国示范堆压力容器焊缝进行‘全焊缝深剖面中子辐照模拟脆化试验’】

【试样规格:50mm×50mm×300mm(含焊缝、热影响区、母材)】

【认证周期:18个月】

“全焊缝深剖面取样?这是要我们把焊好的筒体大卸八块!”吴岳一拳砸在桌上。试样尺寸之大,意味着必须从主环缝切割整段材料!如同在未愈的伤口上再剜掉一块血肉!

“他们知道我们等不起十八个月。”程毅的声音冰冷,“这是釜底抽薪。”

工基之盾平台瞬间切换至战斗状态:

【检测到技术壁垒:EFSA脆化试验规范(Rev.7)】

【关联专利分析:脆化加速试验装置核心专利(EP**)归属德国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

【破解路径:1.开发替代性微试样脆化评价体系;2.突破加速试验装置专利壁垒】

“双线突围!”程毅下令,“材料组攻微试样,装备组破专利墙!”

?

材料实验室灯火通明。苏媛团队将毫米级的焊缝微试样放入重离子加速器靶室。高能粒子束轰击下,试样内部损伤被快速累积模拟中子辐照效果。但传统显微硬度压痕法在微区尺度误差惊人!

“启用‘纳米压痕-声发射’联测!”苏媛灵感乍现。纳米压痕仪的钻石针尖刺入试样表面,同步连接的声发射传感器捕捉着微观变形引发的弹性波——如同监听材料内部的呻吟!平台将声波频谱特征与辐照损伤数据库实时比对,脆化倾向被精准量化!

“微试样评价体系验证完成!”三天后,苏媛捧着报告的手在颤抖,“与EFSA全尺寸试样数据相关性达0.98!可替代性认证申请已提交ITER材料工作组!”

?

几乎同时,装备组的战场传来捷报。工基之盾平台专利破解模块亮起绿灯:

【EP**专利壁垒突破方案生成】

【核心绕过策略:用激光等离子体簇射替代传统中子源模拟辐照!】

【技术依据:高能激光轰击氘化锂靶产生的高通量质子束,其位移损伤效应与中子等效性获IAEA报告确认(TRS-489,P207)】

“激光模拟?!”陈旭震惊,“但他们的专利覆盖了‘所有带电粒子束辐照装置’!”

“专利描述限定于‘放射性离子源’。”专利工程师李颖调出法律文本,“激光等离子体属非放射性源!这是规则漏洞!”

合肥光机所的强激光实验室被紧急征用。工程师们将一段焊缝试样嵌入特制靶室,高能激光束如利剑劈向氘化锂靶!瞬间,靶面蒸腾起炽热的等离子体云,高能质子流如暴雨般冲刷试样表面!

“脆化数据比对完成!”负责数据验证的德国专家穆勒(ITER派驻监察员)盯着屏幕,“与卡尔斯鲁厄装置数据偏差小于3%!完全满足EFSA精度要求!”他转身看向程毅,眼神复杂:“你们……用一道光劈开了专利铁幕。”

?

国际舞台的决战在维也纳ITER理事会大厅打响。中国代表团将两份报告拍在桌上:

《基于微试样与声发射联测的焊缝脆化评价新标准》

《激光等离子体辐照模拟装置技术白皮书及全数据包》

“EFSA的新规,本质是维护过时的技术垄断。”首席代表周墨直视EFSA主席伯纳德,“中方方案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激光模拟装置无放射性风险,微试样技术可节省90%材料!我们要求将新方法纳入ITER国际标准!”

伯纳德面色铁青。他面前摆着卡尔斯鲁厄中心的密电:“激光方案将摧毁我中心设备出口市场!”但台下,日本、韩国代表已开始翻阅中方数据;俄罗斯代表直接举手:“建议成立工作组评估中方方案!”

“标准不应是枷锁,而是进步的阶梯。”周墨的声音响彻会场,“若EFSA坚持十八个月的传统试验,中方将独立推进示范堆建设,并向全球公开新标准体系!”

沉默。伯纳德摘下眼镜,缓缓道:“ITER技术委员会……同意启动中方方案的快速评估流程。”

?

合肥基地,压力容器最后一道环缝完成焊接。巨大的筒体在基坑中泛着完整的银光,如同一枚铸造完毕的巨印。工基之盾平台的控制屏上,代表焊缝质量的绿色光流覆盖了整个三维模型,残余应力峰值被牢牢压制在安全线以下。

程毅站在观礼台,望向基坑深处。吊装指令下达的瞬间,四千吨级的龙门吊缓缓启动,钢索绷直如弓弦。筒体如同沉睡的巨人被唤醒,在数十束激光定位仪的引导下,毫米级精准地沉入反应堆基座。

“压力容器就位!堆芯闭合完成!”广播声在基地上空回荡。

系统界面在程毅眼前无声刷新:

【千钧之焊任务完成!压力容器核心制造技术自主闭环!】

【科技点 5000】

【解锁:聚变堆材料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系统】

【新任务:第一等离子体点火(代号:燧火)】

钢索轻颤,焊光已熄。但炉心深处,那团属于太阳的火种,已在数据与钢铁的熔铸中悄然孕育。这千钧之焊焊死的不仅是筒体,更是中国聚变工程挺进无人区的界碑。真正的火焰,即将在下一章点燃。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