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回 先帝秘辛(二)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山风蛊》最新章节!
“那当年的定计到底如何?何人献计?”
“此计乃是故太傅李泌所献……咳咳……咳……他……咳咳咳……死前,先帝携我前去探望之时,临终奏禀……咳……且并无奏疏。此计若成……咳咳……于我皇家和天下百姓自然百般得利,若是不成……咳咳……或会遭到反噬……咳咳咳……所以哪怕以李太傅之智计也是临死才敢进献,以全与先帝的师生情分……咳咳……咳咳咳……更是愿意为苍生百姓谋得一计。”
“哼,怕是李太傅也担心祸及后人吧,否则怎会……”
“不错……咳咳咳……李太傅是当着先帝和我的面直言不讳的,当年先帝本想早立太子……咳咳……也是他……咳咳……私下反复密劝,直到献计之时才明言,若……咳咳……皇帝和太子均入局……咳……中,计谋不成,天下倾覆……咳咳……此天下罪人……咳咳咳……他谏言先帝……咳咳咳……将部分军权有意的分给诸已封王的诸皇子,呵呵,那时,老七啊,你刚封上宋王,真是天意。”
“李太傅之意是想让氏家大族不要只盯着先帝和大哥?”
“非也……咳咳咳……咳咳咳咳……,李太傅之意恰恰相反……咳……正是希望氏家大族都盯着先帝和我……咳咳咳……然后让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培养托付的备用人选,若是计谋不成……咳咳咳……此人就要力挽山河,稳固我杨氏天下。”
“那时大哥就有让位之心?”
“哈哈哈,老七啊,你当我是圣人啊?那可是皇位啊,所以才是选的备选而已。当年的备选,你也是知道的嘛……咳咳……咳咳咳咳。”
“你是说三哥?难怪,我一直奇怪,为何分封诸王中,三哥却肆意结交氏家大族,甚至沾染军权,御史台反复弹劾每次大哥都力保之,我们几个兄弟,私下里还愤愤不平呢。却不知为何杀了一个小妾,就被忽然将三哥废黜囚死于宗南宫?”
“正所谓……咳咳咳……咳咳咳……”杨宪先是一阵猛咳,在杨隆的帮助下,终于吐了一口浓痰在茶鉴之中,气息一下子顺畅了许多,说话也清明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啊,老三这个郑王,遥领河南事,居然与郑氏沟联,也是命数,那小妾与外管事私通,被杀之后,外管事惊惧之下跑到都尉府告发,先帝立即以此为由废黜老三,并囚禁于宗南宫,谁知那郑氏居然派人去宗南宫救老三结果反而害死了老三,先帝愤怒不已,本待派兵剿灭郑氏,是我和姑母,还有冯彝苦劝,才暂且罢手。但是此举也打破了计划,只得提前启动,先帝以生病为由前往骊山修养。”
“那时还有其他人选吗?”杨隆问道。
“哪里还有什么人选啊,你老七当时自己有那个自信吗?氏家大族已有察觉,诸王身边都有氏家大族的人,你身边不也有一个刘福懋吗?”杨宪微笑的看了一眼杨隆说道,杨隆默然,自己笼络刘福懋,还将他妹妹娶过来,除了美人可心,最重要的当然是看重那刘家与向家的深厚关系嘛,但要说争位那个时候还真不敢想,实力跟老三差太多了。
“先帝本待是让所有人的目光盯着骊山温泉宫,然后由禁军总管冯彝带人先行自京师分九路,将各地氏家大族连根拔起,若是遇难,京师有姑母坐镇,我正好带着哀兵以谋逆之罪,将京师大族官员一举铲除,我岚朝自此无氏家大族之隐患矣。”
“不……不……,姑母当年被我亲手所杀,那时为何她不对我说?”猛地听到姑母,杨隆有种错杀自己人的愚蠢感,这让他很不舒服,红着眼眶,瞪着杨宪。
“因为她……不能说,当初说好了,哪怕舍弃家业,子孙受难,粉身碎骨,也不能说,若是被人知道了,我杨氏必然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同情我们的官员,也会反对我们的,失掉官心民意就是前朝之鉴。”杨宪说起姑母也是有些黯然。
杨隆默然,要是被人知道了,做皇帝的给臣子下这么大一个圈套,怕是引起轩然大波,君臣无信,社稷危矣。
“这么说,我错怪姑母了。”
“还是那句话,错了,但是不能认。这就是我杨氏子弟该做的事情,岂有只享受不付出之理。”杨宪平静的说道。
“既然如此,大哥既然参与,想必也是有安排的,那为何要……”
“唉,时也势也。虽然我也知道这个计划,还拼命的将氏家大族的青年一代聚在身边迷惑他们,但是,氏家大族的反扑来势汹汹,已经不会给我们机会了,他们想控制住我,而我……呵呵……已经被他们控制了。哼,人总是会受到影响的,你还记得骏儿吗?”
“大哥的长子,他不是夭折了吗?”
“夭折,哈哈哈,夭折,他只比你小七岁,当时已经虚岁十五了,夭什么折?这个逆子,天天跟着这帮人混在一起,我也由着他,还鼓励他,他居然在听了一些挑唆之后,拿着剑过来质问于我,还要将什么真相公诸于众,让天下人看看,这杨氏皇族尽是蝇营狗苟之辈,不是坦荡丈夫,还说什么当年太祖立朝时曾经起誓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样的忤逆之子哪里配得上我杨氏一族,我激愤之下,本是要缴了他的剑,谁知抢夺之间……”
杨隆还是首次听到如此隐秘的内情,完全失去了语言,只是呆呆的看着杨宪。
“事后,我召集侍卫准备将府中的氏族青年全部诛杀,却被走漏了风声,于是我思索再三,由侍卫护卫漏夜入宫,与父皇定计,将太子之位传于当时已经有军队支持的七皇子宋王杨隆,也就是老七你,这般手法,直接打了氏族一个措手不及,老七你能聚拢军心,他们暂时无可奈何的,然后一年后父皇就退位,但,聚而歼之已经不现实了,看着你坐定之后就开始的动作,父皇这才安心而去。”杨宪略有惆怅的说道,当年长子被误杀,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拒绝了先帝让他马上登位的意见,反而力呈杨隆的优势,又将长公主和冯彝召入宫中,冯彝也是无可奈何,因宋王根基不深,只能将宋王立为太子,冯彝放手让其在军中的亲信掌权,这才平稳度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那当年的定计到底如何?何人献计?”
“此计乃是故太傅李泌所献……咳咳……咳……他……咳咳咳……死前,先帝携我前去探望之时,临终奏禀……咳……且并无奏疏。此计若成……咳咳……于我皇家和天下百姓自然百般得利,若是不成……咳咳……或会遭到反噬……咳咳咳……所以哪怕以李太傅之智计也是临死才敢进献,以全与先帝的师生情分……咳咳……咳咳咳……更是愿意为苍生百姓谋得一计。”
“哼,怕是李太傅也担心祸及后人吧,否则怎会……”
“不错……咳咳咳……李太傅是当着先帝和我的面直言不讳的,当年先帝本想早立太子……咳咳……也是他……咳咳……私下反复密劝,直到献计之时才明言,若……咳咳……皇帝和太子均入局……咳……中,计谋不成,天下倾覆……咳咳……此天下罪人……咳咳咳……他谏言先帝……咳咳咳……将部分军权有意的分给诸已封王的诸皇子,呵呵,那时,老七啊,你刚封上宋王,真是天意。”
“李太傅之意是想让氏家大族不要只盯着先帝和大哥?”
“非也……咳咳咳……咳咳咳咳……,李太傅之意恰恰相反……咳……正是希望氏家大族都盯着先帝和我……咳咳咳……然后让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培养托付的备用人选,若是计谋不成……咳咳咳……此人就要力挽山河,稳固我杨氏天下。”
“那时大哥就有让位之心?”
“哈哈哈,老七啊,你当我是圣人啊?那可是皇位啊,所以才是选的备选而已。当年的备选,你也是知道的嘛……咳咳……咳咳咳咳。”
“你是说三哥?难怪,我一直奇怪,为何分封诸王中,三哥却肆意结交氏家大族,甚至沾染军权,御史台反复弹劾每次大哥都力保之,我们几个兄弟,私下里还愤愤不平呢。却不知为何杀了一个小妾,就被忽然将三哥废黜囚死于宗南宫?”
“正所谓……咳咳咳……咳咳咳……”杨宪先是一阵猛咳,在杨隆的帮助下,终于吐了一口浓痰在茶鉴之中,气息一下子顺畅了许多,说话也清明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啊,老三这个郑王,遥领河南事,居然与郑氏沟联,也是命数,那小妾与外管事私通,被杀之后,外管事惊惧之下跑到都尉府告发,先帝立即以此为由废黜老三,并囚禁于宗南宫,谁知那郑氏居然派人去宗南宫救老三结果反而害死了老三,先帝愤怒不已,本待派兵剿灭郑氏,是我和姑母,还有冯彝苦劝,才暂且罢手。但是此举也打破了计划,只得提前启动,先帝以生病为由前往骊山修养。”
“那时还有其他人选吗?”杨隆问道。
“哪里还有什么人选啊,你老七当时自己有那个自信吗?氏家大族已有察觉,诸王身边都有氏家大族的人,你身边不也有一个刘福懋吗?”杨宪微笑的看了一眼杨隆说道,杨隆默然,自己笼络刘福懋,还将他妹妹娶过来,除了美人可心,最重要的当然是看重那刘家与向家的深厚关系嘛,但要说争位那个时候还真不敢想,实力跟老三差太多了。
“先帝本待是让所有人的目光盯着骊山温泉宫,然后由禁军总管冯彝带人先行自京师分九路,将各地氏家大族连根拔起,若是遇难,京师有姑母坐镇,我正好带着哀兵以谋逆之罪,将京师大族官员一举铲除,我岚朝自此无氏家大族之隐患矣。”
“不……不……,姑母当年被我亲手所杀,那时为何她不对我说?”猛地听到姑母,杨隆有种错杀自己人的愚蠢感,这让他很不舒服,红着眼眶,瞪着杨宪。
“因为她……不能说,当初说好了,哪怕舍弃家业,子孙受难,粉身碎骨,也不能说,若是被人知道了,我杨氏必然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同情我们的官员,也会反对我们的,失掉官心民意就是前朝之鉴。”杨宪说起姑母也是有些黯然。
杨隆默然,要是被人知道了,做皇帝的给臣子下这么大一个圈套,怕是引起轩然大波,君臣无信,社稷危矣。
“这么说,我错怪姑母了。”
“还是那句话,错了,但是不能认。这就是我杨氏子弟该做的事情,岂有只享受不付出之理。”杨宪平静的说道。
“既然如此,大哥既然参与,想必也是有安排的,那为何要……”
“唉,时也势也。虽然我也知道这个计划,还拼命的将氏家大族的青年一代聚在身边迷惑他们,但是,氏家大族的反扑来势汹汹,已经不会给我们机会了,他们想控制住我,而我……呵呵……已经被他们控制了。哼,人总是会受到影响的,你还记得骏儿吗?”
“大哥的长子,他不是夭折了吗?”
“夭折,哈哈哈,夭折,他只比你小七岁,当时已经虚岁十五了,夭什么折?这个逆子,天天跟着这帮人混在一起,我也由着他,还鼓励他,他居然在听了一些挑唆之后,拿着剑过来质问于我,还要将什么真相公诸于众,让天下人看看,这杨氏皇族尽是蝇营狗苟之辈,不是坦荡丈夫,还说什么当年太祖立朝时曾经起誓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样的忤逆之子哪里配得上我杨氏一族,我激愤之下,本是要缴了他的剑,谁知抢夺之间……”
杨隆还是首次听到如此隐秘的内情,完全失去了语言,只是呆呆的看着杨宪。
“事后,我召集侍卫准备将府中的氏族青年全部诛杀,却被走漏了风声,于是我思索再三,由侍卫护卫漏夜入宫,与父皇定计,将太子之位传于当时已经有军队支持的七皇子宋王杨隆,也就是老七你,这般手法,直接打了氏族一个措手不及,老七你能聚拢军心,他们暂时无可奈何的,然后一年后父皇就退位,但,聚而歼之已经不现实了,看着你坐定之后就开始的动作,父皇这才安心而去。”杨宪略有惆怅的说道,当年长子被误杀,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拒绝了先帝让他马上登位的意见,反而力呈杨隆的优势,又将长公主和冯彝召入宫中,冯彝也是无可奈何,因宋王根基不深,只能将宋王立为太子,冯彝放手让其在军中的亲信掌权,这才平稳度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