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末:洋鬼子被薅哭了

第八十七章 迁都?

明末:洋鬼子被薅哭了 日月永明 0 2025-04-25 06:30:06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明末:洋鬼子被薅哭了》最新章节!

“臣,徐毅,拜见陛下,吾皇圣躬安。”

“朕安。”

朱慈烺上前扶起徐毅道:“爱卿是有何事?”

“南边的事情。”

徐毅站起身,二人走到石桌旁,相继落座,朱慈烺开口道:“南边的事情?是镇南侯南征受阻?”

“是南边,投了…”

“臣来见陛下,是想征询陛下的意见,如今朝廷空缺严重,然江南自始至终未经战火。”

徐毅看着朱慈烺,只见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原来是应天的安置问题…”

沉吟片刻,朱慈烺笑着道:“爱卿认为,如何处理?”

“从道义上说,南边的应天,拥立福王监国称帝,这是保护祖宗江山社稷传承,而如今陛下身为先帝太子,登基称帝,应天朝廷,归降陛下,这是忠君事。”

“但自先帝十七年,北国沦丧,党争从北方转移到南方,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党争之祸,不可不防…”

“臣认为,最好是将南京六部裁撤,各级官吏,归乡恩养,开科取士,搭建顺天六部,恢复朝廷建制。”

徐毅丝毫不掩饰对南边党争的厌恶,当然,如果崇祯没死,北边才是党争的中心。

“不可。”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爱卿认为,江南为何投降?”

“他们知道顺天被毁的体无完肤,顺天朝廷建制已经不复存在,但应天还有一套班子,他们从福王叔投降朕,不过是换了个主子,很快,他们在应天的六部,就会搬家北上。”

“这才是他们投降,想要的。”

“如果朕没看错,应该是那群臣子,逼迫福王叔投降的吧。”

“只有福王叔投降了,他们才能免去战火,保护身家性命,万贯家财。”

经历了崇祯朝的事情,朱慈烺早就看透了,或许没有他祖宗朱元璋那么透彻,但对于官员是什么东西,皇帝是什么东西,心里有自己的衡量。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为自己谋求利益。

固然,这其中也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铁头娃,但这类人,终究是极少数。

“陛下的意思是?”

徐毅叹息一声,他如何不知道,这么浅显的道理,但他就是不想接受投降啊…可人家投降了,你再挥刀去砍,难免…

就好似意呆利投降一样,真打起来,北边未必干得过南边,毕竟人家手里握着徐淮,那是南下的必经之路。

“朕知道,爱卿厌恶党争日久,你怕六部的官员搬来顺天,把党争也带来,但朕想说的是,爱卿就认为,新科进士,不会演变党争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这个个体的背后,有着少的几十,多的十数万人,要仰仗他来生活,比如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又比如,魏帝丕,如果曹丕不篡位,他如何封赏那些支持他的人呢?”

“即便今天爱卿解决了他们,党争暂时不见了,但谁知你我二人百年之后,这党争会不会再次形成,古往今来,党争从未根治过。”

“爱卿还要想办法,如何引导党争,走到正途上去,而不是互相推诿,党同伐异。”

“朕也说过,你要的,朕都给你,爱卿可要替朕分忧啊。效仿太祖,一味的杀,是没意义的。”

朱慈烺语气很平静,但他说的话,却不是平静的话,机械般的扭动着脖子,望着朱慈烺道:“陛下高看臣了,臣何德何能,能跟那帮老爷们党争。”

“臣…玩不过他们啊。”

朱慈烺这又说赵匡胤,又说曹丕的,看似在举例子,实际上,真的是举例子?

徐毅感觉,自己被架在火上烤,想逃,逃不掉。

“那就挑几个刺头出来砍了,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朱慈烺端起茶杯,一脸平静的望着徐毅,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封圣旨,是朕登基之后亲笔写的第一道圣旨,上边已经盖了印,爱卿拿去吧。”

望着圣旨,徐毅并未伸手,略一打量,便收回了目光,这玩意,他也可以写…反正他写的,朱慈烺还没拒绝过…

当然,他的字太难看了,他送给朱慈烺盖印的圣旨,都是王玮代笔的。

“爱卿,有件事情,朕想征询一下你的意见。”

朱慈烺目光纠结的望着徐毅,欲言又止。

“陛下吩咐便是,臣定当竭尽所能。”徐毅话音落定,朱慈烺起身道:“这几日,朕常常去承天门瞧一瞧,看一看。”

“当年成祖皇帝,耗时二十年,动用人力物力,数之不尽,打造的顺天府,到了今日,虽然顺天府的城墙轮廓仍可一用。”

“但朕委实不愿,劳民伤财,动用几十万民夫,给朕修宫殿。”

“况且,如今的情况,财力,物力,完全不足以供给,如今大明不似成祖年间,四海升平,无内忧,无外患,朕是这样想的。”

“把修顺天府的事情,先停一停,就像社稷坛,太庙,就让那片废墟,留在那里吧,以此警醒后世子孙,党争之祸,国破家亡。”

朱慈烺话音刚落,徐毅猛地起身道:“陛下,此事不可啊,您总不能,一直住在这里吧…若是不修皇宫,陛下住哪里?皇后住哪里?”

“还有,满朝文武,上朝在哪里?”

徐毅很麻,非常麻,他感觉有问题,但朱慈烺说的又没问题,京畿,确实不能支撑这么大的工程,试想,永乐朝都修了近二十年,何况是今天。

今天的徐毅,根本动用不了数十万民夫,去修一座城,太奢侈了,周边的环境,也不允许。

可如果不修皇城…过几个月,李可染生了,身子恢复些,肯定是要来顺天的,到时候,朱慈烺再住在家里,那可就不方便了。

“福王叔即已归降,朕意,迁都应天,哪里有太祖留下的宫城,比顺天更恢弘,而且…天子守国门,看似很好,实际上无形之中,加重了北疆边防的压力。”

“若是朕迁都应天,北疆的防务压力,会瞬间减缓,建奴想要饮马京师,也不在可能,免去了建奴一毁关,便会天下震动的危害。”

“当年成祖皇帝迁都顺天,也是因为成祖皇帝打破了太祖皇帝的三道防线,藩王在成祖朝开始,恩养比太祖朝加重三倍,却不再掌兵。”

“而这一举措,直接导致,藩王恩养成了巨大问题的同时,藩王不从武,不从文。”

朱慈烺叹息一声,他祖宗藩王夺位,如此做确实有原因,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也要做出一些改变。

而明朝的藩王,在朱元璋时期,藩王的俸禄,朱元璋的那些好大儿们,老大留在京城,老二就藩关中,老三就藩三晋,老四就藩北平,这是朱元璋打造的长城第一道防线。

他把自己的几个好大儿,都推到了直面北方敌人的第一战线上,这些好大儿虽然领着比国公高的俸禄,但至少还是发挥了许多作用的。

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三王或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行军打仗这件事上,是没有问题的,十数万大军的行军出征,这三个王爷,都能挂帅,堪当大任。

但不好意思,朱老四上位后,藩王的恩养翻倍增加,削了藩王的兵权,这才是将朱氏宗室当猪养的开端。

在洪武时期,藩王是要能文能武的,是经过大本堂苛刻到极致的皇室培训的。

“若是迁都应天,重建太祖年间的长城防线,黄河防线,长江防线。爱卿认为如何?”朱慈烺看着徐毅道。

“自无不可…只是,太祖时期,三道防线,能战之兵,超过五十万,即便将其一分为三,长城防线的驻兵,也不会低于十五万。”

“这么大的一支精锐之师,陛下又信得过谁。”

徐毅瞟了一眼,三道防线的理念,这是朱家祖传的,反倒是朱老四是个另类,朱棣是被逼的没着了,自己跑来顺天守着。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国之君,动不动就被敌军围困,一个不慎就被敌军俘虏,这对一个国家的打击,那是深入骨髓的。

“朕当然是信得过爱卿的,可是朕又在犹豫。”

“朕犹豫,若是朝廷去了江南,那江南的士大夫们,会为了防御北方而出钱出力吗?如果他们不愿意,甚至胁迫朝廷,放弃北方,那朕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都城要迁,长城不能丢,要源源不断的加固防线,而要做这些,就要江南的土财主们掏钱,让他们掏钱,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让朝廷放弃长城。”

“这是个死循环。”

朱慈烺一脸忧愁道。

“陛下想让微臣去做这个坏人?”

只是瞬间,徐毅如梦初醒,朱慈烺说了这么多,三道防线,迁都,土财主,究其根本,就是他不想和江南士大夫刀剑相像,还想让这帮人掏钱不来烦他。

“朕是信任爱卿的。从始至终,朕都没怀疑过爱卿,不是吗?”

朱慈烺伸手扶着徐毅,咬了咬牙,徐毅道:“这件事情,只怕没那么好办,说到底,还是要动刀,既然要动刀,那最好是来一场大的。”

“把江南的士大夫们,杀怕了,杀服了,杀到畏惧了,他们自然就会心甘情愿的掏钱。”

“而所谓的三道防线…臣认为,可以加成四道防线,二十年之内,长城之外的蒙古,会遇到他们的噩梦。到时候,蒙古就是长城之外的第四道防线。”

闻言,朱慈烺微微一怔,并未发问,将石桌上的圣旨交到徐毅手中道:“爱卿,拿着它,替朕操劳一下迁都的事情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