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乱世
修行中,如果不是大限将至,时间是最无关紧要的东西,妙英和花花不急不缓的朝泰山方向走。
妙英本来想买马车前行,不但遮风挡雨露宿荒野的时候也方便些。结果到了马市才发现,现在四处都在征兵买马,牵马来的提起私下钱契两清,无不两股战战,直摇头,皆咬定了不但要有路引为证还得有鱼符作保,请牙人入册上了牛马钱才肯卖。
官府设的牛马钱整整比买马钱还多了一倍有余,这也罢了,妙英哪里来的路引,何况还要有官员鱼符担保。妙英本来想施个迷魂术牵马留下银子就走,可是看那买马的小老头一脸的悲苦,也不想替人平白招来灾难,于是作罢。
结果没走几步路,就有个畏畏缩缩的马脸汉子问她要不要买马,不上牛马钱,但是要贵上三成,那马脸汉子引妙英到了马市边上的棚子里,搓着手,含含糊糊得比了个三的手势,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妙英自然答应,那汉子大喜,指着棚子里三匹瘦马,让妙英挑一匹走。妙英看了看,挑中了一匹花白的小母马。那汉子爽快,牵马出棚子让妙英好好看,从怀里掏出早就写好的契文就等妙英掏钱。
前后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妙英就牵了马往马车行走,既然是准备套马车了,妙英也就没提这匹马上鞍。
马车行和马市,一般相隔都不大远,可是还没等妙英走到马车行。不知道从哪里就钻出来几个差役打扮的二流子,大摇大摆的就围住妙英,近旁的人无不掩鼻,面露厌恶神色,看样子大约是地保一类的人物。
“殿下有令,禁私设马市,违者迁徙。”妙英听了眉头就皱起来了,不提那个什么没头没尾的殿下,就算是私下购置马匹,按律可能受苔刑,顶破了天受杖刑,又不是杀人放火,怎么可能受流刑迁徙,明显是这几个二流子在讹诈。
眼珠一转,就看见卖她马的汉子就缩在一边,满脸的笑,见妙英看见他,还朝妙英得意的笑笑,露出一口黄牙。妙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不过就是相互勾结讹诈罢了。
那常在街上混着的二流子是何等的眼尖,见个妇人抱着个孩子,被几个大男人围着,却不见丝毫惧色,一身气质凛然,心里便有些打鼓,莫不是哪家贵人的近旁心腹?他倒是没往太富贵的地方去想,现在世道不好,真是贵人出行必定是封街拦道,更不会临时购置马匹。想到这里,他又想起最近被抄家的几户豪门大户,啧啧,这身气势,该不会是哪家的夫人落难吧?那样子油水又比他干这勾当肥上数倍啊。
尤其这夫人还是个难得的美人,领头的自觉自己已经猜到了十之八九,露出和那卖马大汉无比神似的笑容,
“夫人也别着急,赎罪银咱们可以慢慢商量,押走!”说着把手伸长,就要去摸妙英的脸。
妙英哪里吃这一套,一道劲风划过,那领头的就狠狠摔在地上,生死不知。旁边的几个差役反应倒快,也没谁分神去看地上那个,举起手里的役棒就打。妙英懒得与这些人纠缠,灵气包裹了药粉,精准无比的就分送到几个人鼻子底下,妙英本就有金丹后期的经历,少了心魔困惑,修为正是一日千里的时候,法诀灵力用起来更是精进。
“杀人啦……”起初看见个漂亮妇人出手教训这附近的地痞流氓,周围人等无不在心里拍手称快,哪知道,那妇人竟是比无赖更可怕的女煞星,就这么眨眼的功夫,四五个汉子就倒在地上了,见了妙英哪有不怕的。虽然马市不算闹市,但是留下来看热闹的,偷跑的,还有唯恐天下不乱只口沫横飞的,反而让妙英四周围了更多人。
事已至此,妙英翻身上马,也不需要马鞍,用灵气牢牢的粘在马上,马嘚嘚小跑起来,行人避让。
马市本来就临近城门,也不知是不是这些人平时得罪的人太多,直到到妙英用迷魂术顺顺利利的混出城,都没有人来缉拿她。
可是就算如此,马终究是没有保住。
离城到了荒郊野外,妙英遇见逃难的流民,大多是妇人和小孩,衣衫褴褛,浑身是伤。一群半大的少年拿着木削的弯弯的矛,饿狼一般的眼神,团团围住妙英。妙英提气一跃,离他们三丈远。
少年们呆呆看了妙英,惊恐浮上脸庞,见妙英站得不远不近,有几个孩子便想要走,却见一个脸上带疤少年,双目通红,手里的矛狠狠刺穿马肚子。
马吃痛,举蹄乱踏,那少年却没一点害怕,只是红着眼,高呼着告诉同伴:
“有肉食,有肉食啊!”
似乎被这句话振奋了精神,也或许是见妙英没有动作,几个少年大着胆子加入了狩猎的队伍。
妙英就这么看着马匹断气,才悄悄撤了裹住马匹的灵气,要照他们那种胡乱插刺的做法,马不知道能疯跑到什么地方去。虽然对这样的场景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妙英终究还是会心软。
大概是妙英一开始就使出了一手功夫,妙英抱着花花走,却也没有收到阻拦,只有那些抱着马肉的流民,警惕得看着她,似乎生怕妙英把肉给抢走了。
经此一役,妙英再也不提马车什物了,还有三年,便是靠两条腿走,权当是修行了。
既然修行,妙英就选了直线去走,大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架势,荒郊野外比热闹人间可多了无数。花花最是欢喜,既然没有旁人,妙英对他是全然的放纵。
花花不用进食,又迷上了欺负附近的一窝狐狸精,晚上燃起篝火煮汤喝的人就妙英一个,草菇煮狍子肉,没油没盐,还有股肉腥味。妙英皱着眉头喝,她已经半个月没看见人踪了,衣服破得不成样子,盐也早用光了。
妙英心里才刚念叨完,就看见篝火急速的抖动,一阵灵气传来,妙英老神在在的喝汤,估计又是哪里的同道和佛修打起来了,也可能是和儒修,和那些萨满也有可能。
出门了才知道,天下间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不只是人间兵器刀戈相向,超凡脱俗的修士也没例外,以道德宗为首的道士拥护顺王,和以莲花台的佛修则拥立汝王,为了以后国教的位置争得不亦乐乎,时不时就能见到三三两两的“道友们”一言不合,然后就是五颜六色的法宝符箓满天飞。
看得两袖清风的妙英,好生羡慕。
只有一个似乎能点石成金的修士支持曾经汝王,妙英摇摇头,当时佛道都大战三百回合了,她竟然还后知后觉的在佛教的地盘进进出出,,难怪潜戒会刀剑相加,莲花台不是傻瓜,不会给汝王留下后路的。
妙英一边喝汤一边想,不带半丝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