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太岁
要怎么全身而退呢?没想到还是被香娘给唬了,看着太岁的样子,比长安城建成的时候还要久远很久吧?恐怕是早先有人家动土惹恼了太岁,外面的青砖和塔恐怕就是有高人布下的。作用就是源源不断的替太岁聚集灵气,令其陷入安眠。
风水布局太甚夺了户主的子息,也是无奈之举罢了。来的时候发现房屋久无修缮大概也是因为太岁吧?屋主不是不想修缮,而是修缮便要出事。何况,出了倒霉的事情,屋主恐怕巴不得把这宅子早早脱手,那个会再想到修缮?
妙英寻思着要不用青砖搭个架子,再把土埋上,这样应该就不会惊动太岁了吧?还没等她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行,她就发现周围的灵气开始不稳。
而刚才还一动不动蜷缩着的太岁就像个普通婴儿那样,含着拇指,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妙英,如果你忽略肚脐上的那只眼睛的话,这太岁真的很可爱。
妙英就这么看着笑得欢的“无齿太岁”,心中突然升起一种荒谬感,三眼的太岁啊,从来就是位于传说中的东西,就被她这么在长安城外的宅子里给挖出来了。
太岁看着妙英,突然咯咯的笑了开来,挥舞着两只小手,使劲的向妙英伸过来。
这是要她抱的意思?妙英不确定的想。
太岁的手伸得久了,见妙英没有动作,扁扁嘴,整张脸就皱起来了,似乎在不高兴。
妙英见状,立刻把太岁抄在手里,想着王宝钏怎么抱小时候的小义山,边抱边走,还轻轻拍它的后背。
太岁可不管妙英的动作有多僵硬,它见自己得偿所愿,就在妙英怀里快乐的挥动自己的手,嘴里还呀呀的乐着。
这应该是没事了吧?妙英抱着太岁就像抱着一个普通婴儿,心里七上八下的。这时,一直被太岁夺去全部注意力妙英才发现,太岁刚刚躺的地方,是一个阵法的中心,因为埋在地下,阵法只露出一点点。
妙英抱着太岁,想要靠近这个阵法仔细观察,却发现,阵法突然发出刺目的红光,妙英反应很快的攀上堂屋的地面。身手不好又抱着太岁的妙英,磕磕碰碰的沾了一身的泥,然后等妙英爬上堂屋,却发现红光不见了。
妙英琢磨着红光,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怀里的小太岁。小太岁扯扯妙英的头发,歪着脑袋,气鼓鼓的嘟着嘴,如果不看肚脐上的眼睛的话,那是多可爱的一娃娃啊。
看了小太岁这样的做派,妙英反而没怎么紧张了,很认命的接着哄。
妙英哄着小太岁,抽空从堂屋往下看那个坑,红光过后过后,阵法不见了。自家的基地里,挖出三眼太岁,不寻常把?怎么会有这种事啊?妙英抱着小太岁,没什么真实感。
妙英抱着太岁在堂屋绕了好久,确定太岁没对自己发怒后,打开了堂屋的门,不安的看着被阳光照拂的太岁,见太岁似乎对阳光甚为享受才放下心来。
再看看小太岁肚脐上的眼睛,妙英找了小义山的旧衣服,把他包起来。不得不说,这样一看,小太岁白白嫩嫩的,肉乎乎的脸颊,藕节似的手臂,乐呵呵的样子,多招人喜欢的一个小娃娃啊。
太岁拉着衣服就往嘴里送,妙英反射一样组织了,衣服不能咬啊。等妙英反应过来,看着小太岁眼里迅速的聚起水气,还没等小太岁哭出来,妙英慌慌忙忙的边摇边哄,太岁啊,你老可千万别生气。
也许是妙英的祈祷起作用了,妙英哄了一会,小太岁又“哈哈”的笑开了,妙英大松了一口气。
太岁似乎特别的喜欢妙英,妙英做什么事情都要呆在妙英怀里,这点也不像是普通的婴儿,就算是妙英不抱着它,它也可以牢牢的攀在妙英身上。为了不太惊世骇俗,妙英只好扯了块布,把太岁绑在身后,太岁只要不离开妙英的身边似乎都很乖,妙英在堂屋里填土埋砖的时候,它在妙英背上也颇能自得其乐。
妙英打算把堂屋的地下修成练功室,太岁在这里待了这么久,这里地下的泥土对灵气的通过丝毫无碍,实在是练功的好地方。说干就干,洞已经挖好了,草木石灰为了修缮房屋更是早早就备下的。
半天时间,妙英就完成了练功室的雏形。毕竟妙英不是泥瓦匠,练功房并不是很精细,只能用巨力把粘合的青石砖搬开才能进出,考虑到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弱女子可以搬开这砖块,妙英也算满意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让妙英大喜过望了。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被太岁缠得没办法的妙英,最后只好让太岁呆在自己背上运功,却发现,太岁似乎天生就有聚集灵气的本能,在太岁旁边修行就像在灵脉旁边效果一样,甚至更好。
沾了太岁的光,收工后妙英发现自己昨夜的成果足足抵上原来半年的苦工,这样看来不用服用什么天地宝材,筑基期绝非原来预料的那样遥不可及。
妙英被这种感觉迷住了,没有任何一个修行者可以在这样的诱惑下保持冷静。妙英算了算,离去接小义山还有三天呢,就又放心的开始行功了。
修真无岁月,入定后是没有时间感的,山中无岁月,世上已千年,妙英的修为自然是没有这么的高深,但是还是超出了三天。
妙英醒来的时候,慌慌忙忙的往刘举人租贸的小院子赶,幸好刘举人厚道,虽然超出了几天,但小义山还是待着安安稳稳的。
小义山在刘举人这里,虽然刘举人时时劝慰,但是总是想家,想娘。这日忽然见了母亲,先是极其高兴的准备冲过来,然后看到母亲背上的小娃娃,别扭的停下脚步。
那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