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棒杀里正
“榕树私塾?也不过如此!”李进气势汹汹推开大门,看到院子内的孩童在读书,许多孩童都是城头村的。
可见私塾内的学生不局限于有钱有势的,贫困百姓的孩子也能读书?
这倒是让李进颇有触动,十年前,李威叔叔进举之后为了添补家用当过几年的私塾老师,而且也教授过他。
李进的那点墨水也都是李威在他年少时候教的,李进虽好武,却也喜读书。
只是当时没这个条件,加上李威学业繁杂,没有认真教过李进。
但是李进对于李威一家子还是很尊敬的,毕竟读书人都历朝历代都是极为受到尊崇的。
“张伦何在!”李进会选择张伦在城东村的时候来,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他是通缉犯,在城内的话很容易被认出来。
而在自家的地盘则无所顾忌,他也打算在张伦面前审讯他的小舅子李中达!
“本官在!”张伦一袭紫色澜衫看起来儒雅异常,临危不乱,不愧是朝廷命官!
李进见张伦不慌不忙,也知道他明白自己不会要他性命。
毕竟谋杀朝廷命官罪责还是很大的,李进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无非是当地的军队没有对他围剿。
一旦引起了官军的注意,他那百来人的流寇根本不够看的。
“进哥哥!”李清清认出了这是他的堂哥李进,与他们一支不同的是,李进一家饱受苦难。
李威虽有意帮扶,却有心无力,当初沉浸在书的海洋内,为了考中进士他付出了很多。
而其中就是对于家人的关心不够,这也是为什么会让翠娘觉得自己好像被抛弃一样。
简单地说李威当初有书呆子的潜质,所以说更不用说是帮助李进一家子了。
对此李威在开封府的时候回忆起来似乎也有些不妥,如果他来信给张伦的话,至少不会这么严重了。
李进没有看向李清清,而是直视着张伦,此刻符安已经让李清清等学子进内院了。
前去拿李中达的小弟过来,此刻颤巍巍的李中达犹如小鸡子一样被拎起来。
李进有很多次来到城东村的时候都想着把李中达千刀万剐了,虽然他的父亲不是李中达杀的,但是也有他的责任。
毕竟祖田被侵占了,忧愤之下而亡了,因此这笔账就记到了李中达身上。
“李进,李进,我,我……”李中达被吓得说不出话了,也知道李进今非昔比,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土匪,杀他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张大人,我现在就给你算算账……”李进述说着李中达的罪状,然后对着围观的城东村的百姓说道:“这样的里正,这样的村长该不该杀!”
“该杀!”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我们辛辛苦苦种田一年温饱都是问题,就是因为有李中达这种地主!”
群情激奋,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李中达,看来他这个里正很得罪人啊!
张伦虽然也听说李中达在村子里面的名声不好,没想到会如此不堪。
而且李进之所以会落草为寇归咎起来还真是因为李中达,毕竟在村子里面没田地可以耕种了,只能做一辈子的佃农。
到头来还是为他人做嫁衣,李进有从军的潜力,可惜却误入歧途了。
“李进,纵使李中达有罪,也不是你可以私下处置的,要……”
“哗啦!”李进一棒子敲打着李中达的后脑勺,鲜血直流,迸射的血液溅满了他的全身。
鲜血顺着龙纹而下,犹如青龙浴血一般,龙睛狂暴,十分骇然。
李进突然的杀戮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这小子有一套啊,难道他知道反派死于话多的道理?”荣耀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李进这些小喽喽他看不上眼。
但是李进这个人他看中了!宋朝以刺青为美,李进能纹下这么大块的刺青,可见在江湖这一块也混得风生水起了。
毕竟从小习武的李进武力值并不低,这干脆利落的一棍直接敲死了李中达。
他还没来得及反驳就这么死掉了,也算是死得不明不白。
“你!”张伦再也忍不住了,指着李进就要破口大骂,但是碍于现在的处境。
惹急了李进,搞不好他们都要留下了,丢了性命是小事,只是苦了身后的孩童们。
符安知道李进戾气十足,为了不让张伯玉和李清清他们这些孩童看到一些不该看见的血腥场面,早就让他们进屋了。
一个个瑟瑟发抖的样子十分的可怜,但是因为有符安坐镇。
他们也都很安心,好在符安未卜先知,没有让孩子们看到棒杀里正的画面。
“我杀他是为民除害!”李进知道李中达手上也不是很干净,而且村子里面的寡妇他都沾染过。
要不是王翠娘有一个状元夫君,以李中达的人品早就勾搭上了。
而且李中达也一直觊觎王翠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如今李中达身死,也算是解决了一个麻烦,李进算是真正的为民除害。
李进让手下的清理下院子的血迹,打算把李中达的尸首丢到深山喂狼。
李中达这些年在城东村嚣张跋扈,不知道让多少家庭破碎,又祸害了多少的寡妇小媳妇。
所以棒杀喂狼算是便宜他了,李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便潇洒离去。
宋朝县令的权限很大,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所以说李中达为祸乡里,作为知县的张伦有一定的责任。
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小舅子,李中达才敢如此嚣张跋扈。
“中达你命有此劫。”平日里张伦鲜少跟自己的小舅子有交集,毕竟李中达的姐姐只是张伦的一个妾,而且是最不得宠的。
张伦明白李进为人狠辣,但是也没想到如此蛮横,根本不给他这个知县面子。
气急败坏的张伦打算回去提本县的驻军前去讨伐,他可是兼任建安县的兵马都监,掌管着五百官军,他自信举手之间就能把李进给灭掉了。
“父亲大人,请息怒,为今之计是要安抚民心,加之李进虽是匪徒之流,可是为人仗义多疏,在建安境内颇有名声,何况……”
张伯玉看到李进等人虽然嚣张,却还是很讲理的,没有滥杀无辜。
而且离开之前还擦拭了血迹,清洗了下院子,无非是李进也知道这是学堂,还是要考虑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