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雨中隐士
浩渺无垠的西部荒原,烈日似猛火焚烧,无情地炙烤着这片几乎龟裂皲裂的土地。
空气中弥漫着干燥与尘土的气息。
王伊祁与任鸟飞二人驰骋于无垠的草原与崎岖的山脉之间,他们身后扬起滚滚黄沙。
此时。
血红的残阳斜挂天边,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悠长。
“祁爷,看样子似乎要变天了,咱们要不要找个地方避避风雨?”
忽地。
任鸟飞瞥了一眼天边,见风云变幻,略显迟疑地对身旁并辔策马之人出声提议。
他话音刚落。
原本静谧而深邃的荒野天穹突生异象,厚重的乌云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袭来。
仿佛天地间一块巨大的幕布被人猛地拉下,将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吞噬殆尽。
天边悄然酝酿起一场大雨。
王伊祁耳畔充斥着疾风呼啸与马蹄踏破砂石的激越之声,他闻声同样望向远方,笑骂道:
“我难道是什么可怕的独裁者吗?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可得早些提醒我啊,现在嘛,赶紧找地方躲雨!”
此刻。
可见远方的群山在乌云笼罩下变得模糊不清,疾风呼啸而至,卷起满地沙砾,在荒芜的原野上狂奔。
枯草亦在风中摇摆不止。
发出阵阵的沙沙声响,宛若无边落木一齐悲鸣。
二人衣衫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他们果断调转马头,朝着不远处的一片丘陵地带疾驰而去,试图在那崎岖地形中寻得一处避雨之所。
任鸟飞尽管年纪尚轻,却已是饱经西部风霜雨雪所磨砺而出的老人了。
他对此地的微妙变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直觉,以及丰富经验。
在这一点上,其远胜于初来乍到的王伊祁。
倏尔。
乌云密布的天空撕裂出一道刺目的白光,雷鸣电闪在低垂的云层中交织闪烁。
紧随其后的是一声撼人心魄的霹雳,以及滚雷连番炸裂的巨响。
大雨刚有预警便倾泻而下。
浇灌起久旱的大地。
豆大的雨点如千万颗冷硬的铁珠子,瓢泼般地砸打在焦土、砂石之上,发出沉闷的撞击音,犹如金铁交鸣,铮铮作响。
“草!”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
二人一同紧握马缰,迎着那倾盆大雨,纵马疾驰,雨水混合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裳。
王伊祁在雨中大声咒骂,但他的身影却在暴雨中显得越发昂扬。
最后。
他们在一道黑墨色的岩壁之下,发现了一个隐藏于茂密灌木丛后的天然山洞。
这片丘陵少见的颇具绿意。
山洞入口处苔藓斑驳。
他们毫不犹豫地驱马踏入其中。
身后则是倾盆而下的大雨撞击地面所激起的水雾,其迅速汇聚成水洼,乃至流淌的小溪。
王伊祁翻身下马,边随手将挡在眼前的湿漉散发一把向着头顶后拂去,边出声询问道:
“小飞,你刚刚在山洞外,有没有看到一道人影?”
任鸟飞也迅速下马来,其干脆将湿透的衣物尽数脱去,露出精干结实且遍布淤青的身躯。
他先是摇了摇头否认,继而又带着一丝疑惑,不确定的应道:
“应该没有吧,这么大雨,哪有人会故意淋雨,没事找罪受,再说这里荒郊野外,本就没什么人烟……”
任鸟飞话音未落。
便注意到了在洞壁的一侧有好几处明显的薪火焚烧后的炭痕,言语当即戛然而止。
这些痕迹赫然昭示着不久之前还有人在此生火取暖,熬石烹茶。
他迅速彻底打量起山洞内的布置。
可见洞顶悬挂的钟乳石此刻正晶莹滴水,而在其下的角落某处,竟然铺设有一层薄薄的落叶与干草。
这明显是人为布置的简易卧榻。
在这旁边更是散落着几只古朴的陶罐,罐口边缘还残留干涸的渍痕,显然是用来盛装饮水或食物。
“咦……真是奇怪。”
任鸟飞满脸困惑,眼前的景象与常理相悖,让其不禁陷入沉思。
他口中低吟,仿佛在跟自己对话般轻声细语道:
“此处确有曾经有人栖息的痕迹,莫非是一位隐士……可若是真有其人,那他为什么会在骤雨倾盆之后,仍不肯进入洞穴避雨呢?”
隐士。
即隐居之士。
严格来说。
唯有那些坚守独立人格、矢志追求精神自由、不屑逢迎权贵、胸怀卓越才情学问,且出于真心摒弃官场之人。
方可称为真正的隐士。
所谓: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这般情形,在当今的大明王朝并非稀罕事态。
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称帝以来。
岁月已流转近六百年光阴。
其间历经多次新政变革以图国祚绵延,鼎盛至今。
此刻的大明。
表面上沐浴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光芒,国家繁荣显赫,好比烈日当空,威势正隆。
然而。
繁华背后暗藏沉疴。
其内部的腐败与矛盾亦日益凸显。
这帝国恰似一位病入膏肓的巨人,外表强健,内里却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矣。
“问问他不就行了?”
正当任鸟飞沉溺于思索之际,王伊祁已然行动起来。
他也索性将因为湿透,而紧贴在身上的衣物脱下,并将其顶在头上,走到洞口处,透过磅礴的雨幕向外探看。
任鸟飞见状也跟着上前望去。
旋即。
他们便见在前方连绵的山峦和翻滚的乌云之间,果不其然有一位身穿鲜艳赤红僧袍的僧人安然端坐。
狂风骤雨肆虐。
僧人双盘跏趺在接近陡崖的边缘之上。
雨水沿着那光洁的头皮滑落。
他自岿然不动,依旧沉浸于禅定的世界里,竟似丝毫未受半点影响。
其一身袈裟如同烈焰般在风雨中摇曳,却不被雨水浇熄其炽热的色彩,反而愈发显得鲜亮夺目。
“真的有个人……”
在那僧人周围,似乎连雨雾都变得更加空灵。
这让任鸟飞再次惊叹不已,甚至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王伊祁心中则是暗自赞叹。
这位僧人的禅定功夫深厚非常,能在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中保持如此的镇定自若。
足可见其修行已达化境,仿佛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了一体。
他头顶衣物,冒雨朝着那静坐的僧人徐徐走去。
每接近一步。
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从僧人体内散发出来的宁静。
其像湖面泛起的涟漪一般,逐渐扩大,使得原本喧嚣刺耳的雨声,都变得格外和谐和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