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服装厂
李弘茂满心欢喜地准备带着从徐川这里获取的,关于建立铁锅厂和镖局的宝贵资料返回庐州。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庐州在这些新举措下蓬勃发展的景象。
就在他转身即将踏入铜镜返回南唐时,徐川突然一拍脑门,像是想起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事情。
“弘茂,先别急着走!”
徐川的声音急切,李弘茂停下脚步,疑惑地回头看向他。
“川哥,怎么了?还有什么事吗?”李弘茂问道。
徐川快步走到李弘茂身边,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说道:
“我突然想到,庐州目前建立的铁矿场、煤矿场、盐厂、军工厂,招募的都是男子。我觉得应该再建立一个专门招募女子的服装厂。”
李弘茂微微皱眉,眼中满是不解。
“服装厂?专门招募女子?这是为何?”
徐川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弘茂,建立服装厂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女子通过工作赚钱,能够提升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你们南唐,女子的地位相对较低,大多只能操持家务。但如果她们能有自己的收入,就可以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想要发展庐州,就要建立大量的工厂,那就必须让女子也参与进来。
毕竟占据人口数量一半的女人,也是极为重要的劳动力。
李弘茂微微点头,示意徐川继续说下去。
“其二,服装厂属于人口密集型企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你想想,庐州有不少女子赋闲在家,若能让她们进入服装厂工作,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增加家庭收入,促进社会的稳定。”
“其三,生产物美价廉的服装,能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如今南唐的衣服价格相对较高,普通百姓难以负担。但如果我们建立服装厂,生产出价格亲民的衣服,就能让更多的人穿上舒适的衣物。”
李弘茂听后,思考了片刻,又问道:“川哥,你说的服装厂,到底是什么样的工厂呢?”
徐川耐心解释道:“简单来说,服装厂就是把布料缝制成衣服的工厂。将各种不同材质的布料,通过裁剪、缝制等工序,制作成人们日常穿着的衣物。”
李弘茂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是,川哥,布料从哪里来呢?南唐目前生产的布料,连自身需求都满足不了。”
徐川自信地笑了笑,现代最不缺的就是布料了。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现代的纺织业极其发达,各种布料的产量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可以帮你采购大量便宜的布料,运回庐州。这些布料的价格,可比南唐本土生产的布料便宜得多。”
李弘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可还是有些不解。
“既然布料这么便宜,为什么不直接把布料卖到南唐各地呢?制作成衣服的话,还得多出一层人工费。”
徐川摇了摇头,解释道:“弘茂,你有所不知。最便宜的布料,一吨才几百块钱。就算加上制作成衣服的手工费,成本也增加不了多少。而这些衣服的价格,依然会远远低于南唐时期的布料。不仅如此,制作衣服的过程中,还能解决大量女子的就业岗位,可谓一举两得。”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在古代,由于条件有限,物质匮乏,导致布料的成本居高不下,寻常百姓能有一身干净的衣服穿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两件衣服。
而且还是破破烂烂的,补丁是一块又一块。
正因为古代布料价格高,所以商家是直接售卖布匹的,而不是制成衣服售卖。
但现代的纺织业发达,各种布料应有尽有,最便宜的涤纶等布料都是按吨算的。
这就使得哪怕把低价布料缝制成衣服售卖给南唐老百姓,也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李弘茂听后,心中的疑惑渐渐减少,但又冒出了新的问题。
“把布料缝制成一件件衣服,这太耗费时间了吧?一个服装厂每天根本生产不了多少衣服。”
徐川神秘地一笑:“这你就不用担心了。现代有一种单人就可以操控的缝纫机,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缝制衣服的效率。而且,我们还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流水线方式,让每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原本一个人一天可能只能制作几件衣服,但采用这种方式后,一天能生产出成百上千件衣服。”
在以前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缝纫机。
以缝纫机的高效,一个女子每天缝制数十件衣服绰绰有余。
李弘茂眼前一亮:“原来如此!这样一来,每个老百姓都能穿上物美价廉的衣服了。”
徐川点了点头:“没错。而且,服装厂不仅能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庐州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李弘茂听后,眼中的疑惑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期待。
“好,我立刻回去安排。庐州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产业,服装厂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庐州的女子们在服装厂中忙碌工作的场景,也看到了南唐的老百姓们都穿着物美价廉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川哥,你这主意真是太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李弘茂兴奋地说道。
徐川笑着拍了拍李弘茂的肩膀:“这都是现代商业理念和技术的优势。你回去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建立服装厂的事情。我会帮你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缝纫机的使用方法、流水线的管理模式等等。”
李弘茂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川哥,等我回去,就立刻开始筹备。有了服装厂,庐州的发展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随后,徐川带着李弘茂来到自己的书房,从电脑中搜索了大量关于服装厂的资料。
包括缝纫机的图片、工作原理、流水线生产的流程示意图等等。
一一打印出来,交给李弘茂。
“弘茂,这些资料你带回去好好研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来找我。”徐川说道。
李弘茂接过资料,小心翼翼地放进包裹里,感激地说道:
“川哥,太感谢你了!要不是有你,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推动庐州的发展。”
徐川笑着说:“咱们兄弟之间,不必客气。我也希望能看到你在南唐做出一番大事业,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弘茂再次向徐川道谢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憧憬,穿过铜镜回到了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