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类型

八零后的夏天

第十一章 钓鱼

八零后的夏天 司命秀才 0 2025-03-29 06:40:29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后的夏天》最新章节!

第十一章钓鱼

清雨洗好了头,大娘也回来了,说是要清雨还有老俊和蕾蕾去姥姥家。

虽然老容有些小失落,可是也没办法,他只好跑去找老文他们玩。

老容到的时候,老文正和文玲在家看电视。老文家是四家中唯一一家有彩色电视机的,老达经常会从外面租一些碟片回来放,然后傍晚的时候召集各家的小孩在一起看。放的碟片中鬼片居多,小孩子对这个是既害怕又好奇,有时候看完了就不敢回家。好在老容经常是和哥哥一块回去的,不过老匡有时候会故意吓唬老容,回家要经过一片漆黑的竹竿林,老匡经常在路过的时候一个人突然狂奔起来,留下哇哇大叫的老容也无奈地跟着狂奔。

此刻老文和文玲正在看电视台的节目,老容看到了,便问老文:

“这是电影还是电视?”

“啥叫电影,啥叫电视?”文玲在一旁不解地问道。

“电影就是一集就完的,电视就是好多集的。”老文在一旁解释道,“我也不知道这是电影还是电视,看到现在还没完呢。”

“给好看呢?”老容问道。

“不好看,不打。”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武打的镜头了,如果一个片子没有多少这样的镜头,是吸引不了他们的。

几个人都没说话了,都盯着电视在看。

过了半晌,老容实在忍不住了,他觉得看这样的电视简直在浪费时间,便对老文说:“一点都不好看,我们出去玩吧。”

“好,可是玩啥呢?”老文按下遥控关掉了电视机。文玲见哥哥往外走,自己也跟着出来了。

“我们去南沟钓鱼吧。”老容提议,“现在也比较凉快,正适合钓鱼。”

“好啊。”老文一听,立马附和道。

“我也去。”文玲见大家都要走,也要跟着。

几人一拍即合,钓鱼的事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决定了。

“那我回家拿鱼竿去,待会你到俺家找我。”老容说完,没等老文回答,便飞快地跑回家去。

回到家,老容便拿出了竖在墙角的鱼竿。这鱼竿是他自己制的,竹竿是从后院砍的,是一颗三米多长的青竹,用菜刀削去枝条,一根上好的鱼竿就成型了。这根竹子粗细适中却韧性十足,拿在手里很有感觉。鱼线、鱼钩、鱼浮子还有锡坠子都是从老文家买的,老文家开了个小型的代销店,卖点日常用品。有了这些材料,剩下的基本就是穿针引线的活了,怎样将鱼线拴在竹竿上,怎样系鱼钩,怎样安浮子,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巧,不过这对于经常玩的小孩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老容把鱼竿拿出来放在地上,便去准备鱼饵。老容从厨房里拿出一只空碗,倒点水,再从面缸里舀了一点面出来,倒进水里,然后用筷子来回搅拌。搅拌了半天,见仍是稀糊糊的一片,知道水倒多了,没办法,只好又舀了一些面出来和进去。这样,本来只准备弄鹌鹑蛋大小的面团的,结果揉好之后竟然有鸡蛋大小。要是被家长知道了,肯定会骂他又在浪费粮食。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之后,老容又滴了一滴香油在上面揉了揉,然后凑上去一问,香喷喷的令人都忍不住想要咬一口。

鱼饵准备好了,老容扛着鱼竿往外走,正好碰见老文和文玲,一人各扛着一根鱼竿。

“你们准备好鱼食了没有?”老容远远地问道。

“没有,我们准备挖蛐蟮。”老文向这边走了过来。

“你可以在俺家的粪堆上挖,里面有好多红蛐蟮。”老容甚至都已经回到家,拿出了小铲子和一只废弃的塑料饮料瓶。

红蚯蚓也是一种很好的鱼饵,这里大人传言,红蚯蚓是香的,又比较细,鱼容易上口;而那种又大又粗的普通蚯蚓,是臭的,鱼也不喜欢吃。

不过老容不喜欢用蚯蚓做鱼饵,因为蚯蚓黏黏糊糊的,每次换新鱼饵都要弄一手。相比之下,用面就好多了,而且钓鱼的时候面团还可以在手中把玩,捏出不同的形状出来,消磨时光。

老文却是比较喜欢用蚯蚓的,他觉得用蚯蚓做鱼饵比较省事,只需要在鱼钩上串上一小段蚯蚓,就可以钓很久不用换新的鱼饵。用面就不同了,几乎每拉一次鱼竿,就会发现鱼钩上面的面不是被水泡的软掉了就是被鱼咬的只剩下一点了。

老文和文玲接过铲子,就开始在老容家门前的粪堆上挖起来。

这里几乎家家门前的地里都会有一个粪堆,它是由生活垃圾和枯枝烂叶甚至是人或动物的粪便堆积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和发酵形成的。粪堆的出现一是为了方便倾倒生活垃圾,由于农村没有垃圾箱,家家户户的垃圾如果是比较容易腐烂分解的像果皮菜叶等就会倒在粪堆里,不久便会腐烂为泥;二是粪堆里的粪土是由大量有机物分解形成的,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有机肥,农民常用这里的粪土倒在田地里当肥料。

这里丰富的营养为蚯蚓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几铲子下去,密密麻麻的全是蚯蚓。老文在一边挖,让文玲把蚯蚓捏进塑料瓶里。

“注意只要红蛐蟮,黑的不要。”老文不忘嘱咐文玲。

文玲用手把红蚯蚓一只只地抓到塑料瓶里,不一会儿,瓶子里挤挤挨挨的有一层蚯蚓在爬,蚯蚓之间布满了恶心如鼻涕一样的粘液。

“别忘了放点泥在里面,不然就死了。”老文说着从粪堆里抓了一块泥巴,揉碎之后扔进了瓶子里。

见蚯蚓数量差不多了,老文把铲子还给老容,老容放好铲子,三个人扛着鱼竿一起向南沟走去。

之所以称之为“南沟”是因为它在南面,这只是相对于这几家及沟北面的几家而言的,如果对着沟南边的人说南沟他们是听不懂的。南沟其实是个统称,包括东西各一个两个大的水塘还有东西一个比较小的水塘及比较窄的水渠。

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一片水塘四周布满了大叶柳、垂柳、桑葚及其他树木,树荫很足,无论是玩还是乘凉都是个好去处,而且由于孩子的奶奶住在这里,这就更增加了这里的人气。

老容一行人来到之后,首先是从奶奶家搬了几个凳子,然后一个人占据一片水域,便开始了垂钓之旅。

老文从塑料瓶里边倒边揪出了一根蚯蚓,他将蚯蚓捏在手指间,抬起胳膊,然后往地上重重一摔,蚯蚓吃痛,不住地扭着身子,老文又摔了几次,终于蚯蚓不再动弹。按照他的说话,这是为了把蚯蚓摔死,防止它在鱼钩上扭来扭去脱钩。不过老容一直觉得还是活蚯蚓比较好,活的不断扭动才能吸引鱼过来。老文将摔死的蚯蚓拽掉半截,串在了鱼钩上,之后就把鱼竿一甩扔进了水里。可是等鱼线完全沉下去,浮子还是睡在水面上,老文便将鱼竿抬起来,往上捋了捋浮漂,又重新扔进了水里。

文玲则完全照着哥哥刚才的做法做了一遍。

老容没有急着放鱼竿,而是从身后拿出一个装白乳胶的罐子,打开之后,里面的酒香扑鼻而来,老容觉得有点醉,便从里面抓起一小把湿乎乎的东西,赶忙把盖子盖上。这是老容的爸自制的鱼食,他把它叫做“酒米”,是为了吸引鱼过来特制的,里面有米、麸子、酒还有香油,经过密封发酵后,醇香浓郁,多闻甚至会醉倒,据说这个能够吸引远处的鱼过来,效果特别好。

老容比划着远近,将一把酒米撒进了水里。“啪”的一声,那团东西遇水之后逐渐散开并缓缓下沉,老容仿佛看到有鱼的身影经过在吃下沉的酒米。过了一会,老容确信鱼已经被吸引过来了,才在鱼钩上穿上了面,扔进刚才投放酒米的地方。

三个小孩就这么坐在凳子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鱼浮子,谁也没有说话,生怕惊动了来吃食的鱼。

老容见这种情况,不觉想起了三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老容记得学过的每一首诗,并且能够想起语文课上学每一首诗时的场景。比如就像这首诗,当时语文老师让默写,并且让同桌互相检查对方写得对不对。他当时记不清到底是“草映身”还是“草映人”,结果虽然蒙了个“草映身”,但是“身”字的一撇没有露出来,被同桌打了叉。老容写这个字一直都是不露头的,但是书上写的一清二楚也容不得老容狡辩。他才知道自己一直都是错的,他还因为这事对同桌一度怀恨在心,不过后来也释然了,至少这让他改正了自己的一个长期以来的错误。

还有一次是学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捉鸣蝉,

忽然闭口立。

老容对这首诗熟悉是因为语文老师的一个解释。记得当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起来解释黄牛是什么意思,那个学生说是牛的一种,语文老师说不对,应该是一种牛。那时候老容也没觉得这件事有多可笑,就是觉得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很长一段时间,老容和老文还经常回想起这个场景,并在一起探讨黄牛究竟是牛的一种还是一种牛。

半天也不见浮子有动静,老容拉起鱼竿一看,鱼钩上面的面都被泡得稀糊糊的,无法再用了,他就又从手中的面团上揪了一小块下来,搓成细条套在鱼钩上,然后又将鱼钩扔了下去。又是半晌过去,扔不见鱼浮子动弹,老容感觉有些无聊,便跑去老文那看看情况。

“你这给吃钩来?”老容边把玩这手中的面团边问老文。

“吃的可厉害了,鱼浮子点来点去,不过一拉上来就啥也没有了。”

说话间,只见鱼浮子又开始点头了。先是轻轻地点几下,垂着的浮子忽上忽下,紧接着便是猛地扎入了水中不见踪影。

“快,快拉。”老容比老文还要急,大声地喊道。

老文猛地一拉,一道优美的弧线划过,只听哗啦一声,一道鱼肚白冲出水面,是一条一扎长的鲫鱼。鱼线绕着鱼竿顶端转了大半个圈,然后把鱼重重地摔在了身后的地里。

“看,我讲的吧,要是再晚一会,等鱼浮子从水底完全浮上来了,那鱼就脱钩了。”老容似乎还在炫耀着刚才的明智的一喊。

老文放下鱼竿,一把将活蹦乱跳的鱼从钩上退下,抓着鱼就往奶奶家跑。

“俺奶,我钓到一个鱼,给有桶。”

“多大的鱼,我看看,哟,这么大一点点,跟个兔尾巴样。”奶奶说着从用桶从沟里舀了水。

老文将鱼放进水里,又跑回钓鱼的地方。钓钩上的蚯蚓已经被鱼咬得稀巴烂,他只好重新弄了一根穿了上去。

老容见没有撒酒米的老文都钓到了鱼,很是不甘心,于是便跑回了自己的地盘,准备认真钓鱼。

炎热的夏天,越是心急,越是燥热。虽然老容是坐在树荫下,可心里仍感到烦躁,他索性站了起来。眼见远处的文玲都有几次拉起鱼竿的动作,他的心里就更急了。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鱼儿不会因为你心急就上你的钩的。

俗话说急中生智,这话一点不假。老容着急的时候,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只见他打开装酒米的罐子,抓出一把酒米撒在了离老文下钩的位置不远的地方,然后把家伙一收拾,挪到了那个地方去。他觉得,肯定是因为刚才的位置太不好了,因此才没有鱼肯上钩,老文的位置肯定鱼比较多。

果不其然,还是风水问题,按照小孩子的说话就是这里有个“鱼窝”。他下钩后不久就见鱼浮子点头,只点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猛一提鱼竿,结果可想而知,鱼钩上除了被咬了几口的面之外,什么都没有。

老容也知道自己太心急了,于是平复了一下心情,既然这里有鱼吃钩,那就耐着性子来。他站了起来,他老是觉得坐着的话万一有大鱼上钩了不好使劲。而且站在沟边吹着风特别舒服,看着水波随风荡漾,时间久了,有时甚至会有一种自己御风而行的错觉。

不久,鱼浮子又开始点头了。老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并没有急着拉鱼竿,而是在耐心等待。鱼浮子动的很慢,几乎是隔个几秒沉下去一点,然后再慢慢冒上来。老容听大人说这是大鱼吃钩的表现,这是心情就更加激动了。虽然心已经是砰砰在跳了,但是他还是抑制住内心的兴奋,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终于,鱼浮子开始快速有规律的点头,最后将浮子拽入了水下。老容知道,这是鱼吃到钩子上的鱼饵后开始想法设法摆脱钩子的束缚。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等大脑有所反应,手已迅速将鱼竿往上抬起。

“很重。”这是老容当时唯一的感觉。

柔韧的鱼竿前段已经被拉成了一张满开的弓,鱼线笔直地垂下来,看不到水下的部分。

老容觉得这种沉重的感觉已经完全融入了内心,以致于鱼挣脱出水面的那一刻,他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就是钓鱼的感觉。

钓胜于鱼。

钓鱼不在乎钓到钓不到,钓多钓少,重要的是感觉。老容和老文他们虽然是小孩,但都相信这一点,这也是他们乐此不疲爱钓鱼的原因。老容记得曾经看过日历上一个贴士说过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不能钓鱼,想来也是,这种鱼上钩时的突然激动血涌,提起鱼竿时的沉重和鱼破水而出时的轻松,这一大起大落对心脏不好的人是一种折磨。有时候费了很大的劲,感觉下面非常沉重甚至还有挣扎,心想定是条大鱼,但拉出水面一看只是根枯枝或是一条水草,那种失落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老容钓上来的鱼并不大,只比老文的那条大了寸许,但是在水里表现出的力量还是不小的,而且对于钓鱼的人来说,只要有鱼上钩,心里就有个感觉,那就是这肯定是条大鱼,肯定很重,因此与其说是鱼力气大,倒不如说是人的错觉使然。

老容同样把鱼放进了奶奶家的水桶里。刚才他拉鱼上来的时候,老文和文玲都跑过来凑热闹。现在他刚回到钓鱼的地方,就听见文玲在大喊:

“俺哥,快来,我的鱼竿被拽跑了。”

老文听到赶紧跑了过去,老容也跟在了后面。

文玲的鱼竿是一只比较细短的竹竿做成的,此刻已经被拖离了距水边约一两米的距离,而且此刻还在不断沉浮中从水中央移动。不用说,这肯定是刚才文玲走开的时候有鱼上了钩,加上她的鱼竿比较轻,结果就被下面不知道多大的鱼给拖走了。

“快拿鱼竿够。”老容说着已经跑回去拿了自己的鱼竿,将鱼线收紧贴在鱼竿上就往水里戳。

不过此时文玲的鱼竿已经被拖离水面四五米的距离了,而且还在不断动弹着,应该是鱼在想办法脱钩,老容的鱼竿根本够不到。

没办法,几个人只能眼睁睁地等着鱼什么时候折腾够了再想办法,毕竟这个水塘不大,而且竹竿又是浮在水面上的。大概三分钟过去了,鱼竿终于在水塘中心的位置平静下来了。可是老文和老容两个人的鱼竿长度有限,还是无法够得到。

“咋弄呢?”老文盯着水中的鱼竿发呆。

老容也陷入了思考,不一会儿,他便有了主意。

“我们可以把鱼竿砸过来。”说完,他从地里捡起了一块干泥巴块,扔进了水里鱼竿前面一点的位置。

“扑通”一声,泥块应声入水,以落水处为中心,向外激起一圈圈涟漪。荡起的波纹把水面的一切向外推开,鱼竿似乎是向着自己这边移动些许位置。

老文和文玲见状,也纷纷向水里扔比较大块的泥巴,只听“扑通”的声音此起彼伏,鱼竿也慢慢向这边移动,不过幅度不是很大。突然,老文停止了扔泥巴,而是绕着沟跑了半圈,到了对面去。他找准一个下脚的位置,蹲下身子,双手用力向这边划水。这时产生的波纹更大了,鱼竿也在他一次次的划水中逐渐向这边移来。

经过几个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将鱼竿捞了上来,鱼钩上空空如也。

几个人又恢复了钓鱼时的平静。没过多久,文玲那边又出状况了。

“俺哥,鱼线挂树上了。”

老文和老容跑过去,只见文玲的头上就是一棵大叶柳,上面挂着鱼钩鱼线。这种情况倒是经常能遇到,有时候鱼儿吃钩了,心情一激动,就会使劲拉鱼竿,结果鱼是没拉上来,在空中飞舞的鱼钩直接奔头顶的树枝而去,而且由于连着鱼线,鱼钩会在树枝上绕个几圈才停下来。碰到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到树枝,就把树枝打断,再慢慢地解绕在一起的鱼线;如果枝叶太高,那就只能弄断鱼线不要了。

还好,文玲的鱼竿短,鱼线也短,因此绕在树枝的位置不高。通过拼命拽鱼竿,利用鱼竿和鱼线的韧性将那段绕着的枝叶拉到触手可及的位置,然后把枝叶弄断就可以了。

好不容易解开了缠绕在一起的鱼线,三人又回到各自的位置。

过了很久,都没有鱼再吃钩,大概是因为刚才折腾水把鱼都吓跑了吧。三人便开始站起来,四处走动着,聊聊天,摆弄摆弄路边的东西。不过他们走开的时候不忘把鱼竿末端把手处插进了稀泥里,这样一般的鱼是拽不走的。三个人有时候去爬树抓一抓树上的知了,有时候去奶奶家坐坐、倒点水喝,有时去地里摘个番茄吃,几乎完全忘了钓鱼的事。

见天快晌午了,三人回到钓鱼的地方。

老容对老文说:“要是我拿上来鱼钩上还有面的话我就不钓了。”他一提鱼竿,果然上面的面团除了被水泡软了之外,几乎没被动过。

“不钓了,走吧。”

老文也觉得今天是不会再有鱼吃钩了,三人收拾好东西回去。

“钓鱼就钓鱼,不要三心二意,你一会儿要钓鲫鱼,一会儿要钓鲢鱼,怎么能钓到鲤鱼呢?”老文说完,三个人都开心地笑了。

回到家,老容把钓到的鱼和剩下的面团在炉子上烤了烤,就扔进了狗圈。阿黄一口接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