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昭华郡主
几日之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皇宫内,金碧辉煌的承乾殿中,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今夜,是为了迎接昭华郡主凯旋而特设的盛大宫宴。
宫女们鱼贯而入,将珍馐佳肴、琼浆玉液一一摆上。
大殿之内,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分列两旁,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陛下驾到!”
随着一声尖细的通传,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良帝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金冠,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上龙椅。
他面带微笑,神采奕奕。
“众爱卿平身。”
皇帝抬手示意,声音洪亮。
“谢陛下!”
众人齐声应道,然后纷纷落座。
“今日设宴,是为昭华郡主接风洗尘。”
皇帝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殿下首位的一个空位上。
“昭华此次平定边疆叛乱,立下大功,朕心甚慰!”
“还不快快宣昭华郡主觐见!”
良帝一声令下,殿外传来内侍的声音。
“宣——昭华郡主觐见——”
声音层层传递,悠远绵长。
片刻之后,一个身着银色铠甲的女子,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大殿。
她身姿挺拔,英姿飒爽,眉宇间透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
这正是昭华郡主。
她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臣,昭华,参见皇上!”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带着几分武将特有的铿锵有力。
“昭华快快请起!”
皇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此次你率军出征,不仅平定了叛乱,还大获全胜,扬我大良国威,实乃大功一件!”
“为国尽忠,乃臣之本分。”
昭华郡主不卑不亢地回答。
“好!好一个为国尽忠!”
良帝抚掌大笑,连连称赞。
“来人,赐上座!”
昭华郡主谢恩后,起身入座。
“昭华啊,此次出征,你可有什么想与朕说的?苦不苦,可还受的住?”
良帝关切地问道。
“回陛下,昭华不苦。”
昭华郡主沉声说道。
“臣愿以手中之剑,守护大良的每一寸土地,保卫大良的每一位百姓!所以,臣不觉得苦!”
“好!说得好!”良帝龙颜大悦。
“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不仅是朕的得力干将,更是大良的栋梁之才!”
“皇上过奖了。”
昭华郡主谦虚地说道。
“来,昭华,同朕共饮一杯!”
皇帝端起酒杯,向昭华郡主示意。
昭华郡主连忙起身,双手举起酒杯。
“臣敬皇上!”
两人一饮而尽。
“昭华,此次出征,你功劳最大,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皇帝放下酒杯,看着昭华郡主说道。
“臣别无所求,只愿皇上龙体安康,大良国泰民安!”
昭华郡主再次单膝跪地,朗声说道。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忠心耿耿的昭华!”
“既然你无所求,那朕就做主,赐你黄金万两,锦缎千匹,良田百亩!”
昭华郡主叩首谢恩。
她也不推辞,谢恩后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
良帝环视一周,目光在三皇子薛翀乾身上停留片刻,然后说道:“今日,朕为昭华接风洗尘,诸位爱卿,尽情畅饮!”
众人纷纷举杯,齐声说道:“谢陛下!”
一时间,殿内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薛翀乾觉得时机已到,便起身走到殿中央,向良帝行了一礼。
“父皇,儿臣有一事相告。”
良帝放下酒杯,眼底一片了然,却没有说透,“哦?乾儿有何事啊?”
薛翀乾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儿臣与丞相之女罗凝霜两情相悦,愿结为连理,请父皇挑选吉日,准我们二人成婚!”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薛翀乾身上。
他缓缓开口:“乾儿,你与罗家丫头的婚事,不急。”
众人皆以为良帝是为了昭华郡主才不应允,却未曾料到,良帝早已与姜崇暗中立下约定。
昭华郡主饶有兴致地望着薛翀乾,那眼神,仿佛在欣赏一出精心编排的戏剧。
她那双历经沙场硝烟的眼眸,此刻闪烁着玩味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似乎早已洞悉了这其中的玄机。
昭华郡主早已听闻,京城中有一位贵女,因无意间触及了她“功高震主”的敏感话题,而被流放。
此事在京城权贵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让昭华郡主对这位敢于直言的姑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今,她倒是想亲眼看看,这位丞相之女究竟是何等模样。
薛翀乾见父皇没有应允,心中顿感诧异,他原本以为,今日父皇龙颜大悦,正是赐婚的最佳时机。
他那双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眸,此刻闪过一丝失落。
他上前一步,拱手道:“儿臣见父皇今日心情甚佳,才斗胆请赏,望父皇成全!”
良帝的脸色微微一沉。
他放下手中的酒杯,声音也冷了下来:“此事容后再议。”
薛翀乾一愣,他没想到良帝会如此直接地再次拒绝。
“父皇……”
他正欲再言,却被昭华郡主打断。
“三殿下,”昭华郡主开口,声音清亮,“陛下也许有其他考量呢。”
薛翀乾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看了看昭华郡主,又看了看脸色不虞的良帝,只得躬身行礼:“儿臣……遵旨。”
昭华郡主微微颔首,转头看向良帝。
“皇上,臣有一言。”
良帝抬了抬眼皮:“讲。”
“三殿下与丞相之女情投意合,乃是一桩美事。”昭华郡主不紧不慢地说着,“陛下何不成全了他们,也算了却一桩心事?”
良帝冷哼一声:“昭华,你什么时候也学会替别人说情了?”
“臣不敢。”昭华郡主垂眸,“臣只是觉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是人之常情。三皇子殿下已到适婚年龄,皇上为他挑选一位合适的皇子妃,也是理所应当。”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更何况,丞相之女臣也有所耳闻,据说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配三皇子殿下,倒也合适。”
良帝沉默不语。
贤良淑德?
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