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大明朝的命门,在黄河!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大明:开局被贬,老朱求我当帝师》最新章节!
陋室内的气氛,已经不能用死寂来形容。
那是一种被抽干了所有声音、所有空气的真空。
一滴汗珠,从太子朱标的鬓角滑落,沿着他僵硬的下颌线,滴落在他紧攥着衣角的手背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
他的大脑陷入了一片混沌的泥沼。
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试图辩解的词句,都在江辰那看似简单的逻辑框架下,被无情地绞碎。
承认民生为本,君权神授的煌煌天威便有了裂痕。
否认民生为本,他朱标半生所学的儒家仁德,他苦心孤诣在天下人面前树立的储君形象,便会瞬间崩塌,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深渊。
他无路可走。
隔壁的密室中,那只曾搅动天下风云、捏着无数人生死的手,已经死死攥成了拳。
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
朱元璋的胸膛里,一股压抑不住的龙虎之气在横冲直撞,他既惊于江辰的胆魄与才思,又怒于自己最看重的儿子,竟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逼到了如此境地。
他几乎要一脚踹开那扇薄薄的木门,亲自下场!
这个天下,是他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这个道理,也该由他来定!
就在这僵持的压力攀升至顶点,几乎要将屋顶掀翻之时,江辰动了。
他知道,纯粹的理论交锋已经足够。
再逼下去,只会让这些天潢贵胄恼羞成怒。
虚无的理念,永远比不上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灭顶之灾来得更有说服力。
江辰的动作很慢,他站起身的姿态,并不带半分压迫,却让所有人的心跳都随之停顿了一瞬。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或苍白、或惊疑的脸,最终,落回到太子朱标的身上。
那目光,让朱标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然后,他听到了那足以让整个大明王朝为之颤抖的声音。
江辰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用寒铁铸成,重重砸在所有人的心头。
“殿下可知,不出十年,黄河,必有一次百年不遇之大决口!”
话音未落,一股无形的寒气瞬间席卷了整个陋室。
江辰没有停,他要用最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他们心中最后一点侥幸。
“届时,开封、归德、徐州一线,中原数省,将尽数沦为泽国!”
“良田万顷化为浊流,城郭村庄毁于一旦,饿殍遍野,流民数以百万计!”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最后的审判。
“此祸一出,大明国本,将为之动摇!”
石破天惊!
如果说之前的“三问”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三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
那么此刻这番话,就是一座从天外飞来的万仞神山,带着焚尽一切的烈焰,轰然砸进了所有人的心海,掀起了滔天巨浪!
“你……你胡说什么?!”
秦王朱樉第一个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的脸涨得通红,手指几乎要戳到江辰的鼻尖,声音因为惊怒而变得尖利。
“黄河年年安澜,朝廷岁岁修防,何来的决口?你这是在妖言惑众!是在诅咒我大明江山!”
就连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晋王朱棡,此刻也无法保持镇定。
他的手死死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手背青筋暴起,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江辰。
黄河!
这两个字对他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华夏子孙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那是文明的摇篮,是哺育万民的母亲河。
但同时,它也是一条喜怒无常、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索命巨龙!
历朝历代,黄河一旦泛滥决口,紧随其后的,必然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天下大乱!
太子朱标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
他伸出手,死死抓住了身前那张粗糙的木桌边缘,指甲因为用力而深陷进木纹之中,才勉强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身体。
他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过。
“你……此言……可有证据?”
“证据?”
江辰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而是平静地转过身,推开陋室的门,走进了院中。
所有人的视线,都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的身影移动。
院子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在月光下静静伫立,宛如一幅浓缩的九州舆图。
江辰拿起一根早已备好的细长木杆。
木杆抬起,没有丝毫的迟滞与彷徨,径直落下,精准地指向了沙盘上那条代表着黄河的蜿蜒沙线。
落点,在中下游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
那个位置,既不是历代相传的险工要段,也非每年工部奏章中重点提及的防汛之处,隐蔽得让人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殿下请看,此处,名为‘白茅口’。”
江辰的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那声音里没有了方才的凌厉,转而带着一种独特的、属于科学的冷静与魔力,不容任何凡俗的权柄所质疑。
“黄河自昆仑发源,奔流东去,裹挟亿万钧泥沙。行至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减速,泥沙便会在此处大量沉降淤积。年深日久,河床便会高出两岸平地,形成世人所熟知的‘地上悬河’。此为常理,朝廷每年耗费巨资,疏浚河道,以工代赈,便是为此。”
这番话,在场的皇子们都懂,是治河的基本常识。
然而,江辰的话锋猛然一转。
“然,天下匠人,只知下游之患在宽,在缓,却不知,真正的命门,恰恰在此处——‘白茅口’!”
木杆在那个点上,轻轻碾动。
“此地河道,表面看似平直,水下却有一个极为隐蔽的内弯。奔腾的河水流经此处,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回旋之力,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这股力量,导致泥沙在此处的淤积速度,远超其他任何河段,足足有三倍以上!”
“只是因为此弯在水下,又非险要,百年来,从未有人察觉。我曾根据舆舍图、水文志以及历年修防记录推算过,以如今的淤积速度,最多不出十年,此处的河床高度,将超出两侧大堤足足一丈有余!”
一丈有余!
这个数字让朱标的心脏狠狠一抽!
“届时,根本无需等到什么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江辰的声音变得冰冷,像是在宣读一份早已写好的死亡报告。
“只需要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夏秋汛期,暴涨的河水便会轻易漫过堤坝。脆弱的土石堤防,会在瞬间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就像一柄烧红的尖刀,捅进一块腐朽的烂肉!”
“滔天之水,一泻千里!其后果……”
“便如我刚才所言!”
他没有引用半句“天人感应”。
他没有谈论分毫“紫微星动”。
他用的,是一套在场所有人都能听懂字面意思,却又完全无法理解其深层逻辑的,完整而严密的水文学和泥沙动力学理论。
这不是预言。
这不是诅咒。
这是科学的,冰冷的,死亡的推断!
这一刻,无论是院中失魂落魄的太子皇子,还是隔壁密室中,那个从元末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一手缔造了大明江山的铁血帝王,都感到了一股寒气,从脚底的涌泉穴直冲天灵盖,冻结了他们每一寸骨髓!
他们的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一个无比清晰,无比疯狂的念头。
必须得到他!
必须得到这本能够洞悉国运,预判天灾,挽救苍生的……
《经世录》!
陋室内的气氛,已经不能用死寂来形容。
那是一种被抽干了所有声音、所有空气的真空。
一滴汗珠,从太子朱标的鬓角滑落,沿着他僵硬的下颌线,滴落在他紧攥着衣角的手背上,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
他的大脑陷入了一片混沌的泥沼。
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试图辩解的词句,都在江辰那看似简单的逻辑框架下,被无情地绞碎。
承认民生为本,君权神授的煌煌天威便有了裂痕。
否认民生为本,他朱标半生所学的儒家仁德,他苦心孤诣在天下人面前树立的储君形象,便会瞬间崩塌,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左边是悬崖,右边是深渊。
他无路可走。
隔壁的密室中,那只曾搅动天下风云、捏着无数人生死的手,已经死死攥成了拳。
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出青白。
朱元璋的胸膛里,一股压抑不住的龙虎之气在横冲直撞,他既惊于江辰的胆魄与才思,又怒于自己最看重的儿子,竟被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逼到了如此境地。
他几乎要一脚踹开那扇薄薄的木门,亲自下场!
这个天下,是他一刀一枪打下来的!这个道理,也该由他来定!
就在这僵持的压力攀升至顶点,几乎要将屋顶掀翻之时,江辰动了。
他知道,纯粹的理论交锋已经足够。
再逼下去,只会让这些天潢贵胄恼羞成怒。
虚无的理念,永远比不上一场看得见、摸得着的灭顶之灾来得更有说服力。
江辰的动作很慢,他站起身的姿态,并不带半分压迫,却让所有人的心跳都随之停顿了一瞬。
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或苍白、或惊疑的脸,最终,落回到太子朱标的身上。
那目光,让朱标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然后,他听到了那足以让整个大明王朝为之颤抖的声音。
江辰一字一顿,每个字都像是用寒铁铸成,重重砸在所有人的心头。
“殿下可知,不出十年,黄河,必有一次百年不遇之大决口!”
话音未落,一股无形的寒气瞬间席卷了整个陋室。
江辰没有停,他要用最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他们心中最后一点侥幸。
“届时,开封、归德、徐州一线,中原数省,将尽数沦为泽国!”
“良田万顷化为浊流,城郭村庄毁于一旦,饿殍遍野,流民数以百万计!”
他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最后的审判。
“此祸一出,大明国本,将为之动摇!”
石破天惊!
如果说之前的“三问”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三颗石子,激起阵阵涟漪。
那么此刻这番话,就是一座从天外飞来的万仞神山,带着焚尽一切的烈焰,轰然砸进了所有人的心海,掀起了滔天巨浪!
“你……你胡说什么?!”
秦王朱樉第一个承受不住这种压力,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他的脸涨得通红,手指几乎要戳到江辰的鼻尖,声音因为惊怒而变得尖利。
“黄河年年安澜,朝廷岁岁修防,何来的决口?你这是在妖言惑众!是在诅咒我大明江山!”
就连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晋王朱棡,此刻也无法保持镇定。
他的手死死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手背青筋暴起,眼神锐利如刀,死死盯着江辰。
黄河!
这两个字对他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华夏子孙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那是文明的摇篮,是哺育万民的母亲河。
但同时,它也是一条喜怒无常、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索命巨龙!
历朝历代,黄河一旦泛滥决口,紧随其后的,必然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天下大乱!
太子朱标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
他伸出手,死死抓住了身前那张粗糙的木桌边缘,指甲因为用力而深陷进木纹之中,才勉强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身体。
他的声音嘶哑得不成样子,像是被砂纸反复打磨过。
“你……此言……可有证据?”
“证据?”
江辰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而是平静地转过身,推开陋室的门,走进了院中。
所有人的视线,都如同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他的身影移动。
院子中央,那巨大的沙盘在月光下静静伫立,宛如一幅浓缩的九州舆图。
江辰拿起一根早已备好的细长木杆。
木杆抬起,没有丝毫的迟滞与彷徨,径直落下,精准地指向了沙盘上那条代表着黄河的蜿蜒沙线。
落点,在中下游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
那个位置,既不是历代相传的险工要段,也非每年工部奏章中重点提及的防汛之处,隐蔽得让人根本不会多看一眼。
“殿下请看,此处,名为‘白茅口’。”
江辰的声音在寂静的夜色中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那声音里没有了方才的凌厉,转而带着一种独特的、属于科学的冷静与魔力,不容任何凡俗的权柄所质疑。
“黄河自昆仑发源,奔流东去,裹挟亿万钧泥沙。行至中下游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减速,泥沙便会在此处大量沉降淤积。年深日久,河床便会高出两岸平地,形成世人所熟知的‘地上悬河’。此为常理,朝廷每年耗费巨资,疏浚河道,以工代赈,便是为此。”
这番话,在场的皇子们都懂,是治河的基本常识。
然而,江辰的话锋猛然一转。
“然,天下匠人,只知下游之患在宽,在缓,却不知,真正的命门,恰恰在此处——‘白茅口’!”
木杆在那个点上,轻轻碾动。
“此地河道,表面看似平直,水下却有一个极为隐蔽的内弯。奔腾的河水流经此处,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回旋之力,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这股力量,导致泥沙在此处的淤积速度,远超其他任何河段,足足有三倍以上!”
“只是因为此弯在水下,又非险要,百年来,从未有人察觉。我曾根据舆舍图、水文志以及历年修防记录推算过,以如今的淤积速度,最多不出十年,此处的河床高度,将超出两侧大堤足足一丈有余!”
一丈有余!
这个数字让朱标的心脏狠狠一抽!
“届时,根本无需等到什么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江辰的声音变得冰冷,像是在宣读一份早已写好的死亡报告。
“只需要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夏秋汛期,暴涨的河水便会轻易漫过堤坝。脆弱的土石堤防,会在瞬间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就像一柄烧红的尖刀,捅进一块腐朽的烂肉!”
“滔天之水,一泻千里!其后果……”
“便如我刚才所言!”
他没有引用半句“天人感应”。
他没有谈论分毫“紫微星动”。
他用的,是一套在场所有人都能听懂字面意思,却又完全无法理解其深层逻辑的,完整而严密的水文学和泥沙动力学理论。
这不是预言。
这不是诅咒。
这是科学的,冰冷的,死亡的推断!
这一刻,无论是院中失魂落魄的太子皇子,还是隔壁密室中,那个从元末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一手缔造了大明江山的铁血帝王,都感到了一股寒气,从脚底的涌泉穴直冲天灵盖,冻结了他们每一寸骨髓!
他们的脑海中,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一个无比清晰,无比疯狂的念头。
必须得到他!
必须得到这本能够洞悉国运,预判天灾,挽救苍生的……
《经世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