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铸剑(一)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我带师父前妻重启逆袭巅峰》最新章节!
推开资材课那扇厚重的铁灰色大门时,一阵沉闷而滞涩的摩擦声响起,仿佛不是推开门,门轴似乎很久没上油了,发出的呻吟带着金属特有的生涩感。
刹那间,身后车间那震耳欲聋的喧嚣——机器的轰鸣、金属的撞击、模糊的吆喝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掐断。紧随其后的,是那些浓烈到几乎能形成实体的气味:机油、铜锈、汗酸,还有焊接产生的刺鼻烟雾,统统被隔绝在外。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纸张油墨的淡雅、塑封新料的清冽,以及一种更古老、更沉静的味道——那是积年的灰尘与老木头混合的气息,一种属于「案头」而非「工位」的味道。
光线也完成了转换。车间里刺眼的白炽灯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仓库高处、那些蒙着厚厚灰尘的窗户里透进来的自然天光。光线被灰尘颗粒柔化、散射,形成几道朦胧的光柱,斜斜地打在室内,营造出一种时光滤镜的静谧。
几排土白色的铁皮文件柜紧靠着墙壁矗立,柜门紧闭,锁孔泛着铜绿。几组屏风的新式公桌错落布局,桌面上堆叠着如同小山般的蓝色硬壳账本、插满单据的金属夹,一排水杯架摆放整齐。三两个人正伏案书写,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清晰而单调的「沙沙」声。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氛围里,安静,却并非死寂,而是一种被某种无形的秩序感所约束的、带着忙碌底色的安静。
「张课长,人带来了。」
郑刚刚的声音在我身侧响起,音量不高,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那层由「沙沙」声编织的宁静。
办公室里的书写声戛然而止。
几道目光,齐刷刷地从不同角落投射过来。那目光里糅杂着毫不掩饰的好奇、职业性的审视。我知道这此惊奇从何而来——我身上还穿着车间转运工那身深蓝色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虽然干净,但在一群穿着相对「体面」、坐在办公桌后的人眼中,我这身装扮,加上一米八的个头和刻意收拾过的精神面貌,站在这方寸之地,显得格格不入,活脱脱一个莽撞闯入文职领地的异类。
最里面那张稍显宽敞的隔间办公桌后,一个男人抬起了头。他约莫二三十岁,一头短发修剪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不大,却异常有神,像鹰隼般锐利。他就是资材课的掌舵人,课长张鹏举。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带着一种评估的意味。我能感觉到他的视线重点扫过我洗得发白的工装袖口和领口,以及我特意梳理过的头发和干净的脸庞。他的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动了一下,那微表情转瞬即逝,却像是一种无声的肯定:不错,小伙挺精神。
「哦,小储是吧?」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起伏,像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郑刚刚可是极力推荐你来资材仓库做仓管,说你手脚麻利,脑子也活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整个办公室,仿佛在强调接下来的话不仅是说给我听,「咱们资材课,体力活不重,但讲究一个『细』字。心要细,手要稳。物料进、出、存,环环相扣,账目上差一分一厘,都可能酿成大错。明白吗?」
「明白,张课长。」我挺直背脊,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而笃定,努力压下初来乍到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我一定用心学,仔细干,绝不出差错。」
张鹏举平静地点了下头,目光转向郑刚刚:「刚刚,人交给你了。规矩流程,一样样教明白。现在,带他去领新的工装,然后去人事把调令手续办完,把储军的工牌换了。我跟詹总打过招呼了,你直接去办就行。」
「好的,课长。」郑刚刚利落地应下。她转向我时,眼中那份惊奇和赞许似乎更深了些,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她指了指靠近窗户的一张空办公桌,「储军,以后这是你的位置。先把东西放下吧。」
那张桌子是崭新的,有些地方的塑封膜甚至还没撕掉,光线下反射着朦胧的亮光。显然,这是仓促间为我添置的。我把手里那个装着简陋洗漱用具和几件换洗衣服的网兜放在光洁的桌面上。网兜粗糙的纹路和新桌面的反光形成刺眼的对比,透着一种滑稽和寒酸。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几道刚刚移开的目光又悄然聚焦过来,里面多了一丝玩味,一丝看笑话的轻蔑,仿佛在说:看吧,车间来的,也就这点家当。
「大家认识一下,」郑刚刚的声音适时响起,像一把利剪,剪断了空气中那根无形的、绷紧的尴尬之弦。「这是新来的仓管员,储军,后续接手半成品仓。」她转向我,依次介绍,「储军,这位是班长陈桧,负责成品出货兼成品仓仓管。这位是王姐,王淑霞,负责工具仓;这位是李强,化工料仓管;这位是小张,张程,跟你一样,也是仓管员,管五金件。以后你们搭档的时候多。」
「大家好,我是储军。」我微微颔首,向众人致意,「以后工作中,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回应声稀稀拉拉,带着程式化的疏离。
班长陈桧是个面容严肃的青年男子,只是从厚厚的账本上抬起眼皮,略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埋首下去。王淑霞王姐,微胖,脸上带着点市侩的圆滑,冲我笑了笑,笑容还算和煦,但也仅止于此。李强年纪不大,看上去像少白头,他只是抬了抬眼皮,从鼻腔里「嗯」了一声,连头都没点。而那个叫张程的年轻人——小张——瘦高个,梳着当时流行的三七分头,穿着件明显不合身、袖口和领口都磨得发白起毛的工装(大概是为了显得「有型」故意买小一号)。他正拿着块看不出原色的布,慢悠悠地擦拭他那副塑料框眼镜。听到介绍,他懒洋洋地抬起下巴,目光从镜片上方斜斜地瞥过来,嘴角向一边扯起,形成一个充满嘲讽和不屑的弧度,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像是驱赶一只碍眼的苍蝇。
「好了,储军,跟我来仓库。」郑刚刚似乎早已习惯这种氛围,对小张那明显的敌意视若无睹。她拿起桌上一串沉甸甸、泛着暗哑光泽的黄铜钥匙,钥匙碰撞间发出清脆而冰冷的「叮当」声,转身就向仓库侧门走去。
推开仓库那扇更加厚重、刷着深绿色防锈漆的铁门,一股更浓郁、更复杂的气息而出,瞬间将人包裹。那是橡胶氧化特有的微辣、金属冰冷的铁腥、机油挥发的腻滑,以及无处不在的灰尘味道。巨大的空间在眼前豁然展开,一排排深灰色的重型货架如同沉默的巨人,巍峨地矗立着,几乎要顶到高高天花板。货架之上,分门别类地塞满了形态各异的物料:成箱的螺丝螺母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像冰冷的繁星;一卷卷不同颜色、厚度的橡胶密封圈如同巨蟒般盘踞堆叠,散发出特有的、略带刺激性的气味;各种规格的金属件、塑料件、包装材料……林林总总,密密麻麻,构成了一座庞大、杂乱而沉默的迷宫。光线吝啬地从高处几扇蒙尘的小窗艰难透入,在漂浮的尘埃颗粒中形成几道朦胧的光柱,更添几分幽深和压抑。
「看晕了?」郑刚刚的声音把我从最初的视觉震撼中拉回现实。她站在入口处的光晕里,手里拎着那串钥匙,神情严肃,眼神锐利如刀。「这里,就是我们平时工作的地方。」她的声音不高,却在空旷的仓库里激起清晰的回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记住,资材课是工厂的血管,物料就是血液。进、出、存,任何一个环节卡壳,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所以,在这里,第一要务,是『清』!」
她迈开步子,走进货架的阴影中,脚步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发出清晰而孤寂的回响。我跟在她身后,目光快速扫过货架上的标识卡。有些字迹清晰,有些模糊不清,有些干脆就是空白一片,或者贴着早已发黄卷边的旧标签。
「清,就是清晰!」她停在一排堆放得杂乱无章的金属垫片前,指着货架上那张边缘卷曲、字迹模糊得如同鬼画符的旧标识卡,语气陡然严厉,「物料种类要清!货位标识要清!库存数量更要清!你看这里,」她的手指几乎要点在那张破卡上,「规格?看不清!数量?模糊!这是大忌!是混乱的根源!」
她的手指又划过货架边缘积攒的厚厚一层灰尘,那灰尘如同绒毯,随着她的动作簌簌落下。「还有这卫生!」她的眉头紧紧锁起,声音里带着痛心疾首,「物料也是要『体面』的!灰尘堆积,加速老化;潮湿生锈,直接报废!这都是损耗,都是钱!更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
她的训导像冰冷的雨点,砸在空旷的仓库里,也砸在我的心上。
「今天下午,别的先不学。」她看着我,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我的心思,「把你负责的这片半成品区,」她手臂一挥,划出一个不小的范围,「从货架顶到地面缝,给我彻底打扫干净!标识不清、破损的,找小张核对清楚物料信息后,重新写明白,贴端正!我要看到『清』字落地生根!」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意味深长,「小张是这片的老人,管五金件,也熟悉半成品区,有不懂的,可以问他。不过,」她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盯着我,「自己也要多用眼睛看,用脑子记,用鼻子闻!物料也是有脾气的。」
交代完毕,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开。厚重的铁门在她身后「哐当」一声合拢,隔绝了外面办公室微弱的光线和声响。仓库里瞬间只剩下我一个人,被这片庞大、杂乱、弥漫着陈腐气味和冰冷质感的钢铁丛林彻底吞没。
死寂。只有尘埃在光柱里无声地舞动。
我掂量了一下手里粗糙的扫帚柄和沉重的拖把,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片一眼望不到头、堆积如山的「责任区」。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灰尘、橡胶、金属的复杂气息灌入肺腑,带着一股生猛的、原始的工业气息。出乎意料的是,这气息非但没有让我窒息,反而像一剂强心针,让心中那点初来乍到的混乱和忐忑渐渐沉淀下来。
打扫?标识?
这不正是2021年早已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东西——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2002年这个仓库里,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切入点吗?
我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搜索着前世的记忆,目光再次锐利地扫过整个区域:货架的布局走向、物料的大类分区、通道的宽窄、光线的明暗死角、空气的流通情况……前世那些深入骨髓的管理理念和现场经验,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与眼前的现实景象飞速融合、碰撞。一个清晰的、分步骤的行动方案,在几秒钟内迅速成型。
没有现代化的吸尘器,没有高压水枪,只有手中这最原始、最笨拙的工具。但这又如何?
我用力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肌肉。第一步:整理!目标区域内,无论大小、无论轻重,所有物料必须从货架上搬下来!我要看到它们的真面目!沉重的金属法兰盘、成箱的螺栓、一卷卷沉重的橡胶密封条……汗水几乎在搬动第一个箱子时就涌了出来,迅速浸透了工装内衬,黏腻地贴在背上。灰尘被剧烈搅动,在昏黄的光柱里疯狂翻腾、起舞,浓烈得呛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颗粒感,喉咙发痒,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但我没有停,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将那些沉默的、蒙尘的「士兵」一一请下他们的「床铺」,分门别类地堆放在清理出来的水泥空地上。
「喽,戴上」郑刚刚那双大眼睛在口罩后面扑闪扑闪地看着我:「要保护好自己,这么实在呢?」
第二步:清扫!秃毛扫帚伸进货架最底层那些从未被光顾过的缝隙,将经年累月积攒的灰尘、碎屑、油泥,甚至还有不知名昆虫的干瘪尸体,一股脑儿地掏挖出来。灰尘如同浓烟般腾起,瞬间模糊了视线,在鼻腔和口腔里留下厚重的土腥味。拖把浸透清水(很快变成浑浊的泥浆),一遍遍用力擦洗水泥地面。黑色的污水混合着油污,蜿蜒流淌,顺着地势艰难地汇向远处的排水沟。货架的每一层横梁、每一根立柱,都用湿布反复擦拭,顽固的污垢需要用力抠刮。原本被厚重灰尘包裹的深灰色金属骨架,渐渐显露出它冰冷坚硬的本色。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流进眼睛,刺得生疼,混合着脸上的灰尘,冲刷出几道滑稽又狼狈的泥沟。腰背的肌肉在持续弯腰和负重中发出酸痛的抗议,手臂也因为不间断的用力而开始微微颤抖。但心中那股重塑秩序的执念支撑着我,动作没有丝毫停滞。
第三步:整顿!这才是关键!搬下来的物料,不再是胡乱堆放回去。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郑刚刚强调的「清」和前世经验:使用频率高的、体积小的常用件(如标准螺丝、垫片),放在高度适中、伸手可及的货架中层;笨重的、不常用的(如大型法兰、备件),放在稳固的底层或需要借助梯子的顶层;易燃的橡胶制品远离可能的火源和潮湿区域;精密加工件避免叠压……每一类物料,在它们新的、更合理的「家」安顿好后,必须拥有清晰的身份证明!我从办公室废弃文件堆里找来还算硬挺的卡纸,又翻出粗头的记号笔,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就着昏暗的光线,屏气凝神,用尽全身力气控制着手腕,一笔一划,力求横平竖直、清晰可辨地写下物料名称、规格型号、库存单位、最大最小存量。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在向这片混乱宣战。
推开资材课那扇厚重的铁灰色大门时,一阵沉闷而滞涩的摩擦声响起,仿佛不是推开门,门轴似乎很久没上油了,发出的呻吟带着金属特有的生涩感。
刹那间,身后车间那震耳欲聋的喧嚣——机器的轰鸣、金属的撞击、模糊的吆喝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然掐断。紧随其后的,是那些浓烈到几乎能形成实体的气味:机油、铜锈、汗酸,还有焊接产生的刺鼻烟雾,统统被隔绝在外。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纸张油墨的淡雅、塑封新料的清冽,以及一种更古老、更沉静的味道——那是积年的灰尘与老木头混合的气息,一种属于「案头」而非「工位」的味道。
光线也完成了转换。车间里刺眼的白炽灯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仓库高处、那些蒙着厚厚灰尘的窗户里透进来的自然天光。光线被灰尘颗粒柔化、散射,形成几道朦胧的光柱,斜斜地打在室内,营造出一种时光滤镜的静谧。
几排土白色的铁皮文件柜紧靠着墙壁矗立,柜门紧闭,锁孔泛着铜绿。几组屏风的新式公桌错落布局,桌面上堆叠着如同小山般的蓝色硬壳账本、插满单据的金属夹,一排水杯架摆放整齐。三两个人正伏案书写,笔尖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清晰而单调的「沙沙」声。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种奇特的氛围里,安静,却并非死寂,而是一种被某种无形的秩序感所约束的、带着忙碌底色的安静。
「张课长,人带来了。」
郑刚刚的声音在我身侧响起,音量不高,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那层由「沙沙」声编织的宁静。
办公室里的书写声戛然而止。
几道目光,齐刷刷地从不同角落投射过来。那目光里糅杂着毫不掩饰的好奇、职业性的审视。我知道这此惊奇从何而来——我身上还穿着车间转运工那身深蓝色的、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虽然干净,但在一群穿着相对「体面」、坐在办公桌后的人眼中,我这身装扮,加上一米八的个头和刻意收拾过的精神面貌,站在这方寸之地,显得格格不入,活脱脱一个莽撞闯入文职领地的异类。
最里面那张稍显宽敞的隔间办公桌后,一个男人抬起了头。他约莫二三十岁,一头短发修剪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不大,却异常有神,像鹰隼般锐利。他就是资材课的掌舵人,课长张鹏举。他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带着一种评估的意味。我能感觉到他的视线重点扫过我洗得发白的工装袖口和领口,以及我特意梳理过的头发和干净的脸庞。他的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动了一下,那微表情转瞬即逝,却像是一种无声的肯定:不错,小伙挺精神。
「哦,小储是吧?」他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什么情绪起伏,像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郑刚刚可是极力推荐你来资材仓库做仓管,说你手脚麻利,脑子也活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整个办公室,仿佛在强调接下来的话不仅是说给我听,「咱们资材课,体力活不重,但讲究一个『细』字。心要细,手要稳。物料进、出、存,环环相扣,账目上差一分一厘,都可能酿成大错。明白吗?」
「明白,张课长。」我挺直背脊,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而笃定,努力压下初来乍到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我一定用心学,仔细干,绝不出差错。」
张鹏举平静地点了下头,目光转向郑刚刚:「刚刚,人交给你了。规矩流程,一样样教明白。现在,带他去领新的工装,然后去人事把调令手续办完,把储军的工牌换了。我跟詹总打过招呼了,你直接去办就行。」
「好的,课长。」郑刚刚利落地应下。她转向我时,眼中那份惊奇和赞许似乎更深了些,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她指了指靠近窗户的一张空办公桌,「储军,以后这是你的位置。先把东西放下吧。」
那张桌子是崭新的,有些地方的塑封膜甚至还没撕掉,光线下反射着朦胧的亮光。显然,这是仓促间为我添置的。我把手里那个装着简陋洗漱用具和几件换洗衣服的网兜放在光洁的桌面上。网兜粗糙的纹路和新桌面的反光形成刺眼的对比,透着一种滑稽和寒酸。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几道刚刚移开的目光又悄然聚焦过来,里面多了一丝玩味,一丝看笑话的轻蔑,仿佛在说:看吧,车间来的,也就这点家当。
「大家认识一下,」郑刚刚的声音适时响起,像一把利剪,剪断了空气中那根无形的、绷紧的尴尬之弦。「这是新来的仓管员,储军,后续接手半成品仓。」她转向我,依次介绍,「储军,这位是班长陈桧,负责成品出货兼成品仓仓管。这位是王姐,王淑霞,负责工具仓;这位是李强,化工料仓管;这位是小张,张程,跟你一样,也是仓管员,管五金件。以后你们搭档的时候多。」
「大家好,我是储军。」我微微颔首,向众人致意,「以后工作中,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
回应声稀稀拉拉,带着程式化的疏离。
班长陈桧是个面容严肃的青年男子,只是从厚厚的账本上抬起眼皮,略一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即又埋首下去。王淑霞王姐,微胖,脸上带着点市侩的圆滑,冲我笑了笑,笑容还算和煦,但也仅止于此。李强年纪不大,看上去像少白头,他只是抬了抬眼皮,从鼻腔里「嗯」了一声,连头都没点。而那个叫张程的年轻人——小张——瘦高个,梳着当时流行的三七分头,穿着件明显不合身、袖口和领口都磨得发白起毛的工装(大概是为了显得「有型」故意买小一号)。他正拿着块看不出原色的布,慢悠悠地擦拭他那副塑料框眼镜。听到介绍,他懒洋洋地抬起下巴,目光从镜片上方斜斜地瞥过来,嘴角向一边扯起,形成一个充满嘲讽和不屑的弧度,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像是驱赶一只碍眼的苍蝇。
「好了,储军,跟我来仓库。」郑刚刚似乎早已习惯这种氛围,对小张那明显的敌意视若无睹。她拿起桌上一串沉甸甸、泛着暗哑光泽的黄铜钥匙,钥匙碰撞间发出清脆而冰冷的「叮当」声,转身就向仓库侧门走去。
推开仓库那扇更加厚重、刷着深绿色防锈漆的铁门,一股更浓郁、更复杂的气息而出,瞬间将人包裹。那是橡胶氧化特有的微辣、金属冰冷的铁腥、机油挥发的腻滑,以及无处不在的灰尘味道。巨大的空间在眼前豁然展开,一排排深灰色的重型货架如同沉默的巨人,巍峨地矗立着,几乎要顶到高高天花板。货架之上,分门别类地塞满了形态各异的物料:成箱的螺丝螺母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像冰冷的繁星;一卷卷不同颜色、厚度的橡胶密封圈如同巨蟒般盘踞堆叠,散发出特有的、略带刺激性的气味;各种规格的金属件、塑料件、包装材料……林林总总,密密麻麻,构成了一座庞大、杂乱而沉默的迷宫。光线吝啬地从高处几扇蒙尘的小窗艰难透入,在漂浮的尘埃颗粒中形成几道朦胧的光柱,更添几分幽深和压抑。
「看晕了?」郑刚刚的声音把我从最初的视觉震撼中拉回现实。她站在入口处的光晕里,手里拎着那串钥匙,神情严肃,眼神锐利如刀。「这里,就是我们平时工作的地方。」她的声音不高,却在空旷的仓库里激起清晰的回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记住,资材课是工厂的血管,物料就是血液。进、出、存,任何一个环节卡壳,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所以,在这里,第一要务,是『清』!」
她迈开步子,走进货架的阴影中,脚步落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发出清晰而孤寂的回响。我跟在她身后,目光快速扫过货架上的标识卡。有些字迹清晰,有些模糊不清,有些干脆就是空白一片,或者贴着早已发黄卷边的旧标签。
「清,就是清晰!」她停在一排堆放得杂乱无章的金属垫片前,指着货架上那张边缘卷曲、字迹模糊得如同鬼画符的旧标识卡,语气陡然严厉,「物料种类要清!货位标识要清!库存数量更要清!你看这里,」她的手指几乎要点在那张破卡上,「规格?看不清!数量?模糊!这是大忌!是混乱的根源!」
她的手指又划过货架边缘积攒的厚厚一层灰尘,那灰尘如同绒毯,随着她的动作簌簌落下。「还有这卫生!」她的眉头紧紧锁起,声音里带着痛心疾首,「物料也是要『体面』的!灰尘堆积,加速老化;潮湿生锈,直接报废!这都是损耗,都是钱!更是我们无可推卸的责任!」
她的训导像冰冷的雨点,砸在空旷的仓库里,也砸在我的心上。
「今天下午,别的先不学。」她看着我,眼神锐利得像要穿透我的心思,「把你负责的这片半成品区,」她手臂一挥,划出一个不小的范围,「从货架顶到地面缝,给我彻底打扫干净!标识不清、破损的,找小张核对清楚物料信息后,重新写明白,贴端正!我要看到『清』字落地生根!」她顿了顿,补充道,语气意味深长,「小张是这片的老人,管五金件,也熟悉半成品区,有不懂的,可以问他。不过,」她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盯着我,「自己也要多用眼睛看,用脑子记,用鼻子闻!物料也是有脾气的。」
交代完毕,她不再停留,转身离开。厚重的铁门在她身后「哐当」一声合拢,隔绝了外面办公室微弱的光线和声响。仓库里瞬间只剩下我一个人,被这片庞大、杂乱、弥漫着陈腐气味和冰冷质感的钢铁丛林彻底吞没。
死寂。只有尘埃在光柱里无声地舞动。
我掂量了一下手里粗糙的扫帚柄和沉重的拖把,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片一眼望不到头、堆积如山的「责任区」。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灰尘、橡胶、金属的复杂气息灌入肺腑,带着一股生猛的、原始的工业气息。出乎意料的是,这气息非但没有让我窒息,反而像一剂强心针,让心中那点初来乍到的混乱和忐忑渐渐沉淀下来。
打扫?标识?
这不正是2021年早已融入血液、刻入骨髓的东西——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2002年这个仓库里,最原始也最直接的切入点吗?
我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搜索着前世的记忆,目光再次锐利地扫过整个区域:货架的布局走向、物料的大类分区、通道的宽窄、光线的明暗死角、空气的流通情况……前世那些深入骨髓的管理理念和现场经验,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与眼前的现实景象飞速融合、碰撞。一个清晰的、分步骤的行动方案,在几秒钟内迅速成型。
没有现代化的吸尘器,没有高压水枪,只有手中这最原始、最笨拙的工具。但这又如何?
我用力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肌肉。第一步:整理!目标区域内,无论大小、无论轻重,所有物料必须从货架上搬下来!我要看到它们的真面目!沉重的金属法兰盘、成箱的螺栓、一卷卷沉重的橡胶密封条……汗水几乎在搬动第一个箱子时就涌了出来,迅速浸透了工装内衬,黏腻地贴在背上。灰尘被剧烈搅动,在昏黄的光柱里疯狂翻腾、起舞,浓烈得呛人,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颗粒感,喉咙发痒,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但我没有停,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将那些沉默的、蒙尘的「士兵」一一请下他们的「床铺」,分门别类地堆放在清理出来的水泥空地上。
「喽,戴上」郑刚刚那双大眼睛在口罩后面扑闪扑闪地看着我:「要保护好自己,这么实在呢?」
第二步:清扫!秃毛扫帚伸进货架最底层那些从未被光顾过的缝隙,将经年累月积攒的灰尘、碎屑、油泥,甚至还有不知名昆虫的干瘪尸体,一股脑儿地掏挖出来。灰尘如同浓烟般腾起,瞬间模糊了视线,在鼻腔和口腔里留下厚重的土腥味。拖把浸透清水(很快变成浑浊的泥浆),一遍遍用力擦洗水泥地面。黑色的污水混合着油污,蜿蜒流淌,顺着地势艰难地汇向远处的排水沟。货架的每一层横梁、每一根立柱,都用湿布反复擦拭,顽固的污垢需要用力抠刮。原本被厚重灰尘包裹的深灰色金属骨架,渐渐显露出它冰冷坚硬的本色。汗水如同小溪般流淌,流进眼睛,刺得生疼,混合着脸上的灰尘,冲刷出几道滑稽又狼狈的泥沟。腰背的肌肉在持续弯腰和负重中发出酸痛的抗议,手臂也因为不间断的用力而开始微微颤抖。但心中那股重塑秩序的执念支撑着我,动作没有丝毫停滞。
第三步:整顿!这才是关键!搬下来的物料,不再是胡乱堆放回去。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郑刚刚强调的「清」和前世经验:使用频率高的、体积小的常用件(如标准螺丝、垫片),放在高度适中、伸手可及的货架中层;笨重的、不常用的(如大型法兰、备件),放在稳固的底层或需要借助梯子的顶层;易燃的橡胶制品远离可能的火源和潮湿区域;精密加工件避免叠压……每一类物料,在它们新的、更合理的「家」安顿好后,必须拥有清晰的身份证明!我从办公室废弃文件堆里找来还算硬挺的卡纸,又翻出粗头的记号笔,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就着昏暗的光线,屏气凝神,用尽全身力气控制着手腕,一笔一划,力求横平竖直、清晰可辨地写下物料名称、规格型号、库存单位、最大最小存量。每一笔落下,都仿佛在向这片混乱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