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降维之战(完结)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我就打个猎真不想做皇帝》最新章节!
水泥大道的修建,彻底改变了顺天城的交通格局。
原本泥泞不堪的官道,如今平坦如砥,车马通行无阻。
商贾们惊喜地发现,货物运输的速度比以往快了数倍,损耗也大大减少。
顺天城周边的商贸往来迅速扩展,各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而顺天城的铁器、布匹、粮食等物资也借此流向四方。
短短一年间,顺天城便成了大秦最富庶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华如锦。
秦天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脚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仅仅依靠经济繁荣还不足以支撑他的宏图大业,人才才是真正的根基。
于是,他召集谋士张耳、陈余等人商议。
“城主,如今顺天城富甲天下,但若要成就大业,还需广纳贤才。”张耳拱手说道。
秦天点头:“张先生所言极是;我欲推行科举制度,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让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
陈余疑惑道:“科举?此乃何物?”
秦天微微一笑,解释道:“科举便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看出身,只看才能;无论是农技、工匠、武术,还是文章韬略,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参与考试;成绩优异者,便可入仕为官,或担任要职。”
张耳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城主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天下英才尽归顺天,大业可成!”
秦天随即下令,在顺天城内兴建学校,聘请各行业顶尖人才担任教习,教授农学、工学、武学、文学等科目。
同时,他亲自拟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不仅考察文章辞赋,更注重实用技能;比如农技考试会考察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工匠考试则要求设计出更高效的器械,武术考试则选拔勇猛善战的将士。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原本被贵族垄断的仕途,如今向平民百姓敞开,无数寒门子弟跃跃欲试。
顺天城内的学校很快人满为患,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
半年后,顺天城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举行。
考场设在新建的“文渊阁”内,分为农科、工科、武科、文科四大类。
考试当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农科考场外,一群农夫打扮的考生正紧张地等待着。
他们大多是顺天城周边的农户,平日里埋头耕种,如今却有机会通过考试改变命运。
“听说这次农科考试的题目是如何防治蝗灾,俺可是有经验的!”一个黝黑的中年汉子自信地说道。
旁边的人笑道:“老李,你要是考中了,可别忘了请客!”
工科考场内,工匠们正埋头绘制器械图纸。
一名年轻工匠灵机一动,设计出了一款改良的水车,引得考官连连点头。
武科考场则是一片刀光剑影。
来自各地的武者施展浑身解数,比拼武艺。
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手持长矛,舞得虎虎生风,引得围观者喝彩连连。
文科考场内,书生们正挥毫泼墨,撰写策论。
题目是“论治国安邦之道”,一名清瘦的青年沉吟片刻,提笔写道:“治国之道,在于富民;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
考试结束后,秦天亲自审阅了优秀考卷。
他惊喜地发现,这批考生中藏龙卧虎,不少人的见解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此人提出的水车设计,效率比现有工具提高了三成!”
秦天指着工科考卷说道。
“这名武者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是个将才!”章邯看着武科推荐名单,眼中放光。
张耳则对文科考卷赞不绝口:“这些书生虽出身寒微,但见识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最终,数百名考生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或纳入顺天城的人才储备库。
秦天特意设宴款待这些新晋人才,席间勉励他们为国效力。
科举制度的推行,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顺天城的血脉。
农官们推广新型耕作技术,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工匠们改进了冶炼和制造工艺,兵器更加精良;
武将们训练士卒,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文官们则协助秦天制定政策,治理地方。
短短三年间,顺天城的实力突飞猛进。
百姓们对秦天的拥戴达到了顶峰,甚至有人暗中称他为“新圣人”。
而秦天也借此机会,将顺天城的势力范围悄无声息地向外扩张。
周边郡县的百姓听闻顺天城的富庶和公平,纷纷投奔,顺天城的人口暴增。
与此同时,项羽与刘邦的争霸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双方鏖战数年,死伤无数。
秦天则坐山观虎斗,一边暗中贩卖兵器粮草给双方,一边积蓄力量。
六年后,刘邦终于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但也元气大伤。
天下诸侯或降或逃,大秦的江山已是千疮百孔。
秦天站在沙盘前,凝视着标满旗帜的地图,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城主,时机已到。”张耳低声说道。
秦天点头:“传令下去,全军集结,准备东征!”
此时的顺天城,已拥兵正规军六十万,且装备精良。
秦天秘密研发的火药手雷首次亮相,威力惊人;战车部队经过改良,机动性远超传统战车;士兵们士气高昂,只等一声令下。
出征前夜,秦天登上点将台,面对黑压压的军队,高声说道:
“兄弟们!秦二世无道,天下生灵涂炭;今日我顺天城高举义旗,誓要还天下一个太平!尔等随我南下,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愿随城主赴汤蹈火!”六十万人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
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水泥大道向东进发,马蹄声、车轮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宛如雷霆滚动。
沿途郡县闻风而降,几乎无人敢挡。
秦天的军队势如破竹,短短数月便逼近刘邦的汉军大营;一场碾压式的降维打击之战,拉开了序幕……
(全本完结)
水泥大道的修建,彻底改变了顺天城的交通格局。
原本泥泞不堪的官道,如今平坦如砥,车马通行无阻。
商贾们惊喜地发现,货物运输的速度比以往快了数倍,损耗也大大减少。
顺天城周边的商贸往来迅速扩展,各地的特产源源不断地涌入城中,而顺天城的铁器、布匹、粮食等物资也借此流向四方。
短短一年间,顺天城便成了大秦最富庶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华如锦。
秦天站在城楼上,俯瞰着脚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仅仅依靠经济繁荣还不足以支撑他的宏图大业,人才才是真正的根基。
于是,他召集谋士张耳、陈余等人商议。
“城主,如今顺天城富甲天下,但若要成就大业,还需广纳贤才。”张耳拱手说道。
秦天点头:“张先生所言极是;我欲推行科举制度,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让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
陈余疑惑道:“科举?此乃何物?”
秦天微微一笑,解释道:“科举便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不看出身,只看才能;无论是农技、工匠、武术,还是文章韬略,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参与考试;成绩优异者,便可入仕为官,或担任要职。”
张耳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城主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天下英才尽归顺天,大业可成!”
秦天随即下令,在顺天城内兴建学校,聘请各行业顶尖人才担任教习,教授农学、工学、武学、文学等科目。
同时,他亲自拟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不仅考察文章辞赋,更注重实用技能;比如农技考试会考察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工匠考试则要求设计出更高效的器械,武术考试则选拔勇猛善战的将士。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原本被贵族垄断的仕途,如今向平民百姓敞开,无数寒门子弟跃跃欲试。
顺天城内的学校很快人满为患,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
半年后,顺天城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举行。
考场设在新建的“文渊阁”内,分为农科、工科、武科、文科四大类。
考试当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农科考场外,一群农夫打扮的考生正紧张地等待着。
他们大多是顺天城周边的农户,平日里埋头耕种,如今却有机会通过考试改变命运。
“听说这次农科考试的题目是如何防治蝗灾,俺可是有经验的!”一个黝黑的中年汉子自信地说道。
旁边的人笑道:“老李,你要是考中了,可别忘了请客!”
工科考场内,工匠们正埋头绘制器械图纸。
一名年轻工匠灵机一动,设计出了一款改良的水车,引得考官连连点头。
武科考场则是一片刀光剑影。
来自各地的武者施展浑身解数,比拼武艺。
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手持长矛,舞得虎虎生风,引得围观者喝彩连连。
文科考场内,书生们正挥毫泼墨,撰写策论。
题目是“论治国安邦之道”,一名清瘦的青年沉吟片刻,提笔写道:“治国之道,在于富民;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
考试结束后,秦天亲自审阅了优秀考卷。
他惊喜地发现,这批考生中藏龙卧虎,不少人的见解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此人提出的水车设计,效率比现有工具提高了三成!”
秦天指着工科考卷说道。
“这名武者不仅武艺高强,还精通兵法,是个将才!”章邯看着武科推荐名单,眼中放光。
张耳则对文科考卷赞不绝口:“这些书生虽出身寒微,但见识不凡,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最终,数百名考生脱颖而出,被授予官职或纳入顺天城的人才储备库。
秦天特意设宴款待这些新晋人才,席间勉励他们为国效力。
科举制度的推行,如同一股清流注入了顺天城的血脉。
农官们推广新型耕作技术,粮食产量节节攀升;
工匠们改进了冶炼和制造工艺,兵器更加精良;
武将们训练士卒,军队战斗力大幅提升;文官们则协助秦天制定政策,治理地方。
短短三年间,顺天城的实力突飞猛进。
百姓们对秦天的拥戴达到了顶峰,甚至有人暗中称他为“新圣人”。
而秦天也借此机会,将顺天城的势力范围悄无声息地向外扩张。
周边郡县的百姓听闻顺天城的富庶和公平,纷纷投奔,顺天城的人口暴增。
与此同时,项羽与刘邦的争霸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双方鏖战数年,死伤无数。
秦天则坐山观虎斗,一边暗中贩卖兵器粮草给双方,一边积蓄力量。
六年后,刘邦终于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但也元气大伤。
天下诸侯或降或逃,大秦的江山已是千疮百孔。
秦天站在沙盘前,凝视着标满旗帜的地图,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城主,时机已到。”张耳低声说道。
秦天点头:“传令下去,全军集结,准备东征!”
此时的顺天城,已拥兵正规军六十万,且装备精良。
秦天秘密研发的火药手雷首次亮相,威力惊人;战车部队经过改良,机动性远超传统战车;士兵们士气高昂,只等一声令下。
出征前夜,秦天登上点将台,面对黑压压的军队,高声说道:
“兄弟们!秦二世无道,天下生灵涂炭;今日我顺天城高举义旗,誓要还天下一个太平!尔等随我南下,建功立业,就在此时!”
“愿随城主赴汤蹈火!”六十万人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
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水泥大道向东进发,马蹄声、车轮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宛如雷霆滚动。
沿途郡县闻风而降,几乎无人敢挡。
秦天的军队势如破竹,短短数月便逼近刘邦的汉军大营;一场碾压式的降维打击之战,拉开了序幕……
(全本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