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东城会合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穿越综武祖师爷托梦教我修仙》最新章节!
夜色如墨,东城的街巷早已沉入梦乡,只有几盏孤灯在风中摇曳。
梁毅落在屋顶瓦片上,衣袂轻扬,脚尖一点便掠过数丈距离,身形如同融入了夜色一般。
他落地时悄无声息,抬眼望向远处那座挂着“清风茶楼”匾额的小楼,心中微微一松——那里,正是与寇仲、徐子陵约定的汇合点。
屋檐下,灯火微黄,窗纸透出一道模糊人影,正低头饮茶。
梁毅走近几步,门吱呀一声开了,寇仲抬头一看,嘴角一咧:“你倒是来得快。”
“我可不想被尾巴咬住。”梁毅一边坐下,一边将袖中如意戒轻轻摩挲了一下,“你们呢?”
“我这边还好。”寇仲压低声音,“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头盯了我一路,最后被我甩进臭水沟里了。”
“你下手还是这么狠。”梁毅无奈一笑。
“我走桥下的时候也遇到麻烦。”徐子陵从角落起身,走到桌边坐下,
“有个穿青衣的人一直在桥头徘徊,我故意踩断一根枯枝引他过来,结果他反倒被我顺手点了穴道,扔进河里喂鱼去了。”
“看来她们确实没打算放过我们。”梁毅眉峰微蹙,“婠婠今晚还亲自追了一段路,不过她没下死手。”
“她是想看看你能藏到什么时候。”寇仲冷笑,“这女人,最喜欢玩猫捉老鼠那一套。”
“可惜她不知道,我已经不是那只任人摆布的老鼠了。”梁毅语气平静,眼神却冷了几分。
三人对视片刻,皆从彼此眼中看出几分凝重。
“现在该怎么办?”徐子陵问。
“按原计划行动。”梁毅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残页,铺在桌上,“这是我在离开假宝库前悄悄留下的线索,上面标记着一个叫‘青冥阁’的地方。”
寇仲凑近看了看,皱眉:“这地方我没听说过。”
“我也只在一些野史中见过记载。”梁毅低声解释,“据说它曾是前朝一位大儒的私藏之地,里面藏着不少秘典,甚至有传言说,传国玉玺的秘密就藏在那里。”
“传国玉玺?”徐子陵目光一凝,“你是说,它根本不在皇宫?”
“至少不在这明面上。”梁毅点头,“如果真有人在找它,那背后牵扯的势力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谁在动这盘棋。”寇仲沉声道。
“没错。”梁毅将地图折好收起,“但在此之前,我想先去找一个人。”
“谁?”徐子陵问。
“李玄风。”梁毅缓缓开口,“他是前朝旧臣,曾在翰林院任职多年,精通典籍,尤其是关于前朝遗物的记录。”
“这人……不好找吧?”寇仲皱眉。
“他已经隐居东城多年,靠教书为生。”梁毅轻叹,“不过,他也是个老狐狸,不会轻易吐露实情。”
“那就得看他愿不愿意开口了。”徐子陵淡淡道。
“我去见他。”梁毅看着两人,“你们留在茶楼,一来防备婠婠或师妃暄突然现身,二来也可以继续留意周围有没有新的探子。”
“你一个人去没问题吗?”寇仲有些担心。
“放心。”梁毅笑了笑,“我自有脱身之法。”
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衣袍,转身走向门口。刚推开门,一阵夜风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他回头看了两人一眼,轻声道:“等我消息。”
夜色中,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街角尽头。
……
东城西隅,一座老旧的书斋静立于巷尾。门前挂着一块斑驳的木牌,上书“听雪轩”三字,字体苍劲有力,只是边缘已有虫蛀痕迹。
梁毅站在门前,轻轻叩响铜环。
片刻后,门内传来脚步声,吱呀一声,门开了一条缝。
“你是谁?”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
“晚辈梁毅,求见李前辈。”他拱手作揖。
门内沉默片刻,才缓缓打开。
屋内陈设简朴,几案上堆满了古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椅上,手中握着一支毛笔,正在纸上写字。
“坐。”他头也不抬地说。
梁毅依言落座,静静等待。
许久之后,老人才放下笔,抬起头来,目光锐利如刀。
“你说你是来找我的?”他打量着梁毅,“有什么事?”
“前辈可知‘青冥阁’?”梁毅直入主题。
老人神色一滞,随即恢复平静:“知道又如何?”
“我想去那里。”梁毅坦然道,“因为我怀疑,传国玉玺的秘密就在其中。”
“呵。”老人轻笑一声,“你以为你是第一个来找我的人?这些年,多少人打着玉玺的主意,又有几个活着回去的?”
“我不是为了皇权。”梁毅语气诚恳,“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真相?”老人盯着他,“你确定你承受得起?”
梁毅点头:“若无胆识,也不敢登门。”
老人沉默良久,忽然叹了口气:“你可知道,玉玺并非印,而是锁。”
梁毅心头一震:“锁什么?”
“锁的是天命。”老人缓缓道,“当年那位皇帝临终前,亲手封印了玉玺,他说,只有真正能掌控天命之人,才能开启它。”
“那天命……是什么?”梁毅追问。
“是人心。”老人看着他,一字一句,“是天下人的选择。”
梁毅陷入沉思。
良久,他起身拱手:“多谢前辈指点。”
老人摆摆手:“你走吧,记住一句话——真正的玉玺,从来不在掌中,而在心中。”
梁毅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夜风吹拂,他走在归途中,脑海中回荡着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真正的玉玺,在心中……”
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天,星河如洗,仿佛一切纷争都变得遥远而渺小。
而此刻,东城茶楼之中,寇仲和徐子陵正对坐无言。
忽地,寇仲拿起一枚碎瓷片,在桌面轻轻一划,留下一道浅痕。
“你觉得,他会找到答案吗?”他低声问。
“会。”徐子陵望着窗外的夜色,眼神坚定,“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夜色如墨,东城的街巷早已沉入梦乡,只有几盏孤灯在风中摇曳。
梁毅落在屋顶瓦片上,衣袂轻扬,脚尖一点便掠过数丈距离,身形如同融入了夜色一般。
他落地时悄无声息,抬眼望向远处那座挂着“清风茶楼”匾额的小楼,心中微微一松——那里,正是与寇仲、徐子陵约定的汇合点。
屋檐下,灯火微黄,窗纸透出一道模糊人影,正低头饮茶。
梁毅走近几步,门吱呀一声开了,寇仲抬头一看,嘴角一咧:“你倒是来得快。”
“我可不想被尾巴咬住。”梁毅一边坐下,一边将袖中如意戒轻轻摩挲了一下,“你们呢?”
“我这边还好。”寇仲压低声音,“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头盯了我一路,最后被我甩进臭水沟里了。”
“你下手还是这么狠。”梁毅无奈一笑。
“我走桥下的时候也遇到麻烦。”徐子陵从角落起身,走到桌边坐下,
“有个穿青衣的人一直在桥头徘徊,我故意踩断一根枯枝引他过来,结果他反倒被我顺手点了穴道,扔进河里喂鱼去了。”
“看来她们确实没打算放过我们。”梁毅眉峰微蹙,“婠婠今晚还亲自追了一段路,不过她没下死手。”
“她是想看看你能藏到什么时候。”寇仲冷笑,“这女人,最喜欢玩猫捉老鼠那一套。”
“可惜她不知道,我已经不是那只任人摆布的老鼠了。”梁毅语气平静,眼神却冷了几分。
三人对视片刻,皆从彼此眼中看出几分凝重。
“现在该怎么办?”徐子陵问。
“按原计划行动。”梁毅从怀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地图残页,铺在桌上,“这是我在离开假宝库前悄悄留下的线索,上面标记着一个叫‘青冥阁’的地方。”
寇仲凑近看了看,皱眉:“这地方我没听说过。”
“我也只在一些野史中见过记载。”梁毅低声解释,“据说它曾是前朝一位大儒的私藏之地,里面藏着不少秘典,甚至有传言说,传国玉玺的秘密就藏在那里。”
“传国玉玺?”徐子陵目光一凝,“你是说,它根本不在皇宫?”
“至少不在这明面上。”梁毅点头,“如果真有人在找它,那背后牵扯的势力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所以我们要先搞清楚,谁在动这盘棋。”寇仲沉声道。
“没错。”梁毅将地图折好收起,“但在此之前,我想先去找一个人。”
“谁?”徐子陵问。
“李玄风。”梁毅缓缓开口,“他是前朝旧臣,曾在翰林院任职多年,精通典籍,尤其是关于前朝遗物的记录。”
“这人……不好找吧?”寇仲皱眉。
“他已经隐居东城多年,靠教书为生。”梁毅轻叹,“不过,他也是个老狐狸,不会轻易吐露实情。”
“那就得看他愿不愿意开口了。”徐子陵淡淡道。
“我去见他。”梁毅看着两人,“你们留在茶楼,一来防备婠婠或师妃暄突然现身,二来也可以继续留意周围有没有新的探子。”
“你一个人去没问题吗?”寇仲有些担心。
“放心。”梁毅笑了笑,“我自有脱身之法。”
他站起身,整理了下衣袍,转身走向门口。刚推开门,一阵夜风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他回头看了两人一眼,轻声道:“等我消息。”
夜色中,他的背影很快消失在街角尽头。
……
东城西隅,一座老旧的书斋静立于巷尾。门前挂着一块斑驳的木牌,上书“听雪轩”三字,字体苍劲有力,只是边缘已有虫蛀痕迹。
梁毅站在门前,轻轻叩响铜环。
片刻后,门内传来脚步声,吱呀一声,门开了一条缝。
“你是谁?”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
“晚辈梁毅,求见李前辈。”他拱手作揖。
门内沉默片刻,才缓缓打开。
屋内陈设简朴,几案上堆满了古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椅上,手中握着一支毛笔,正在纸上写字。
“坐。”他头也不抬地说。
梁毅依言落座,静静等待。
许久之后,老人才放下笔,抬起头来,目光锐利如刀。
“你说你是来找我的?”他打量着梁毅,“有什么事?”
“前辈可知‘青冥阁’?”梁毅直入主题。
老人神色一滞,随即恢复平静:“知道又如何?”
“我想去那里。”梁毅坦然道,“因为我怀疑,传国玉玺的秘密就在其中。”
“呵。”老人轻笑一声,“你以为你是第一个来找我的人?这些年,多少人打着玉玺的主意,又有几个活着回去的?”
“我不是为了皇权。”梁毅语气诚恳,“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真相?”老人盯着他,“你确定你承受得起?”
梁毅点头:“若无胆识,也不敢登门。”
老人沉默良久,忽然叹了口气:“你可知道,玉玺并非印,而是锁。”
梁毅心头一震:“锁什么?”
“锁的是天命。”老人缓缓道,“当年那位皇帝临终前,亲手封印了玉玺,他说,只有真正能掌控天命之人,才能开启它。”
“那天命……是什么?”梁毅追问。
“是人心。”老人看着他,一字一句,“是天下人的选择。”
梁毅陷入沉思。
良久,他起身拱手:“多谢前辈指点。”
老人摆摆手:“你走吧,记住一句话——真正的玉玺,从来不在掌中,而在心中。”
梁毅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夜风吹拂,他走在归途中,脑海中回荡着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真正的玉玺,在心中……”
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天,星河如洗,仿佛一切纷争都变得遥远而渺小。
而此刻,东城茶楼之中,寇仲和徐子陵正对坐无言。
忽地,寇仲拿起一枚碎瓷片,在桌面轻轻一划,留下一道浅痕。
“你觉得,他会找到答案吗?”他低声问。
“会。”徐子陵望着窗外的夜色,眼神坚定,“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