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韩赵(二)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龙腾大泽乡》最新章节!
原来,博浪沙地处阳武县,是黄河故道,此处沙丘起伏,宛如沙浪,当地人称为“波浪沙”,后来进入官府文字,成为了“博浪沙”“博狼沙”,令人浮想联翩,仿佛这里有“汹涌的巨浪”有“凶猛的野狼”需要搏击似的,淹没了地名的本意。
这里临近黄河,有一条东西向的驰道沿黄河南岸经过。
驰道两侧,是一片洼地,沙丘倒还干爽,沙谷则是淤泥,驰道北侧尤甚。
始皇帝东巡时,正值四月,此时雨水渐多,驰道两侧泥泞难行。
伏击地点在驰道南侧,这里有一巨大的沙丘,紧临驰道,有十多人高,视野开阔,能够看清始皇车队的一举一动。沙丘下则是泥泞的洼地,追兵难以进入。
这个绝佳的行刺地点,是张良经过细致考察反复权衡后选定的。
张良收集了始皇帝沿途的行进日期后,推断出四月十三日,始皇车队将经过博浪沙。
于是,四月十二日后半夜,经过周密的准备,张良与刺客周丁进入了伏击地点。
周丁是著名的大力士,是张良在淮阳寻访到的。得到始皇帝东巡的消息后,便以百金聘请周丁行刺秦始皇。
周丁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膂力过人。他对散尽家财谋求行刺秦始皇的张良钦佩不已,对于他的智慧深信不疑。为了此次行刺,特地准备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用铁链子链接,抡起来,能甩出四五十丈,在这个沙丘上扔出,足以击中始皇帝坐车。周丁技艺娴熟,能够精准击中确定的目标。
此次行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张良,信心满满,期待着震惊世界的时刻。
到了巳时,始皇帝的车队进入了两人的视野。
车队规模庞大,车队行驶在驰道中央,两侧是护卫的兵士和手持仪仗的侍从。
前面是缓缓而行察看沿途情况的骑兵。他们身背弓箭,腰胯佩剑,犀利的目光扫视着前方,一旦有风驰草动,第一时间便会冲杀过去。
紧随骑兵的,是手持戈矛的步兵,他们步履整齐,将车队紧紧地遮蔽在中央。
张良和周丁小心翼翼地探头眺望,搜寻着猎取的目标。
按惯例,始皇帝的坐车居中,前后则是随行的大臣。
这一切,从车辆的规制上就可以看出来。
皇帝的坐车高大,由六匹马拉着;大臣的坐车,尺寸就小了很多,由四匹马拉着。
皇帝出巡,自然少不了嫔妃、皇子陪伴,他们的坐车通常也与皇帝的规格相同,既可彰显皇室成员特殊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还能鱼目混珠,使外人不知皇帝的所在,为皇帝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张良不知道皇帝出巡的这一特殊安排,自然就没有打探皇帝乘车规律的重要信息。当看到车队中央有三辆六匹马拉着的车时,一下子就头大了,一时茫然失措。
看到周丁焦急的询问目光时,张良强作镇定,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示意他沉住气。
同时,张良快速地察看着三辆车的差异,包括马匹的大小和颜色。
但由于距离远、时间短,肉眼察觉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
眼看车队越来越近,张良只能赌一把了。
他按照尊贵和安全常理,赌定始皇帝的坐车居中。
于是就让周丁打击中间的那辆皇帝坐车。
周丁天生就是做刺客的料,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加之笃信张良周密的安排,没有一丝的慌乱,当那辆车进入打击位置时,他猛地站起身来,抡开了铁锤,甩了三圈后,猛然撒手,大铁锤精准地击中了目标。
张良见大功告成,大喊一声“快跑”,便和周丁头也不回地向预定的路径跑去。
逃跑预案,张良和周丁是演练成熟的,因此逃离的速度极快。
秦兵反应过来后,便向沙丘冲了上来。上了丘顶发现,两个刺客如履平地一般向东南方向跑去。
秦兵赶紧冲下沙丘去追。
下了沙丘却发现,前路是一片淤泥,脚踏进去,就陷入淤泥中,根本无法前行。
秦将细细观察,发现两人逃跑的路径上,每隔一步远的地方,事先铺有干草。两人就是踏着干草逃跑的。
再仔细观察,每条路径两侧各有一条踩踏的痕迹,显然是铺干草时往来的路径。只是看不清当时铺的是什么。
秦兵想踏着干草去追,无奈干草受到践踏,已沉入泥中,再踏上去,已吃不住劲儿,不能二次利用了。秦兵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沙丘间时而隐没时而浮现的两个身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跑远了。
这么远的距离,弓弩是够不到的,秦兵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张良刺秦,是大泽乡起义以前,发生的另一件令人惊掉下巴的事件,戒备森严的皇帝护卫体系,居然还有这样的漏洞:刺客能够来去自由,毫毛无损地脱身而去。
始皇帝暴怒,严令搜捕刺客。可是连刺客的模样都没人看清,自然是劳而无获。始皇帝为此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谢谢您的陪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原来,博浪沙地处阳武县,是黄河故道,此处沙丘起伏,宛如沙浪,当地人称为“波浪沙”,后来进入官府文字,成为了“博浪沙”“博狼沙”,令人浮想联翩,仿佛这里有“汹涌的巨浪”有“凶猛的野狼”需要搏击似的,淹没了地名的本意。
这里临近黄河,有一条东西向的驰道沿黄河南岸经过。
驰道两侧,是一片洼地,沙丘倒还干爽,沙谷则是淤泥,驰道北侧尤甚。
始皇帝东巡时,正值四月,此时雨水渐多,驰道两侧泥泞难行。
伏击地点在驰道南侧,这里有一巨大的沙丘,紧临驰道,有十多人高,视野开阔,能够看清始皇车队的一举一动。沙丘下则是泥泞的洼地,追兵难以进入。
这个绝佳的行刺地点,是张良经过细致考察反复权衡后选定的。
张良收集了始皇帝沿途的行进日期后,推断出四月十三日,始皇车队将经过博浪沙。
于是,四月十二日后半夜,经过周密的准备,张良与刺客周丁进入了伏击地点。
周丁是著名的大力士,是张良在淮阳寻访到的。得到始皇帝东巡的消息后,便以百金聘请周丁行刺秦始皇。
周丁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膂力过人。他对散尽家财谋求行刺秦始皇的张良钦佩不已,对于他的智慧深信不疑。为了此次行刺,特地准备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用铁链子链接,抡起来,能甩出四五十丈,在这个沙丘上扔出,足以击中始皇帝坐车。周丁技艺娴熟,能够精准击中确定的目标。
此次行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张良,信心满满,期待着震惊世界的时刻。
到了巳时,始皇帝的车队进入了两人的视野。
车队规模庞大,车队行驶在驰道中央,两侧是护卫的兵士和手持仪仗的侍从。
前面是缓缓而行察看沿途情况的骑兵。他们身背弓箭,腰胯佩剑,犀利的目光扫视着前方,一旦有风驰草动,第一时间便会冲杀过去。
紧随骑兵的,是手持戈矛的步兵,他们步履整齐,将车队紧紧地遮蔽在中央。
张良和周丁小心翼翼地探头眺望,搜寻着猎取的目标。
按惯例,始皇帝的坐车居中,前后则是随行的大臣。
这一切,从车辆的规制上就可以看出来。
皇帝的坐车高大,由六匹马拉着;大臣的坐车,尺寸就小了很多,由四匹马拉着。
皇帝出巡,自然少不了嫔妃、皇子陪伴,他们的坐车通常也与皇帝的规格相同,既可彰显皇室成员特殊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还能鱼目混珠,使外人不知皇帝的所在,为皇帝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张良不知道皇帝出巡的这一特殊安排,自然就没有打探皇帝乘车规律的重要信息。当看到车队中央有三辆六匹马拉着的车时,一下子就头大了,一时茫然失措。
看到周丁焦急的询问目光时,张良强作镇定,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示意他沉住气。
同时,张良快速地察看着三辆车的差异,包括马匹的大小和颜色。
但由于距离远、时间短,肉眼察觉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
眼看车队越来越近,张良只能赌一把了。
他按照尊贵和安全常理,赌定始皇帝的坐车居中。
于是就让周丁打击中间的那辆皇帝坐车。
周丁天生就是做刺客的料,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加之笃信张良周密的安排,没有一丝的慌乱,当那辆车进入打击位置时,他猛地站起身来,抡开了铁锤,甩了三圈后,猛然撒手,大铁锤精准地击中了目标。
张良见大功告成,大喊一声“快跑”,便和周丁头也不回地向预定的路径跑去。
逃跑预案,张良和周丁是演练成熟的,因此逃离的速度极快。
秦兵反应过来后,便向沙丘冲了上来。上了丘顶发现,两个刺客如履平地一般向东南方向跑去。
秦兵赶紧冲下沙丘去追。
下了沙丘却发现,前路是一片淤泥,脚踏进去,就陷入淤泥中,根本无法前行。
秦将细细观察,发现两人逃跑的路径上,每隔一步远的地方,事先铺有干草。两人就是踏着干草逃跑的。
再仔细观察,每条路径两侧各有一条踩踏的痕迹,显然是铺干草时往来的路径。只是看不清当时铺的是什么。
秦兵想踏着干草去追,无奈干草受到践踏,已沉入泥中,再踏上去,已吃不住劲儿,不能二次利用了。秦兵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沙丘间时而隐没时而浮现的两个身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跑远了。
这么远的距离,弓弩是够不到的,秦兵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张良刺秦,是大泽乡起义以前,发生的另一件令人惊掉下巴的事件,戒备森严的皇帝护卫体系,居然还有这样的漏洞:刺客能够来去自由,毫毛无损地脱身而去。
始皇帝暴怒,严令搜捕刺客。可是连刺客的模样都没人看清,自然是劳而无获。始皇帝为此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谢谢您的陪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