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昏君汉灵帝。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历史上昏君做的那些荒唐事》最新章节!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王朝第十二任皇帝,生于公元157年【还有一种说法生于公元156年】,死于公元189年,在位时间二十一年【公元168年至公元189年】,死后葬于文陵【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行政村刘家井自然村北】,谥号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
汉灵帝刘宏也和汉桓帝刘志一样,出自东汉皇族刘氏宗亲的远房支系。刘宏是汉章帝刘炟【东汉第三任皇帝】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解读亭侯刘淑之孙,刘苌之子。解读亭侯刘淑病逝后,长子刘苌世袭了侯爵,成为第二个解读亭侯,刘苌英年早逝,长子刘宏世袭了侯爵,成为了第三个解读亭侯。刘宏的母亲是董夫人。
汉桓帝刘志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汉灵帝刘宏的父亲刘苌也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汉桓帝刘志和刘苌是一爷之孙的堂兄弟,论辈分,汉桓帝刘志是汉灵帝刘宏的堂叔。
汉桓帝刘志在永康元年腊月二十八在德阳前殿病逝。腊月二十九满朝文武尊皇后窦妙为皇太后。窦太后临朝主持朝政。汉桓帝因没有儿子,皇太后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为了商议确定新皇帝人选,派人把侍御史刘鲦叫到自己的府中,向他询问皇室宗亲中的贤才,刘鲦因为是河间封国人,深知刘宏聪明伶俐喜爱诗文,便向皇太后的父亲窦武推荐了刘宏。窦武进宫秉报窦太后,父女俩在宫中作出重大决定,立刘宏为皇位继承人。
过了年正月初三【即公元168年】,窦太后召侍御史刘鲦进宫,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命刘鲦和中常侍曹节共同持符节,率领虎贲武士、羽林军共一千多人,前往河间封国【今河北省深州】迎接刘宏进京。当时刘宏年仅12虚岁。
皇太后任命自己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任命前太尉陈蕃为太傅,和窦武及司徒胡广共同管理尚书台的事务。
正月二十这天,解读亭侯刘宏乘坐专车在迎驾队伍的护卫下到达了京都洛阳厦门亭。窦太后命窦武持符节率领文武百官到厦门亭迎接,用皇子被封王时乘坐的青盖车,将刘宏接到宫中。第二天上午,刘宏继皇帝位,是为汉灵帝,改年号为建宁元年。
本年九月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史称“九月政变”。这次政变直接导致东汉王朝快速走向灭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窦太后临朝主持朝政,把朝中大小政事全部交給陈蕃处理。陈蕃能力出众且道德极为高尚,当初,汉桓帝废黜了邓皇后以后,想立宫女田圣为皇后,太尉陈蕃认为田圣出身卑微,而窦氏家族世代良家,并为此竭力争辩,汉桓帝迫不得已,才立窦贵人为皇后。
窦太后心中十分明白,没有陈蕃的极力争辩,自己就不能当上皇后,更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为了报达陈蕃的恩德,窦太后特封陈蕃为高阳侯,食邑五千户。陈蕃上书辞让说:“我听说分割国家土地,作为封爵食邑,应该以功劳或恩德作为标准。我虽然没有清白廉洁的品行,但我羡慕正人君子,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东西,不能接受。倘若我接受封爵而不辞让,捂住脸坐在这个位置上,将使皇天盛怒,降灾祸于百姓。这样,我渺小的身子,又向何处寄托”?窦太后不准,陈蕃坚决辞让,奏章前后呈上有十几次,终于不肯接受封爵。
笔者对此事进行分析和评论:
当初,汉桓帝想立美丽动人的宫女田圣为皇后,陈蕃深知,立皇后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应以家族品德优良为先决条件。他看中了窦氏家族世代良家,窦贵人之父窦武品行高尚,才极力与汉桓帝争辩,是为国为民着想,没有一点私心。汉桓帝病逝,窦皇后成为了窦太后且临朝听政,决定着国家的命运,陈蕃确实有大功,理应封侯。而陈蕃则认为,秉持忠心,对皇上极力劝谏是做臣子应尽的职责,自己没有功劳。封侯的诱惑力极大,所有大臣都梦寐以求,而陈蕃则坚决辞让,最终没有接受封爵。从这件事足以证明,陈蕃的品德无比高尚,历朝历代都很稀少。
窦武身为皇后之父,不但拒绝受贿,而且把皇上和皇后赏赐自己的钱财,全都发送给太学的学生和贫穷的百姓,他是汉朝所有外戚中道德品行最高尚的人。
言归正传,接着讲述:陈蕃和窦武两位贤臣齐心协力扶保朝纲,征召天下闻名的贤士。李鹰、杜密、尹勋、刘瑜等人都进入了朝廷,共同参与朝廷政事,使朝堂风清气正、焕然一新。于是,天下的士人和百姓都翘首以盼太平盛世的来临。然而,窦太后身边出现了一个坏女人,此人就是汉灵帝的奶妈、名叫赵娆。她早晚都守护在窦太后身边,和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宦官相互勾结,阿谀奉承窦太后,得到了窦太后的宠信。窦太后被这些奸佞之人所迷惑,失去了理智,多次颁布诏书,对曹节、王甫等宦官封爵拜官。陈蕃、窦武对此深为痛恨。有一次,在朝堂上共同商议朝廷政事,陈蕃私下单独对窦武说:“曹杰,王甫等人,从先帝时起,就操纵国家大权,扰乱天下,今天如果不铲除他们,等到皇帝长大亲政后,就更难下手”。窦武很赞同陈蕃的看法,两个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随后,窦武便和志同道合的尚书令尹勋等人,共同谋划制定计划。
正巧发生了日食,陈蕃对窦武说:“过去,德才兼备的萧望之困在一个宦官石显手中【汉元帝时代】,何况今天有数十个石显。我今年已近八十岁了,只想帮助将军铲除祸害,实现国泰民安。可抓住发生日食这个大好机会,铲除宦官,来消除天象变异”。窦武于是进宫禀报太后说:“按照以前的典章制度,黄门、常侍只在宫内供职,负责看守门户,保管宫廷财物。而今却让这些宦官参与朝廷政事,家人亲戚遍布天下,专门贪赃暴虐。天下人怨声载道,上天震动发生日食正是这个缘故,应当将这些奸人全部诛杀,以肃清朝廷”。窦太后整日跟宦官们在一起,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听完父亲窦武的主张,吃惊地说:“自从汉王朝建立以来,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世世代代都有宦官,只应当诛杀其中犯法有罪的,怎么能够将他们全部诛杀”?窦武一看女儿窦太后不批准自己的请求,于是说道:“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在宫中独断专行、罪恶累累,应当把他俩诛杀”。窦太后批准了父亲窦武的请求,下达诏令,将管霸、苏康抓捕处死。窦武又多次向窦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王甫等人,窦太后犹豫不决,不忍心批准,所以把事情拖延下去。
陈蕃看到清除奸佞之事被拖延,心急如焚,也向窦太后上书说:“如今京都洛阳人心不安,道路喧哗,传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疯等人和赵娆、尚书们共同搞乱天下。凡是依附和服从他们的便升官进爵;违背和抗拒他们的便遭到陷害。满朝文武官员好像河水中漂流的树木一样,一会儿漂到东,一会儿飘到西,只知道贪图俸禄、畏惧权势。太后如果现在不迅速诛杀这些奸佞,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灾祸难以预料。请求把这份奏章宣示左右,让天下的奸佞们都知道我对他们的深恶痛绝”。窦太后阅览奏章后,还是执迷不悟,不肯采纳陈蕃的建议。
同月,天上的金星侵犯房宿上将星,深入到太微星座。侍中刘瑜一向精通天文,对出现的天象感到厌恶,于是向窦太后上书说:“根据《占书》,天上有此星象,对将相十分不利,奸人近在咫尺,但愿紧急防备”。刘瑜又写信警告窦武、陈蕃说:“星辰错乱,对大臣不利,应该迅速确定大计”。窦武接到刘瑜的书信,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县令。窦武奏请窦太后,将黄门令魏彪免职,任命所亲信的小黄门山冰接任黄门令。然后由山冰出面,弹劾并逮捕了长乐宫尚书郑飒,送往北寺监狱囚禁。窦武命黄门令山冰、尚书令尹勋、侍御史祝韬共同审讯郑飒。郑飒是个软骨头,不用动刑立即招供,且在供词中牵连到曹节、王甫等人。尹勋、山冰根据郑飒的口供,立即奏请窦太后批准逮捕曹节、王甫等人。奏章交由侍中刘瑜呈递。
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出宫回到家中住宿。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得到消息,向长乐五宫史朱瑀进行汇报,朱瑀秘密地将窦武的奏章拆开观看,看到自己也在被杀的名单中,大骂道:“有些宦官骄横跋扈、放任犯罪,自然可以诛杀,可是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罪过,却受牵连一同被杀”?朱瑀很有谋略,于是便大声呼喊造谣说:“陈蕃、窦武奏请皇太后废黜皇帝、大逆不道”!随后连夜召集关系密切、身体健壮的宦官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为盟,合谋诛杀窦武等人。大宦官曹节跑到汉灵帝面前报告说:“外面情况紧急,请陛下赶快登上德阳前殿”。汉灵帝刘宏跟随曹节来到德阳前殿,曹节教汉灵帝拔出佩剑,做出欢欣奋起的模样,派奶妈赵娆等人保护着汉灵帝。曹节派人将所有的符节收藏起来,关闭宫门。
曹节又召唤尚书台的官员,用利刀进行威胁,命他们撰写诏书,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符节率领宫中卫士数百人前往北寺监狱,逮捕尹勋和山冰等人。山冰怀疑诏书是假的,所以拒不接受诏令。王甫命手下人杀死山冰,接着又杀死了尹勋,将郑飒释放出狱。
王甫率领宫中卫士回到宫中,劫持了窦太后,夺取了皇帝的玺印,命令中谒者守卫南宫,紧闭宫门,切断通往北宫的道路。派郑飒等人持符节率领侍御史、谒者前往窦武的府中抓捕窦武。窦武看到郑飒等人,知道是宦官造反,拒不接受诏令,在家兵的护卫下,脱身跑到步兵校尉军营,跟他的侄儿步兵校尉窦绍共同杀死曹节派来的使者,召集北军五校尉营的将士数千人进入都亭。窦武高声对将士们说:“黄门、中常侍谋反,努力作战的,封侯重赏”!
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常年镇守北部边疆与敌作战,经验丰富,刚被窦太后召进京都洛阳,曹节等人知道张奂刚到京城,不了解政变的内幕,于是假传皇帝圣旨,提升少府周靖为行车骑将军,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五营士兵数千人讨伐窦武。深夜,王甫率领虎贲武士、羽林军共计一千多人出朱雀掖门,与周靖、张奂的军队会合。
天亮后,王甫和张奂的联军驻扎在宫廷正门,与窦武的军队对阵,联军的人数比窦武的军队略多一些。王甫这个老狐狸花招很多,他让手下士兵向窦武的军队大声呼喊说:“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皇帝的警卫士兵,应当保卫皇宫,为什么追谁谋反的奸贼?先投降的有赏,不投降的诛灭三族”。北军五校尉营的官兵,一向畏惧归服宦官,听到喊声,便有人开始投降王甫,从清晨到早饭时,窦武手下的军队几乎全部跑到了王甫这边。窦武和侄儿窦绍被迫逃走,王甫、张奂率领军队紧急追捕,窦武、窦绍见无路可逃,都拔剑自杀。王甫命人将窦武、窦绍的人头砍下,悬挂在洛阳都亭示众。
陈蕃听说窦武被杀,率领手下官员和学生门徒八十余人,各自手持刀剑闯入承明门,一直来到尚书台前,大声呼喊说:“大将军忠心报国,黄门反叛,为何说窦武大逆不道”?王甫得胜刚回到宫中,听到喊声走出来正好和陈蕃相遇,陈蕃严厉斥责王甫,王甫恼羞成怒,命令手下武士说:“快把这老东西给我拿下”!武士们听罢手持兵刃上前抓捕陈蕃。陈蕃率领手下人与宫中卫士玩命厮杀,由于寡不敌众,陈蕃最终被捕。王甫走到陈蕃面前,得意洋洋地说:“你的死期到了,还有什么话说”?陈蕃破口大骂。王甫对手下人说:“把这老东西押到北寺监狱,让他尝尝甜头”。陈蕃在北寺监狱受到严刑拷打,当天就被杀害。
曹节、王甫派军队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全部加以诛杀。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也被诛杀。曹节、王甫将窦太后签到南宫软禁起来,把窦武的家人发配到日南郡;把陈蕃的家人发配到比景。从三公、九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所推荐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学生门徒和过去的部署全部免官,永不录用。这时,凶恶的宦官趾高气扬,正直的人都垂头丧气不敢吱声。
宦官们发动的九月政变,诛杀了陈蕃、窦武等贤臣,且在朝中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从此以后,宦官们全面执政,实行宦官政治。
汉灵帝刘宏是东汉王朝第十二任皇帝,生于公元157年【还有一种说法生于公元156年】,死于公元189年,在位时间二十一年【公元168年至公元189年】,死后葬于文陵【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行政村刘家井自然村北】,谥号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
汉灵帝刘宏也和汉桓帝刘志一样,出自东汉皇族刘氏宗亲的远房支系。刘宏是汉章帝刘炟【东汉第三任皇帝】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解读亭侯刘淑之孙,刘苌之子。解读亭侯刘淑病逝后,长子刘苌世袭了侯爵,成为第二个解读亭侯,刘苌英年早逝,长子刘宏世袭了侯爵,成为了第三个解读亭侯。刘宏的母亲是董夫人。
汉桓帝刘志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汉灵帝刘宏的父亲刘苌也是河间孝王刘开之孙,汉桓帝刘志和刘苌是一爷之孙的堂兄弟,论辈分,汉桓帝刘志是汉灵帝刘宏的堂叔。
汉桓帝刘志在永康元年腊月二十八在德阳前殿病逝。腊月二十九满朝文武尊皇后窦妙为皇太后。窦太后临朝主持朝政。汉桓帝因没有儿子,皇太后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为了商议确定新皇帝人选,派人把侍御史刘鲦叫到自己的府中,向他询问皇室宗亲中的贤才,刘鲦因为是河间封国人,深知刘宏聪明伶俐喜爱诗文,便向皇太后的父亲窦武推荐了刘宏。窦武进宫秉报窦太后,父女俩在宫中作出重大决定,立刘宏为皇位继承人。
过了年正月初三【即公元168年】,窦太后召侍御史刘鲦进宫,任命他为光禄大夫,命刘鲦和中常侍曹节共同持符节,率领虎贲武士、羽林军共一千多人,前往河间封国【今河北省深州】迎接刘宏进京。当时刘宏年仅12虚岁。
皇太后任命自己的父亲窦武为大将军;任命前太尉陈蕃为太傅,和窦武及司徒胡广共同管理尚书台的事务。
正月二十这天,解读亭侯刘宏乘坐专车在迎驾队伍的护卫下到达了京都洛阳厦门亭。窦太后命窦武持符节率领文武百官到厦门亭迎接,用皇子被封王时乘坐的青盖车,将刘宏接到宫中。第二天上午,刘宏继皇帝位,是为汉灵帝,改年号为建宁元年。
本年九月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史称“九月政变”。这次政变直接导致东汉王朝快速走向灭亡,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窦太后临朝主持朝政,把朝中大小政事全部交給陈蕃处理。陈蕃能力出众且道德极为高尚,当初,汉桓帝废黜了邓皇后以后,想立宫女田圣为皇后,太尉陈蕃认为田圣出身卑微,而窦氏家族世代良家,并为此竭力争辩,汉桓帝迫不得已,才立窦贵人为皇后。
窦太后心中十分明白,没有陈蕃的极力争辩,自己就不能当上皇后,更不能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为了报达陈蕃的恩德,窦太后特封陈蕃为高阳侯,食邑五千户。陈蕃上书辞让说:“我听说分割国家土地,作为封爵食邑,应该以功劳或恩德作为标准。我虽然没有清白廉洁的品行,但我羡慕正人君子,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东西,不能接受。倘若我接受封爵而不辞让,捂住脸坐在这个位置上,将使皇天盛怒,降灾祸于百姓。这样,我渺小的身子,又向何处寄托”?窦太后不准,陈蕃坚决辞让,奏章前后呈上有十几次,终于不肯接受封爵。
笔者对此事进行分析和评论:
当初,汉桓帝想立美丽动人的宫女田圣为皇后,陈蕃深知,立皇后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应以家族品德优良为先决条件。他看中了窦氏家族世代良家,窦贵人之父窦武品行高尚,才极力与汉桓帝争辩,是为国为民着想,没有一点私心。汉桓帝病逝,窦皇后成为了窦太后且临朝听政,决定着国家的命运,陈蕃确实有大功,理应封侯。而陈蕃则认为,秉持忠心,对皇上极力劝谏是做臣子应尽的职责,自己没有功劳。封侯的诱惑力极大,所有大臣都梦寐以求,而陈蕃则坚决辞让,最终没有接受封爵。从这件事足以证明,陈蕃的品德无比高尚,历朝历代都很稀少。
窦武身为皇后之父,不但拒绝受贿,而且把皇上和皇后赏赐自己的钱财,全都发送给太学的学生和贫穷的百姓,他是汉朝所有外戚中道德品行最高尚的人。
言归正传,接着讲述:陈蕃和窦武两位贤臣齐心协力扶保朝纲,征召天下闻名的贤士。李鹰、杜密、尹勋、刘瑜等人都进入了朝廷,共同参与朝廷政事,使朝堂风清气正、焕然一新。于是,天下的士人和百姓都翘首以盼太平盛世的来临。然而,窦太后身边出现了一个坏女人,此人就是汉灵帝的奶妈、名叫赵娆。她早晚都守护在窦太后身边,和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宦官相互勾结,阿谀奉承窦太后,得到了窦太后的宠信。窦太后被这些奸佞之人所迷惑,失去了理智,多次颁布诏书,对曹节、王甫等宦官封爵拜官。陈蕃、窦武对此深为痛恨。有一次,在朝堂上共同商议朝廷政事,陈蕃私下单独对窦武说:“曹杰,王甫等人,从先帝时起,就操纵国家大权,扰乱天下,今天如果不铲除他们,等到皇帝长大亲政后,就更难下手”。窦武很赞同陈蕃的看法,两个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随后,窦武便和志同道合的尚书令尹勋等人,共同谋划制定计划。
正巧发生了日食,陈蕃对窦武说:“过去,德才兼备的萧望之困在一个宦官石显手中【汉元帝时代】,何况今天有数十个石显。我今年已近八十岁了,只想帮助将军铲除祸害,实现国泰民安。可抓住发生日食这个大好机会,铲除宦官,来消除天象变异”。窦武于是进宫禀报太后说:“按照以前的典章制度,黄门、常侍只在宫内供职,负责看守门户,保管宫廷财物。而今却让这些宦官参与朝廷政事,家人亲戚遍布天下,专门贪赃暴虐。天下人怨声载道,上天震动发生日食正是这个缘故,应当将这些奸人全部诛杀,以肃清朝廷”。窦太后整日跟宦官们在一起,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听完父亲窦武的主张,吃惊地说:“自从汉王朝建立以来,按照旧日的典章制度,世世代代都有宦官,只应当诛杀其中犯法有罪的,怎么能够将他们全部诛杀”?窦武一看女儿窦太后不批准自己的请求,于是说道:“中常侍管霸和苏康在宫中独断专行、罪恶累累,应当把他俩诛杀”。窦太后批准了父亲窦武的请求,下达诏令,将管霸、苏康抓捕处死。窦武又多次向窦太后请求,诛杀曹节、王甫等人,窦太后犹豫不决,不忍心批准,所以把事情拖延下去。
陈蕃看到清除奸佞之事被拖延,心急如焚,也向窦太后上书说:“如今京都洛阳人心不安,道路喧哗,传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疯等人和赵娆、尚书们共同搞乱天下。凡是依附和服从他们的便升官进爵;违背和抗拒他们的便遭到陷害。满朝文武官员好像河水中漂流的树木一样,一会儿漂到东,一会儿飘到西,只知道贪图俸禄、畏惧权势。太后如果现在不迅速诛杀这些奸佞,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灾祸难以预料。请求把这份奏章宣示左右,让天下的奸佞们都知道我对他们的深恶痛绝”。窦太后阅览奏章后,还是执迷不悟,不肯采纳陈蕃的建议。
同月,天上的金星侵犯房宿上将星,深入到太微星座。侍中刘瑜一向精通天文,对出现的天象感到厌恶,于是向窦太后上书说:“根据《占书》,天上有此星象,对将相十分不利,奸人近在咫尺,但愿紧急防备”。刘瑜又写信警告窦武、陈蕃说:“星辰错乱,对大臣不利,应该迅速确定大计”。窦武接到刘瑜的书信,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刘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县令。窦武奏请窦太后,将黄门令魏彪免职,任命所亲信的小黄门山冰接任黄门令。然后由山冰出面,弹劾并逮捕了长乐宫尚书郑飒,送往北寺监狱囚禁。窦武命黄门令山冰、尚书令尹勋、侍御史祝韬共同审讯郑飒。郑飒是个软骨头,不用动刑立即招供,且在供词中牵连到曹节、王甫等人。尹勋、山冰根据郑飒的口供,立即奏请窦太后批准逮捕曹节、王甫等人。奏章交由侍中刘瑜呈递。
九月初七,窦武休假,出宫回到家中住宿。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得到消息,向长乐五宫史朱瑀进行汇报,朱瑀秘密地将窦武的奏章拆开观看,看到自己也在被杀的名单中,大骂道:“有些宦官骄横跋扈、放任犯罪,自然可以诛杀,可是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罪过,却受牵连一同被杀”?朱瑀很有谋略,于是便大声呼喊造谣说:“陈蕃、窦武奏请皇太后废黜皇帝、大逆不道”!随后连夜召集关系密切、身体健壮的宦官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歃血为盟,合谋诛杀窦武等人。大宦官曹节跑到汉灵帝面前报告说:“外面情况紧急,请陛下赶快登上德阳前殿”。汉灵帝刘宏跟随曹节来到德阳前殿,曹节教汉灵帝拔出佩剑,做出欢欣奋起的模样,派奶妈赵娆等人保护着汉灵帝。曹节派人将所有的符节收藏起来,关闭宫门。
曹节又召唤尚书台的官员,用利刀进行威胁,命他们撰写诏书,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符节率领宫中卫士数百人前往北寺监狱,逮捕尹勋和山冰等人。山冰怀疑诏书是假的,所以拒不接受诏令。王甫命手下人杀死山冰,接着又杀死了尹勋,将郑飒释放出狱。
王甫率领宫中卫士回到宫中,劫持了窦太后,夺取了皇帝的玺印,命令中谒者守卫南宫,紧闭宫门,切断通往北宫的道路。派郑飒等人持符节率领侍御史、谒者前往窦武的府中抓捕窦武。窦武看到郑飒等人,知道是宦官造反,拒不接受诏令,在家兵的护卫下,脱身跑到步兵校尉军营,跟他的侄儿步兵校尉窦绍共同杀死曹节派来的使者,召集北军五校尉营的将士数千人进入都亭。窦武高声对将士们说:“黄门、中常侍谋反,努力作战的,封侯重赏”!
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常年镇守北部边疆与敌作战,经验丰富,刚被窦太后召进京都洛阳,曹节等人知道张奂刚到京城,不了解政变的内幕,于是假传皇帝圣旨,提升少府周靖为行车骑将军,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五营士兵数千人讨伐窦武。深夜,王甫率领虎贲武士、羽林军共计一千多人出朱雀掖门,与周靖、张奂的军队会合。
天亮后,王甫和张奂的联军驻扎在宫廷正门,与窦武的军队对阵,联军的人数比窦武的军队略多一些。王甫这个老狐狸花招很多,他让手下士兵向窦武的军队大声呼喊说:“窦武谋反,你们都是皇帝的警卫士兵,应当保卫皇宫,为什么追谁谋反的奸贼?先投降的有赏,不投降的诛灭三族”。北军五校尉营的官兵,一向畏惧归服宦官,听到喊声,便有人开始投降王甫,从清晨到早饭时,窦武手下的军队几乎全部跑到了王甫这边。窦武和侄儿窦绍被迫逃走,王甫、张奂率领军队紧急追捕,窦武、窦绍见无路可逃,都拔剑自杀。王甫命人将窦武、窦绍的人头砍下,悬挂在洛阳都亭示众。
陈蕃听说窦武被杀,率领手下官员和学生门徒八十余人,各自手持刀剑闯入承明门,一直来到尚书台前,大声呼喊说:“大将军忠心报国,黄门反叛,为何说窦武大逆不道”?王甫得胜刚回到宫中,听到喊声走出来正好和陈蕃相遇,陈蕃严厉斥责王甫,王甫恼羞成怒,命令手下武士说:“快把这老东西给我拿下”!武士们听罢手持兵刃上前抓捕陈蕃。陈蕃率领手下人与宫中卫士玩命厮杀,由于寡不敌众,陈蕃最终被捕。王甫走到陈蕃面前,得意洋洋地说:“你的死期到了,还有什么话说”?陈蕃破口大骂。王甫对手下人说:“把这老东西押到北寺监狱,让他尝尝甜头”。陈蕃在北寺监狱受到严刑拷打,当天就被杀害。
曹节、王甫派军队大肆搜捕窦武的亲族、宾客全部加以诛杀。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也被诛杀。曹节、王甫将窦太后签到南宫软禁起来,把窦武的家人发配到日南郡;把陈蕃的家人发配到比景。从三公、九卿以下,凡是陈蕃、窦武所推荐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学生门徒和过去的部署全部免官,永不录用。这时,凶恶的宦官趾高气扬,正直的人都垂头丧气不敢吱声。
宦官们发动的九月政变,诛杀了陈蕃、窦武等贤臣,且在朝中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从此以后,宦官们全面执政,实行宦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