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一饭江山,此身归墟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九世为妖,本喵爪下无神明》最新章节!
长安的火,终有熄时。
当最后一缕黑烟消散在湛蓝的天际,一个持续了十五年的、名为“新”的时代,便被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尘埃。
战火平息,百废待兴。
南阳刘秀,这位昔日里温润如玉的儒雅青年,此刻已是天下公认的新主。他没有在残破的长安久留,而是将都城定在了更具生机与气象的洛阳。
登基大典那天,万民欢呼,百官朝贺。新生的东汉王朝,如同一轮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辉洒遍了这片饱经磨难的神州大地。
嬴小鱼没有去看那场盛典。
她只是独自一只猫,悄无声息地穿行在洛阳城繁华的街巷里。
她看到了曾经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脸上重新露出了安稳的笑容;她看到了田野里,农夫们在辛勤地耕作,口中哼着对丰收的期盼;她看到了学堂里,稚嫩的孩童们在大声地诵读着经典,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一切,都回归了正轨。
王莽死后,她感觉自己与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那条因果之线,被彻底斩断了。那股支撑着她布局、谋划、隐忍、杀伐的滔天恨意,如同退潮的海水,缓缓从她的灵魂中抽离。
她不再是那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复仇之猫,也不再是那个搅动天下风云的“祥瑞”。
她变回了嬴小鱼。
或者说,她只是成了一只普通的、无所事事的白猫。
她找了一处向阳的屋檐,懒洋洋地趴下,眯着眼睛,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让她生出一种久违的、几乎要忘记的困倦感。
真好啊……
她想。
这个由自己亲手拨乱反正的天下,真好啊。
就在这份前所未有的安逸与满足中,一股异样的感觉,从她灵魂的最深处,悄然浮现。
那是一种极度的、无法抗拒的虚弱。
并非身体上的疲惫,而是一种更本质的、源于生命本源的流逝感。她感觉自己的妖力,那些在前两世积攒下来的、精纯的力量,正像被戳破了的气囊一样,不受控制地向外逸散。
她立刻明白了。
是诅咒。
是那个刻在她灵魂之上,来自徐福的、永世纠缠的诅咒。
每一世,她都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一旦使命达成,她与那个时代的因果了结,诅咒之力便会再次发动,抽干她的生命,将她的灵魂重新拽回那片灰败的【轮回之墟】。
王莽已死,大汉光复。
这一世的使命,结束了。
她的生命,也即将走向终点。
虚弱感如同潮水般一波波袭来,她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曾经无比敏锐的听觉也开始衰退。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她没有丝毫的恐惧,心中反而涌起一种奇异的释然。
就像一个赶了很远很远路途的旅人,终于可以卸下沉重的行囊,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她撑起开始变得沉重的身体,最后看了一眼这繁华的洛阳城。她想找一个地方,一个能看到整个天下风景的地方,来为自己这一世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她迈开脚步,朝着那座洛阳宫城里最高的建筑,角楼,一步一步,缓慢而又坚定地走去。
洛阳宫,紫宸殿。
刘秀身着天子冕服,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面容比之一年多前,更添了几分威严与沉稳,但眉宇间那份仁厚与温和,却从未改变。
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在奏报着各地的政务。
“启禀陛下,黄河两岸流民已基本安置妥当,开荒屯田初见成效。”
“启禀陛下,关中豪强负隅顽抗者,已被尽数清剿,民心已定。”
刘秀静静地听着,不时颔首,下达着精准而仁厚的政令。一切都有条不紊。
议事完毕,百官退去。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刘秀一人。
他走下御阶,来到殿外的廊檐下,负手而立,眺望着远方。
一名贴身的老太监躬着身上前,轻声问道:“陛下,可是还有烦心之事?”
刘秀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你说……它现在会在哪里?”
老太监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试探着问道:“陛下说的是……那只白猫祥瑞?”
“祥瑞?”刘秀自嘲地笑了笑,“它若真是祥瑞,又何至于被逼到‘自焚’明志的地步。是朕,是这天下,有愧于它。”
那一日在长安城外,那条烤鱼,那一个眼神,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他知道,那只猫,是在与他告别。
一饭之恩,她还了他一个天下。
而他,又能为它做些什么?
他沉默了许久,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身走回殿内,声音变得无比威严与坚定。
“传朕旨意!”
老太监连忙跪倒在地:“奴才在。”
“其一,昭告天下,白猫乃祥瑞之兆,天下臣民,无论官绅百姓,皆需善待,不得肆意捕杀伤害。凡有虐猫者,以律法严惩不贷!”
“其二,”刘秀的语气变得沉重而肃穆,“于洛阳城东,择一上好的风水宝地,为那只以身殉国、警醒世人的白猫祥瑞,立一座衣冠冢!”
老太监闻言,身体剧震,抬起头,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为一只猫,立冢?这在史书上,可是闻所未闻之事!
“陛下,这……这恐怕于礼不合啊!”
“礼?”刘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是属于开国帝王的决断与霸气,“这天下,是它帮朕打下来的!这礼法,朕说了算!朕不仅要为它立冢,还要亲笔为它题写碑文!”
他拂袖走回御案前,内侍早已闻声铺开上好的宣纸,研好了墨。
刘秀提起朱笔,手腕悬停在空中,脑海中闪过的,却是那只白猫在火光中决绝的背影,是在长安城外平静深邃的眼神。
最终,万千思绪,都化作了笔下四个沉凝厚重、力透纸背的大字。
【义感天人】。
角楼是洛阳宫最高的建筑,也是最偏僻冷清的地方。
嬴小鱼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攀上了角楼顶端的飞檐。她蜷缩在那里,像一尊小小的、雪白的雕塑。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洛阳城,甚至能看到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蜿蜒如带的洛水。
风,轻轻吹拂着她开始变得粗糙的毛发。
她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一点点地抽离,眼前的世界,开始变得像一幅褪色的水墨画。
她看到了,皇宫里,刘秀正在为她亲笔题写碑文。
她看到了,洛阳城东,一座为她而建的、规格甚至堪比王侯的衣冠冢,正在破土动工。
她看到了,街头巷尾,那些曾经对猫不屑一顾的人们,在看到白猫时,眼神都变得敬畏与友善起来。
她笑了。
这一世,她不再是那个孤独的复仇者。
她曾被人温柔以待,也曾为守护他人而战。她曾颠覆一个伪朝,也曾扶起一位明君。
她的存在,被铭记。她的牺牲,有了价值。
够了。
真的,够了。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她卧在洛阳宫最高的角楼上,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由自己亲手拨乱反正的锦绣天下,安然地、满足地闭上了眼睛。
一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角滑落,随即被风吹散。
猫的身体,渐渐变得冰冷。
而她的灵魂,却感到了一阵无比熟悉的、巨大的拉扯之力。
眼前的光明与色彩迅速褪去,化为无尽的、旋转的黑暗。
当那股撕裂般的眩晕感停止时,她再次回到了那个地方。
长安的火,终有熄时。
当最后一缕黑烟消散在湛蓝的天际,一个持续了十五年的、名为“新”的时代,便被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尘埃。
战火平息,百废待兴。
南阳刘秀,这位昔日里温润如玉的儒雅青年,此刻已是天下公认的新主。他没有在残破的长安久留,而是将都城定在了更具生机与气象的洛阳。
登基大典那天,万民欢呼,百官朝贺。新生的东汉王朝,如同一轮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辉洒遍了这片饱经磨难的神州大地。
嬴小鱼没有去看那场盛典。
她只是独自一只猫,悄无声息地穿行在洛阳城繁华的街巷里。
她看到了曾经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脸上重新露出了安稳的笑容;她看到了田野里,农夫们在辛勤地耕作,口中哼着对丰收的期盼;她看到了学堂里,稚嫩的孩童们在大声地诵读着经典,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一切,都回归了正轨。
王莽死后,她感觉自己与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那条因果之线,被彻底斩断了。那股支撑着她布局、谋划、隐忍、杀伐的滔天恨意,如同退潮的海水,缓缓从她的灵魂中抽离。
她不再是那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复仇之猫,也不再是那个搅动天下风云的“祥瑞”。
她变回了嬴小鱼。
或者说,她只是成了一只普通的、无所事事的白猫。
她找了一处向阳的屋檐,懒洋洋地趴下,眯着眼睛,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让她生出一种久违的、几乎要忘记的困倦感。
真好啊……
她想。
这个由自己亲手拨乱反正的天下,真好啊。
就在这份前所未有的安逸与满足中,一股异样的感觉,从她灵魂的最深处,悄然浮现。
那是一种极度的、无法抗拒的虚弱。
并非身体上的疲惫,而是一种更本质的、源于生命本源的流逝感。她感觉自己的妖力,那些在前两世积攒下来的、精纯的力量,正像被戳破了的气囊一样,不受控制地向外逸散。
她立刻明白了。
是诅咒。
是那个刻在她灵魂之上,来自徐福的、永世纠缠的诅咒。
每一世,她都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一旦使命达成,她与那个时代的因果了结,诅咒之力便会再次发动,抽干她的生命,将她的灵魂重新拽回那片灰败的【轮回之墟】。
王莽已死,大汉光复。
这一世的使命,结束了。
她的生命,也即将走向终点。
虚弱感如同潮水般一波波袭来,她的视线开始变得模糊,曾经无比敏锐的听觉也开始衰退。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她没有丝毫的恐惧,心中反而涌起一种奇异的释然。
就像一个赶了很远很远路途的旅人,终于可以卸下沉重的行囊,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她撑起开始变得沉重的身体,最后看了一眼这繁华的洛阳城。她想找一个地方,一个能看到整个天下风景的地方,来为自己这一世的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她迈开脚步,朝着那座洛阳宫城里最高的建筑,角楼,一步一步,缓慢而又坚定地走去。
洛阳宫,紫宸殿。
刘秀身着天子冕服,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面容比之一年多前,更添了几分威严与沉稳,但眉宇间那份仁厚与温和,却从未改变。
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在奏报着各地的政务。
“启禀陛下,黄河两岸流民已基本安置妥当,开荒屯田初见成效。”
“启禀陛下,关中豪强负隅顽抗者,已被尽数清剿,民心已定。”
刘秀静静地听着,不时颔首,下达着精准而仁厚的政令。一切都有条不紊。
议事完毕,百官退去。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刘秀一人。
他走下御阶,来到殿外的廊檐下,负手而立,眺望着远方。
一名贴身的老太监躬着身上前,轻声问道:“陛下,可是还有烦心之事?”
刘秀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你说……它现在会在哪里?”
老太监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试探着问道:“陛下说的是……那只白猫祥瑞?”
“祥瑞?”刘秀自嘲地笑了笑,“它若真是祥瑞,又何至于被逼到‘自焚’明志的地步。是朕,是这天下,有愧于它。”
那一日在长安城外,那条烤鱼,那一个眼神,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他知道,那只猫,是在与他告别。
一饭之恩,她还了他一个天下。
而他,又能为它做些什么?
他沉默了许久,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转身走回殿内,声音变得无比威严与坚定。
“传朕旨意!”
老太监连忙跪倒在地:“奴才在。”
“其一,昭告天下,白猫乃祥瑞之兆,天下臣民,无论官绅百姓,皆需善待,不得肆意捕杀伤害。凡有虐猫者,以律法严惩不贷!”
“其二,”刘秀的语气变得沉重而肃穆,“于洛阳城东,择一上好的风水宝地,为那只以身殉国、警醒世人的白猫祥瑞,立一座衣冠冢!”
老太监闻言,身体剧震,抬起头,满脸都是不敢置信。为一只猫,立冢?这在史书上,可是闻所未闻之事!
“陛下,这……这恐怕于礼不合啊!”
“礼?”刘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那是属于开国帝王的决断与霸气,“这天下,是它帮朕打下来的!这礼法,朕说了算!朕不仅要为它立冢,还要亲笔为它题写碑文!”
他拂袖走回御案前,内侍早已闻声铺开上好的宣纸,研好了墨。
刘秀提起朱笔,手腕悬停在空中,脑海中闪过的,却是那只白猫在火光中决绝的背影,是在长安城外平静深邃的眼神。
最终,万千思绪,都化作了笔下四个沉凝厚重、力透纸背的大字。
【义感天人】。
角楼是洛阳宫最高的建筑,也是最偏僻冷清的地方。
嬴小鱼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攀上了角楼顶端的飞檐。她蜷缩在那里,像一尊小小的、雪白的雕塑。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洛阳城,甚至能看到远方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蜿蜒如带的洛水。
风,轻轻吹拂着她开始变得粗糙的毛发。
她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一点点地抽离,眼前的世界,开始变得像一幅褪色的水墨画。
她看到了,皇宫里,刘秀正在为她亲笔题写碑文。
她看到了,洛阳城东,一座为她而建的、规格甚至堪比王侯的衣冠冢,正在破土动工。
她看到了,街头巷尾,那些曾经对猫不屑一顾的人们,在看到白猫时,眼神都变得敬畏与友善起来。
她笑了。
这一世,她不再是那个孤独的复仇者。
她曾被人温柔以待,也曾为守护他人而战。她曾颠覆一个伪朝,也曾扶起一位明君。
她的存在,被铭记。她的牺牲,有了价值。
够了。
真的,够了。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她卧在洛阳宫最高的角楼上,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由自己亲手拨乱反正的锦绣天下,安然地、满足地闭上了眼睛。
一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角滑落,随即被风吹散。
猫的身体,渐渐变得冰冷。
而她的灵魂,却感到了一阵无比熟悉的、巨大的拉扯之力。
眼前的光明与色彩迅速褪去,化为无尽的、旋转的黑暗。
当那股撕裂般的眩晕感停止时,她再次回到了那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