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蜀中定鼎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寒门录》最新章节!
成都州牧府,新漆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庆功宴的喧嚣已然散去,留下的是一州之地的千头万绪与沉甸甸的责任。刘备(字玄德)端坐主位,环视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有关羽(镇荆州)、张飞、赵云等生死相随的旧部;有诸葛亮(字孔明)、法正(字孝直)等运筹帷幄的谋臣;亦有严颜、李严、费观、吴懿等新降的蜀中俊杰。喜悦之下,是隐隐的暗流与亟待梳理的乱麻。
刘备以左将军、领益州牧身份开府,正式确立统治架构。
诸葛亮:拜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即代刘备处理军政要务),总督益州军政,位高权重,实为蜀汉政权首席执政官。
法正:拜为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成都所在郡),成为诸葛亮最重要的副手,深得刘备信任,负责内政、人事及与蜀中士族的协调。
关羽:加封前将军,假节钺(代表刘备,有生杀大权),董督荆州事,肩负抵御曹操、孙权,拱卫西川门户的重任。
张飞:拜为右将军,领巴西太守,镇守阆中,扼守川北要冲,威慑汉中张鲁。
赵云:拜为翊军将军,统领中军精锐,宿卫成都,兼管宫禁安全。
黄忠:拜为后将军,与魏延(牙门将军)等宿将,分驻各地要隘,整军备战。
蜀中降将:
严颜:拜为安汉将军,领犍为太守,以其威望安抚川南。
李严:拜为兴业将军,领犍为属国都尉(或江州太守),显其才干。
费观、吴懿等皆授以要职,以示恩宠,稳定人心。
刘备执诸葛亮、法正之手,动情道:“备…漂泊半生,终得尺寸之地,赖诸公之力!今西川初定,百废待兴,内抚百姓,外御强敌,皆仰仗孔明、孝直及诸公!望诸公…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荆州旧部之傲:张飞酒后常言:“若非俺老张与二哥、子龙等拼死血战,焉有今日之成都?那些降将…寸功未立,安得高位?”关羽虽远在荆州,然其心高气傲,对蜀中降将亦不甚看重,书信中时有微词。
蜀中士族之怨:部分蜀中豪强、士族,如谯周、杜琼等,虽表面归顺,内心仍视刘备为“外来者”。他们怀念刘璋时期的宽松(实为纵容),对刘备集团严明法度、抑制豪强的政策心怀不满。私下议论:“荆州人掌权,吾等蜀人…恐无出头之日!”
法正之“睚眦必报”:法正性格刚烈,恩怨分明。得势后,对昔日轻视、侮辱过他的蜀中人士(如刘璋旧臣彭羕等),多有报复打压之举,引起蜀中部分人士侧目与恐惧。
诸葛亮洞察秋毫,忧心忡忡。他对刘备谏言:“主公!今荆州旧部,功勋卓著,然…骄矜之气渐生;蜀中新附,人心未稳,尤惧打压。法孝直…才略超群,然性情峻急,恐失人和。此…皆隐患也!当早图化解。”
孔明治蜀:立法安民
诸葛亮深知,欲固根基,必先安民。他雷厉风行,推行一系列治蜀方略:
颁布《蜀科》:诸葛亮亲自主持,与法正、伊籍、刘巴(蜀中名士,后归附)等人,参照秦汉律令,结合蜀地实情,制定《蜀科》。其核心在于:
“严法治乱”:针对刘璋时期“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豪强专权,法纪废弛的局面,强调“赏罚分明”,“科教严明”。严厉打击豪强欺压百姓、侵吞田产、私蓄部曲等不法行为。
“约法省禁”:条文相对简明,避免繁苛,力求公正。设立“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等职,将盐铁等重要资源收归官营,增加收入,抑制豪强垄断。
“抚民以仁”:在严刑峻法之外,亦注重教化与民生。严令军队不得扰民,官吏需体恤民情。
发展农桑,兴修水利:
劝课农桑:发布政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桑麻。选派得力官吏督导生产。
修复都江堰:诸葛亮深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命脉作用。亲自视察,拨付钱粮,征调民夫,设“堰官”(如张裔),率兵丁一千二百人常驻维护,确保这一“天府之源”畅通无阻。蜀中农业得以迅速恢复发展。
储备粮草:在各地广设粮仓(如著名的“诸葛粮仓”),丰年储粮,备战备荒。
整饬吏治,唯才是举: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无论荆州旧部还是蜀中新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罢黜庸碌贪腐之吏。
“取士不限门第”:打破蜀中士族垄断,广开才路。启用蒋琬、费祎(皆荆州人士,但非显贵)、董允等青年才俊,亦大力提拔蜀中有真才实学之士,如秦宓、杜微等。
调和矛盾:诸葛亮以身作则,对关羽、张飞等元老,既尊重其功勋,又委婉劝诫其收敛傲气;对法正,肯定其才略,亦私下劝其宽宏待人;对蜀中士族,既依法抑制其不法,又通过开科取士、征辟贤才等方式,给予上升通道,缓和矛盾。
蜀地稍安,南方却传来警讯。
“报——!南中(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豪强雍闿,勾结越嶲夷王高定、牂牁太守朱褒,煽动叛乱!杀我郡守,攻城略地!更有传言…其与东吴孙权暗通款曲!”探马急报。
堂上气氛一凝。南中地广人稀,夷汉杂居,道路险远,历来难治。刘璋时期便时叛时服。
张飞怒道:“撮尔小丑,安敢造次!大哥!给俺老张一支兵马,踏平南中!”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凝重:“翼德将军少安。南中…山高路远,瘴疠横行,夷人骁勇,熟悉地形。若贸然用兵,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且恐动摇我新定之蜀中根基。”
他转向刘备:“主公!亮以为,当务之急,乃稳固蜀中,积蓄力量。南中之乱,其根在刘璋暗弱,治理不善,豪强坐大。今我新得西川,民心未附,不宜大动干戈。可遣能言善辩之士,持主公恩信,前往抚慰,晓以利害,缓其反心。待我蜀中富庶,兵精粮足,民心归附…再图南征,一劳永逸!”
刘备深以为然:“军师之言甚善!便依此计!”遂遣邓芝、马忠等干吏,携金帛书信,出使南中,行安抚之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荆州快马飞报至成都。
“报——!东吴孙权遣诸葛瑾为使,再至荆州!言‘借荆州’之约,今刘琦公子已逝(刘琦在刘备入川前病故),请关将军依约归还荆州诸郡!关将军…怒斥诸葛瑾,言‘荆州乃大汉疆土,岂曰借还?’掷还文书,逐其出境!孙权闻报,大怒!调集兵马于陆口,命吕蒙为帅,似有兴兵之意!曹操亦遣曹仁、徐晃等将,增兵襄樊,虎视眈眈!荆州…危矣!”
堂上哗然!荆州乃根本之地,不容有失!
刘备大惊:“云长…何…如此刚烈!”
诸葛亮长叹一声:“云长…忠义无双,然…性刚而矜。亮…离荆州时,曾再三叮嘱‘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今其…拒还荆州,怒逐吴使,恐…激怒孙权,酿成大祸!”
法正急道:“主公!荆州不容有失!当速遣使,责关羽以大局为重,暂与东吴虚与委蛇!同时,增兵荆州,以防不测!”
刘备忧心如焚:“速…速遣伊籍为使,持我手书,星夜赶赴荆州!告诫云长:务必…以孙刘联盟为重!勿要…轻启战端!另…命子龙(赵云)率部东进,屯兵江州(重庆),以为荆州后援!”
汉中烽烟:孟起投奔
正当刘备、诸葛亮为荆州忧心之际,北方汉中传来惊天消息!
“报——!西凉马超(字孟起)、大将庞德,为曹操所败,辗转投奔汉中张鲁!然张鲁昏聩,听信谗言,疑忌马超!马超…走投无路,闻主公仁德,特遣心腹秘至成都,欲…举家来投!”
“马超?!”刘备、诸葛亮、法正皆是一震!马超,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西凉锦马超!其勇武闻名天下,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若得此人,如虎添翼!
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主公!此乃天赐良机!马孟起世之名将,羌胡畏服。若得之,不唯得一猛将,更可震慑雍凉,为日后北伐添一臂膀!当速纳之!”
刘备大喜:“速遣李恢(或他人)为密使,持我亲笔信,迎马超将军入蜀!务必…确保其家眷安全!”
成都的灯火,照亮了蜀汉政权最初的蓝图。诸葛亮案头,《蜀科》竹简旁,堆放着水利图、屯田策、南中舆图、荆州军报、以及迎接马超的密函。
“蜀中虽定,然内忧未靖,外患环伺。”诸葛亮对月长叹,羽扇轻摇,“荆州如悬刃,南中伏惊雷,汉中…亦将成必争之地。”
刘备按剑立于窗前,望着北方星空:“曹操…孙权…备…终将与尔等,一决雌雄!然…当务之急,乃使蜀中…固若金汤,兵精粮足!”
他转身,目光坚定:“孔明!孝直!蜀地…便托付二位!务使民安其业,士尽其才,仓廪充实,武备修明!待时机成熟…备…当亲提大军,北定中原,以酬…复兴汉室之志!”
府外,成都城在夜色中渐渐沉寂。府内,复兴汉室的雄心与治理蜀地的重担,交织成蜀汉政权初年沉重而充满希望的乐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成都州牧府,新漆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庆功宴的喧嚣已然散去,留下的是一州之地的千头万绪与沉甸甸的责任。刘备(字玄德)端坐主位,环视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有关羽(镇荆州)、张飞、赵云等生死相随的旧部;有诸葛亮(字孔明)、法正(字孝直)等运筹帷幄的谋臣;亦有严颜、李严、费观、吴懿等新降的蜀中俊杰。喜悦之下,是隐隐的暗流与亟待梳理的乱麻。
刘备以左将军、领益州牧身份开府,正式确立统治架构。
诸葛亮:拜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即代刘备处理军政要务),总督益州军政,位高权重,实为蜀汉政权首席执政官。
法正:拜为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成都所在郡),成为诸葛亮最重要的副手,深得刘备信任,负责内政、人事及与蜀中士族的协调。
关羽:加封前将军,假节钺(代表刘备,有生杀大权),董督荆州事,肩负抵御曹操、孙权,拱卫西川门户的重任。
张飞:拜为右将军,领巴西太守,镇守阆中,扼守川北要冲,威慑汉中张鲁。
赵云:拜为翊军将军,统领中军精锐,宿卫成都,兼管宫禁安全。
黄忠:拜为后将军,与魏延(牙门将军)等宿将,分驻各地要隘,整军备战。
蜀中降将:
严颜:拜为安汉将军,领犍为太守,以其威望安抚川南。
李严:拜为兴业将军,领犍为属国都尉(或江州太守),显其才干。
费观、吴懿等皆授以要职,以示恩宠,稳定人心。
刘备执诸葛亮、法正之手,动情道:“备…漂泊半生,终得尺寸之地,赖诸公之力!今西川初定,百废待兴,内抚百姓,外御强敌,皆仰仗孔明、孝直及诸公!望诸公…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荆州旧部之傲:张飞酒后常言:“若非俺老张与二哥、子龙等拼死血战,焉有今日之成都?那些降将…寸功未立,安得高位?”关羽虽远在荆州,然其心高气傲,对蜀中降将亦不甚看重,书信中时有微词。
蜀中士族之怨:部分蜀中豪强、士族,如谯周、杜琼等,虽表面归顺,内心仍视刘备为“外来者”。他们怀念刘璋时期的宽松(实为纵容),对刘备集团严明法度、抑制豪强的政策心怀不满。私下议论:“荆州人掌权,吾等蜀人…恐无出头之日!”
法正之“睚眦必报”:法正性格刚烈,恩怨分明。得势后,对昔日轻视、侮辱过他的蜀中人士(如刘璋旧臣彭羕等),多有报复打压之举,引起蜀中部分人士侧目与恐惧。
诸葛亮洞察秋毫,忧心忡忡。他对刘备谏言:“主公!今荆州旧部,功勋卓著,然…骄矜之气渐生;蜀中新附,人心未稳,尤惧打压。法孝直…才略超群,然性情峻急,恐失人和。此…皆隐患也!当早图化解。”
孔明治蜀:立法安民
诸葛亮深知,欲固根基,必先安民。他雷厉风行,推行一系列治蜀方略:
颁布《蜀科》:诸葛亮亲自主持,与法正、伊籍、刘巴(蜀中名士,后归附)等人,参照秦汉律令,结合蜀地实情,制定《蜀科》。其核心在于:
“严法治乱”:针对刘璋时期“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豪强专权,法纪废弛的局面,强调“赏罚分明”,“科教严明”。严厉打击豪强欺压百姓、侵吞田产、私蓄部曲等不法行为。
“约法省禁”:条文相对简明,避免繁苛,力求公正。设立“司盐校尉”、“司金中郎将”等职,将盐铁等重要资源收归官营,增加收入,抑制豪强垄断。
“抚民以仁”:在严刑峻法之外,亦注重教化与民生。严令军队不得扰民,官吏需体恤民情。
发展农桑,兴修水利:
劝课农桑:发布政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桑麻。选派得力官吏督导生产。
修复都江堰:诸葛亮深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命脉作用。亲自视察,拨付钱粮,征调民夫,设“堰官”(如张裔),率兵丁一千二百人常驻维护,确保这一“天府之源”畅通无阻。蜀中农业得以迅速恢复发展。
储备粮草:在各地广设粮仓(如著名的“诸葛粮仓”),丰年储粮,备战备荒。
整饬吏治,唯才是举: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无论荆州旧部还是蜀中新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罢黜庸碌贪腐之吏。
“取士不限门第”:打破蜀中士族垄断,广开才路。启用蒋琬、费祎(皆荆州人士,但非显贵)、董允等青年才俊,亦大力提拔蜀中有真才实学之士,如秦宓、杜微等。
调和矛盾:诸葛亮以身作则,对关羽、张飞等元老,既尊重其功勋,又委婉劝诫其收敛傲气;对法正,肯定其才略,亦私下劝其宽宏待人;对蜀中士族,既依法抑制其不法,又通过开科取士、征辟贤才等方式,给予上升通道,缓和矛盾。
蜀地稍安,南方却传来警讯。
“报——!南中(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南部)豪强雍闿,勾结越嶲夷王高定、牂牁太守朱褒,煽动叛乱!杀我郡守,攻城略地!更有传言…其与东吴孙权暗通款曲!”探马急报。
堂上气氛一凝。南中地广人稀,夷汉杂居,道路险远,历来难治。刘璋时期便时叛时服。
张飞怒道:“撮尔小丑,安敢造次!大哥!给俺老张一支兵马,踏平南中!”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凝重:“翼德将军少安。南中…山高路远,瘴疠横行,夷人骁勇,熟悉地形。若贸然用兵,劳师远征,胜负难料,且恐动摇我新定之蜀中根基。”
他转向刘备:“主公!亮以为,当务之急,乃稳固蜀中,积蓄力量。南中之乱,其根在刘璋暗弱,治理不善,豪强坐大。今我新得西川,民心未附,不宜大动干戈。可遣能言善辩之士,持主公恩信,前往抚慰,晓以利害,缓其反心。待我蜀中富庶,兵精粮足,民心归附…再图南征,一劳永逸!”
刘备深以为然:“军师之言甚善!便依此计!”遂遣邓芝、马忠等干吏,携金帛书信,出使南中,行安抚之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荆州快马飞报至成都。
“报——!东吴孙权遣诸葛瑾为使,再至荆州!言‘借荆州’之约,今刘琦公子已逝(刘琦在刘备入川前病故),请关将军依约归还荆州诸郡!关将军…怒斥诸葛瑾,言‘荆州乃大汉疆土,岂曰借还?’掷还文书,逐其出境!孙权闻报,大怒!调集兵马于陆口,命吕蒙为帅,似有兴兵之意!曹操亦遣曹仁、徐晃等将,增兵襄樊,虎视眈眈!荆州…危矣!”
堂上哗然!荆州乃根本之地,不容有失!
刘备大惊:“云长…何…如此刚烈!”
诸葛亮长叹一声:“云长…忠义无双,然…性刚而矜。亮…离荆州时,曾再三叮嘱‘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今其…拒还荆州,怒逐吴使,恐…激怒孙权,酿成大祸!”
法正急道:“主公!荆州不容有失!当速遣使,责关羽以大局为重,暂与东吴虚与委蛇!同时,增兵荆州,以防不测!”
刘备忧心如焚:“速…速遣伊籍为使,持我手书,星夜赶赴荆州!告诫云长:务必…以孙刘联盟为重!勿要…轻启战端!另…命子龙(赵云)率部东进,屯兵江州(重庆),以为荆州后援!”
汉中烽烟:孟起投奔
正当刘备、诸葛亮为荆州忧心之际,北方汉中传来惊天消息!
“报——!西凉马超(字孟起)、大将庞德,为曹操所败,辗转投奔汉中张鲁!然张鲁昏聩,听信谗言,疑忌马超!马超…走投无路,闻主公仁德,特遣心腹秘至成都,欲…举家来投!”
“马超?!”刘备、诸葛亮、法正皆是一震!马超,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西凉锦马超!其勇武闻名天下,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若得此人,如虎添翼!
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主公!此乃天赐良机!马孟起世之名将,羌胡畏服。若得之,不唯得一猛将,更可震慑雍凉,为日后北伐添一臂膀!当速纳之!”
刘备大喜:“速遣李恢(或他人)为密使,持我亲笔信,迎马超将军入蜀!务必…确保其家眷安全!”
成都的灯火,照亮了蜀汉政权最初的蓝图。诸葛亮案头,《蜀科》竹简旁,堆放着水利图、屯田策、南中舆图、荆州军报、以及迎接马超的密函。
“蜀中虽定,然内忧未靖,外患环伺。”诸葛亮对月长叹,羽扇轻摇,“荆州如悬刃,南中伏惊雷,汉中…亦将成必争之地。”
刘备按剑立于窗前,望着北方星空:“曹操…孙权…备…终将与尔等,一决雌雄!然…当务之急,乃使蜀中…固若金汤,兵精粮足!”
他转身,目光坚定:“孔明!孝直!蜀地…便托付二位!务使民安其业,士尽其才,仓廪充实,武备修明!待时机成熟…备…当亲提大军,北定中原,以酬…复兴汉室之志!”
府外,成都城在夜色中渐渐沉寂。府内,复兴汉室的雄心与治理蜀地的重担,交织成蜀汉政权初年沉重而充满希望的乐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