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影里藏招,秘术显形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清晨的胡同还浮着薄雾,陆言蹲在福来居门口生蜂窝煤炉,竹夹子夹着煤块往炉子里送。
正吹得脸红脖子粗时,后衣领被人轻轻扯了扯。
他回头,见文物商店的小梅缩着肩站在阴影里,蓝布衫下摆沾着星点灰尘,手里攥着本边角起毛的硬壳本子。
“给。”她快速把本子塞进陆言怀里,目光往胡同口扫了扫,“昨儿整理仓库最里边的旧木箱,压箱底翻出来的。封面夹层有张纸条,我瞅着名字熟——你爷爷不是叫陆永昌么?”
陆言指尖猛地一滞。
本子封皮褪成灰白,“民国京菜谱”五个字勉强能认。
他翻开,一张薄纸“刷”地滑出来,墨迹竟还清晰:“传于陆永昌”。
他喉结动了动,后槽牙下意识咬住腮帮——爷爷的大名他只在户口本上见过,连胡同里最能唠的王婶都只知道“陆老头”。
“谢了。”他声音发哑,抬头时小梅已经退到巷口,冲他比了个“保密”的手势,转身消失在晨雾里。
日头爬到屋檐时,老陈的自行车铃在巷口响得清脆。
陆言刚把蒸笼摆上灶,就见老陈夹着个牛皮纸袋跨进门,白背心后背浸着汗,车筐里还塞着半袋切面。
“可算找着了!”他抽出一沓纸拍在案上,最上面是张油印的“御膳房复原计划”文件,“你爷爷名儿在这儿呢!”
陆言凑过去,泛黄的纸页上“陆永昌,帮厨,掌握失传火候秘术”几个字刺得他眼睛发酸。
“后来呢?”他喉结动了动,指甲掐进掌心。
老陈翻到下一页,字迹突然断了:“记录到六二年就没了,写着‘因故退出’,具体原因……”他推了推老花镜,“可能在更旧的档案里,我再去查查。”
老陈走后,陆言把菜谱和档案摊在案上。
阳光透过窗棂斜照进来,《随园食单》的残页从菜谱底下露出半角——爷爷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本破书,边角磨损的痕迹竟和眼前这本《民国京菜谱》如出一辙。
“叮——”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开,淡金色的任务框浮现在眼前:“完成一次高难度火候控制,奖励【秘技·御膳火候术】试用权限。”
陆言盯着案上的鸭血汤。
原本用煤气灶熬的,汤清得能看见盆底的葱花,味儿也寡淡。
高难度……他扯下围裙扔在凳上,蹲到后巷把蜂窝煤炉搬到灶前。
火苗在煤眼儿里忽明忽暗,他想起爷爷教他看火时说的:“蜂窝煤的火像活物,得顺着它的脾气调。”
汤勺搅起漩涡,他盯着汤面的涟漪:先压小火让血沫慢慢浮起,再猛火逼出鸭骨的香,最后转微火煨足时辰。
汗珠顺着下巴砸进围裙,手背上被蒸汽烫出红印子,他却像着了魔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汤面——系统光幕里,温度数字正随着火候变化跳动:82℃、83℃、84℃……
“咕嘟——”汤锅里腾起一缕白汽,带着股说不出的醇厚香气。
陆言舀起一勺,汤在勺里凝而不坠,喝进嘴里,鲜得舌尖发颤。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金光裹着“御膳火候术”的卡片钻进他眉心,眼前突然多了层半透明的光幕,能清晰看见汤里的温度在82℃到85℃之间稳稳浮动。
日头偏西时,苏清欢提着药篮跨进门槛,发梢沾着点槐花香。
陆言正把《民国京菜谱》往柜台里收,她眼尖瞥见封皮,伸手按住他手背:“这书……我能看看吗?”他顿了顿,把书递过去。
她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突然停在某一页,眼尾微微挑起:“陆言,你看这个……”
苏清欢的指尖停在菜谱某页,墨色的火候批注被她用指甲尖轻轻压出凹痕:“你瞧这行——‘猛火逼鳞,中火煨胶,微火锁鲜,三息一调’。”她抬头时眼尾微挑,药篮里的艾草香混着灶上余温飘过来,“昨儿你做火焰黄鱼,我在后厨看火候,可不就是这么个节奏?”
陆言凑过去,泛黄纸页上的小楷被岁月浸得发灰,却和记忆里爷爷教他颠勺时的念叨叠在了一起。
“三息一调”——他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爷爷攥着他手腕拨弄蜂窝煤炉,说“火候是活的,得跟着食材喘气”,当时他嫌老头唠叨,现在才发现,每句都刻在这菜谱的褶皱里。
“清欢你手稳。”他喉结动了动,伸手去摸那行字,指腹蹭过纸页的毛边,“我之前用系统抽的《随园食单》残页,上边也有类似的话,可没这么细。”他突然想起早上老陈说的“御膳火候秘术”,后颈的汗毛跟着竖起来——爷爷当年在御膳房当帮厨,难不成这菜谱里藏着的,就是那失传的火候?
苏清欢把菜谱合上,蓝布封面在两人之间压出一道折痕:“我爷爷说过,老手艺讲究‘传灯’,一代点一盏。”她把药篮往臂弯里拢了拢,发梢扫过陆言手背,“你最近总说系统提示里有‘御膳火候术’,我看呐,这菜谱就是灯油。”
日头坠到屋脊时,陆言把案板上的黄鱼鳃摘得干干净净。
厨房窗户开着,穿堂风卷着胡同里的蝉鸣灌进来,他却听不见——眼前晃着系统刚弹出来的新任务:“以御膳火候术烹饪火焰黄鱼,顾客满意度≥4.8,奖励食运值200。”
他抄起锅铲往掌心拍了两下,蜂窝煤炉的火舌舔着锅底,突然想起下午苏清欢的话。
“三息一调”,他默念着,右手悬在炉门上方,能感觉到热度像活物似的往指缝里钻。
系统光幕在眼前浮动,温度数字从60℃开始往上跳,他盯着汤面的涟漪:第一息压小火,让鱼油慢慢渗出来;第二息提中火,看油花从细碎变圆整;第三息……
“叮——”温度跳到180℃的瞬间,他手腕猛地一翻,黄鱼贴着锅沿滑进去。
油星子溅起来,在他护着锅的手背上炸开小红点,可他盯着系统光幕里的温度曲线,连疼都忘了——82℃、83℃、84℃,和早上熬鸭血汤时的波动轨迹几乎重合!
“陆老板今儿中邪啦?”
“瞧这火候使的,跟变戏法似的!”
傍晚的饭点比往常热闹,陆言端着刚出锅的火焰黄鱼穿过大堂,听见邻桌几个老客直咂嘴。
鱼皮焦得透亮,鱼肉却嫩得能抿化,汤汁挂在瓷勺上颤巍巍的,像块琥珀。
他把鱼搁在常来的刘叔桌上,刘叔夹了一筷子鱼肉,眼睛登时瞪圆:“哎这味儿——跟五几年我在大饭店吃的御膳黄鱼,像!太像了!”
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响,陆言低头看手腕上的光幕:“顾客满意度4.9,食运值 200。”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身往厨房走,却在门帘后撞见苏清欢。
她抱着药篮站在阴影里,嘴角翘得像月牙:“我就说,你爷爷的灯,你点着了。”
夜深了,福来居的灯还亮着。
陆言趴在柜台上,把《民国京菜谱》和爷爷留下的《随园食单》残页摊开比对,两张纸的毛边在台灯下叠成一片。
系统界面突然闪烁,淡金色的光映得他睫毛发颤:“恭喜宿主激活【御膳火候术】初级模式,当前可操控火候精度±0.5℃。”
他盯着屏幕里跳动的温度数值,手指轻轻抚过菜谱上“陆永昌”三个字。
窗外的槐叶沙沙响,像极了爷爷生前摇蒲扇的声音。
“爷爷,”他对着空气喃喃,“您当年退下御膳房,是不是就为了把这火候传给我?”
月光爬上柜台时,他合上两本菜谱,听见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这次的提示框闪着不一样的金光,他刚要凑近看,屏幕却突然暗了下去,只留下一行残影:“检测到……国宴秘典……”
陆言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菜谱锁进柜台最里层的抽屉。
胡同里的野猫窜过青石板,他却望着窗外的星空笑了——明天早上,该去老陈那儿问问,御膳房的档案里,还有没有爷爷没写完的故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清晨的胡同还浮着薄雾,陆言蹲在福来居门口生蜂窝煤炉,竹夹子夹着煤块往炉子里送。
正吹得脸红脖子粗时,后衣领被人轻轻扯了扯。
他回头,见文物商店的小梅缩着肩站在阴影里,蓝布衫下摆沾着星点灰尘,手里攥着本边角起毛的硬壳本子。
“给。”她快速把本子塞进陆言怀里,目光往胡同口扫了扫,“昨儿整理仓库最里边的旧木箱,压箱底翻出来的。封面夹层有张纸条,我瞅着名字熟——你爷爷不是叫陆永昌么?”
陆言指尖猛地一滞。
本子封皮褪成灰白,“民国京菜谱”五个字勉强能认。
他翻开,一张薄纸“刷”地滑出来,墨迹竟还清晰:“传于陆永昌”。
他喉结动了动,后槽牙下意识咬住腮帮——爷爷的大名他只在户口本上见过,连胡同里最能唠的王婶都只知道“陆老头”。
“谢了。”他声音发哑,抬头时小梅已经退到巷口,冲他比了个“保密”的手势,转身消失在晨雾里。
日头爬到屋檐时,老陈的自行车铃在巷口响得清脆。
陆言刚把蒸笼摆上灶,就见老陈夹着个牛皮纸袋跨进门,白背心后背浸着汗,车筐里还塞着半袋切面。
“可算找着了!”他抽出一沓纸拍在案上,最上面是张油印的“御膳房复原计划”文件,“你爷爷名儿在这儿呢!”
陆言凑过去,泛黄的纸页上“陆永昌,帮厨,掌握失传火候秘术”几个字刺得他眼睛发酸。
“后来呢?”他喉结动了动,指甲掐进掌心。
老陈翻到下一页,字迹突然断了:“记录到六二年就没了,写着‘因故退出’,具体原因……”他推了推老花镜,“可能在更旧的档案里,我再去查查。”
老陈走后,陆言把菜谱和档案摊在案上。
阳光透过窗棂斜照进来,《随园食单》的残页从菜谱底下露出半角——爷爷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本破书,边角磨损的痕迹竟和眼前这本《民国京菜谱》如出一辙。
“叮——”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开,淡金色的任务框浮现在眼前:“完成一次高难度火候控制,奖励【秘技·御膳火候术】试用权限。”
陆言盯着案上的鸭血汤。
原本用煤气灶熬的,汤清得能看见盆底的葱花,味儿也寡淡。
高难度……他扯下围裙扔在凳上,蹲到后巷把蜂窝煤炉搬到灶前。
火苗在煤眼儿里忽明忽暗,他想起爷爷教他看火时说的:“蜂窝煤的火像活物,得顺着它的脾气调。”
汤勺搅起漩涡,他盯着汤面的涟漪:先压小火让血沫慢慢浮起,再猛火逼出鸭骨的香,最后转微火煨足时辰。
汗珠顺着下巴砸进围裙,手背上被蒸汽烫出红印子,他却像着了魔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汤面——系统光幕里,温度数字正随着火候变化跳动:82℃、83℃、84℃……
“咕嘟——”汤锅里腾起一缕白汽,带着股说不出的醇厚香气。
陆言舀起一勺,汤在勺里凝而不坠,喝进嘴里,鲜得舌尖发颤。
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金光裹着“御膳火候术”的卡片钻进他眉心,眼前突然多了层半透明的光幕,能清晰看见汤里的温度在82℃到85℃之间稳稳浮动。
日头偏西时,苏清欢提着药篮跨进门槛,发梢沾着点槐花香。
陆言正把《民国京菜谱》往柜台里收,她眼尖瞥见封皮,伸手按住他手背:“这书……我能看看吗?”他顿了顿,把书递过去。
她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突然停在某一页,眼尾微微挑起:“陆言,你看这个……”
苏清欢的指尖停在菜谱某页,墨色的火候批注被她用指甲尖轻轻压出凹痕:“你瞧这行——‘猛火逼鳞,中火煨胶,微火锁鲜,三息一调’。”她抬头时眼尾微挑,药篮里的艾草香混着灶上余温飘过来,“昨儿你做火焰黄鱼,我在后厨看火候,可不就是这么个节奏?”
陆言凑过去,泛黄纸页上的小楷被岁月浸得发灰,却和记忆里爷爷教他颠勺时的念叨叠在了一起。
“三息一调”——他突然想起十二岁那年,爷爷攥着他手腕拨弄蜂窝煤炉,说“火候是活的,得跟着食材喘气”,当时他嫌老头唠叨,现在才发现,每句都刻在这菜谱的褶皱里。
“清欢你手稳。”他喉结动了动,伸手去摸那行字,指腹蹭过纸页的毛边,“我之前用系统抽的《随园食单》残页,上边也有类似的话,可没这么细。”他突然想起早上老陈说的“御膳火候秘术”,后颈的汗毛跟着竖起来——爷爷当年在御膳房当帮厨,难不成这菜谱里藏着的,就是那失传的火候?
苏清欢把菜谱合上,蓝布封面在两人之间压出一道折痕:“我爷爷说过,老手艺讲究‘传灯’,一代点一盏。”她把药篮往臂弯里拢了拢,发梢扫过陆言手背,“你最近总说系统提示里有‘御膳火候术’,我看呐,这菜谱就是灯油。”
日头坠到屋脊时,陆言把案板上的黄鱼鳃摘得干干净净。
厨房窗户开着,穿堂风卷着胡同里的蝉鸣灌进来,他却听不见——眼前晃着系统刚弹出来的新任务:“以御膳火候术烹饪火焰黄鱼,顾客满意度≥4.8,奖励食运值200。”
他抄起锅铲往掌心拍了两下,蜂窝煤炉的火舌舔着锅底,突然想起下午苏清欢的话。
“三息一调”,他默念着,右手悬在炉门上方,能感觉到热度像活物似的往指缝里钻。
系统光幕在眼前浮动,温度数字从60℃开始往上跳,他盯着汤面的涟漪:第一息压小火,让鱼油慢慢渗出来;第二息提中火,看油花从细碎变圆整;第三息……
“叮——”温度跳到180℃的瞬间,他手腕猛地一翻,黄鱼贴着锅沿滑进去。
油星子溅起来,在他护着锅的手背上炸开小红点,可他盯着系统光幕里的温度曲线,连疼都忘了——82℃、83℃、84℃,和早上熬鸭血汤时的波动轨迹几乎重合!
“陆老板今儿中邪啦?”
“瞧这火候使的,跟变戏法似的!”
傍晚的饭点比往常热闹,陆言端着刚出锅的火焰黄鱼穿过大堂,听见邻桌几个老客直咂嘴。
鱼皮焦得透亮,鱼肉却嫩得能抿化,汤汁挂在瓷勺上颤巍巍的,像块琥珀。
他把鱼搁在常来的刘叔桌上,刘叔夹了一筷子鱼肉,眼睛登时瞪圆:“哎这味儿——跟五几年我在大饭店吃的御膳黄鱼,像!太像了!”
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响,陆言低头看手腕上的光幕:“顾客满意度4.9,食运值 200。”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身往厨房走,却在门帘后撞见苏清欢。
她抱着药篮站在阴影里,嘴角翘得像月牙:“我就说,你爷爷的灯,你点着了。”
夜深了,福来居的灯还亮着。
陆言趴在柜台上,把《民国京菜谱》和爷爷留下的《随园食单》残页摊开比对,两张纸的毛边在台灯下叠成一片。
系统界面突然闪烁,淡金色的光映得他睫毛发颤:“恭喜宿主激活【御膳火候术】初级模式,当前可操控火候精度±0.5℃。”
他盯着屏幕里跳动的温度数值,手指轻轻抚过菜谱上“陆永昌”三个字。
窗外的槐叶沙沙响,像极了爷爷生前摇蒲扇的声音。
“爷爷,”他对着空气喃喃,“您当年退下御膳房,是不是就为了把这火候传给我?”
月光爬上柜台时,他合上两本菜谱,听见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这次的提示框闪着不一样的金光,他刚要凑近看,屏幕却突然暗了下去,只留下一行残影:“检测到……国宴秘典……”
陆言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菜谱锁进柜台最里层的抽屉。
胡同里的野猫窜过青石板,他却望着窗外的星空笑了——明天早上,该去老陈那儿问问,御膳房的档案里,还有没有爷爷没写完的故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