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言情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第83章 虾尾响铃声,老赵落泪眼

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 枫枫锋疯疯... 43.72万 2025-07-08 20:10:55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清晨五点半,陆言的布鞋刚踏上古宴厅堂的青砖地,鼻尖就撞上了檀木混着新擦铜器的清冽味。

红烛在廊下摇出暖黄光晕,十二张八仙桌沿中轴排开,每张案头都压着“复刻名菜”的素笺,最前头评委席的红绒布泛着旧年光泽——这是刘天雄特意借来的老字号会馆,说是要“还原古法赛制”。

“陆师傅早啊。”工作人员捧着竹篮过来,掀开盖布时,活蹦乱跳的虎虾撞得竹篾“咔咔”响,“今儿的虾是刚从塘沽渔船直送的,您过过眼。”

陆言伸手接住一只,虾尾弹得他掌心发痒。

指腹蹭过虾壳上细密的纹路,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叮”地一响:“检测到优质食材,【风味记忆回溯】可激活。”他喉结动了动,想起昨夜木匣里爷爷写的菜谱,茶渍晕开的半页突然在眼前清晰起来。

“谢了。”他冲工作人员点头,转身走向自己的案桌。

深吸一口气闭了眼,后颈的汗毛跟着竖起来——记忆像被拨弄的老唱片,“咔嗒”一声转开。

首先是油星子溅在腕骨的灼痛。

十二岁的陆言踮脚够灶台,爷爷的手掌覆在他手背:“颠勺不是较劲,你看这虾,壳硬肉软,下刀要像挠胡同口老黄狗的下巴,轻着点,重了就惊着鲜了。”

接着是酱香。

爷爷的瓦罐里总煨着蜜枣糖醋汁,火候到了开盖,甜香能飘半条胡同。

“糖要炒出琥珀色,醋得最后淋,就跟说相声似的,抖包袱得赶在人最盼的时候。”

再后来是锅铲撞锅沿的脆响。

福来居倒闭前最后一个月,爷爷坐在灶前抹灶台,铁铲敲着锅边哼《锁麟囊》:“小言啊,咱们这灶火要是灭了,不是因为没米没面,是因为没人记得——好厨子的魂儿,在锅气里,在吃客的舌头尖儿上。”

陆言猛地睁眼,眼眶有点热。

虎虾在案板上摆成月牙形,他抄起片刀,刀刃贴着虾背划开时,系统“火候眼”自动弹出数据:“虾身厚度0.3厘米,最佳熟度需油温200℃,时长1分15秒。”

“来了。”他低笑一声,手腕翻转,片好的虾仁整整齐齐码进白瓷盘,虾尾却留着壳,红亮得像串小灯笼。

隔壁桌传来“哐当”一声,是同场的李师傅碰翻了油瓶。

陆言没抬头,他正往锅里倒冷油——得等油烧到七成热,虾尾入锅才会“噼啪”炸出穗子。

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锅底,他盯着油面泛起的涟漪,突然想起爷爷说的“风势”:“锅铲要顺着油的脾气,它热得慢,你就多等会儿;它热得急,你就手快些。”

油花开始细密跳动时,他抄起漏勺,虾仁“哗啦”入锅。

热油裹着虾尾炸出“滋啦”响,金黄的壳穗子瞬间绽开,像朵小莲花。

他抄起锅颠了个小翻,油星子在火光里跳成金雨,满场的人都抬头——这手颠锅的利索劲儿,比国营饭店的掌勺师傅还漂亮。

调汁的时候更绝。

他往锅里倒了勺陈酿花雕,糖醋汁刚熬出气泡,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祖业菜谱补全完成,新增‘酒渍蜜枣’步骤。”陆言手指微颤,想起菜谱上被茶渍晕开的半页,原来爷爷当年是把蜜枣泡了三年陈酒,取那股子沉在酒底的甜。

“起锅!”他大喝一声,锅铲一翻,虾仁裹着琥珀色的汁儿落进青花瓷盘。

红绿青椒丁缀在虾尾间,酱汁挂得均匀,筷子轻轻一挑,能拉出半寸透亮的丝。

评委席上,老赵的茶盏“当”地磕在桌上。

他前倾着身子,鼻尖几乎要碰到桌面——那股子甜中带酒香的味道,怎么这么熟?

三十年前的国宴后厨,他跟着总厨打下手,亲眼见一位青年厨师颠着小锅熬糖醋汁,也是这股子让人心尖发颤的香。

“那小子后来……”老赵喉结动了动,指甲掐进掌心,“后来说是要回胡同开面馆,再也没进过国宴厨房。”

刘天雄坐在评委席正中,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敲着桌沿。

他瞥了眼陆言的菜,嘴角扯出冷笑:“摆盘倒花哨。”可当他夹起一只虾送入口中,动作猛地顿住——外壳酥脆得能听见“咔嚓”响,虾肉却嫩得像刚出水的豆腐,糖醋的甜裹着花雕的醇,后味竟泛出蜜枣的甘,直往天灵盖儿上窜。

“这不可能。”他放下筷子,指节捏得发白。

当年那碗糖醋汁的秘方,是他从国宴档案里偷抄的,后来那厨师隐退,这味儿早该绝了。

可现在……他盯着陆言案头的虾壳,突然想起福来居的老招牌——陆?

难道那隐退的厨师……

“陆师傅。”工作人员过来收菜,刘天雄的目光像刀子似的剜在陆言后颈上。

陆言正擦着手,抬眼就撞进老赵的凝视里。

那老头眼眶发红,嘴唇抖得厉害,右手虚虚攥着,像是要抓住什么。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重重咳了一声,低头去看评分表。

日头爬到正中央时,赛场里飘着若有若无的甜香。

陆言收拾着工具,听见身后传来布鞋底蹭青砖的声响。

他转身,正看见老赵扶着桌沿站起来,枯瘦的手指攥着评分表,指背的青筋跳得厉害。

“小同志。”老赵的声音哑得像砂纸,“你……”

他话没说完,刘天雄突然重重咳嗽一声。

老赵的嘴闭紧了,可目光还黏在陆言脸上,像是要把三十年的光阴,都从这张年轻的脸上找回来。

陆言摸了摸后颈,那儿有点发烫——像极了昨夜苏清欢替他拂虾壳时的温度。

他冲老赵笑了笑,弯腰收拾竹篮。

竹篮里还剩两只虾壳,在阳光里泛着暖红的光,像两盏小灯笼。

风从廊下吹进来,掀动了评委席的评分表。

陆言瞥见老赵那栏的分数,钢笔字写得力道极重,把纸都戳破了——是满分。

夕阳把青砖墙染成蜜色时,陆言正蹲在廊下给竹篮系绳。

竹篾蹭得掌心发痒,他低头用指腹碾了碾,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布鞋蹭砖的细碎声响——是老赵。

老头的白衬衫下摆没塞进裤腰,被风掀起一角,露出洗得发白的灰布裤。

他扶着八仙桌边缘,每走一步膝盖都要打个颤,可眼神直勾勾钉在陆言后颈上,像要把那片被晒红的皮肤看出个窟窿。

“小子。”老赵的声音带着破风箱似的哑,陆言抬头时,正撞进他泛红的眼尾,“你...你是谁家的孩子?”

陆言手底下的动作顿住。

竹篮绳结在指尖绕了两圈,他歪头笑出个虎牙:“我姓陆,福来居的。”

“福来居...”老赵的喉结剧烈滚动,枯瘦的手突然抓住陆言的手腕。

他指甲盖泛着老人特有的青灰,却烫得惊人,“陆...陆师傅的孙子?”

“您认识我爷爷?”陆言挑眉,腕骨被攥得发疼,可心里却像泡进了温酒——爷爷总说当年在国宴后厨有个老伙计,爱偷喝他的桂花酿,莫不是眼前这位?

老赵没回答。

他突然转身,背对着评委席挺直腰板。

夕阳把他佝偻的影子拉得老长,声音却像炸雷似的劈开满场喧哗:“这一道,必须进决赛!”

“赵老——”刘天雄的声音陡然拔高,钢笔重重砸在桌上。

他西装背心的纽扣崩开一颗,露出底下绣着金线的衬衫,“比赛规则是综合评分,您不能——”

“我不能?”老赵猛地拍桌,茶盏里的残茶溅在红绒布上,晕开深色的疤,“三十年前,陆师傅在国宴厨房颠勺时,你刘天雄还在切墩儿!他这手糖醋虾尾,用的是三年陈酒渍的蜜枣,火候分毫不差,连虾尾壳都炸出了莲花穗子——你说这算不算资格?”

满场霎时静得能听见风穿廊的声音。

陆言看见几个年轻评委偷偷扯了扯领带,李师傅攥着炒勺的指节发白,连端着评分表的林姐都忘了念分数。

刘天雄的脸从青转紫。

他死死盯着老赵颤抖的后背,突然低头用指节敲了敲桌面。

助理小吴立刻弯腰,他附在对方耳边低语两句,尾音被风扯碎,只余下“晚报社”“连夜”几个词。

“陆言。”苏清欢不知何时站到他身侧。

她的蓝布衫袖口沾着点药渍,发尾被风吹得扫过他耳垂,“刘会长刚才让助理去打电话,我听见说‘处理照片’。”

陆言垂眼瞥她。

小姑娘眼尾还带着上午切药膳时的淡红,睫毛在眼下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子,倒比平时多了几分锐利。

他伸手替她把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发烫的耳尖:“清欢,你记不记得上个月给王奶奶送药,看见胡同口那戴鸭舌帽的?”

苏清欢点头。那人总举着相机晃悠,说是给晚报拍市井生活。

“他刚才就蹲在廊柱后头。”陆言勾了勾嘴角,竹篮在手里转了个圈,“有些事,得留个底。”

深夜的胡同飘着槐花香。

陆言刚拐过青石板路,就被道边的树影里闪出个人影。

鸭舌帽压得低低的,举着相机的手却稳当:“陆师傅,这张照片您留着。”

相纸还带着显影液的潮味儿。

陆言借路灯一看,瞳孔微缩——照片里刘天雄正给三个评委递信封,其中一个是上午打低分的张胖子。

“他们要搞黑幕。”鸭舌帽压低声音,“我拍了十年市井,就看不得这种糟践手艺的。您收着,管用。”

陆言捏着照片的指尖发紧。

夜风掀起他的白背心下摆,后颈突然想起爷爷的话:“小言啊,灶火要亮堂,不光靠柴,还得有人拨开灰。”他抬头时,鸭舌帽已经融进夜色,只余槐叶沙沙响。

“陆言?”

苏清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抱着个蓝布包,发梢还沾着中药香——定是刚从医馆回来。

陆言把照片往怀里一藏,转身时笑得肆意:“怎么这么晚?”

“给陈阿婆送了晚药。”苏清欢走近,目光落在他藏照片的手背上,“你...是不是又要做什么?”

陆言没答话。

他望着胡同尽头泛白的天光,把照片叠成小方块塞进衬衫口袋。

那里贴着他的心跳,一下一下,撞得照片边角发暖。

“明儿早起。”他低头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角,“有些东西,得交给信得过的人。”

槐花香裹着夜露落进领口。

苏清欢望着他眼里跳动的光,突然伸手攥住他的手腕——和老赵白天的动作像极了,却软得像团云:“我信你。”

陆言喉结动了动。

他望着她发顶翘起的小卷毛,突然想起上午赛场里那盏虾尾壳做的小灯笼。

此刻月光漫过青瓦,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两簇挨得极近的火苗,正等着明早的风,把光烧得更亮。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