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食运值攒够,首次抽奖惊现古法秘方!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八零小馆主:开局抽奖得祖传菜谱》最新章节!
晨雾刚漫过青石板时,陆言的眼皮被窗缝漏进的光刺得动了动。
他在灶台边的折叠床上蜷了半宿,后颈压出道红印子,迷迷糊糊摸向枕头下的老怀表——七点整。
叮——
耳侧突然响起清铃般的提示音,陆言一个激灵坐直,后脑勺咚地撞在碗柜上。
他捂着发疼的脑袋抬头,就见半透明的蓝色光屏浮在眼前,泛着淡金色的字在晨光里晃眼:当前食运值:10,是否抽奖?
心跳陡然快了两拍。
陆言喉结动了动,想起昨儿个王大爷带着二小子来吃红烧肉时,那小子扒拉完最后一口,油光光的嘴咧到耳根:陆哥这肉比我妈做得香!系统当时叮了声,食运值涨了三点;还有胡同口捡废品的赵大爷,喝了他新熬的小米粥后抹着泪说像我老伴儿走前熬的,又加了两点。
攒够这十点数,他把前半个月的顾客好评都算上,连给隔壁修自行车的老张头免费加了三碗面的人情都没漏。
抽。陆言深吸一口气,指尖悬在光屏上停了三秒,到底按了下去。
转盘嗡地转起来,红橙黄绿的格子连成模糊的环。
陆言盯着那团光晕,后槽牙咬得发酸——上回系统新手教程抽中包葱丝的竹编筐时,他还觉得这玩意儿能顶啥用,可今儿个要是抽中瓶酱油都能救福来居的急。
毕竟昨儿张建国甩门走时那眼神,活像要把福来居的招牌砸了。
咔嗒。
转盘突然顿住,指针精准扎进《随园食单·酱料篇》残页的格子。
陆言还没反应过来,一张泛黄的纸片唰地从光屏里飘出,落在他摊开的手心里。
纸角卷着毛边,边缘沾着极淡的茶渍,凑近能闻见股陈年书墨香,像极了爷爷那本被翻烂的《食经》。
酱料之道,重在发酵与配比。陆言念出第一行字,手指突然发抖。
他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咳得说不出整话,只反复呢喃酱香为魂;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看爷爷把酱缸封得严严实实,说好酱是时间喂出来的;想起福来居最红火那会儿,街坊们端着碗排到胡同口,就为喝口他爷爷熬的炸酱面汤。
老北京炸酱调配秘诀——陆言翻到第二页,呼吸陡然一滞,三年陈豆酱与甜面酱按三比一调和,入锅前用猪板油炼出荤香,炒酱时火候要三起三落,第一遍翻涌要压,第二遍冒泡要搅,第三遍挂勺才是成了。
纸片在他掌心微微发烫。
陆言猛地站起来,折叠床吱呀一声歪向墙角他也没察觉。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厨房,掀开酱缸的木盖——那是爷爷留下的紫陶缸,缸身刻着福来二字,里头还剩半缸去年的豆酱,颜色深得像化不开的琥珀。
三年陈...陆言蹲下来,手指轻轻抚过缸沿的裂纹。
这缸酱是爷爷在他十二岁那年埋下的,说等他二十岁时开缸,正好能撑起福来居的台面。
可后来爷爷走得急,他接手面馆那年才十九,慌慌张张用了半缸酱,剩下的就这么搁着,一搁就是三年。
三比一,三比一...陆言念叨着,从橱柜最里头摸出瓶甜面酱。
玻璃罐上蒙着层灰,标签还是京味牌的老logo,是他上个月在副食品店淘的,当时想着试试新酱料,结果做出来的炸酱酸溜溜的,被老周头骂不如他老伴儿腌的咸菜。
晨光透过窗棂斜斜切进来,照在酱缸上,照在陆言沾着面粉的白背心上。
他抄起木铲,先挖了三大勺陈豆酱,又用小调羹量了一勺甜面酱,两种酱在粗陶碗里堆成小山,深棕配浅棕,像块没切开的芝麻糖。
得用猪板油...陆言突然直起腰,转身往门外跑。
他记起昨儿收摊时,苏清欢的药铺送来块猪板油,说是给赵大爷熬药膏剩下的。
那会儿他还嫌油腥,这会儿倒成了宝贝。
跑过柜台时,他撞得算盘噼里啪啦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
等攥着油回来,额角已经沁出细汗,白背心的后背洇了片湿。
他把猪板油往灶上一搁,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裤兜摸出块蓝布——那是爷爷的围裙,洗得发白,边角还缝着朵歪歪扭扭的红牡丹,是他七岁时非要给缝的。
爷爷,您看。陆言系上围裙,对着墙上的老照片笑,您说的酱香,我今儿个就给它找回来。
陶锅滋啦一声热了,陆言把猪板油丢进去。
油星子溅在灶台上,发出细碎的响,像极了小时候爷爷炒酱时的声音。
他盯着逐渐融化的油脂,手心里的残页被攥得发皱,可那行字却在眼前越发明亮:三起三落,挂勺方成。
墙上的老挂钟突然敲响八下。
陆言这才惊觉,晨光已经爬过酱缸,在地上拖出老长的影子。
他低头看表,发现自己在厨房折腾了快一个钟头,连早饭都没顾上吃。
嘶——陆言揉着饿扁的肚子,把火调小些。
陶锅里的酱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深棕色的酱汁裹着油花,散出股醇厚的香,不冲不腻,像浸了蜜的炒栗子。
他凑过去闻了闻,喉结动了动,突然听见外头传来吱呀一声——是门帘被风掀起的响动。
今儿这味儿...陆言笑着摇头,伸手去拿调羹。
可刚碰到木柄,就听见院外传来李婶的大嗓门:小陆!
我家那口子说你昨儿的红烧肉没吃够,今儿我带俩馍来——
话音未落,门帘刷地被掀开。
陆言手一抖,调羹当啷掉进锅里。
他抬头时,正看见李婶拎着竹篮站在门口,目光扫过灶台上堆着的酱碗、油盆,还有他手里攥得发皱的残页,忍不住笑出了声:哎呦喂,咱们小馆主这是研究啥宝贝呢?
李婶拎着竹篮跨进门,竹篮里俩白馍还冒着热气,被风一吹,麦香混着灶上飘来的酱味,在空气里打了个转。
她抽了抽鼻子,目光落在陆言攥得发皱的残页上,嘴角的笑纹更深了:哎呦喂,咱们小馆主这是研究啥宝贝呢?
陆言抬头,额角的汗珠子顺着下巴滴进围裙,却笑得跟捡着金元宝似的。
他把残页往怀里一收,抄起木铲搅了搅锅里翻涌的酱:李婶您且等着,等我把这锅酱炒出来,您得喊我祖师爷。
哟,口气倒大。李婶把竹篮往柜台上一放,踮脚往灶台上瞄——陶锅里的酱正咕嘟冒泡,深棕的酱汁裹着油花,比寻常炸酱多了层透亮的琥珀色。
她伸手要摸酱碗,被陆言啪地拍开:别碰!
这是三年陈豆酱配甜面酱,三比一的比例,金贵着呢。
得得得,您忙您的。李婶搬了条长凳坐门口,掏出毛线团织袜子,我就搁这儿看新鲜。
陆言深吸口气,视线扫过灶台边的小本子——上头密密麻麻记着试炒三次的失败记录:第一次甜面酱多了半调羹,酱味发苦;第二次火太大,焦了底儿;第三次没等油完全化就下酱,腥气压不住。
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抬手在眉心一点:火候眼。
淡蓝色光纹骤然在眼前绽开,像层透明的纱罩在酱锅上。
温度显示118℃,发酵度82%,最下方一行小字闪烁:三起三落,第三波翻涌时需压锅沿。陆言盯着光纹里跳动的数字,木铲悬在酱锅上方三指处。
第一波翻涌来了。
酱面腾起细密的小泡,滋滋响着往四周漫。
陆言手腕一压,木铲斜着切入酱心,顺时针搅了七圈——泡儿被压下去,酱色更深了些。
第二波冒泡更急。
泡儿大了一倍,噗地炸开,溅起的酱星子沾在灶墙上。
陆言没躲,跟着泡儿的节奏加快搅动,木铲刮过锅底的声响像敲梆子:爷爷说搅酱要带魂儿,今儿我就把魂儿搅进去。
第三波翻涌来得又猛又沉。
酱面突然拱起个小丘,油花唰地往两边退开,露出底下翻涌的酱核。
陆言心跳到了嗓子眼,光纹里的温度跳到125℃,发酵度95%——成了!他大喝一声,木铲重重压在丘顶,酱浪轰地散成金红色的涟漪,裹着油香腾地窜出门帘。
啥味儿这么香?
我在胡同口就闻着了!
外头传来稀里哗啦的脚步声。
李婶的毛线团骨碌滚到门槛边,她踮着脚往外看:哎呦,老张头把修自行车的马扎都搬来了,赵大爷举着空碗跑得比捡废品还快!
陆言关了火,陶锅吱地轻响,酱面慢慢凝成层亮膜。
他抄起调羹舀了半勺,吹凉了递给李婶:尝尝?
李婶凑过去,鼻尖还没碰到酱,眼睛先眯成了缝:香!
有股子...有股子我奶奶当年在老家酱园当学徒时,偷偷带回来的酱味儿!她舔了口,腮帮子鼓得像仓鼠,突然拍着大腿喊:陆小子!
这酱拌馍能香掉舌头!
话音未落,门帘被掀得老高。
老周拎着军绿色搪瓷缸挤进来,板寸头还沾着汗,显然是从胡同另一头跑过来的。
他往灶前一站,缸往陆言手里一塞:来两勺。
陆言没接,舀了半勺酱搁在白瓷碟里:先尝,不香不要钱。
老周瞪了他一眼,端起碟子抿了口。
原本绷紧的脸突然松了,喉结动了动,又抿了口。
他伸手摸向裤兜,摸出包大前门,抽出根点上,烟雾里眼睛亮得吓人:这味儿...有点意思。
比我当年在大饭庄当帮厨时,掌勺刘师傅的炸酱还地道。
叮——顾客老周满意度 3,当前食运值:13。
陆言耳朵动了动,嘴角咧到耳根:这才刚开始。
明儿我就上炸酱面,您且等着。
老周把搪瓷缸往他怀里一塞:甭等明儿,今儿就给我下碗面!
哎哎哎,我先来的!李婶举着竹篮里的馍挤过来,我拿馍蘸酱,也算一碗!
都排好队!陆言抄起擀面杖往灶台上一敲,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转身盛面时,瞥见窗外人影晃动——赵大爷举着豁口碗,老张头扶着自行车,连隔壁药铺的苏清欢都扒着门框,手里的药杵忘了放下,鼻尖沾着点朱砂粉,在夕阳里红得像颗小樱桃。
暮色漫进厨房时,陆言蹲在酱缸边擦汗。
缸里还剩半锅酱,在余温里泛着暖光。
他摸出爷爷的老怀表,表盖内侧的照片有些模糊——爷爷系着蓝布围裙,手里举着跟他现在一模一样的木铲。
爷爷,陆言轻声说,您看,酱香找回来了。
夜里起了风,吹得福来居的布招牌哗啦响。
陆言关门前最后扫了眼胡同,月光下,墙根儿靠着几个空碗,还有张皱巴巴的纸——是赵大爷留的,歪歪扭扭写着:明儿早七点,留碗炸酱面。
他锁上门,摸着兜里的残页笑出了声。
风掀起门帘,漏进股若有若无的酱香味,混着胡同里的槐花香,飘向渐深的夜色。
晨雾刚漫过青石板时,陆言的眼皮被窗缝漏进的光刺得动了动。
他在灶台边的折叠床上蜷了半宿,后颈压出道红印子,迷迷糊糊摸向枕头下的老怀表——七点整。
叮——
耳侧突然响起清铃般的提示音,陆言一个激灵坐直,后脑勺咚地撞在碗柜上。
他捂着发疼的脑袋抬头,就见半透明的蓝色光屏浮在眼前,泛着淡金色的字在晨光里晃眼:当前食运值:10,是否抽奖?
心跳陡然快了两拍。
陆言喉结动了动,想起昨儿个王大爷带着二小子来吃红烧肉时,那小子扒拉完最后一口,油光光的嘴咧到耳根:陆哥这肉比我妈做得香!系统当时叮了声,食运值涨了三点;还有胡同口捡废品的赵大爷,喝了他新熬的小米粥后抹着泪说像我老伴儿走前熬的,又加了两点。
攒够这十点数,他把前半个月的顾客好评都算上,连给隔壁修自行车的老张头免费加了三碗面的人情都没漏。
抽。陆言深吸一口气,指尖悬在光屏上停了三秒,到底按了下去。
转盘嗡地转起来,红橙黄绿的格子连成模糊的环。
陆言盯着那团光晕,后槽牙咬得发酸——上回系统新手教程抽中包葱丝的竹编筐时,他还觉得这玩意儿能顶啥用,可今儿个要是抽中瓶酱油都能救福来居的急。
毕竟昨儿张建国甩门走时那眼神,活像要把福来居的招牌砸了。
咔嗒。
转盘突然顿住,指针精准扎进《随园食单·酱料篇》残页的格子。
陆言还没反应过来,一张泛黄的纸片唰地从光屏里飘出,落在他摊开的手心里。
纸角卷着毛边,边缘沾着极淡的茶渍,凑近能闻见股陈年书墨香,像极了爷爷那本被翻烂的《食经》。
酱料之道,重在发酵与配比。陆言念出第一行字,手指突然发抖。
他想起爷爷临终前攥着他的手,咳得说不出整话,只反复呢喃酱香为魂;想起小时候蹲在灶台边,看爷爷把酱缸封得严严实实,说好酱是时间喂出来的;想起福来居最红火那会儿,街坊们端着碗排到胡同口,就为喝口他爷爷熬的炸酱面汤。
老北京炸酱调配秘诀——陆言翻到第二页,呼吸陡然一滞,三年陈豆酱与甜面酱按三比一调和,入锅前用猪板油炼出荤香,炒酱时火候要三起三落,第一遍翻涌要压,第二遍冒泡要搅,第三遍挂勺才是成了。
纸片在他掌心微微发烫。
陆言猛地站起来,折叠床吱呀一声歪向墙角他也没察觉。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厨房,掀开酱缸的木盖——那是爷爷留下的紫陶缸,缸身刻着福来二字,里头还剩半缸去年的豆酱,颜色深得像化不开的琥珀。
三年陈...陆言蹲下来,手指轻轻抚过缸沿的裂纹。
这缸酱是爷爷在他十二岁那年埋下的,说等他二十岁时开缸,正好能撑起福来居的台面。
可后来爷爷走得急,他接手面馆那年才十九,慌慌张张用了半缸酱,剩下的就这么搁着,一搁就是三年。
三比一,三比一...陆言念叨着,从橱柜最里头摸出瓶甜面酱。
玻璃罐上蒙着层灰,标签还是京味牌的老logo,是他上个月在副食品店淘的,当时想着试试新酱料,结果做出来的炸酱酸溜溜的,被老周头骂不如他老伴儿腌的咸菜。
晨光透过窗棂斜斜切进来,照在酱缸上,照在陆言沾着面粉的白背心上。
他抄起木铲,先挖了三大勺陈豆酱,又用小调羹量了一勺甜面酱,两种酱在粗陶碗里堆成小山,深棕配浅棕,像块没切开的芝麻糖。
得用猪板油...陆言突然直起腰,转身往门外跑。
他记起昨儿收摊时,苏清欢的药铺送来块猪板油,说是给赵大爷熬药膏剩下的。
那会儿他还嫌油腥,这会儿倒成了宝贝。
跑过柜台时,他撞得算盘噼里啪啦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
等攥着油回来,额角已经沁出细汗,白背心的后背洇了片湿。
他把猪板油往灶上一搁,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裤兜摸出块蓝布——那是爷爷的围裙,洗得发白,边角还缝着朵歪歪扭扭的红牡丹,是他七岁时非要给缝的。
爷爷,您看。陆言系上围裙,对着墙上的老照片笑,您说的酱香,我今儿个就给它找回来。
陶锅滋啦一声热了,陆言把猪板油丢进去。
油星子溅在灶台上,发出细碎的响,像极了小时候爷爷炒酱时的声音。
他盯着逐渐融化的油脂,手心里的残页被攥得发皱,可那行字却在眼前越发明亮:三起三落,挂勺方成。
墙上的老挂钟突然敲响八下。
陆言这才惊觉,晨光已经爬过酱缸,在地上拖出老长的影子。
他低头看表,发现自己在厨房折腾了快一个钟头,连早饭都没顾上吃。
嘶——陆言揉着饿扁的肚子,把火调小些。
陶锅里的酱正咕嘟咕嘟冒着泡,深棕色的酱汁裹着油花,散出股醇厚的香,不冲不腻,像浸了蜜的炒栗子。
他凑过去闻了闻,喉结动了动,突然听见外头传来吱呀一声——是门帘被风掀起的响动。
今儿这味儿...陆言笑着摇头,伸手去拿调羹。
可刚碰到木柄,就听见院外传来李婶的大嗓门:小陆!
我家那口子说你昨儿的红烧肉没吃够,今儿我带俩馍来——
话音未落,门帘刷地被掀开。
陆言手一抖,调羹当啷掉进锅里。
他抬头时,正看见李婶拎着竹篮站在门口,目光扫过灶台上堆着的酱碗、油盆,还有他手里攥得发皱的残页,忍不住笑出了声:哎呦喂,咱们小馆主这是研究啥宝贝呢?
李婶拎着竹篮跨进门,竹篮里俩白馍还冒着热气,被风一吹,麦香混着灶上飘来的酱味,在空气里打了个转。
她抽了抽鼻子,目光落在陆言攥得发皱的残页上,嘴角的笑纹更深了:哎呦喂,咱们小馆主这是研究啥宝贝呢?
陆言抬头,额角的汗珠子顺着下巴滴进围裙,却笑得跟捡着金元宝似的。
他把残页往怀里一收,抄起木铲搅了搅锅里翻涌的酱:李婶您且等着,等我把这锅酱炒出来,您得喊我祖师爷。
哟,口气倒大。李婶把竹篮往柜台上一放,踮脚往灶台上瞄——陶锅里的酱正咕嘟冒泡,深棕的酱汁裹着油花,比寻常炸酱多了层透亮的琥珀色。
她伸手要摸酱碗,被陆言啪地拍开:别碰!
这是三年陈豆酱配甜面酱,三比一的比例,金贵着呢。
得得得,您忙您的。李婶搬了条长凳坐门口,掏出毛线团织袜子,我就搁这儿看新鲜。
陆言深吸口气,视线扫过灶台边的小本子——上头密密麻麻记着试炒三次的失败记录:第一次甜面酱多了半调羹,酱味发苦;第二次火太大,焦了底儿;第三次没等油完全化就下酱,腥气压不住。
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抬手在眉心一点:火候眼。
淡蓝色光纹骤然在眼前绽开,像层透明的纱罩在酱锅上。
温度显示118℃,发酵度82%,最下方一行小字闪烁:三起三落,第三波翻涌时需压锅沿。陆言盯着光纹里跳动的数字,木铲悬在酱锅上方三指处。
第一波翻涌来了。
酱面腾起细密的小泡,滋滋响着往四周漫。
陆言手腕一压,木铲斜着切入酱心,顺时针搅了七圈——泡儿被压下去,酱色更深了些。
第二波冒泡更急。
泡儿大了一倍,噗地炸开,溅起的酱星子沾在灶墙上。
陆言没躲,跟着泡儿的节奏加快搅动,木铲刮过锅底的声响像敲梆子:爷爷说搅酱要带魂儿,今儿我就把魂儿搅进去。
第三波翻涌来得又猛又沉。
酱面突然拱起个小丘,油花唰地往两边退开,露出底下翻涌的酱核。
陆言心跳到了嗓子眼,光纹里的温度跳到125℃,发酵度95%——成了!他大喝一声,木铲重重压在丘顶,酱浪轰地散成金红色的涟漪,裹着油香腾地窜出门帘。
啥味儿这么香?
我在胡同口就闻着了!
外头传来稀里哗啦的脚步声。
李婶的毛线团骨碌滚到门槛边,她踮着脚往外看:哎呦,老张头把修自行车的马扎都搬来了,赵大爷举着空碗跑得比捡废品还快!
陆言关了火,陶锅吱地轻响,酱面慢慢凝成层亮膜。
他抄起调羹舀了半勺,吹凉了递给李婶:尝尝?
李婶凑过去,鼻尖还没碰到酱,眼睛先眯成了缝:香!
有股子...有股子我奶奶当年在老家酱园当学徒时,偷偷带回来的酱味儿!她舔了口,腮帮子鼓得像仓鼠,突然拍着大腿喊:陆小子!
这酱拌馍能香掉舌头!
话音未落,门帘被掀得老高。
老周拎着军绿色搪瓷缸挤进来,板寸头还沾着汗,显然是从胡同另一头跑过来的。
他往灶前一站,缸往陆言手里一塞:来两勺。
陆言没接,舀了半勺酱搁在白瓷碟里:先尝,不香不要钱。
老周瞪了他一眼,端起碟子抿了口。
原本绷紧的脸突然松了,喉结动了动,又抿了口。
他伸手摸向裤兜,摸出包大前门,抽出根点上,烟雾里眼睛亮得吓人:这味儿...有点意思。
比我当年在大饭庄当帮厨时,掌勺刘师傅的炸酱还地道。
叮——顾客老周满意度 3,当前食运值:13。
陆言耳朵动了动,嘴角咧到耳根:这才刚开始。
明儿我就上炸酱面,您且等着。
老周把搪瓷缸往他怀里一塞:甭等明儿,今儿就给我下碗面!
哎哎哎,我先来的!李婶举着竹篮里的馍挤过来,我拿馍蘸酱,也算一碗!
都排好队!陆言抄起擀面杖往灶台上一敲,笑得见牙不见眼。
他转身盛面时,瞥见窗外人影晃动——赵大爷举着豁口碗,老张头扶着自行车,连隔壁药铺的苏清欢都扒着门框,手里的药杵忘了放下,鼻尖沾着点朱砂粉,在夕阳里红得像颗小樱桃。
暮色漫进厨房时,陆言蹲在酱缸边擦汗。
缸里还剩半锅酱,在余温里泛着暖光。
他摸出爷爷的老怀表,表盖内侧的照片有些模糊——爷爷系着蓝布围裙,手里举着跟他现在一模一样的木铲。
爷爷,陆言轻声说,您看,酱香找回来了。
夜里起了风,吹得福来居的布招牌哗啦响。
陆言关门前最后扫了眼胡同,月光下,墙根儿靠着几个空碗,还有张皱巴巴的纸——是赵大爷留的,歪歪扭扭写着:明儿早七点,留碗炸酱面。
他锁上门,摸着兜里的残页笑出了声。
风掀起门帘,漏进股若有若无的酱香味,混着胡同里的槐花香,飘向渐深的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