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采购风波,再斗闫扒皮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重生许大茂:从四合院开始当厂长》最新章节!
技术科彻底归心,许大茂的工作推进得顺风顺水,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之前困扰全科的进口磨床兼容性难题,在他的全新方案指导下,犹如热刀切牛油。
仅仅三天,难题宣告攻克。
然而旧的问题刚去,新的问题又来。
项目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急需一批西德进口的超高精度量具。
这种顶尖货色,根本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商店能见到的东西。
为此,马厂长愁得整宿睡不着,嘴角都起了燎泡。
许大茂却显得胸有成竹。
他从抽屉里取出了那封尘封的信件,上面林老的私人印章依然鲜红。
“厂长,这事儿交给我。”
他没多做解释,只留给马厂长一个自信的背影。
他骑着车,径直奔向市中心一处地图上都没有标识的灰色建筑。
这里就是不对外开放的特供供应站。
门口站岗的警卫眼神锐利,看到许大茂这个陌生的年轻人靠近,立刻挺直了身躯,准备上前盘问。
许大茂没有废话,直接从怀中掏出那封信,递了过去。
警卫的目光触及信封上那个独特的私人印章时,脸上的警惕瞬间融化,换上了一种近乎敬畏的表情。
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您稍等。”
他立刻转身,用内部专线电话恭敬地向里面通报。
片刻之后,一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干部快步走了出来。
供应站的负责人姓孙,是林老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
一见到信,孙主任的热情几乎要将许大茂融化。
他紧紧握住许大茂的手,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许工,您可是林老特别交代过的贵客。”
孙主任不仅雷厉风行地将许大茂清单上所需的精密量具全部配齐,还主动拉着他的胳膊,领着他往仓库深处走去。
“来来来,许工,我带您看点好东西。”
他指着仓库最深处一个角落,那里码放着几箱贴着外文封条的厚重木箱。
孙主任凑到许大茂耳边,刻意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这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一批西德高强度滚珠轴承,原本是给一个重要的军工项目备的货,结果多出了一些富余。”
他拍了拍木箱,眼中闪着精光。
“您要是有用,我今天就做这个主,按内部调拨价给您匀一批。”
许大茂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这些高强度滚珠轴承,正是他脑海中那个“万能齿轮箱”构想里,最关键,也最难搞到的核心部件。
他清楚,这个人情一旦接下,就欠得大了。
可为了那个足以改变中国农机工业格局的宏伟蓝图,他当仁不让。
傍晚时分,夕阳将影子拉得老长。
许大茂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大杠,车后座上用油布紧紧包裹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回到了熟悉的四合院。
刚拐进院门,正在门口慢悠悠给花浇水的三大爷闫富贵,那双精于算计的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起来。
他丢下水瓢,跟见了血的苍蝇一般,三步并作两步凑了上来。
“哎哟,是大茂回来了。”
闫富贵的目光像长了钩子,死死地挂在那两个鼓囊囊的包裹上。
“这是又从厂里带回来的好东西吧?”
当他从许大茂口中套出,里面是比黄金还要金贵的西德进口滚珠轴承时,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眼珠子几乎要变成红色。
他立刻清了清嗓子,收起那副贪婪的嘴脸,换上了一副忧国忧民、为人师表的崇高姿态。
“大茂啊,你来得正好。”
“我们学校最近响应上级号召,要搞一个教学模型展览,正缺这种高级精密零件做核心展示。”
他挺起胸膛,说得大义凛然。
“你看,能不能……支援一下咱们的教育事业?就给学校几个,也算是你为国家培养下一代,做出的卓越贡献嘛。”
想空手套白狼?
许大茂心里发出一声冷笑。
他脸上却瞬间堆满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显得比闫富贵还要热情。
“三大爷,您瞧我这脑子,光想着厂里的项目了。”
“支持教育事业,那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必须支持。”
就在闫富贵以为得计,脸上已经控制不住地露出喜色之时,许大茂的声音陡然一转。
“不过,三大爷,这轴承是我们轧钢厂的正式资产,我个人可做不了主。”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公事公办。
“这样,您受累跑一趟,让你们学校给咱们轧钢厂,开具一份盖有学校公章的、正式的‘单位间物资调拨函’。”
他一字一顿,说得清清楚楚。
“函件上必须写明具体用途,申请数量。只要手续齐全,符合规定,我保证,立马亲自给您送到学校去,绝不含糊。”
“调……调拨函?”
闫富贵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像是被冰水浇过一样。
他上哪儿去开这玩意儿?
找校长开调拨函,不就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校长,他闫富贵想利用邻里关系,去占国家大厂的便宜吗?
他既想占便宜,又怕担责任。
那张老脸憋得通红,支支吾吾了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大茂推着自行车,从他身边走过,进了后院。
闫富贵站在原地,悻悻地跺了跺脚,最终只能作罢。
当晚,许大茂没有回家,而是带着这批珍贵的轴承,径直去了恩师黄云杰的家。
灯下,黄老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轴承,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和完美的光滑度,让他这位老工程师感慨万千。
他看着自己这位最有才华,也最懂变通的弟子,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大茂,你要记住。”
黄老放下轴承,声音沉稳有力。
“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永远没错。”
“但能搞到这些别人搞不到的稀缺资源,这叫‘人情世故’,同样是推进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
“一个真正想做成大事的工程师,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老师的一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瞬间驱散了许大茂心中最后的一丝迷雾。
对于未来的路,他看得更加透彻,也更加清晰了。
技术科彻底归心,许大茂的工作推进得顺风顺水,几乎没有任何阻碍。
之前困扰全科的进口磨床兼容性难题,在他的全新方案指导下,犹如热刀切牛油。
仅仅三天,难题宣告攻克。
然而旧的问题刚去,新的问题又来。
项目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急需一批西德进口的超高精度量具。
这种顶尖货色,根本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商店能见到的东西。
为此,马厂长愁得整宿睡不着,嘴角都起了燎泡。
许大茂却显得胸有成竹。
他从抽屉里取出了那封尘封的信件,上面林老的私人印章依然鲜红。
“厂长,这事儿交给我。”
他没多做解释,只留给马厂长一个自信的背影。
他骑着车,径直奔向市中心一处地图上都没有标识的灰色建筑。
这里就是不对外开放的特供供应站。
门口站岗的警卫眼神锐利,看到许大茂这个陌生的年轻人靠近,立刻挺直了身躯,准备上前盘问。
许大茂没有废话,直接从怀中掏出那封信,递了过去。
警卫的目光触及信封上那个独特的私人印章时,脸上的警惕瞬间融化,换上了一种近乎敬畏的表情。
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您稍等。”
他立刻转身,用内部专线电话恭敬地向里面通报。
片刻之后,一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干部快步走了出来。
供应站的负责人姓孙,是林老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
一见到信,孙主任的热情几乎要将许大茂融化。
他紧紧握住许大茂的手,像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许工,您可是林老特别交代过的贵客。”
孙主任不仅雷厉风行地将许大茂清单上所需的精密量具全部配齐,还主动拉着他的胳膊,领着他往仓库深处走去。
“来来来,许工,我带您看点好东西。”
他指着仓库最深处一个角落,那里码放着几箱贴着外文封条的厚重木箱。
孙主任凑到许大茂耳边,刻意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
“这是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一批西德高强度滚珠轴承,原本是给一个重要的军工项目备的货,结果多出了一些富余。”
他拍了拍木箱,眼中闪着精光。
“您要是有用,我今天就做这个主,按内部调拨价给您匀一批。”
许大茂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这些高强度滚珠轴承,正是他脑海中那个“万能齿轮箱”构想里,最关键,也最难搞到的核心部件。
他清楚,这个人情一旦接下,就欠得大了。
可为了那个足以改变中国农机工业格局的宏伟蓝图,他当仁不让。
傍晚时分,夕阳将影子拉得老长。
许大茂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大杠,车后座上用油布紧紧包裹着两个沉甸甸的包裹,回到了熟悉的四合院。
刚拐进院门,正在门口慢悠悠给花浇水的三大爷闫富贵,那双精于算计的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起来。
他丢下水瓢,跟见了血的苍蝇一般,三步并作两步凑了上来。
“哎哟,是大茂回来了。”
闫富贵的目光像长了钩子,死死地挂在那两个鼓囊囊的包裹上。
“这是又从厂里带回来的好东西吧?”
当他从许大茂口中套出,里面是比黄金还要金贵的西德进口滚珠轴承时,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眼珠子几乎要变成红色。
他立刻清了清嗓子,收起那副贪婪的嘴脸,换上了一副忧国忧民、为人师表的崇高姿态。
“大茂啊,你来得正好。”
“我们学校最近响应上级号召,要搞一个教学模型展览,正缺这种高级精密零件做核心展示。”
他挺起胸膛,说得大义凛然。
“你看,能不能……支援一下咱们的教育事业?就给学校几个,也算是你为国家培养下一代,做出的卓越贡献嘛。”
想空手套白狼?
许大茂心里发出一声冷笑。
他脸上却瞬间堆满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显得比闫富贵还要热情。
“三大爷,您瞧我这脑子,光想着厂里的项目了。”
“支持教育事业,那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必须支持。”
就在闫富贵以为得计,脸上已经控制不住地露出喜色之时,许大茂的声音陡然一转。
“不过,三大爷,这轴承是我们轧钢厂的正式资产,我个人可做不了主。”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公事公办。
“这样,您受累跑一趟,让你们学校给咱们轧钢厂,开具一份盖有学校公章的、正式的‘单位间物资调拨函’。”
他一字一顿,说得清清楚楚。
“函件上必须写明具体用途,申请数量。只要手续齐全,符合规定,我保证,立马亲自给您送到学校去,绝不含糊。”
“调……调拨函?”
闫富贵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像是被冰水浇过一样。
他上哪儿去开这玩意儿?
找校长开调拨函,不就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校长,他闫富贵想利用邻里关系,去占国家大厂的便宜吗?
他既想占便宜,又怕担责任。
那张老脸憋得通红,支支吾吾了半天,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大茂推着自行车,从他身边走过,进了后院。
闫富贵站在原地,悻悻地跺了跺脚,最终只能作罢。
当晚,许大茂没有回家,而是带着这批珍贵的轴承,径直去了恩师黄云杰的家。
灯下,黄老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轴承,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和完美的光滑度,让他这位老工程师感慨万千。
他看着自己这位最有才华,也最懂变通的弟子,眼神中充满了欣慰。
“大茂,你要记住。”
黄老放下轴承,声音沉稳有力。
“技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永远没错。”
“但能搞到这些别人搞不到的稀缺资源,这叫‘人情世故’,同样是推进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
“一个真正想做成大事的工程师,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披荆斩棘,无往不利。”
老师的一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瞬间驱散了许大茂心中最后的一丝迷雾。
对于未来的路,他看得更加透彻,也更加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