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这个时代,解决吃饭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四合院:开局工程师,躺平进部》最新章节!
会议结束后,几位高级军官与李国伟一行离开测试场,朝着场外的汽车走去。
车外,娄厂长早已焦灼难耐,见到李国伟等人现身,立刻快步迎上前,脸上满是紧张。
“情况如何?测试结果怎么样?”娄厂长几乎是小跑着过来,额角沁满汗珠。
李国伟正要开口,张将军已拍了拍娄厂长的肩膀:“娄厂长,恭喜你们轧钢厂成为56式武器系统的首批生产基地!”
娄厂长先是一怔,随即喜上眉梢:“当真?我们厂被选中了?”
“不仅如此,”张将军神情肃穆,“你们厂需在一个月内完成首批500支武器的生产任务,这是关乎战略的重任,明白吗?”
“一个月生产500支?”娄厂长倒吸一口凉气,随即挺直腰杆,“保证完成任务!我这就回去组织工人加班加点,全厂上下全力投入生产!”
“好!就要这种劲头!”张将军满意点头,“这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所有资源都会优先供给。”
娄厂长转向李国伟,眼中满是敬佩:“李总工,这次多亏了你啊!”
李国伟摆了摆手,语气谦逊:“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返程的路上,车内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大家都沉浸在测试成功的喜悦之中。
李守正和程延海仍在兴致盎然地讨论56式武器系统的各项技术细节,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李国伟却异乎寻常地沉默,他盯着窗外的农田,目光放空,眉头微微皱起。
农田里的庄稼显得十分瘦弱,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农民们弯着腰在田间劳作,景象有些凄凉。
“李老,”李国伟突然转向李守正,打断了他与程延海的谈话,“您认识农业方面的专家吗?”
李守正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李国伟会问这个问题。“农业专家?你怎么突然对农业感兴趣了?”
“您能帮我弄些农业方面的书籍吗?尤其是关于增产技术的研究。”李国伟没有直接回答,继续问道。
李守正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疑惑地看着李国伟。“你一个武器专家,为何对农业感兴趣?”
“多学点知识没坏处,”李国伟笑了笑,“我觉得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有很多相通之处,说不定能有所启发。”
娄厂长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李国伟,心想这个年轻人真是与众不同,脑子里不知在琢磨什么。
“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李守正思索片刻后说,“我倒是认识农科院的王教授,是我的老朋友,可以联系一下。”
李国伟眼睛一亮,立刻追问:“王教授?他研究什么方向?”
“主要研究作物育种和增产技术,”李守正回答,“老王在这方面很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
“那太好了!”李国伟显得异常兴奋,“您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我还想问问能否弄到一些良种。”
李守正被李国伟的热情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你这小子,到底打什么主意?难不成想改行当农民?”
车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李国伟也跟着笑,但眼神却很认真。“我就是想研究一下,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成,我明天就帮你联系,”李守正拍拍李国伟的肩膀,“你小子身上的点子可真多。”
程延海在一旁插嘴:“这有什么奇怪的,李总工不仅是武器天才,说不定还是个农业奇才呢!”
车内再次响起一阵笑声,只有李国伟心中在认真盘算着。
前世的知识让他明白,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解决吃饭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想要发展工业,必须先解决农业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车子驶入城区,李国伟望着街边瘦弱的行人,心中暗下决心:要利用系统帮助改变这个时代的贫困面貌。
“对了李老,”李国伟忽然又问,“除了种子,您觉得现在农业生产最缺什么?”
李守正思考了一会儿。“肥料,农具,还有科学的耕作方法吧。”
“机械化程度太低了,”程延海插嘴道,“我去年去过农村,看到农民还在用最原始的工具耕地,效率太低。”
娄厂长也点点头。“是啊,我老家那边,一家人辛苦一年,也就够糊口的。”
李国伟听着这些回答,脑中已经开始勾画一幅宏伟的蓝图。
李守正看出了李国伟的心思,慈祥地笑了笑,“你小子心思这么活,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点子了?”
“没什么,就是有些想法,”李国伟神秘地笑了笑,“等成熟了再告诉您。”
与此同时,四合院内,易中海的房间里灯光黯淡。
易中海和聋老太并排坐在桌旁,两人神色凝重,似乎在商议某件关键的事情。
“老太太,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易中海压低了声音说道,“只要何大清还在,我们的计划就难以实施。”
聋老太点了点头,眯起的双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何大清这个人太碍事了,必须想办法让他从四合院里搬走。”
“可何大清已经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就这么把他赶走,恐怕不太合适吧,”易中海皱紧了眉头,“街坊邻居会怎么议论呢?”
聋老太轻轻哼了一声:“你啊,就是太顾及脸面了。我早就打探清楚了,何大清以前是地主家的厨子,这个把柄可得好好利用。”
易中海吃了一惊,眼中闪过惊讶的神色:“真的吗?您是从哪里知道的?”
“我都这把年纪了,虽然耳朵不太好使,但眼睛可不糊涂,”聋老太颇为得意地说。
易中海眼中露出一丝犹豫:“但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何大清毕竟是柱子的亲生父亲啊。”
“你这么想早点有人给你养老送终,就别这么婆婆妈妈的,”聋老太有些不耐烦,“只要何大清一走,何雨柱就会完全听你的,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吗?”
易中海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您说得有道理,何大清必须得走,只有这样,柱子才能彻底归我‘所有’。”
“那就今晚行动,”聋老太站起身准备离开,“趁现在人少,我们直接去找何大清谈谈。”
易中海迟疑了一下:“要是他不答应怎么办?”
聋老太冷笑一声:“他不答应?那就去举报他的地主成分,看看他还敢不敢在四合院里待着!”
在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的目光相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会议结束后,几位高级军官与李国伟一行离开测试场,朝着场外的汽车走去。
车外,娄厂长早已焦灼难耐,见到李国伟等人现身,立刻快步迎上前,脸上满是紧张。
“情况如何?测试结果怎么样?”娄厂长几乎是小跑着过来,额角沁满汗珠。
李国伟正要开口,张将军已拍了拍娄厂长的肩膀:“娄厂长,恭喜你们轧钢厂成为56式武器系统的首批生产基地!”
娄厂长先是一怔,随即喜上眉梢:“当真?我们厂被选中了?”
“不仅如此,”张将军神情肃穆,“你们厂需在一个月内完成首批500支武器的生产任务,这是关乎战略的重任,明白吗?”
“一个月生产500支?”娄厂长倒吸一口凉气,随即挺直腰杆,“保证完成任务!我这就回去组织工人加班加点,全厂上下全力投入生产!”
“好!就要这种劲头!”张将军满意点头,“这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大事,所有资源都会优先供给。”
娄厂长转向李国伟,眼中满是敬佩:“李总工,这次多亏了你啊!”
李国伟摆了摆手,语气谦逊:“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返程的路上,车内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大家都沉浸在测试成功的喜悦之中。
李守正和程延海仍在兴致盎然地讨论56式武器系统的各项技术细节,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李国伟却异乎寻常地沉默,他盯着窗外的农田,目光放空,眉头微微皱起。
农田里的庄稼显得十分瘦弱,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农民们弯着腰在田间劳作,景象有些凄凉。
“李老,”李国伟突然转向李守正,打断了他与程延海的谈话,“您认识农业方面的专家吗?”
李守正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李国伟会问这个问题。“农业专家?你怎么突然对农业感兴趣了?”
“您能帮我弄些农业方面的书籍吗?尤其是关于增产技术的研究。”李国伟没有直接回答,继续问道。
李守正摸了摸光溜溜的脑袋,疑惑地看着李国伟。“你一个武器专家,为何对农业感兴趣?”
“多学点知识没坏处,”李国伟笑了笑,“我觉得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有很多相通之处,说不定能有所启发。”
娄厂长在一旁好奇地看着李国伟,心想这个年轻人真是与众不同,脑子里不知在琢磨什么。
“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李守正思索片刻后说,“我倒是认识农科院的王教授,是我的老朋友,可以联系一下。”
李国伟眼睛一亮,立刻追问:“王教授?他研究什么方向?”
“主要研究作物育种和增产技术,”李守正回答,“老王在这方面很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
“那太好了!”李国伟显得异常兴奋,“您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我还想问问能否弄到一些良种。”
李守正被李国伟的热情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你这小子,到底打什么主意?难不成想改行当农民?”
车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李国伟也跟着笑,但眼神却很认真。“我就是想研究一下,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成,我明天就帮你联系,”李守正拍拍李国伟的肩膀,“你小子身上的点子可真多。”
程延海在一旁插嘴:“这有什么奇怪的,李总工不仅是武器天才,说不定还是个农业奇才呢!”
车内再次响起一阵笑声,只有李国伟心中在认真盘算着。
前世的知识让他明白,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解决吃饭问题才是最根本的。
想要发展工业,必须先解决农业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车子驶入城区,李国伟望着街边瘦弱的行人,心中暗下决心:要利用系统帮助改变这个时代的贫困面貌。
“对了李老,”李国伟忽然又问,“除了种子,您觉得现在农业生产最缺什么?”
李守正思考了一会儿。“肥料,农具,还有科学的耕作方法吧。”
“机械化程度太低了,”程延海插嘴道,“我去年去过农村,看到农民还在用最原始的工具耕地,效率太低。”
娄厂长也点点头。“是啊,我老家那边,一家人辛苦一年,也就够糊口的。”
李国伟听着这些回答,脑中已经开始勾画一幅宏伟的蓝图。
李守正看出了李国伟的心思,慈祥地笑了笑,“你小子心思这么活,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点子了?”
“没什么,就是有些想法,”李国伟神秘地笑了笑,“等成熟了再告诉您。”
与此同时,四合院内,易中海的房间里灯光黯淡。
易中海和聋老太并排坐在桌旁,两人神色凝重,似乎在商议某件关键的事情。
“老太太,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易中海压低了声音说道,“只要何大清还在,我们的计划就难以实施。”
聋老太点了点头,眯起的双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何大清这个人太碍事了,必须想办法让他从四合院里搬走。”
“可何大清已经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就这么把他赶走,恐怕不太合适吧,”易中海皱紧了眉头,“街坊邻居会怎么议论呢?”
聋老太轻轻哼了一声:“你啊,就是太顾及脸面了。我早就打探清楚了,何大清以前是地主家的厨子,这个把柄可得好好利用。”
易中海吃了一惊,眼中闪过惊讶的神色:“真的吗?您是从哪里知道的?”
“我都这把年纪了,虽然耳朵不太好使,但眼睛可不糊涂,”聋老太颇为得意地说。
易中海眼中露出一丝犹豫:“但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何大清毕竟是柱子的亲生父亲啊。”
“你这么想早点有人给你养老送终,就别这么婆婆妈妈的,”聋老太有些不耐烦,“只要何大清一走,何雨柱就会完全听你的,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吗?”
易中海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您说得有道理,何大清必须得走,只有这样,柱子才能彻底归我‘所有’。”
“那就今晚行动,”聋老太站起身准备离开,“趁现在人少,我们直接去找何大清谈谈。”
易中海迟疑了一下:“要是他不答应怎么办?”
聋老太冷笑一声:“他不答应?那就去举报他的地主成分,看看他还敢不敢在四合院里待着!”
在昏暗的灯光下,两人的目光相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