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星环之锚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旭日:科技报国路》最新章节!
柯伊伯带边缘,编号K-7712的碳质小行星在深空中静默旋转。它黝黑的表面布满冰晶,如同一颗被宇宙遗忘的煤核。此刻,这座直径仅1.4公里的天体正被十二道淡蓝色的牵引光束锁定——光束源自“星环一号”空间站外延的谐振能量环,如同无形的套索勒入星体表层。
“谐振频率匹配度99.8%,应力场稳定!”空间站控制室内,工程师赵锐的声音紧绷如弦。屏幕中央,代表小行星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正被高能谐振波层层“解剖”,冰层与水合矿物的分布图清晰浮现。“目标矿物富集区锁定:北极冠冰盖下400米,硅酸盐岩层包裹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矿脉!”
“采矿蜂群,释放!”指令长程毅的声音穿透通讯频道。
空间站腹部闸门开启,数百台冰箱大小的六足机器人如同金属甲虫般喷射而出。它们背部搭载的微型谐振钻头在真空中无声启动,尖端泛起幽蓝光晕。钻头并非物理旋转,而是以特定频率振动,引发岩石晶格共振崩解——这是“行星链”谐振能源的衍生应用:谐振采矿。
“钻探单元就位!谐振频率注入!”赵锐紧盯屏幕。钻头接触星体表面的瞬间,坚硬的碳质外壳如同酥脆的饼干般无声碎裂!粉尘尚未扬起就被机器人附带的静电吸附系统捕获。钻探速度远超传统机械——每分钟推进12米!
“报告!3号蜂群遭遇未知高密度岩层!谐振波衰减率超预期!”警报声骤响。监控屏上,一支深入地下320米的钻探小队传回的数据流剧烈波动。三维模型显示,目标矿脉前方赫然横亘着一片金属钯与铱的合金层——其晶体结构对当前谐振频率几乎“免疫”!
“启动自适应谐振阵列!”程毅下令。指令通过量子链路瞬间抵达。三台相邻机器人立刻调整方位,背部钻头构成三角阵列。新的谐振波被精确调制——不再是单一频率,而是三股相位差120度的复合波束!三束波在合金层深处交汇、干涉,形成前所未有的螺旋扭转应力场!
屏幕上的高密度岩层模型瞬间被染成刺目的橙红色!代表硬度的数值断崖式下跌!复合应力场如同无形的绞索,将合金的晶体结构从分子层面撕裂!“穿透率恢复!矿脉接触确认!”赵锐的欢呼声中,第一缕灰绿色的稀土氧化物粉末被真空管道吸入采集舱。
?
地球,日内瓦。联合国太空资源开发理事会(UNSRDC)特别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如深海。美国代表威廉姆斯将一沓文件重重拍在桌上:“中方在K-7712小行星的采矿行为,严重违反《外空条约》第2条‘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其使用的‘谐振牵引’技术实质是变相的空间圈占!”
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星环一号”牵引小行星的实时影像——那十二道淡蓝光束如同捆缚天体的锁链,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
中国代表周墨缓缓起身,指尖在控制屏上轻点。画面切换至“星环”空间站外部——一座巨大的银白色环状结构悬浮于虚空,环体表面镶嵌着数以千计的六边形能量接收板。“‘星环’并非采矿工具,而是联合国第3047号决议批准的‘深空能源中继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平台’。”她调出决议附件,“其设计功能明确包含:‘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能源补给’及‘对近地天体资源进行原位利用,以降低地球资源开采压力’。”
她将K-7712小行星的三维模型投射至中央:“本次任务采集的稀土氧化物,93%将用于‘星环’自身扩建,7%通过谐振能源网络输送至月球工业基地,用于制造深空探测器辐射屏蔽层——全程接受国际联合监督组核查。”她目光扫过全场,“这并非据为己有,而是人类共同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威廉姆斯冷笑:“但贵方拒绝公开谐振牵引与采矿的核心频率参数!这如何证明其安全性?如果频率失控,可能导致小行星轨道偏移,撞击内太阳系!”
“参数涉及能源网络基础安全架构,属合理保密范畴。”周墨从容回应,“但‘星环’已向UNSRDC开放实时轨道监测接口。任何参与国均可随时调取K-7712的轨道参数与牵引力场动态模型。”她指尖轻划,一个实时数据窗口弹出屏幕——小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倾角、牵引光束功率波动等数十项参数清晰可见。
日本代表佐藤突然提问:“如果……有其他国家需要开采同类小行星资源,贵方是否愿提供技术协助?”
“技术共享需在联合国框架下协商。”周墨微笑,“但‘星环’平台本身向所有签署《外空资源可持续利用公约》的国家开放使用权。任何国家均可申请调用平台能源中继功能,或委托‘星环’进行小行星资源采集——只需支付基础能源与维护成本。”
会场瞬间哗然!这意味着中国并未垄断技术,而是将“星环”打造成了一座国际公共基础设施!
?
小行星北极,冰盖之下。三台采矿机器人组成的三角阵列已深入矿脉核心。灰绿色的稀土粉末如溪流般涌入采集舱。突然,岩层深处传来沉闷的震动!
“警报!矿脉下方检测到高压甲烷冰腔!谐振钻探引发气化反应!”赵锐的声音陡然拔高!监控屏上,代表压力的红色曲线疯狂飙升!一旦冰腔爆炸,足以撕裂整片矿脉!
“注入低温谐振波!目标:冰腔表层!”程毅的命令斩钉截铁。一台机器人立刻调整钻头角度,幽蓝光束转为淡紫色——频率被调制至甲烷冰的分子键共振点!光束所及之处,冰层表面瞬间覆盖上一层白霜,气化反应被强行抑制!
“还不够!压力仍在上升!”赵锐急呼。冰腔深处,被压缩了百万年的甲烷气体正疯狂冲击着脆弱的冰壳!
“蜂群矩阵!谐振加固!”程毅再次下令。十二台机器人从不同方位将钻头刺入岩层,淡紫色光束在冰腔外壁交织成网!冰层在特定频率的谐振下,分子结构被短暂“固化”,如同覆上一层无形的强化装甲!
“压力稳定!开始泄压开采!”赵锐长舒一口气。一台特制机器人伸出探针,精准刺入冰腔。高压甲烷顺着导管喷涌而出,被导入催化转化器——瞬间分解为氢气和碳粉!氢气注入空间站燃料罐,碳粉则被压缩成建材预制块。
一场足以摧毁矿脉的危机,被谐振科技转化为额外的能源与材料补给。
?
三个月后,日内瓦UNSRDC特别会议。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震撼影像:K-7712小行星北极冰盖已被规整切割,露出下方庞大的稀土矿脉。蜂群机器人如同工蚁般高效搬运矿石,而小行星整体轨道在“星环”牵引下稳定如初。
“根据联合监督组报告,”秘书长宣布,“K-7712开采期间共产生稀土氧化物8500吨,其中7900吨用于‘星环’二期扩建,600吨输送至月球基地。全程未发生任何轨道偏移或空间污染事件。”
威廉姆斯面色铁青。他面前的提案——《限制谐振技术在外空资源开采中的应用》草案——已被多数代表搁置。
周墨起身,展开一份新文件:“中方提议,将‘星环’平台纳入联合国深空基础设施网络,并制定《小行星资源谐振开采国际安全标准》。”她望向全场,“技术的边界,应由全人类共同划定。”
会场沉默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星环的光芒穿透会议厅的玻璃穹顶,映照着人类迈向深空的新章。程毅在空间站控制室注视着地球的蓝光,系统界面悄然更新:
【星环一期任务完成】
【科技点 3500】
【解锁:小行星带生态维持模拟器】
【新任务:构建木星轨道能源枢纽(代号:朱庇特之光)】
星海的征途上,人类以谐振为锚,以共享为帆。
柯伊伯带边缘,编号K-7712的碳质小行星在深空中静默旋转。它黝黑的表面布满冰晶,如同一颗被宇宙遗忘的煤核。此刻,这座直径仅1.4公里的天体正被十二道淡蓝色的牵引光束锁定——光束源自“星环一号”空间站外延的谐振能量环,如同无形的套索勒入星体表层。
“谐振频率匹配度99.8%,应力场稳定!”空间站控制室内,工程师赵锐的声音紧绷如弦。屏幕中央,代表小行星内部结构的三维模型正被高能谐振波层层“解剖”,冰层与水合矿物的分布图清晰浮现。“目标矿物富集区锁定:北极冠冰盖下400米,硅酸盐岩层包裹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矿脉!”
“采矿蜂群,释放!”指令长程毅的声音穿透通讯频道。
空间站腹部闸门开启,数百台冰箱大小的六足机器人如同金属甲虫般喷射而出。它们背部搭载的微型谐振钻头在真空中无声启动,尖端泛起幽蓝光晕。钻头并非物理旋转,而是以特定频率振动,引发岩石晶格共振崩解——这是“行星链”谐振能源的衍生应用:谐振采矿。
“钻探单元就位!谐振频率注入!”赵锐紧盯屏幕。钻头接触星体表面的瞬间,坚硬的碳质外壳如同酥脆的饼干般无声碎裂!粉尘尚未扬起就被机器人附带的静电吸附系统捕获。钻探速度远超传统机械——每分钟推进12米!
“报告!3号蜂群遭遇未知高密度岩层!谐振波衰减率超预期!”警报声骤响。监控屏上,一支深入地下320米的钻探小队传回的数据流剧烈波动。三维模型显示,目标矿脉前方赫然横亘着一片金属钯与铱的合金层——其晶体结构对当前谐振频率几乎“免疫”!
“启动自适应谐振阵列!”程毅下令。指令通过量子链路瞬间抵达。三台相邻机器人立刻调整方位,背部钻头构成三角阵列。新的谐振波被精确调制——不再是单一频率,而是三股相位差120度的复合波束!三束波在合金层深处交汇、干涉,形成前所未有的螺旋扭转应力场!
屏幕上的高密度岩层模型瞬间被染成刺目的橙红色!代表硬度的数值断崖式下跌!复合应力场如同无形的绞索,将合金的晶体结构从分子层面撕裂!“穿透率恢复!矿脉接触确认!”赵锐的欢呼声中,第一缕灰绿色的稀土氧化物粉末被真空管道吸入采集舱。
?
地球,日内瓦。联合国太空资源开发理事会(UNSRDC)特别会议厅内,气氛凝重如深海。美国代表威廉姆斯将一沓文件重重拍在桌上:“中方在K-7712小行星的采矿行为,严重违反《外空条约》第2条‘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其使用的‘谐振牵引’技术实质是变相的空间圈占!”
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星环一号”牵引小行星的实时影像——那十二道淡蓝光束如同捆缚天体的锁链,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经。
中国代表周墨缓缓起身,指尖在控制屏上轻点。画面切换至“星环”空间站外部——一座巨大的银白色环状结构悬浮于虚空,环体表面镶嵌着数以千计的六边形能量接收板。“‘星环’并非采矿工具,而是联合国第3047号决议批准的‘深空能源中继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平台’。”她调出决议附件,“其设计功能明确包含:‘为深空探测任务提供能源补给’及‘对近地天体资源进行原位利用,以降低地球资源开采压力’。”
她将K-7712小行星的三维模型投射至中央:“本次任务采集的稀土氧化物,93%将用于‘星环’自身扩建,7%通过谐振能源网络输送至月球工业基地,用于制造深空探测器辐射屏蔽层——全程接受国际联合监督组核查。”她目光扫过全场,“这并非据为己有,而是人类共同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威廉姆斯冷笑:“但贵方拒绝公开谐振牵引与采矿的核心频率参数!这如何证明其安全性?如果频率失控,可能导致小行星轨道偏移,撞击内太阳系!”
“参数涉及能源网络基础安全架构,属合理保密范畴。”周墨从容回应,“但‘星环’已向UNSRDC开放实时轨道监测接口。任何参与国均可随时调取K-7712的轨道参数与牵引力场动态模型。”她指尖轻划,一个实时数据窗口弹出屏幕——小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倾角、牵引光束功率波动等数十项参数清晰可见。
日本代表佐藤突然提问:“如果……有其他国家需要开采同类小行星资源,贵方是否愿提供技术协助?”
“技术共享需在联合国框架下协商。”周墨微笑,“但‘星环’平台本身向所有签署《外空资源可持续利用公约》的国家开放使用权。任何国家均可申请调用平台能源中继功能,或委托‘星环’进行小行星资源采集——只需支付基础能源与维护成本。”
会场瞬间哗然!这意味着中国并未垄断技术,而是将“星环”打造成了一座国际公共基础设施!
?
小行星北极,冰盖之下。三台采矿机器人组成的三角阵列已深入矿脉核心。灰绿色的稀土粉末如溪流般涌入采集舱。突然,岩层深处传来沉闷的震动!
“警报!矿脉下方检测到高压甲烷冰腔!谐振钻探引发气化反应!”赵锐的声音陡然拔高!监控屏上,代表压力的红色曲线疯狂飙升!一旦冰腔爆炸,足以撕裂整片矿脉!
“注入低温谐振波!目标:冰腔表层!”程毅的命令斩钉截铁。一台机器人立刻调整钻头角度,幽蓝光束转为淡紫色——频率被调制至甲烷冰的分子键共振点!光束所及之处,冰层表面瞬间覆盖上一层白霜,气化反应被强行抑制!
“还不够!压力仍在上升!”赵锐急呼。冰腔深处,被压缩了百万年的甲烷气体正疯狂冲击着脆弱的冰壳!
“蜂群矩阵!谐振加固!”程毅再次下令。十二台机器人从不同方位将钻头刺入岩层,淡紫色光束在冰腔外壁交织成网!冰层在特定频率的谐振下,分子结构被短暂“固化”,如同覆上一层无形的强化装甲!
“压力稳定!开始泄压开采!”赵锐长舒一口气。一台特制机器人伸出探针,精准刺入冰腔。高压甲烷顺着导管喷涌而出,被导入催化转化器——瞬间分解为氢气和碳粉!氢气注入空间站燃料罐,碳粉则被压缩成建材预制块。
一场足以摧毁矿脉的危机,被谐振科技转化为额外的能源与材料补给。
?
三个月后,日内瓦UNSRDC特别会议。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震撼影像:K-7712小行星北极冰盖已被规整切割,露出下方庞大的稀土矿脉。蜂群机器人如同工蚁般高效搬运矿石,而小行星整体轨道在“星环”牵引下稳定如初。
“根据联合监督组报告,”秘书长宣布,“K-7712开采期间共产生稀土氧化物8500吨,其中7900吨用于‘星环’二期扩建,600吨输送至月球基地。全程未发生任何轨道偏移或空间污染事件。”
威廉姆斯面色铁青。他面前的提案——《限制谐振技术在外空资源开采中的应用》草案——已被多数代表搁置。
周墨起身,展开一份新文件:“中方提议,将‘星环’平台纳入联合国深空基础设施网络,并制定《小行星资源谐振开采国际安全标准》。”她望向全场,“技术的边界,应由全人类共同划定。”
会场沉默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星环的光芒穿透会议厅的玻璃穹顶,映照着人类迈向深空的新章。程毅在空间站控制室注视着地球的蓝光,系统界面悄然更新:
【星环一期任务完成】
【科技点 3500】
【解锁:小行星带生态维持模拟器】
【新任务:构建木星轨道能源枢纽(代号:朱庇特之光)】
星海的征途上,人类以谐振为锚,以共享为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