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洛阳火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南渡》最新章节!
永嘉五年的第一场雪来得又急又猛。赵五蜷缩在宣阳门附近的断墙下,看着掌心的雪粒渐渐融成淡红色的水。三天了,指甲缝里的血垢怎么都抠不干净,那是他掰开三哥僵硬的手指时留下的。背上的麦袋像块烧红的烙铁,压得脊椎生疼——这袋从粮仓抢出来的冬麦,是用二哥的命换的。
五哥...六娘的声音像只病弱的小猫,从破棉袄里漏出来。赵五低头看去,小妹的襦裙下摆结着冰碴,那是蹚过结冰的护城河时浸湿的。他急忙用生满冻疮的手捂住她的嘴,远处传来狼嚎般的呼哨声。匈奴人的马蹄铁踏在洛阳青石板上会迸出火星,这个发现让他牙齿打颤——前天夜里,正是这样的火星引来了屠杀全家的骑兵。
父亲临死前把柴刀塞进他手里的触感还在掌心发烫。那柄砍了二十年柴的旧刀,最后砍进的是个穿皮甲的匈奴兵脖子。温热的血喷在脸上时,赵五才发现自己咬断了半截舌头。现在他舌尖总抵着那个残缺的豁口,血腥味成了记忆的闸门,一碰就涌出大哥被长矛钉在门板上的画面。
嘘——赵五突然绷紧身体。巷口闪过晃动的火把光影,他立刻拖着六娘钻进墙缝。碎砖刮破了额角,血珠滚进眼睛里,视野顿时猩红一片。这种红色让他想起粮仓着火的夜晚,三哥把他推上粮垛时喊的那句接着六娘,下一刻箭矢就穿透了三哥的咽喉。当时粮袋砸进怀里的重量,和现在背上这袋一模一样。
六娘在他怀里发抖。借着雪光,赵五看见小妹鼻孔下有两道干涸的血痕,嘴唇泛着诡异的青紫色。三天前在混乱中喝的那口井水,怕是染了尸毒。他摸出最后半块麦饼,六娘却摇头推开,小手突然紧紧抓住他的衣襟:阿娘说...说南边有桃花
这句话像钝刀般扎进心窝。赵五想起母亲被拖走时散开的发髻,那支桃木簪就折在他脚边。此刻他忽然疯狂地想念母亲梳头时哼的小调,那些关于江南桃花的描述曾让童年的他以为南方是神仙住的地方。
对,我们去找桃花。赵五用前襟擦掉六娘脸上的血渍,却在布料上留下更长的血痕。他解下腰带把两人捆在一起,六娘的肋骨硌得他生疼。这个动作让他想起绑粮袋的绳结——二哥教他的双环扣,说这样越挣扎越紧。二哥现在应该躺在粮仓的火堆里,和那些烧焦的麦粒一起。
雪越下越大。赵五背着六娘钻进一条排水沟,腐臭的淤泥没到膝盖。黑暗中六娘的呼吸喷在他后颈上,温热得像小时候两人挤在一个被窝里取暖。那时窗外有母亲的纺车声,三哥会在睡前讲大将军卫青的故事...赵五突然站住,额头抵着潮湿的沟壁无声哽咽。他不敢告诉六娘,他们睡的床榻现在应该正压着父亲的尸体。
爬出沟渠时,六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赵五摸到她袖子里有粘稠的液体,雪光照亮掌心——是掺着血丝的脓痰。远处宣阳门城楼上,匈奴人的狼头旗在风雪中翻卷,像极了母亲被扯破的衣衫下摆。
很快就到渡口了。赵五把六娘往背上托了托,麦袋的绳索勒进锁骨。他想起父亲常说男子汉要忍辱负重,现在才明白这四个字有多沉。小腿上的箭伤开始化脓,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但这点疼比起六娘渐渐微弱的呼吸根本不算什么。
转过街角时,赵五猛地扑倒在雪堆里。一队匈奴骑兵正在焚烧佛寺,火光中他看到有个僧人被长矛挑起来,僧袍在空中展开像超度的经幡。六娘的身体在他背上轻轻起伏,像片即将离枝的枯叶。赵五把脸埋进雪里,冰碴刺得伤口生疼,但这种疼让他确信自己还活着。
要活下去。他在雪地上划出这三个字,指尖磨出了血。这是大哥教他认的第一个词,当时用树枝写在晒谷场上。现在晒谷场应该铺满了匈奴人的马粪,而大哥...赵五甩甩头,强迫自己盯着远处隐约的山影。父亲说过,山那边就是黄河。
夜枭的叫声从残破的屋檐传来,赵五突然想起这是三哥常模仿的声音。去岁上元节,三哥就是这样蹲在院墙上装鸟叫,骗得六娘满院子找根本不存在的雏鸟。回忆像把钝刀,一点点凌迟着他所剩无几的理智。背上的六娘发出梦呓,小手无意识地抓挠着他的肩膀,那里有匈奴人鞭子留下的伤。
天快亮时,赵五摸到了一户废弃的染坊。大缸里的靛蓝染料早已干涸,他撬开地窖木板,霉味中混着熟悉的茜草香——母亲曾在这里帮工。把六娘放在角落的草堆上时,小妹突然睁大眼睛:五哥,我梦见阿娘穿红衣裳...
赵五喉头发紧。洛阳城破那日,母亲确实穿着嫁衣般的红衣——匈奴人把抢来的嫁妆都堆在她身上取乐。他不敢告诉六娘,最后看见母亲时,那些红绸正缠在母亲的脖子上。
睡吧,睡醒就能看见桃花了。赵五哼起母亲常唱的小调,走音得厉害。地窖缝隙透进的雪光里,他看见六娘嘴角有血泡鼓起又破裂。染缸投下的阴影像张开的血盆大口,慢慢吞噬着六娘瘦小的身体。赵五握紧柴刀,突然理解了父亲临终时那个眼神——不是恐惧,而是滔天的恨意。
永嘉五年的第一场雪来得又急又猛。赵五蜷缩在宣阳门附近的断墙下,看着掌心的雪粒渐渐融成淡红色的水。三天了,指甲缝里的血垢怎么都抠不干净,那是他掰开三哥僵硬的手指时留下的。背上的麦袋像块烧红的烙铁,压得脊椎生疼——这袋从粮仓抢出来的冬麦,是用二哥的命换的。
五哥...六娘的声音像只病弱的小猫,从破棉袄里漏出来。赵五低头看去,小妹的襦裙下摆结着冰碴,那是蹚过结冰的护城河时浸湿的。他急忙用生满冻疮的手捂住她的嘴,远处传来狼嚎般的呼哨声。匈奴人的马蹄铁踏在洛阳青石板上会迸出火星,这个发现让他牙齿打颤——前天夜里,正是这样的火星引来了屠杀全家的骑兵。
父亲临死前把柴刀塞进他手里的触感还在掌心发烫。那柄砍了二十年柴的旧刀,最后砍进的是个穿皮甲的匈奴兵脖子。温热的血喷在脸上时,赵五才发现自己咬断了半截舌头。现在他舌尖总抵着那个残缺的豁口,血腥味成了记忆的闸门,一碰就涌出大哥被长矛钉在门板上的画面。
嘘——赵五突然绷紧身体。巷口闪过晃动的火把光影,他立刻拖着六娘钻进墙缝。碎砖刮破了额角,血珠滚进眼睛里,视野顿时猩红一片。这种红色让他想起粮仓着火的夜晚,三哥把他推上粮垛时喊的那句接着六娘,下一刻箭矢就穿透了三哥的咽喉。当时粮袋砸进怀里的重量,和现在背上这袋一模一样。
六娘在他怀里发抖。借着雪光,赵五看见小妹鼻孔下有两道干涸的血痕,嘴唇泛着诡异的青紫色。三天前在混乱中喝的那口井水,怕是染了尸毒。他摸出最后半块麦饼,六娘却摇头推开,小手突然紧紧抓住他的衣襟:阿娘说...说南边有桃花
这句话像钝刀般扎进心窝。赵五想起母亲被拖走时散开的发髻,那支桃木簪就折在他脚边。此刻他忽然疯狂地想念母亲梳头时哼的小调,那些关于江南桃花的描述曾让童年的他以为南方是神仙住的地方。
对,我们去找桃花。赵五用前襟擦掉六娘脸上的血渍,却在布料上留下更长的血痕。他解下腰带把两人捆在一起,六娘的肋骨硌得他生疼。这个动作让他想起绑粮袋的绳结——二哥教他的双环扣,说这样越挣扎越紧。二哥现在应该躺在粮仓的火堆里,和那些烧焦的麦粒一起。
雪越下越大。赵五背着六娘钻进一条排水沟,腐臭的淤泥没到膝盖。黑暗中六娘的呼吸喷在他后颈上,温热得像小时候两人挤在一个被窝里取暖。那时窗外有母亲的纺车声,三哥会在睡前讲大将军卫青的故事...赵五突然站住,额头抵着潮湿的沟壁无声哽咽。他不敢告诉六娘,他们睡的床榻现在应该正压着父亲的尸体。
爬出沟渠时,六娘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赵五摸到她袖子里有粘稠的液体,雪光照亮掌心——是掺着血丝的脓痰。远处宣阳门城楼上,匈奴人的狼头旗在风雪中翻卷,像极了母亲被扯破的衣衫下摆。
很快就到渡口了。赵五把六娘往背上托了托,麦袋的绳索勒进锁骨。他想起父亲常说男子汉要忍辱负重,现在才明白这四个字有多沉。小腿上的箭伤开始化脓,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但这点疼比起六娘渐渐微弱的呼吸根本不算什么。
转过街角时,赵五猛地扑倒在雪堆里。一队匈奴骑兵正在焚烧佛寺,火光中他看到有个僧人被长矛挑起来,僧袍在空中展开像超度的经幡。六娘的身体在他背上轻轻起伏,像片即将离枝的枯叶。赵五把脸埋进雪里,冰碴刺得伤口生疼,但这种疼让他确信自己还活着。
要活下去。他在雪地上划出这三个字,指尖磨出了血。这是大哥教他认的第一个词,当时用树枝写在晒谷场上。现在晒谷场应该铺满了匈奴人的马粪,而大哥...赵五甩甩头,强迫自己盯着远处隐约的山影。父亲说过,山那边就是黄河。
夜枭的叫声从残破的屋檐传来,赵五突然想起这是三哥常模仿的声音。去岁上元节,三哥就是这样蹲在院墙上装鸟叫,骗得六娘满院子找根本不存在的雏鸟。回忆像把钝刀,一点点凌迟着他所剩无几的理智。背上的六娘发出梦呓,小手无意识地抓挠着他的肩膀,那里有匈奴人鞭子留下的伤。
天快亮时,赵五摸到了一户废弃的染坊。大缸里的靛蓝染料早已干涸,他撬开地窖木板,霉味中混着熟悉的茜草香——母亲曾在这里帮工。把六娘放在角落的草堆上时,小妹突然睁大眼睛:五哥,我梦见阿娘穿红衣裳...
赵五喉头发紧。洛阳城破那日,母亲确实穿着嫁衣般的红衣——匈奴人把抢来的嫁妆都堆在她身上取乐。他不敢告诉六娘,最后看见母亲时,那些红绸正缠在母亲的脖子上。
睡吧,睡醒就能看见桃花了。赵五哼起母亲常唱的小调,走音得厉害。地窖缝隙透进的雪光里,他看见六娘嘴角有血泡鼓起又破裂。染缸投下的阴影像张开的血盆大口,慢慢吞噬着六娘瘦小的身体。赵五握紧柴刀,突然理解了父亲临终时那个眼神——不是恐惧,而是滔天的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