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时光匆匆,又是一个新学年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追忆我们回不去的青春》最新章节!
1998年6月-2000年底
六月来了。
青华中学新一年的自主招生像去年一样又开始了。
这与往年没什么不同,对于马上就要从一年级晋升到二年级的我们真的没什么不同。
这都是一些废话,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确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做了一件大事——大扫除,堪比新年的大扫除。
我们清空教室里所有的课本、练习册、小镜子、小梳子、瓶瓶罐罐等等杂碎。
几个人,又无比认真地爬到窗台擦每一扇玻璃窗。
单飞像个监工一样走到我身边“玻璃咋越擦越模糊,没吃早饭吗?”
我居高临下,蔑视他“扫你的地去!”这么一扇大玻璃擦得我手都要磨出水泡了,怎么能说我没全力以赴!
几个男生把课桌、板凳推来推去,弄得教室轰隆隆震天响,以小学生才有的风采与执着清理每一个角落,并在劳动中辩论着,打闹着。这次没有一个人偷懒耍滑、开溜。
画室里沉积在地板缝隙中的水粉颜料也被认真地对待,地面焕然一新,干净而明亮。用来接待外宾估计也就这个标准了。
奇怪的是我一直记得那些动人的场景。也许这不是纯粹的大扫除,而是出于关怀,出于对学弟学妹的爱。
阳光从玻璃窗横扫进画室,强烈而明亮。这一幕是从建校起就司空见惯的场景,亲切得让人历历在目在这里画的每一幅画。一幅,一副的画由彩色变成黑白,又突然消失不见,恍如隔世。
我和单飞在静物台肩并肩坐着,目视前方黑板上的粉笔字体“祝贺各位考生画神附体,一鸣惊人。”
这几个大字是杨柳青写的,大气,高端。
她洋洋得意“黑板空着也是浪费,给考生缓解压力,没准还能落个人情,如果哪个小子在我的鼓励下考了个全年级第一,人家还不得拎着礼品来五班报恩呀。”
我打趣她“醒醒吧,人家认识你是谁呀?”
“在青华有几个人不认识我杨柳青的?”她像个老爷们一样拍胸脯。
我和单飞大叫:“我去!”
短暂的假期结束,从新返回校园,我们已经从一年级升入到二年级,曾经熟悉的一五班从教学楼一楼位移到二楼。
我伏在课桌上,预习英语课本,同桌杨柳青抱着一本新概念作文看……新学期开始,大家好像协商好了一样,要重新做人,努力学习。
老班带进来4个新面孔,三个男生,一个女生。
一看,就是转校生。每年青华中学都有一部分来之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残酷的高考竞赛中,家长认为学艺术是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
其实这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转校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具有极高的天分和比其他同学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在短短的一年多的学习中,拿到专业考试的通知书。
一般,他们报考倾向师范类的大学。这类学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高,专业成绩相对没那么严苛。
这个时候也有走的人。不记得哪一天,五班少了两个。一个男生因为年龄满18岁,心中始终有军人情结,坚定地应兵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另一个至今不知道为什么退学,又去了哪里。
这些半路出家的转校生,几乎都学美术,所以我们画室里人越来越多。
终于,鹏宇说服妈妈,放弃艺术师范学校,转到三六班,和王依涵同班,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
他和其他转校生不同。他是青华挖来的——段副校长亲自拎礼品登门拜访才从铁中那里抢来。
像他这样文化课优秀,专业课突兀的学生在青华凤毛麟角,对于这样的学生青华和铁中都不愿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
的确,他是一个学霸,短短三个月,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竟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是第一次艺术生超越普通班的学生考年期第一,并且还是一个转校生,校长在表彰大会上足足夸了十分钟。
是的,他从没放弃参加高考的梦想,一直在自学高中课程。
鹏宇告诉说,那个在艺术师范躺在地下休息的学哥被铁中挖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
那个学哥得投入多大的力量,才能考上那么好的学校啊。
五班的美术生都在画室写生。只有李丹丹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孤独地看书,然后,默默地研究右手受伤的手指。
昨天晚上回家,她找家里的切菜刀削苹果,迷迷糊糊,手指划在刀刃上,顿时鲜血直流。
她痛的惨叫,比杀猪声都惨烈。
吓得她爸爸、妈妈急忙奔到厨房,白色的地板砖上滴的都是鲜血,红红的,场面因太过血腥,不忍描述。
他爸爸看见女儿流这么多血——足以打湿一面小红旗。嗅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几乎晕倒。他慢慢地倚在厨房门口的墙壁上,脸色惨白,精神涣散,似乎要等待李丹丹妈妈救援。
李丹丹说,她爸爸有晕血的毛病,但没这么厉害,今天,场景实在有些惨烈,引起了他强烈的生理反应。
还是她妈妈反应快。一边骂他爸爸无用,一边帮李丹丹使劲捏住手指,阻断血液的流动。
“你他妈是当爹的吗?孩子都伤成这样了,还在那里装晕。”
她妈妈平时不会这么粗鲁,对家人很有耐心,也许是过于担心。
她被妈妈紧急送到医院,爸爸打起精神,跟在后面。
她手指伤的很重,手指肚削的几乎露出了骨头,到医院急诊科缝了好几针。
医生给她做了皮试,结果破伤风过敏。今天早晨她还在吃用偏方煮的鸡蛋——据说,槐树枝熬成水煮鸡蛋,可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李丹丹的确有点烦躁,不是因为不能到画室写生而烦恼,是因为不能去太行写生而焦虑。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次全班一起去遥远的太行山写生。
在青华中学,只有高二年级的美术生有这个特权。
高一学生刚入学,绘画水平参差不齐,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高三的学生,一旦踏进高三学年,疯狂的美术考试就要开始了,也没时间,没心情去写生。
所以,青华中学只有高二年级的学生,会留下去太行写生的美好记忆。
于是,她跑到张老头的办公室,保证自己可以去写生,还有两天那,一定会没有问题,医生都说了,这是外伤,好的很快。
张老头有些诧异,潜台词:“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爱画画了?”
其实,张老头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李丹丹醉翁之意不在画画,在乎太行的山水吗。
李丹丹说话的时候眼神闪烁,明显在撒谎。
的确,医生说不是医生说,是李丹丹说。
那晚医生是这样说的:“回家以后,要小心点,不要粘水,感染。尽量不要碰它,保持干净。”
“那可以握笔吗?”李丹丹问。
“最好一个星期内不要写字,你的伤口太深……”
“我,我……”李丹丹我了半天也没说出,还是把“我要去太行山写生”咽回了肚子里。
教室里,大家讨论太行写生的事情,聊个没完没了。
甲李淘和温彦良跑到艺苑画廊去买了好几本风景写生的书,在教室里传阅,大家纸上谈兵的议论风景画的技法。
光顾过秦岭山区的的杨柳青绘声绘色地讲金丝猴与游客的互动趣事,还从家里拿来她与猴子的合照。教室本来就有些躁动,被她把气氛烘托的更热烈。
音乐班的同学心痒难耐,蠢蠢欲动,恨不得也要和我们一起去。
班长在收钱,是我们去太行山住宿和吃饭的费用,七天200块钱。
赵宁宁也凑了过来要缴费,被班长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婉言拒绝。
“音乐生,不要急,再等等,哥下次一定组个团带你们去。”
班长笑的一脸鬼嘻嘻。恨的温芷墨和林依倩要往他身上砸调色盒。
正在滕序被音乐生围攻的时候,李丹丹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了过来:“滕序,滕序,我来交钱了。”
班长一把把钱推了回去“钱留着看病花,你不能去。”
李丹丹横眉冷对“我是美术生,为什么我不能去?”
没等班长说活,几个音乐生就开始起哄“音乐生不让去就算了,美术生不去,天理难容!”
“不是我不让你去,张老头说,你去就是大家的负累。万一,你手感染了,山沟里没有医生,不安全。”
“太无耻了,竟然诅咒丹丹!”杨柳青冲了出来,一副为民除害的姿态。
滕序的善良举动引起了全班的共愤,特别是音乐生的骂声几乎把他淹没。吓的班长连连后退,乖乖收钱。
李丹丹的太行之行并没有成为班长预言的那样成为大家的负累,而是成为了他自己的负累。
如果班长此刻能预测到自己将在未来的七天,成为李丹丹免费的包身工,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此刻的伟大决定。
1998年6月-2000年底
六月来了。
青华中学新一年的自主招生像去年一样又开始了。
这与往年没什么不同,对于马上就要从一年级晋升到二年级的我们真的没什么不同。
这都是一些废话,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确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学生做了一件大事——大扫除,堪比新年的大扫除。
我们清空教室里所有的课本、练习册、小镜子、小梳子、瓶瓶罐罐等等杂碎。
几个人,又无比认真地爬到窗台擦每一扇玻璃窗。
单飞像个监工一样走到我身边“玻璃咋越擦越模糊,没吃早饭吗?”
我居高临下,蔑视他“扫你的地去!”这么一扇大玻璃擦得我手都要磨出水泡了,怎么能说我没全力以赴!
几个男生把课桌、板凳推来推去,弄得教室轰隆隆震天响,以小学生才有的风采与执着清理每一个角落,并在劳动中辩论着,打闹着。这次没有一个人偷懒耍滑、开溜。
画室里沉积在地板缝隙中的水粉颜料也被认真地对待,地面焕然一新,干净而明亮。用来接待外宾估计也就这个标准了。
奇怪的是我一直记得那些动人的场景。也许这不是纯粹的大扫除,而是出于关怀,出于对学弟学妹的爱。
阳光从玻璃窗横扫进画室,强烈而明亮。这一幕是从建校起就司空见惯的场景,亲切得让人历历在目在这里画的每一幅画。一幅,一副的画由彩色变成黑白,又突然消失不见,恍如隔世。
我和单飞在静物台肩并肩坐着,目视前方黑板上的粉笔字体“祝贺各位考生画神附体,一鸣惊人。”
这几个大字是杨柳青写的,大气,高端。
她洋洋得意“黑板空着也是浪费,给考生缓解压力,没准还能落个人情,如果哪个小子在我的鼓励下考了个全年级第一,人家还不得拎着礼品来五班报恩呀。”
我打趣她“醒醒吧,人家认识你是谁呀?”
“在青华有几个人不认识我杨柳青的?”她像个老爷们一样拍胸脯。
我和单飞大叫:“我去!”
短暂的假期结束,从新返回校园,我们已经从一年级升入到二年级,曾经熟悉的一五班从教学楼一楼位移到二楼。
我伏在课桌上,预习英语课本,同桌杨柳青抱着一本新概念作文看……新学期开始,大家好像协商好了一样,要重新做人,努力学习。
老班带进来4个新面孔,三个男生,一个女生。
一看,就是转校生。每年青华中学都有一部分来之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残酷的高考竞赛中,家长认为学艺术是一条通往大学的捷径。
其实这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转校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需要具有极高的天分和比其他同学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在短短的一年多的学习中,拿到专业考试的通知书。
一般,他们报考倾向师范类的大学。这类学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高,专业成绩相对没那么严苛。
这个时候也有走的人。不记得哪一天,五班少了两个。一个男生因为年龄满18岁,心中始终有军人情结,坚定地应兵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另一个至今不知道为什么退学,又去了哪里。
这些半路出家的转校生,几乎都学美术,所以我们画室里人越来越多。
终于,鹏宇说服妈妈,放弃艺术师范学校,转到三六班,和王依涵同班,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
他和其他转校生不同。他是青华挖来的——段副校长亲自拎礼品登门拜访才从铁中那里抢来。
像他这样文化课优秀,专业课突兀的学生在青华凤毛麟角,对于这样的学生青华和铁中都不愿放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
的确,他是一个学霸,短短三个月,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竟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是第一次艺术生超越普通班的学生考年期第一,并且还是一个转校生,校长在表彰大会上足足夸了十分钟。
是的,他从没放弃参加高考的梦想,一直在自学高中课程。
鹏宇告诉说,那个在艺术师范躺在地下休息的学哥被铁中挖走,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
那个学哥得投入多大的力量,才能考上那么好的学校啊。
五班的美术生都在画室写生。只有李丹丹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孤独地看书,然后,默默地研究右手受伤的手指。
昨天晚上回家,她找家里的切菜刀削苹果,迷迷糊糊,手指划在刀刃上,顿时鲜血直流。
她痛的惨叫,比杀猪声都惨烈。
吓得她爸爸、妈妈急忙奔到厨房,白色的地板砖上滴的都是鲜血,红红的,场面因太过血腥,不忍描述。
他爸爸看见女儿流这么多血——足以打湿一面小红旗。嗅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几乎晕倒。他慢慢地倚在厨房门口的墙壁上,脸色惨白,精神涣散,似乎要等待李丹丹妈妈救援。
李丹丹说,她爸爸有晕血的毛病,但没这么厉害,今天,场景实在有些惨烈,引起了他强烈的生理反应。
还是她妈妈反应快。一边骂他爸爸无用,一边帮李丹丹使劲捏住手指,阻断血液的流动。
“你他妈是当爹的吗?孩子都伤成这样了,还在那里装晕。”
她妈妈平时不会这么粗鲁,对家人很有耐心,也许是过于担心。
她被妈妈紧急送到医院,爸爸打起精神,跟在后面。
她手指伤的很重,手指肚削的几乎露出了骨头,到医院急诊科缝了好几针。
医生给她做了皮试,结果破伤风过敏。今天早晨她还在吃用偏方煮的鸡蛋——据说,槐树枝熬成水煮鸡蛋,可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李丹丹的确有点烦躁,不是因为不能到画室写生而烦恼,是因为不能去太行写生而焦虑。
一个人,一生中,能有几次全班一起去遥远的太行山写生。
在青华中学,只有高二年级的美术生有这个特权。
高一学生刚入学,绘画水平参差不齐,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高三的学生,一旦踏进高三学年,疯狂的美术考试就要开始了,也没时间,没心情去写生。
所以,青华中学只有高二年级的学生,会留下去太行写生的美好记忆。
于是,她跑到张老头的办公室,保证自己可以去写生,还有两天那,一定会没有问题,医生都说了,这是外伤,好的很快。
张老头有些诧异,潜台词:“这孩子,什么时候变得爱画画了?”
其实,张老头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李丹丹醉翁之意不在画画,在乎太行的山水吗。
李丹丹说话的时候眼神闪烁,明显在撒谎。
的确,医生说不是医生说,是李丹丹说。
那晚医生是这样说的:“回家以后,要小心点,不要粘水,感染。尽量不要碰它,保持干净。”
“那可以握笔吗?”李丹丹问。
“最好一个星期内不要写字,你的伤口太深……”
“我,我……”李丹丹我了半天也没说出,还是把“我要去太行山写生”咽回了肚子里。
教室里,大家讨论太行写生的事情,聊个没完没了。
甲李淘和温彦良跑到艺苑画廊去买了好几本风景写生的书,在教室里传阅,大家纸上谈兵的议论风景画的技法。
光顾过秦岭山区的的杨柳青绘声绘色地讲金丝猴与游客的互动趣事,还从家里拿来她与猴子的合照。教室本来就有些躁动,被她把气氛烘托的更热烈。
音乐班的同学心痒难耐,蠢蠢欲动,恨不得也要和我们一起去。
班长在收钱,是我们去太行山住宿和吃饭的费用,七天200块钱。
赵宁宁也凑了过来要缴费,被班长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婉言拒绝。
“音乐生,不要急,再等等,哥下次一定组个团带你们去。”
班长笑的一脸鬼嘻嘻。恨的温芷墨和林依倩要往他身上砸调色盒。
正在滕序被音乐生围攻的时候,李丹丹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了过来:“滕序,滕序,我来交钱了。”
班长一把把钱推了回去“钱留着看病花,你不能去。”
李丹丹横眉冷对“我是美术生,为什么我不能去?”
没等班长说活,几个音乐生就开始起哄“音乐生不让去就算了,美术生不去,天理难容!”
“不是我不让你去,张老头说,你去就是大家的负累。万一,你手感染了,山沟里没有医生,不安全。”
“太无耻了,竟然诅咒丹丹!”杨柳青冲了出来,一副为民除害的姿态。
滕序的善良举动引起了全班的共愤,特别是音乐生的骂声几乎把他淹没。吓的班长连连后退,乖乖收钱。
李丹丹的太行之行并没有成为班长预言的那样成为大家的负累,而是成为了他自己的负累。
如果班长此刻能预测到自己将在未来的七天,成为李丹丹免费的包身工,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自己此刻的伟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