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朕,不当羊皇帝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绍圣天下》最新章节!
吕大防并非是真的关心赵煦的身体,而是在试探,赵煦是不是真的到了驾崩的那一步。
福宁殿内究竟是什么情况,眼下除了童贯以外,无人可知。
吕大防有些怀疑,毕竟童贯是赵煦的近侍,他为了安抚人心,极有可能会这么说。
身为首相,吕大防的问法,自是十分的稳重,若是童贯没有隐瞒真相,自会反应过来自己所问之事,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
可潘律就没有吕大防那般稳重了,不等童贯回答,他就一个箭步上前,揪住了童贯的袍袖,狞笑道:“阉宦之人,也配搬弄此等大事,肆意矫诏驱赶朝廷大臣?说,是不是圣上已然归天?是不是你意图与王昶合谋,要将这大位传承,投给与你亲近的皇族宗室子弟?”
童贯被潘律的这个动作吓了一跳,身形不由得往后一怔,幸亏他曾在边军里任过职,学了点本事,一只脚往地面上一用力,便是稳住了身形,若是不然,他早就仰倒在地。
然而,当童贯听完潘律所说,眉头就突突的跳了起来,殿中的官家可是时时刻刻能听到殿外的动静的,潘律这番说辞,岂不是要自寻死路?
不容童贯多想,他随即就将潘律往前一推,声寒如铁呵斥道:“潘给事,咱家可没工夫跟你辩白,此事若是闹将起来,当心你的脑袋!”
“你莫要威胁本公,历朝历代,汉有十常侍,唐有李辅国,阉宦之人祸乱朝廷的事还少吗?”
潘律死死抓着童贯的袍袖,亦是以呵斥的口吻质问着童贯。
“你骗得了众人,岂能骗得了本公?本公这双眼睛可不是瞎的,那早朝之时,圣上大口咳血,当即昏迷,仿若得了暴病一般,这般情形,圣上离驾崩之时还远吗?就凭你?也配在此矫诏?”
潘律一连串的反问,让童贯不由得自我怀疑了起来,难不成刚刚圣上叫自己来劝退众臣有假了?自己说的事实,怎么这群大臣反而不信?
不等童贯反驳潘律,一道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割裂了北风的呼啸,自福宁殿内传出:“他不配?那,朕配吗?”
众多大臣一听这话,就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福宁殿的殿门之内,就见到一名身形单薄的少年,嘴角有一丝淡淡的血渍,面色有些苍白,此刻正被太医王昶搀扶着,缓慢向着殿外走来。
“圣上!臣等问安!”
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宋皇帝赵煦。刚刚众臣在福宁殿外所议论的事情,就像刀子一样插在他的心里。
潘律见着赵煦走来,立刻松开了抓住童贯袍袖的手,顺势与众人一道,跪了下来。待得赵煦走出福宁殿,潘律抬眼稍微瞄了一下,就见到赵煦淡黄色的龙袍上,有几处略微发黑的块状痕迹,显然那是早朝时赵煦突然咳血留下的。
赵煦踏出福宁殿的门槛,示意王昶不必搀扶,自己则是半靠着殿门门框,童贯见状赶紧示意侍女拿来一件大氅,又是顺手将其披在了赵煦的肩上,做完这一切,他就半躬着身子,立在赵煦身后道:“圣上,外面风大,又是下了雪,小心受凉。适才咱家已经告知过……”
童贯正说着,却见到赵煦抬手示意他不必继续说下去,便是立刻闭上了嘴。
赵煦紧了紧身上的大氅,顺势扫视了一番众臣,北风呼呼的吹着,此刻的他,就像是风中的枯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大风吹折。恰如刚刚赵煦在殿中所听到的吵闹那般,难道自己的这个皇位,任由大臣们拿捏不成?
在听到“废立皇帝”字样的那一刻,赵煦就觉得,自己仿若那砧板上的鱼肉,身不由己,亦是如同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呵?朕岂能做任人宰割的羊皇帝?
纵然,历史上的赵煦的确如此。但,此赵煦已非彼赵煦!
历史上的赵煦死后,弟弟赵佶即位,此人就是引发靖康之变的实质元凶道君皇帝宋徽宗。然而,后世有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北宋实亡于赵煦而非赵佶。因为,这一朝,是大宋由弱变强的最后时机。
人生重来,大宋亦可重来!
此时,乃是元祐七年,赵煦十六岁,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吕大防总摄国政,正是旧党权势最为巅峰之时。以至于这群人竟然生出胆子来,在自己咳血昏迷后,议论着废立皇帝之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权天授,岂容外人染指?
故而,赵煦强撑着病体走出了这福宁殿,他扫视着众臣,目光正好与潘律偷瞄自己的眼光相撞,潘律登时一个机灵。
只是个孱弱的少年天子,凭我潘律的能耐,没什么好怕的。
那一瞬间,潘律虽只觉得眼前略微发黑,但心中却是疯狂的安慰着自己,随即开口道:“圣上龙体欠安……理应静养……此时不应出来走动……臣怀疑宦官童贯和太医王昶有所密谋,于圣上您不利……”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关切朕之龙体,甚至连尔等口中的阉宦之人都不如!”赵煦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大氅,意有所指,“更为荒唐的是,竟然有人想要立个新皇帝?呵,吕卿,这四朝元老的名号是满足不了你了吧?听说您想做五朝元老?”
赵煦将目光从潘律身上移开,他没有继续听潘律的解释,而是将话头瞄准了吕大防。此人是旧党的领袖,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一手提拔,虽然反对变法,但却颇有为国之风范。如果能拿下此人,那就等同于为自己收取天下权柄开了个好头。
若想大宋重来,须得权柄在手,操持天下之局。皇帝不掌权,那和傀儡有什么区别?宋之大臣,极为爱护自己的名声,赵煦这般发问,自是要玩一个文字游戏。
四朝元老与五朝元老,虽是只差了一个字,但涉及到了皇位更迭,再结合眼下局势,吕大防若是真的表示出支持潘律的废立皇帝言论的话,那便是要陷入谋逆的言论困局,坐实不忠的恶名。若是表达对赵煦的忠心,身为首相的他,那必然会选择对潘律进行处理,且除了诛杀潘律以外,别无他法。
赵煦的目的很简单,他就是要逼迫吕大防做一个选择,或者说,是在立威,拿当朝首相吕大防开刀,告诫众臣,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天家一言即可定人生死,尔等大臣,不过是皇权实行的代言人。
吕大防的身子一怔,随即挺直了腰杆,双手紧握笏板,丝毫不惧赵煦的目光而与之对视,义正言辞道:“臣吕大防,永远都是大宋官家的臣子!”
吕大防显然是看透了赵煦话里有话,这般回复,在赵煦看来,着实是最为折中的说辞了。既不谈废立言论,将自己与今日之事的关联,撇得一干二净,又是没有提到对潘律的处罚,或可说是暗中不动声色地将其保了下来。
毕竟潘律亦是旧党成员之一,大家抱团取暖,若是吕大防真的第一时间将潘律推了出去顶缸,这旧党内讧与倾轧势必扩大。
对此,赵煦没有丝毫的意外,好歹吕大防混迹大宋朝廷几十年了,官场老油条,就算真的有废立言论,他也会想方设法得撇开。
既然吕大防不上钩,那朕就逼你就范!
吕大防并非是真的关心赵煦的身体,而是在试探,赵煦是不是真的到了驾崩的那一步。
福宁殿内究竟是什么情况,眼下除了童贯以外,无人可知。
吕大防有些怀疑,毕竟童贯是赵煦的近侍,他为了安抚人心,极有可能会这么说。
身为首相,吕大防的问法,自是十分的稳重,若是童贯没有隐瞒真相,自会反应过来自己所问之事,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
可潘律就没有吕大防那般稳重了,不等童贯回答,他就一个箭步上前,揪住了童贯的袍袖,狞笑道:“阉宦之人,也配搬弄此等大事,肆意矫诏驱赶朝廷大臣?说,是不是圣上已然归天?是不是你意图与王昶合谋,要将这大位传承,投给与你亲近的皇族宗室子弟?”
童贯被潘律的这个动作吓了一跳,身形不由得往后一怔,幸亏他曾在边军里任过职,学了点本事,一只脚往地面上一用力,便是稳住了身形,若是不然,他早就仰倒在地。
然而,当童贯听完潘律所说,眉头就突突的跳了起来,殿中的官家可是时时刻刻能听到殿外的动静的,潘律这番说辞,岂不是要自寻死路?
不容童贯多想,他随即就将潘律往前一推,声寒如铁呵斥道:“潘给事,咱家可没工夫跟你辩白,此事若是闹将起来,当心你的脑袋!”
“你莫要威胁本公,历朝历代,汉有十常侍,唐有李辅国,阉宦之人祸乱朝廷的事还少吗?”
潘律死死抓着童贯的袍袖,亦是以呵斥的口吻质问着童贯。
“你骗得了众人,岂能骗得了本公?本公这双眼睛可不是瞎的,那早朝之时,圣上大口咳血,当即昏迷,仿若得了暴病一般,这般情形,圣上离驾崩之时还远吗?就凭你?也配在此矫诏?”
潘律一连串的反问,让童贯不由得自我怀疑了起来,难不成刚刚圣上叫自己来劝退众臣有假了?自己说的事实,怎么这群大臣反而不信?
不等童贯反驳潘律,一道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割裂了北风的呼啸,自福宁殿内传出:“他不配?那,朕配吗?”
众多大臣一听这话,就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福宁殿的殿门之内,就见到一名身形单薄的少年,嘴角有一丝淡淡的血渍,面色有些苍白,此刻正被太医王昶搀扶着,缓慢向着殿外走来。
“圣上!臣等问安!”
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宋皇帝赵煦。刚刚众臣在福宁殿外所议论的事情,就像刀子一样插在他的心里。
潘律见着赵煦走来,立刻松开了抓住童贯袍袖的手,顺势与众人一道,跪了下来。待得赵煦走出福宁殿,潘律抬眼稍微瞄了一下,就见到赵煦淡黄色的龙袍上,有几处略微发黑的块状痕迹,显然那是早朝时赵煦突然咳血留下的。
赵煦踏出福宁殿的门槛,示意王昶不必搀扶,自己则是半靠着殿门门框,童贯见状赶紧示意侍女拿来一件大氅,又是顺手将其披在了赵煦的肩上,做完这一切,他就半躬着身子,立在赵煦身后道:“圣上,外面风大,又是下了雪,小心受凉。适才咱家已经告知过……”
童贯正说着,却见到赵煦抬手示意他不必继续说下去,便是立刻闭上了嘴。
赵煦紧了紧身上的大氅,顺势扫视了一番众臣,北风呼呼的吹着,此刻的他,就像是风中的枯树,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大风吹折。恰如刚刚赵煦在殿中所听到的吵闹那般,难道自己的这个皇位,任由大臣们拿捏不成?
在听到“废立皇帝”字样的那一刻,赵煦就觉得,自己仿若那砧板上的鱼肉,身不由己,亦是如同羔羊一般,任人宰割。
呵?朕岂能做任人宰割的羊皇帝?
纵然,历史上的赵煦的确如此。但,此赵煦已非彼赵煦!
历史上的赵煦死后,弟弟赵佶即位,此人就是引发靖康之变的实质元凶道君皇帝宋徽宗。然而,后世有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北宋实亡于赵煦而非赵佶。因为,这一朝,是大宋由弱变强的最后时机。
人生重来,大宋亦可重来!
此时,乃是元祐七年,赵煦十六岁,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吕大防总摄国政,正是旧党权势最为巅峰之时。以至于这群人竟然生出胆子来,在自己咳血昏迷后,议论着废立皇帝之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权天授,岂容外人染指?
故而,赵煦强撑着病体走出了这福宁殿,他扫视着众臣,目光正好与潘律偷瞄自己的眼光相撞,潘律登时一个机灵。
只是个孱弱的少年天子,凭我潘律的能耐,没什么好怕的。
那一瞬间,潘律虽只觉得眼前略微发黑,但心中却是疯狂的安慰着自己,随即开口道:“圣上龙体欠安……理应静养……此时不应出来走动……臣怀疑宦官童贯和太医王昶有所密谋,于圣上您不利……”
“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关切朕之龙体,甚至连尔等口中的阉宦之人都不如!”赵煦拍了拍自己身上的大氅,意有所指,“更为荒唐的是,竟然有人想要立个新皇帝?呵,吕卿,这四朝元老的名号是满足不了你了吧?听说您想做五朝元老?”
赵煦将目光从潘律身上移开,他没有继续听潘律的解释,而是将话头瞄准了吕大防。此人是旧党的领袖,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一手提拔,虽然反对变法,但却颇有为国之风范。如果能拿下此人,那就等同于为自己收取天下权柄开了个好头。
若想大宋重来,须得权柄在手,操持天下之局。皇帝不掌权,那和傀儡有什么区别?宋之大臣,极为爱护自己的名声,赵煦这般发问,自是要玩一个文字游戏。
四朝元老与五朝元老,虽是只差了一个字,但涉及到了皇位更迭,再结合眼下局势,吕大防若是真的表示出支持潘律的废立皇帝言论的话,那便是要陷入谋逆的言论困局,坐实不忠的恶名。若是表达对赵煦的忠心,身为首相的他,那必然会选择对潘律进行处理,且除了诛杀潘律以外,别无他法。
赵煦的目的很简单,他就是要逼迫吕大防做一个选择,或者说,是在立威,拿当朝首相吕大防开刀,告诫众臣,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天家一言即可定人生死,尔等大臣,不过是皇权实行的代言人。
吕大防的身子一怔,随即挺直了腰杆,双手紧握笏板,丝毫不惧赵煦的目光而与之对视,义正言辞道:“臣吕大防,永远都是大宋官家的臣子!”
吕大防显然是看透了赵煦话里有话,这般回复,在赵煦看来,着实是最为折中的说辞了。既不谈废立言论,将自己与今日之事的关联,撇得一干二净,又是没有提到对潘律的处罚,或可说是暗中不动声色地将其保了下来。
毕竟潘律亦是旧党成员之一,大家抱团取暖,若是吕大防真的第一时间将潘律推了出去顶缸,这旧党内讧与倾轧势必扩大。
对此,赵煦没有丝毫的意外,好歹吕大防混迹大宋朝廷几十年了,官场老油条,就算真的有废立言论,他也会想方设法得撇开。
既然吕大防不上钩,那朕就逼你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