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分说江南事(上)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山风蛊》最新章节!
“你们啊,真是越老越狡猾了,哈哈哈,行吧,看这孺子确实不通实务不通世情。朕还从未见过国朝大臣,哪个如此操切,昨天才上书骂了丞相,都不等朕批示,又急着把朝堂都给骂了,简直就是个愣头青。晏丞相。”
“臣在。”
“这个荀章不通世情,他连朕都给骂了,你也不必介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嘛,国朝不可无诤臣啊。”
“臣惶恐,臣亦有不足之处,荀御史乃台谏官正该纠错,臣哪里还有脸介怀啊,国有诤臣乃陛下之福,天下之福啊。”
刘福懋心中安定不少,皇帝这个人,城府很深,如果他是表面客客气气的,那你就要小心了,背后的刀说不定都准备好了,要是骂几句,说明他的气消了,至少不会再动刀子了。
“陛下圣明,丞相这话却是肚里能撑船,荀御史这是书读迂了,书生意气,但是忠心可鉴,历练数年还是可以一用的,臣恭喜陛下得一良臣。”
“好了好了,你这老货,朕不气了,不过申斥就不下旨了,待事议毕,你就代朕去申斥这个不通实务的御史一番。”
“臣遵旨。”
“陛下心胸宽弘,气吞寰宇,亦是臣等之幸也。”郑浅待到尘埃落定,也是凑上去一通马匹,拍的杨隆手指着两人,笑个不停,拿起茶盏喝了口茶匀口气。
“都坐吧,来人,给丞相和两位尚书大人上茶。”
黄陂带着三个小黄门,给三人分别上了一盏茶,三人稍微起身代表感谢皇帝的赐茶,郑浅看到晏梧栾谢茶时瞟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刘福懋,似有忌惮。
郑浅心中晒笑‘要不是刘福懋是刘氏出身,还轮得到你来坐丞相位,就连废太子案他出手救外甥都只是靠边站,并没有什么其他处罚,哪里像你想得那么简单,此人是当年宋王府的典签,那可是陛下潜邸的信臣,为了笼络他,娶了他的妹妹,一登基就封了昭仪,只是刘氏不愿意正面与王氏争权,才让武氏和封为丽妃的赵氏有了机会’。
杨隆待到三人都浅尝了口茶,这才将江南东道的奏章拿出来,施立迦接过奏章,递给晏梧栾。
“你们看看,这是汖国公赵去愁的奏章,哼,公忠体国的紧啊,灾情如涂,他远在江南对国事却是知之甚深哪。”
晏梧栾接过奏章细看起来,他是商贾出身,也是走商去过江南东道,对于赵氏还是很佩服的,居然敢在数十年前,乘着皇族内乱,抓住时机掀起叛乱,撼动了整个江南,接着扛住了举国三次大举进攻,最后还是各大家族共同出面施加压力达成了协议,退出江南东道,占据江南西道。
这位陛下如此心傲之辈,做太子时就准备整合兵粮平定南患,可是登基做了皇帝反而不了了之,天天困在这京师与氏家斗法,昨晚的开海,其实邬先生建议的,想给皇帝提一个新思路,出了江南东道,也看看能不能与赵氏达成合作,朝廷出面在江南西道设置官署,税赋进行分利。赵氏虽然坐稳了江南西道,却毕竟未公开建立王业,许多时候许多事情多是与各地大小家族进行协商,并不能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看这赵去愁的意思,是知道此次天灾朝廷艰难,愿意为朝廷出一笔钱粮,却并未说明条件,晏梧栾做官不长,但是世代行商,岂会不知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一时看奏章又想不太明白,下意识的一合奏章顺手递给一旁的郑浅。施立迦在上面看到这一幕差点眼睛掉到地上,偷偷看皇帝,果然,杨隆微笑的脸色沉了下来。
郑浅浑做不知,双手接过恭敬的接过奏章,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看完后,双手递给刘福懋,两人都是微微起身,交接,看完后刘福懋站起来,施立迦去取奏章,双方都是以礼交接,整个过程杨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都说说,这赵去愁是什么意思?”
“陛下,臣窃以为,当下,灾情汹汹,有江南西道的钱粮,可以节约一大笔国库开支,江南西道虽然偏僻有近海之利,自邕江走明江达潭蓬水道直通海路,利用海路直抵扬州,入内河,至河南,如果以陆路计,至少节约多半的时间。另也可走内河,沿邕江走黔柳通灵渠直抵中原,也可节约一半时间。然岭南调粮,必然没有这般便利,却可以此为凭,剑南道可酌情多征粮草,一次多运一些,使江南西道的粮草不入中原,直接运抵蜀中,毕竟水路也通过金沙江连接泸州直达利州可至成都畅通。”
“嗯,丞相所言有见解,不愧是自小就踏过万里路啊,这江南水道是信手拈来。”杨隆微微一笑待晏梧栾说完之后说道。
“陛下过奖。”晏梧栾闻言谢礼,得意的瞥了一眼两位尚书。
施立迦差点笑喷出来,真是个烧包,之前的奏对还真是把他震住了,没想到临时出现的情况立马就现了原形。
“郑爱卿、刘爱卿也分别说说。”
“诺。陛下,臣以为丞相之言还是有见解的,江南本就是鱼米之乡,因后汉征伐交趾需要,大将高崇领靖南军广征徭役,依前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道上加宽、加深,部分去弯取直,五年凿通而成“天威泾”。又一年征服交趾,后汉高宗设安南都护府,高崇就任第一任安南大都护,在任期间奏请任用广陵人张任为桂柳观察使,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并在南、北渠道上设置壅高水位以利通航的建筑物陡门。秦监御史禄凿渠时灵渠的工程设施,只能从通航的可能性来判断拦河坝的存在,经过张任的改建,才有拦河坝和陡门可调节水文。五十年前宪帝朝时,灵渠经年失修,汖国公岭南道总管赵孟威上奏朝廷,任衢州人何广为桂州观察使对灵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续修整治。这次全面修复不仅疏浚渠道,加固陡门、秦堤,修复铧堤、铧嘴,还把陡门增加到十八重,使配套工程更趋完善,成效更为显著。沟渠连河,南通大海,西江联结蜀黔桂粤交趾五地,商贸频排,经济繁荣,也造就了阡陌连横。且此地常年稻谷两熟,此后又为我岚朝平添一处粮仓。”
众人出了刘福懋知道得多一些,哪怕是杨隆对岭南道及交趾知之甚少,不曾想江南西道居然如此富庶,众人心中平添一份沉重,毕竟此时此地已不为朝廷掌控。
“陛下,郑尚书所言不虚,江南西道实际上还掌控着交趾一地,远不止许多不熟悉情况的官员所想,仅桂柳故地。”
“你们啊,真是越老越狡猾了,哈哈哈,行吧,看这孺子确实不通实务不通世情。朕还从未见过国朝大臣,哪个如此操切,昨天才上书骂了丞相,都不等朕批示,又急着把朝堂都给骂了,简直就是个愣头青。晏丞相。”
“臣在。”
“这个荀章不通世情,他连朕都给骂了,你也不必介怀,宰相肚里能撑船嘛,国朝不可无诤臣啊。”
“臣惶恐,臣亦有不足之处,荀御史乃台谏官正该纠错,臣哪里还有脸介怀啊,国有诤臣乃陛下之福,天下之福啊。”
刘福懋心中安定不少,皇帝这个人,城府很深,如果他是表面客客气气的,那你就要小心了,背后的刀说不定都准备好了,要是骂几句,说明他的气消了,至少不会再动刀子了。
“陛下圣明,丞相这话却是肚里能撑船,荀御史这是书读迂了,书生意气,但是忠心可鉴,历练数年还是可以一用的,臣恭喜陛下得一良臣。”
“好了好了,你这老货,朕不气了,不过申斥就不下旨了,待事议毕,你就代朕去申斥这个不通实务的御史一番。”
“臣遵旨。”
“陛下心胸宽弘,气吞寰宇,亦是臣等之幸也。”郑浅待到尘埃落定,也是凑上去一通马匹,拍的杨隆手指着两人,笑个不停,拿起茶盏喝了口茶匀口气。
“都坐吧,来人,给丞相和两位尚书大人上茶。”
黄陂带着三个小黄门,给三人分别上了一盏茶,三人稍微起身代表感谢皇帝的赐茶,郑浅看到晏梧栾谢茶时瞟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刘福懋,似有忌惮。
郑浅心中晒笑‘要不是刘福懋是刘氏出身,还轮得到你来坐丞相位,就连废太子案他出手救外甥都只是靠边站,并没有什么其他处罚,哪里像你想得那么简单,此人是当年宋王府的典签,那可是陛下潜邸的信臣,为了笼络他,娶了他的妹妹,一登基就封了昭仪,只是刘氏不愿意正面与王氏争权,才让武氏和封为丽妃的赵氏有了机会’。
杨隆待到三人都浅尝了口茶,这才将江南东道的奏章拿出来,施立迦接过奏章,递给晏梧栾。
“你们看看,这是汖国公赵去愁的奏章,哼,公忠体国的紧啊,灾情如涂,他远在江南对国事却是知之甚深哪。”
晏梧栾接过奏章细看起来,他是商贾出身,也是走商去过江南东道,对于赵氏还是很佩服的,居然敢在数十年前,乘着皇族内乱,抓住时机掀起叛乱,撼动了整个江南,接着扛住了举国三次大举进攻,最后还是各大家族共同出面施加压力达成了协议,退出江南东道,占据江南西道。
这位陛下如此心傲之辈,做太子时就准备整合兵粮平定南患,可是登基做了皇帝反而不了了之,天天困在这京师与氏家斗法,昨晚的开海,其实邬先生建议的,想给皇帝提一个新思路,出了江南东道,也看看能不能与赵氏达成合作,朝廷出面在江南西道设置官署,税赋进行分利。赵氏虽然坐稳了江南西道,却毕竟未公开建立王业,许多时候许多事情多是与各地大小家族进行协商,并不能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看这赵去愁的意思,是知道此次天灾朝廷艰难,愿意为朝廷出一笔钱粮,却并未说明条件,晏梧栾做官不长,但是世代行商,岂会不知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一时看奏章又想不太明白,下意识的一合奏章顺手递给一旁的郑浅。施立迦在上面看到这一幕差点眼睛掉到地上,偷偷看皇帝,果然,杨隆微笑的脸色沉了下来。
郑浅浑做不知,双手接过恭敬的接过奏章,打开认真的看了起来,看完后,双手递给刘福懋,两人都是微微起身,交接,看完后刘福懋站起来,施立迦去取奏章,双方都是以礼交接,整个过程杨隆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都说说,这赵去愁是什么意思?”
“陛下,臣窃以为,当下,灾情汹汹,有江南西道的钱粮,可以节约一大笔国库开支,江南西道虽然偏僻有近海之利,自邕江走明江达潭蓬水道直通海路,利用海路直抵扬州,入内河,至河南,如果以陆路计,至少节约多半的时间。另也可走内河,沿邕江走黔柳通灵渠直抵中原,也可节约一半时间。然岭南调粮,必然没有这般便利,却可以此为凭,剑南道可酌情多征粮草,一次多运一些,使江南西道的粮草不入中原,直接运抵蜀中,毕竟水路也通过金沙江连接泸州直达利州可至成都畅通。”
“嗯,丞相所言有见解,不愧是自小就踏过万里路啊,这江南水道是信手拈来。”杨隆微微一笑待晏梧栾说完之后说道。
“陛下过奖。”晏梧栾闻言谢礼,得意的瞥了一眼两位尚书。
施立迦差点笑喷出来,真是个烧包,之前的奏对还真是把他震住了,没想到临时出现的情况立马就现了原形。
“郑爱卿、刘爱卿也分别说说。”
“诺。陛下,臣以为丞相之言还是有见解的,江南本就是鱼米之乡,因后汉征伐交趾需要,大将高崇领靖南军广征徭役,依前汉伏波将军马援故道上加宽、加深,部分去弯取直,五年凿通而成“天威泾”。又一年征服交趾,后汉高宗设安南都护府,高崇就任第一任安南大都护,在任期间奏请任用广陵人张任为桂柳观察使,下令垒石建成犁铧形的拦河坝,即大、小天平,使河水分流进入南、北渠道。并在南、北渠道上设置壅高水位以利通航的建筑物陡门。秦监御史禄凿渠时灵渠的工程设施,只能从通航的可能性来判断拦河坝的存在,经过张任的改建,才有拦河坝和陡门可调节水文。五十年前宪帝朝时,灵渠经年失修,汖国公岭南道总管赵孟威上奏朝廷,任衢州人何广为桂州观察使对灵渠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续修整治。这次全面修复不仅疏浚渠道,加固陡门、秦堤,修复铧堤、铧嘴,还把陡门增加到十八重,使配套工程更趋完善,成效更为显著。沟渠连河,南通大海,西江联结蜀黔桂粤交趾五地,商贸频排,经济繁荣,也造就了阡陌连横。且此地常年稻谷两熟,此后又为我岚朝平添一处粮仓。”
众人出了刘福懋知道得多一些,哪怕是杨隆对岭南道及交趾知之甚少,不曾想江南西道居然如此富庶,众人心中平添一份沉重,毕竟此时此地已不为朝廷掌控。
“陛下,郑尚书所言不虚,江南西道实际上还掌控着交趾一地,远不止许多不熟悉情况的官员所想,仅桂柳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