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一篇稿件
网络小说网www.sw.kifor.cn,最快更新《岁月不蹉跎》最新章节!
三川省省城三川大学新闻系的一间宿舍,几个女生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她们都是接到学校通知,要她们迅速赶回学校,学校开学了,这才先先后后又聚在了一起。
按道理这班学生应该就是六八年毕业,要不是学校停课闹革命,现在她们早就挂上记者证,带上照像机,闯入社会当上了无冕之王,为政府效命、为人民发声,将是她们一生的追求。
原来这宿舍还分什么“好派”“屁派”的。现在大家都有点醒悟了,什么这派,那派的,这就象演了场电影,电影中有演解放军游击队员的,也有演日本鬼子、走狗汉奸的。现在电影排演结束了,导演都离开剧组了,这些演员演正派的也好,演反派的也罢,都是朋友,又在一起聊天打牌了。
现在,这女生宿舍的几个女生,就是这种情景。
“听说这次学习速成式的,上课只一两个月,随后就要到社会上去实践,……”
“听说这次带我们的是尹教授,唉,前两年我们对他有点不友好,这次会不会报复我们呀!”
“不会吧,当时也不能怪我们,我们也是一时头脑发热,……”
“咦!明天就要正式开课,这张翠花怎还未到?”
“对呀,几间宿舍女生就还缺她一个,会不会通知未收到?”
“绝对不会!这次通知都是用挂号信发的,要本人签收的。”
说曹操曹操到,这时张翠花风风火火地推门进:
“呦!姐妹们,你们都到了?有两年没见面了,大家还好吧!嘻,来来来,大家吃松籽。”
张翠花从包里拿一个牛皮纸大信封装着松籽倒到书桌上。象这种零食在女生宿舍里是不可能一人独食的,干脆一齐倒出来大家共享。
松籽倒出后,看看牛皮纸的大信封,还完好无缺,便把它抚抚平整,放在她床褥子下面。从农村来的,对这些纸呀笔的东西还是非常珍惜的。
姑娘们吃着松子问:“你怎想起带这多松子来?你发财啦?”
“嗨!路上一个不认识的小伙送的。”
“送你松籽?谐音松籽,送子,是不是这小伙子爱上你啦!”
张翠花捶了这姑娘一拳:“你这想象力真丰富,我连他姓名都不知道,他只给我一个假名字,说他叫什么宁若愚。”
“这宁若愚帅吗?”
张翠花笑了:“帅,非常的帅,还不是一般的帅,……”
女生宿舍就是这样,聊起天来没几句正经话。
第二天,正式上课,尹教授走上了讲台,他五十三四岁的年纪,一米七五的身高,自我身材管理很好,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尽管头发有点花白了,但气色不错,精神矍铄,颇有学者风度。他扶了下金边眼镜:
“两年了,我们又一次见面了。
我们原先一些新闻理论,已不符合中国国情,一些资料、材料也不能再用,教材要进行整理与重编,我们教务处与教研室正在着手进行这项工作。
下面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暂开设传播学基础,这包括《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另外还开设新闻写作与报道,这包括:
基础写作、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特稿写作等。
我负责教授的课程是《新闻写作与报道》。
在二十天内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这安排有点象压缩饼干,只能充饥,没什么营养。
要想有营养,我开出一些需要阅读的书目,你们自已去学校图书馆进行自我提高。
新闻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出真知,需要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
二十天后,我们在座的四十位同学将成为新闻战线上的新兵,但毕业前都要交一份作业,这作业要么是一篇新闻学的论文,要么是一篇新闻报道。
最近,省委宣传部与省党报为弘扬正气,扭转近两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联合举办一次“我们身边的雷锋”征文活动,利用这个契机,我们这次毕业作业的主题就是“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好!现在我们开始正式上课,今天这堂课我主要讲授的内容是,……”
这二十天很快就过去了,全班四十名同学有的泡学校图书馆,有的挂个“实习记者”的牌子投身社会,去寻找身边的雷锋。
张翠花选择的是泡图书馆,她去图书馆可不是查资料翻新间专著,她去图书馆主要是因为那里清静。宿舍里的女生象圈在窝里的母鸡,整天“咯咯咯’地闹个不停。
在图书馆里,张翠花静坐在那里,那天在河口市长途汽车站的一幕又出现在脑海里,她想念那小伙子,这倒没一丝男女之情,而是那个小伙的一连串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她,她要把他写出,作为今后的一名记者,这是她的责任,这是她的使命。
对不起了,小伙子,你不想出名,可我想呀!我想要交上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我必须让你出名。
张翠花摊开了稿纸,想了想,在纸的上方拟下通讯报道的题目
《宁若愚,你在哪里?》
张翠花从小作文不错,否则也不会报考新闻专业,而所有事情又都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所以落起笔她来如有神助,文章几乎是一气哈成。
当这篇六千多字的新闻报道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再重读一遍,她自已都被文章感动得哭了起来。
张翠花拿了方格稿纸将文章重新誊写了一遍,见没什么错误了,她收拾了钢笔与草稿,敲响了尹教授的办公室的门。
尹教授本身也是记者出身,这是他接到的学生交来的第一份通讯稿件,所以看的特别认真。
看完后稿件后尹教授道:
“张翠花呀,你急于交作业的心情我理解,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没了真实,所有新闻一文不值。”
“我们不能把新闻写成小说,看你这文章,有些内容是虚构的吧?都写成了武侠小说了。”
张翠花急得要哭:“尹教授,我拿我毕业证书作保证,这篇文章没一件事情是我编造出来的,这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你说我把文章写成武侠小说了,我承认,因为这小伙子在我心中就是古之侠者,我写着写着就写偏了。”
“你说得都是真的?”
“尹教授,真的,我可以拿我任何东西来作担保。”张翠花也豁出去了。
看来不象假的,尹教授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厉大总编呀!我这里有篇六千多字的稿子,报道我们身边的雷锋的。”
三川省省城三川大学新闻系的一间宿舍,几个女生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她们都是接到学校通知,要她们迅速赶回学校,学校开学了,这才先先后后又聚在了一起。
按道理这班学生应该就是六八年毕业,要不是学校停课闹革命,现在她们早就挂上记者证,带上照像机,闯入社会当上了无冕之王,为政府效命、为人民发声,将是她们一生的追求。
原来这宿舍还分什么“好派”“屁派”的。现在大家都有点醒悟了,什么这派,那派的,这就象演了场电影,电影中有演解放军游击队员的,也有演日本鬼子、走狗汉奸的。现在电影排演结束了,导演都离开剧组了,这些演员演正派的也好,演反派的也罢,都是朋友,又在一起聊天打牌了。
现在,这女生宿舍的几个女生,就是这种情景。
“听说这次学习速成式的,上课只一两个月,随后就要到社会上去实践,……”
“听说这次带我们的是尹教授,唉,前两年我们对他有点不友好,这次会不会报复我们呀!”
“不会吧,当时也不能怪我们,我们也是一时头脑发热,……”
“咦!明天就要正式开课,这张翠花怎还未到?”
“对呀,几间宿舍女生就还缺她一个,会不会通知未收到?”
“绝对不会!这次通知都是用挂号信发的,要本人签收的。”
说曹操曹操到,这时张翠花风风火火地推门进:
“呦!姐妹们,你们都到了?有两年没见面了,大家还好吧!嘻,来来来,大家吃松籽。”
张翠花从包里拿一个牛皮纸大信封装着松籽倒到书桌上。象这种零食在女生宿舍里是不可能一人独食的,干脆一齐倒出来大家共享。
松籽倒出后,看看牛皮纸的大信封,还完好无缺,便把它抚抚平整,放在她床褥子下面。从农村来的,对这些纸呀笔的东西还是非常珍惜的。
姑娘们吃着松子问:“你怎想起带这多松子来?你发财啦?”
“嗨!路上一个不认识的小伙送的。”
“送你松籽?谐音松籽,送子,是不是这小伙子爱上你啦!”
张翠花捶了这姑娘一拳:“你这想象力真丰富,我连他姓名都不知道,他只给我一个假名字,说他叫什么宁若愚。”
“这宁若愚帅吗?”
张翠花笑了:“帅,非常的帅,还不是一般的帅,……”
女生宿舍就是这样,聊起天来没几句正经话。
第二天,正式上课,尹教授走上了讲台,他五十三四岁的年纪,一米七五的身高,自我身材管理很好,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尽管头发有点花白了,但气色不错,精神矍铄,颇有学者风度。他扶了下金边眼镜:
“两年了,我们又一次见面了。
我们原先一些新闻理论,已不符合中国国情,一些资料、材料也不能再用,教材要进行整理与重编,我们教务处与教研室正在着手进行这项工作。
下面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暂开设传播学基础,这包括《传播学概论》、《新闻学理论》。另外还开设新闻写作与报道,这包括:
基础写作、深度报道:调查性新闻、特稿写作等。
我负责教授的课程是《新闻写作与报道》。
在二十天内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这安排有点象压缩饼干,只能充饥,没什么营养。
要想有营养,我开出一些需要阅读的书目,你们自已去学校图书馆进行自我提高。
新闻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出真知,需要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
二十天后,我们在座的四十位同学将成为新闻战线上的新兵,但毕业前都要交一份作业,这作业要么是一篇新闻学的论文,要么是一篇新闻报道。
最近,省委宣传部与省党报为弘扬正气,扭转近两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联合举办一次“我们身边的雷锋”征文活动,利用这个契机,我们这次毕业作业的主题就是“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好!现在我们开始正式上课,今天这堂课我主要讲授的内容是,……”
这二十天很快就过去了,全班四十名同学有的泡学校图书馆,有的挂个“实习记者”的牌子投身社会,去寻找身边的雷锋。
张翠花选择的是泡图书馆,她去图书馆可不是查资料翻新间专著,她去图书馆主要是因为那里清静。宿舍里的女生象圈在窝里的母鸡,整天“咯咯咯’地闹个不停。
在图书馆里,张翠花静坐在那里,那天在河口市长途汽车站的一幕又出现在脑海里,她想念那小伙子,这倒没一丝男女之情,而是那个小伙的一连串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她,她要把他写出,作为今后的一名记者,这是她的责任,这是她的使命。
对不起了,小伙子,你不想出名,可我想呀!我想要交上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我必须让你出名。
张翠花摊开了稿纸,想了想,在纸的上方拟下通讯报道的题目
《宁若愚,你在哪里?》
张翠花从小作文不错,否则也不会报考新闻专业,而所有事情又都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所以落起笔她来如有神助,文章几乎是一气哈成。
当这篇六千多字的新闻报道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再重读一遍,她自已都被文章感动得哭了起来。
张翠花拿了方格稿纸将文章重新誊写了一遍,见没什么错误了,她收拾了钢笔与草稿,敲响了尹教授的办公室的门。
尹教授本身也是记者出身,这是他接到的学生交来的第一份通讯稿件,所以看的特别认真。
看完后稿件后尹教授道:
“张翠花呀,你急于交作业的心情我理解,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没了真实,所有新闻一文不值。”
“我们不能把新闻写成小说,看你这文章,有些内容是虚构的吧?都写成了武侠小说了。”
张翠花急得要哭:“尹教授,我拿我毕业证书作保证,这篇文章没一件事情是我编造出来的,这都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你说我把文章写成武侠小说了,我承认,因为这小伙子在我心中就是古之侠者,我写着写着就写偏了。”
“你说得都是真的?”
“尹教授,真的,我可以拿我任何东西来作担保。”张翠花也豁出去了。
看来不象假的,尹教授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厉大总编呀!我这里有篇六千多字的稿子,报道我们身边的雷锋的。”